现在都是什么风气?我参加了同学会,各种攀比,月薪8千的工薪,以后不会再去了,你怎么看这种情况?

鱼与渔


攀比有几种,一种就是很显然的,我工资多少,我买房几套,现在价值几何。一种是隐性的,我见的人更多,我的知识更丰富之类。

唉,都是对比惹的祸,都让人苦恼。你别以为那些收入高,官职高的人在对比后就很得意。同学之间,一定有那么几个是不服气的,不会全部的人都奉承他们,于是他们也苦恼呀,觉得这些人算个球呀,居然那么清高。

我们同学聚会少了,知道攀比也没啥意思,有的不会给我们,别人没有的我们也不会给出去,比来比去都要自己亲自过每一天。甚至可以说,我们的聚会还是比较良性的,没有太明显的比较。

但本质而言,隐性的比较还是有的,私底下同学见面,也还会比较谁混得好,谁混得惨些。其实是社会风气造成的,不能全怪我们同学。也就是说,以后你不参加这类同学聚会了,同学又没有什么损失,只是你自认为比较正直清高而已。最后,也没多少人愿意跟你玩。

以我的经验看,慢慢的同学聚会都会少起来,同处一个行业的,或者脾气相投的,大学时,高中时在一起互动多的,最后才会更多时间聚在一起,不投脾气的,再怎样也少聚。大聚会也都是十年,几十年为周期的。

别太为这类事伤脑筋。


财经作家邱恒明


叫了我三次,初中同学聚会,没去。三十年没见了,同学据说动用了派出所的关系,才联系到我。开始是答应去的 ,去前几天好好回忆了一下,初中的我,其实当时我属于那种读书并不优秀,而且在班里基本属于默默无闻的,和我玩的好的同学,也不是很多。思来想去,我去干什么呢,能和谁聊的起来呢?我自己都不能确定,女同学们基本都退休了,男同学们中它们有的是国家公务员,有的是企业老总,有的是大型审计人员,有的女同学嫁的很好,有的同学在央企混,而我只不过是在普通事业单位教书,虽不是风生水起,但也怡然自得,基本也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级别了,同学们都有车了,而我没。依旧骑电驴上下班。拿的出手的没,藏着房子倒有几套,也算是聊以自慰吧!生活好不好犹如穿鞋一般 ,自己活着合适就好,同学聚会不去也罢,老婆曾开玩笑地对我说:“同学会如果去了不合适的话,回来还要拆散家庭啊”,真的会是这样吗!朋友们是不是这样啊!


千帆五味


当年的鼻涕小子凭着努力拼搏,如今已持有新加坡护照,大陆新加坡俩边飞来飞去。老实巴交的丫头把握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成了行业的佼佼者。这就是我的初中同学,他们是班上几个混的风生水起的成功人士,当然大多数同学跟我一样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混过来的,

老班长在微信上建了一个初中同学群,群主还任命了秘书长和几位部长,负责同学们的出行饮食娱乐活动的安排,虽然不是官方任命,但是群委会成员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俨然像一个有机构有组织的团队。

我们虽然已到顺耳之年,也会赶时髦加入风行的聚会热潮,这几年初中同学聚会已成常态。也没有实行什么平均主义AA制,大家一切随意自愿,只要有人发号召和邀请,同学们都会积极响应。本是同根生又是同城住,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方便的很。

谁家房子大就上谁家去,厨艺好的能者多劳,有私家车的就负责迎来送往,主人会尽地主之谊全力招待同学们,唱唱歌聊聊天打打牌玩的开心。能干的女士包饺子包子和花卷,囟上一盆囟味,同学们吃的美滋滋的。如果下乡参加农家乐,男生去钓鱼、女生去田间摘艾叶做艾米粑、春天上山挖笋、冬天釆摘无公害蔬菜,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给我们这辈老人带来难得的自由空间。

秘书长是一个活动积极分子,生病中还坚持参加同学聚会。遗憾的是没几天就因病去世,临终前她还说:"和同学在一起真开心,好像什么病都没了"。一首歌唱的对:"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没想到初中同学竟成了陪她最后一程的玩伴。人生太短暂,大家都感慨人生太短暂,一定要活好当下的每一天。

同学聚会坚持了好几年,根本在于我们之间,只有单纯的同学之情,没有富贵贫的攀比,富裕的不高调,贫穷的不自卑。同学聚会目的就是开心,假如把社会的不良风气带到同学中来,肯定会不开心,不开心的聚会是没人参加的。祝我们初中同学幸福快乐,把聚会进行到走不动的那一天。


