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大棚裡的春天來的早

大荔:大棚裡的春天來的早

(通訊員:黨宇傑 張傑)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防疫工作進入最關鍵時期的時候,大荔縣在確保疫情防控不鬆緊的同時,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田地裡隨處可見忙活的身影,廣大農民群眾都在緊抓農時,保產保收。

大荔:大棚里的春天来的早

2月13日,走進位於大荔縣馮村鎮的陝西現代農業園區,成排的設施大棚十分壯觀,大棚內外一派忙碌的場景,而棚裡早就是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村民楊智正在給培育的西瓜苗澆水,幾位中年婦女正在嫻熟的嫁接新苗。棚裡面整整齊齊擺滿了培育的西瓜苗,聽楊智說,他這一個棚一茬有18萬株西瓜苗,按照一畝地600株計算,可以栽種300畝地,主要供應華州區、蒲城縣等地,最近雖然運輸不方便,但都能保證如期完成瓜苗訂單。

大荔:大棚里的春天来的早

而在不遠處的大荔文嶺科技育苗有限公司,這裡的育苗規模更大,專業化、科技化程度更高,來自馮村鎮雷寨村的李敏月大姐與幾位工人一起在掐苗。她告訴我們,最近氣溫升高,苗子長的太快,不及時掐除就會影響栽種。“往年的這個時候,棚裡至少都有十來個熟練的工人在工作,今年因為疫情,為了安全起見我們減少了上工人員,要求全員佩戴口罩上班,進出溫室大棚都要消毒。”育苗主管畢四勇說:“我們這塊有600個大棚,育苗棚就有30個,這段時間培育的是西瓜苗和脆瓜苗,要供華陰、澄縣、合陽、蒲城等周邊地區,遠的還有甘肅等地,算下來怎麼也有一萬畝地。”

大荔:大棚里的春天来的早

同樣,在楊家莊村塬上的冬棗扶貧產業園,才上午十點多,棚裡的溫度已經有30℃,棗樹已是枝葉繁茂,村民記雷建龍正在衣著單薄的給棗樹掐芽。雷建龍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承包這個扶貧產業園裡已經長成的冬棗大棚,當年3個棚買了4萬多元實現了脫貧,從那個時候起,靠著自己的勤勞付出和村裡的技術支持,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看著長勢不錯的棗樹,他對今年的收入滿懷信心。

村主任雷宇田介紹說,楊家莊村最初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8戶,今年只剩餘低保戶、五保戶等6戶,這片扶貧產業園總體規劃160畝,目前60畝的溫室冬棗大棚已經建成,有6戶貧困戶在這裡脫了貧。隨後村裡還將把杏、桃種到大棚裡,讓產業結構更豐富,村民的收益更高,生活更好。

據瞭解,大荔縣馮村鎮黨委政府從疫情阻擊戰、總體戰打響以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產。在嚴把人員車輛關的同時,做好出入務農村民的測溫、消毒、登記,開闢農用機械綠色通道,成立農耕技術組,地頭線上開展農技指導,積極搭建運輸銷售橋樑,夯實了打贏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場戰役的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