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死亡”,你敢体验吗?

01

直面死亡,保持觉察

有天睡觉时,问自己,面对当下的疫情,为什么不会像一些人那样害怕,为此焦虑不安,如果真的面对了呢?

内心的声音都是接纳。

并不是说疫情离自己很远,而是真的在过去几年不断修炼中,学会了接纳死亡这个课题,不再畏惧,也更懂得将畏惧害怕的时间,拿来做自己能做的事。

曾经在面对最亲的家人离世时,自己无比害怕,也无比慌乱,可这一切,依然改变不了离去的现实。

那种亲眼看着最亲的人,慢慢闭上双眼离去的无力感,依然深深刻在大脑中,即使大哭大闹,痛到谷底,现实也并不会因为这样,就回到过去,让他们回到身边。

不管是自己,还是最亲的人,死亡是我们都要面对的课题,只是或早或晚。在不得不面对时,除了接纳,真的没有任何选择,而只有直面过后,才会做出真正有意义的选择。

就好像在电影《土拨鼠之日》中,菲尔在面对老人死亡的一刻,很无力,也很想挽救,但却无法改变老人死亡的既定事实。

当菲尔真正接纳后,选择了自己能做的,把最丰盛的一天留给老人,让老人安然离去。

很多人在还没有真正面对死亡的一刻,很难感受到这背后的情绪,而在面对的时候,也很难一下做到真正释怀,这些,都需要时间的历练。

最近看到欣频老师分享的一个应用“虚拟死亡”的方式来清除旧思维模式的方法,很适合当下的情境去体验,在这也分享给大家:

首先,每天在睡觉前,想象自己将在今晚死去,开始去回想当天都经历了什么,最感动的事是什么?以及过去经历的时光,去做个大回顾。

然后去问自己,如果昨天就不在了,今天会错过什么?如果明天就死了,今天所经历的一切会有意义吗?

接着进入到虚拟死亡的过程:想象睡着了,就不再醒来,想象自己在海中慢慢融化,在荒原中慢慢风化……最后一刻,向最爱的人感谢道别,向世界说再见,让身心保持放松再放松,专注于今天体验到什么,能带走的又是什么。

而等第二天醒来的一刻,不急着起床去过忙碌的一天,而是先想象新的灵魂生命进入到身体,像新生婴儿一样,去感受一张白纸一样的身体,感受婴儿从0到1学会的所有东西,比如走路、说话、喝水、吃饭……

把旧的思维就此放下,然后重新定义:当下展现的全新世界,唯有用新的思维模式,才能让麻木已久的旧思维定式改变。

当我们能放弃旧观念,用全新的视角去感知新的生活时,一呼一吸,一见一闻,哪怕都是很熟悉的常态,也都会带来全新的触发。

如果把“虚拟死亡”比喻成一座高山,就是我们在手脚并用去攀爬上那座高山时,让人能不由自主地远离山脚、山腰处万千琐事的缠绕,让自己身处一览众山小中,从而为生命提供辽远开阔的全新视角。

直面死亡,保持觉察,可以把人从必死的恐惧中拉出来,看到更高的生存状态——如何更好活着。

死亡这个课题,当无所畏惧去接纳后,能拯救你生命的很多时刻。

“虚拟死亡”,你敢体验吗?

02

认识习惯,正视不足

对于日常习惯,当习以为常时,你是否会进一步去认识它?

有天家里人说厕所抽水器坏了,暂时用不了,但自己每次上完厕所后,第一反应还是习惯性去按,等按下去了,才发觉,需要从别处去找水冲。

当一个习惯变成日常时,总会用无意识去做出下意识的动作,即使早已提示你这个习惯应该暂停,该换种方式了,还是会习惯性用原来的方式去做出回应。

那一刻,意识到习惯的可怕,而我们却常常做出类似的事。

就好比房间那堆满窗台的书,其实不是房间小,书架少,而在于自己平常缺少一个定期清理的习惯。

如果只是一味的往房间增加书,没有定期清理,那么再大的房间,再多的书架,总也不够放。

只有学会定期清理,把真正需要的留下,把不需要的适当去除,才能把不能满足的洞给真正补上。

亦如内在情绪,学习成长,也亦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拥有定期清理的习惯,去看到背后的问题。

面对习惯,不管是好是坏,都需要时刻保持觉知,方能做出最佳选择,而非困在习惯里,被习惯所掌控。

“虚拟死亡”,你敢体验吗?

03

静观电影,获得启示

这周看了三部电影,也陪着妈妈看了一部电视剧,这对很久不刷剧的我来说,是种难得的时光。

看剧是一个消遣放松,也是一个很好获得养料的输入。

慢慢提升观察力后,在看剧时,不再单纯的看,更多的会去捕捉自己需要的一些信息,也会转换不同的视角去对应,去思考,从而带来很多不一样的启发。

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你花时间做什么,而在于你花的时间里,所做的事中,看到了什么,获得了多少滋养。

在这特殊的假期,特别推荐大家去看《小森林》这部电影,有春秋、冬春篇两部,画面很美,也很治愈,如果是个吃货,更是强烈推荐必看。

很喜欢里面的那个女主,对食材的劳作,对美食的热爱,对生活的启迪,种种呈现出来的画面,都如此之美。

如果你此刻处在迷失中,建议沉静下来去看看这个故事;

如果你此刻内心很富足,也建议去感受另一面美的世界。

特殊的时光,沉下心来做事,是女主身上散发出来的,而最后女主也告诉我们,不管应对那段想不明白的时光有多长,最后能想清楚,就永远不会太迟,而在想不明白的日子里,认真活在当下,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的。

电影中,妈妈在信中告诉女主:

在某个地方摔倒时,每次回头看之前的自己,发现每次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尽管一直很努力,却总在同一个地方转圈圈,徘徊到最后不过是回到了原点,很让人失落,但每次都积累下了经验,所以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都不再是原点,那么不应该叫圆圈,而应该是螺旋。

从某种角度看,也许很像是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可其实,多少会偏离上一点或下一点。

如果是那样,那也挺好的。也许,人本身就是螺旋,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每次却又不同,或上或下或横着延展出去。

女主从中顿悟:我画的圆每次在不断变大,所以螺旋每次也在不断变大,想到这里,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再努力一把。

我们当下,每个人看似就在同一个地方兜圈,但每个圈在旋转中,也是在变的,不管外界怎样,都不要忘了自己还可以做的事。

“虚拟死亡”,你敢体验吗?

“虚拟死亡”,你敢体验吗?

作者简介:李飞霞,一位坚信只要一直飞翔,就能遇见那缕霞光的读写跑践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