崇拜成为习惯amp


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参加同学聚会的原因。第1小张我确实没有本事,没有能力,30多岁了还光棍一条。现在在广东中山这边打工,一个月才7000多块。😭😭然后参加同学聚会,除了炫富就是显本事。奔驰宝马奥迪某某经理某某大老板。 结果聚会的费用还是AA。我就纳了闷,你们都是大老板经理什么的还跟我们一个一线打工者AA。老同学日子过得那么艰难不帮忙就算了,还讽刺嘲笑。所以有这闲工夫,我还不如多陪陪家人。有这个闲钱,我还不如自己亲朋好友聚一聚还开心。





江西老表小张


经常看到这样的段子或者视频,看的次数多了,便觉得这样的事很烦。本人也参加过不少同学聚会,从农村小学初中同学会,到县城高中同学会,再到帝都的大学同学会,因为人群不一样,所以每个聚会谈话的内容也不一样。

小学同学,因为大都依然生活在农村,大家对于个人收入及生活状态比较关注,所以在一起的时候,多一些谈论收入的问题,以及在哪里干活打工,怎么怎么样,碰到好的机会,还会拉上同学一起去挣钱,不要说他们LOW,而这是普通人群找到幸福感的一种方式,没有刻意去宣扬什么,很普通的人际交流关系罢了。

我高中同学,80%都考上大学,与他们聚会,那种讨论生活的话题就少了,因为大家都分散在全国的各个城市,每个城市有着各自的特色,所以同学们之间更多的是做这种分享,了解天下之大且博,挺好。

帝都的大学同学会,因为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城市里,共享着同样的信息,只是行业不一样而已,所以大家更容易谈论的是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及经济环境这样的大而泛的题目,当然,有些信息量大会与我们分享最新的动态与走向,让人耳目一新。

问题中提到这种场合,我还真没有碰到过,但是我老婆却老与我抱怨,说她朋友圈里她的同学今天晒这个房,明天晒那个车,这趟去美国,下趟去法国,今天吃牛排明天吃海鲜,一副天底下除了神仙 就她(他)最幸福的样子,这种情况其实与题主场景提到情况大同小异,我也常常感慨,就我这些收入,真TM不好意思来晒啊!

个人的幸福,个人心里知道,比来比去,有什么意思。还给不给咱们这些低收入的人群留 点生活空间?

真LOW!


宜劳宜获


要说同学能聚会上,也挺不容易的。大家在一起交流一下各自的收入情况,挣钱多的嘚瑟一下,也无可厚非,不用往心里去。

我从毕业以后,从未参加过高中同学的聚会。在我的记性里,高中同学聚会只张罗过一次,那次我是由于孩子太小,又在外地工作,就没有回老家,也没跟同学们碰上面。前几年,高中一个班的同学建了一个群,我也被拉进群里了,刚开始挺热闹的,时间长了,也不太爱说话了,平时活跃的总是那么几个同学。

同学在一起,难免要忆往昔。可偏偏我是个健忘型的人格,很多同学的名字叫不上来,更不用说能认出来长相了。我的要好的同学,还记得我们相处的事情,可我很多事都记忆模糊了。

而大学的同学聚会,我参加过一次。是带着儿子一起去的。跟同学们在一起是挺开心的。大家也相互打听情况,包括结婚了没有,孩子多大,自己做什么工作,这些都了解一些。不管是高中还是大学,总有自己很要好的朋友吧,这些人之间,几乎没什么可隐瞒的,彼此都很了解。

要说有比较,那是肯定的。谁过得怎么样,不用问,也可能从外表,精神气质方面表现出来。有人愿意比较,有人比较低调,这和同学的性格有关。他们的性格咱改变不了,自己不去在意比较就好了。同学之间的友谊那肯定是非常深厚的,这一点每个人走向社会以后,都会有所体会。所以,就算他们有点虚荣心,爱说大话,又能怎么样呢,毕竟真正有事时,有能力的同学照样关心你,帮助你。

本人专注于分享与银行相关、和生活贴近的财经内容,欢迎关注【博文微金融】!


博文微金融


少参加这样的聚会,不仅仅是在疫情期间,没有什么意义,乱哄哄的,走的近的投脾气的谈得来的同学,三五个,没事,坐下来聊一聊,几个小菜喝几杯,增进一下同学友谊,无可厚非,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心智的成熟,群殴式的聚会,还是少参加,甚至不参加吧


艾克5080


我从来没参加过同学会,本身我就是个不太喜欢应酬的人,我也是个不太喜欢说大话吹牛的人,所以也不喜欢别人吹牛逼,现在的同学会很假,大多数人平时根本没啥联系,同学时期大多数人也没啥交集,真正关系好的从来没断过联系,所以我觉得同学会都是虚情假意,说着言不由衷的假话,没啥意思,最重要的是同学会避免不了会有各种攀比,那些积极组织同学会的人往往都是那些自认为自己混的还可以的人想通过同学会找存在感,想在那些比他混的差的人身上找点优越感。我有个小学同学,女生,老家湖北农村人,嫁到了上海,就通过各种方式加了我们班的同学,拉到一个群,天天嚷着要搞个同学会,估计就是觉得自己嫁到了上海好像很牛逼的样子,哈哈,最搞笑的是天天吃个面包加牛奶都要在群里秀一下,做个地铁都要发图秀一下,我心想你怕是以为你这些同学连面包都没吃过吧,果然是一个穷人一旦条件稍微好点就不认识自己是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多数人从以前的一穷二白过上了小康生活,正因为变的太快了,所以很多人就显得很浮躁,以前缺的东西突然之间啥都有了,有些人就会显得无所适从,就会到处去显摆,炫富,攀比,就变的尤为平常了,只能说是灵魂成长的速度跟不上社会进步的速度,素质养成的速度跟不上经济条件的改善速度。同学会上的各种攀比也是如此,自己的修养,素质还没达到一定的境界,眼里只有钱,权,地位,就避免不了攀比,真正的贵族往往都是修养比较高的!q



右臂的牙印


说明你同学档次太低了(不是收入,是素质)。说说我同学聚会,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入伍,虽然最后也干到了师职大校,但是和同学比起来收入,我应该是全班最低的几个人之一,同学年薪几十万算一般,几百万的不少,还有自己开公司的收入更高,但每次聚会,我们会谈当年感情,当然也会谈现在发展,但没有钱多看不起钱少,职位高看不起职业低的情况。


为人凭良


社会本就是个大熔炉,纷繁复杂,你所在的圈子崇尚的恶劣风气不足以代表整个社会风气,若想改变,必须跳出烂圈子,寻找适合自己的圈子。

同学聚会的初心

曾经同窗十几载,如今一别两宽,各走他乡;想起曾经互抄作业,互相调侃的那份纯真,的确让人怀念;幻想着能与大家相聚,重拾曾经那份同学情。

趁着节日或者假期,组织同学们,约在饭店,边吃边聊边玩边热闹。

曾经黑不溜秋的小胖丫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公司白领,曾经一根雪糕两个人吃的二蛋摇身变成建筑老板,曾经学习优异的班长已成长为某事业单位科长......

同学们的变化,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但是这些变化在我心里都不重要,因为我知道同学聚会的目的不在于同学们变化了多少,而是彼此之间的故事还能记起多少。

幻想着借聚会联络感情,却不想,伤了感情

现实和梦想总是存在天壤之别,饭前,三三俩俩,彼此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每一个光鲜亮丽的皮囊下究竟隐藏着什么心理,我不得而知,但心里却凉凉的。

饭桌前,大家难得一聚,发完朋友圈又各自玩着手机。本想打破寂静,缓解尴尬,却没有得到任何附和,不得已,草草收场,看得出每一个人都非常失望。

我们渴望最纯真的同学情,却忘了,我们早已不是同学;我们幻想着见面后会欢声笑语,却忘了,我们已经好久不曾彼此欢笑。

结果毋庸置疑,不会再有人组织大规模的同学会,因为劳神耗财伤感情。

正确看待同学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圈子

其实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再正常不过,我们渴望被关注,总自以为是的认为混得比别人好,有点成绩便想让全世界知道,对自己的成长沾沾自喜。

加之多年不曾来往,曾经的情感早已荡然无存,成年人的世界里本就有太多的不如意,谁又会对谁毫无防备,掏心掏肺。

其实,多年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朋友不在多,而在精,身边有个三五好友,能够经常在一起说说笑笑,共担风雨,已经非常难得;妄想能与三四十人处的亲如兄弟,简直难于上青天。

所以,平常心看待攀比心理,不喜欢这样的圈子,以后远离就好,知道自己想要的圈子,将自己变成适合那种圈子的人,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不必谴责、唾弃任何炫耀的人。

我是@文以暖身,愿与你喝酒饮茶聊天的姑娘,喜欢自己的故事,更喜欢你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