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粥放碱好吗?

飘扬1380




  很多人都有煮小米粥放碱的习惯,熬出的粥颜色亮黄,很粘稠,很有食欲。但是听说煮粥放碱会损坏营养。那煮粥放碱到底好不好呢?


  煮粥放碱会破坏维生素

  小米粥里面放碱的话,多少会破坏一些小米粥的营养,另外对身体还有腐蚀作用。

  碱对于大部分维生素来说,却是一种可怕的敌人。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等维生素都非常怕碱。碱性条件下加热,损失就更为惨重。加了碱,又长时间地熬粥,无异于把其中的维生素B1和B2赶尽杀绝。碱加多了,还有一种不舒服的碱味和滑溜感,而且会破坏新鲜粮食中原有的香气。


  说玉米粥应当加碱,是因为玉米中的烟酸(也称尼克酸)这种B族维生素是结合状态,不易被人体吸收。如果加碱,就能把它释放出来。在过去只吃玉米没有其他东西吃的时候,人们比较容易发生烟酸缺乏,故而在某些地区提倡煮玉米粥加点碱。这样,烟酸倒是足了,维生素B1和B2就被牺牲了。因为玉米里面B1和B2不少,人们只要吃不加碱的玉米饼就能补充回来。

  煮粥加碱的另一个意义,是让食物比较好煮。过去没有天然气灶,没有电压力锅,煮一顿饭费的时间太长太辛苦了。同时,因为过去以粗杂粮为主食,确实也很难煮。加点碱,让煮的速度快一些,让食物柔软一些,对于家庭生活是有帮助的,对于预防胃病也有一定意义。

  怎样煮粥黏稠好吃

  我不加碱,粥怎能黏稠好吃呢?方法其实很多。你可以放一小把糯米,也可以放一勺燕麦片,一勺大黄米,或者加入一点皂角米,都可以增加黏稠度。这样做,不仅不损失营养,还能更好地享受天然谷物的香气和美感。

  最后要说的是,人体血液的酸碱性,和所吃的食物是酸味还是碱味毫无关系。煮粥放碱对于预防慢性病没有好处,因为加碱只会让粥升高血糖的速度更快,对糖尿病人不好;加碱还会让粥的钠含量大大上升,对于预防高血压也很不利。所以,除非胃酸过多,医生嘱咐食用一些加碱的食物,否则没有必要在煮粥时加小苏打、纯碱之类碱性物质。

  小米粥历来被认为是养胃的佳品,对人体有滋补的作用,胃弱的人、体虚的人都非常适合喝。熬得好的小米粥让人闻着是香香,喝着是润滑的。一般熬小米粥时,米和水的比例1:10是比较适中的,也就是一碗米要配上十碗水,不稀不稠;而1:8是比较稠的;1:12是比较稀的。

  第一,你要选择新鲜的小米,不能是陈米,味道会差很多。第二,熬的时间一定要够,至少也要半个小时以上。第三,不能偷懒,在随时搅一下锅,防止糊底,一旦糊了底,这一锅粥可就不能要喽。

  原料:新鲜小米 1。小米洗净(不要超过三次,防止养分流失) 2。锅中放足量水,不可中途加水,烧开 3。加入小米,搅一下锅,防止粘底 4。待熬至半个小时以上,加入一点点食用碱,增加粘稠度,也更容易熬熟 5。待米成花状时,就可以出锅了


新区八零后


大家好,我是老张。清新素食,营养健康!

小米粥放碱好吗?我来回答。

“粟”,又称谷子,为五谷之首,去壳后就是小米。

营养及其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各种维生素、胡萝卜素、氨基酸、微量元素、膳食纤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此外,小米还有保护血管、降低血压、防止失眠、美容养颜等许多功效,是不可多得的保健、养生食品。

日常生活中,小米一般是熬粥做为早餐。熬好的小米粥表层会浮现凝固的皮,这层凝固的皮称作“米油”,是小米的精华,有“谷中参汤”之称。

为了熬制小米粥时可以快速、简单熬出“米油”,许多人尤其是粥铺,选择在小米粥里加入食用碱,这是错误的。

加碱确实可以使小米粥快速黏稠,也会形成“米油”的状态,但碱会大量破坏小米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这样,熬出的小米粥失去应有的价值,徒有虚表而已。

那么,应当如何熬制营养健康的小米粥呢?这是有窍门的。


营养滋补小米粥

小米淘洗干净,控干水分后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放入冷冻室十分钟后,把小米搓散,以免成坨。

熬制时,先把水烧开再把小米慢慢倒入锅中。冷冻的米粒遇见翻滚的热水,热胀冷缩,米粒迅速膨胀,营养成分快速释放。

保持锅中始终处于翻花状态。用勺子顺一个方向不停快速搅拌。随着小米粥黏稠度增加,“米油”形成。

加入大枣、桂圆、枸杞等滋补食材,再熬制五分钟。关火后,加盖焖三分钟,营养滋补小米粥制作完成。

这样熬制出的小米粥,色泽鲜亮、黏稠度高、营养保持完好、口感细腻爽滑。


老张有话说:

1.小米冷冻后下锅时,要一点点慢慢放入。始终保持水处在翻花状态,不要把冷冻的小米一同快速入锅,会使水温下降,影响熬制效果。

2.熬制小米粥,水和米的比例一般为七分水三分米最佳。

3.水要一次放足,如果熬制过程中加水,会冲淡粥的黏稠度,达不到预期效果。


以上通篇所述,为个人观点。

不足之处,恳请各位看官多提建议。


敬请尊重作者劳动成果。


老张快乐素食荟


你好,很高兴为你答疑解忧,粥是好东西,中医里讲,粥能养胃,主要是说煮粥的时候,水多煮的时间长,淀粉充分糊化所以能减少胃的消化负担。但有些地方的人,尤其老一代人在煮粥的时候喜欢放碱,包括我现在生活的合肥,早餐店煮的粥也都是放了碱的。那么煮粥放碱好吗?尤其小米粥?

煮粥为什么要放碱?

煲一锅好的粥需要的是时间和火候,需要小火慢熬,米的选择也很重要,比如江南一带的籼米,直链淀粉多,所以煮出来的粥就不粘稠,口感不好,煮粥放碱的用途就是促进米中的淀粉水解糊化,从而可以缩短熬粥的时间,省时省力。这就是为什么江南一带的老人或者早餐店的粥大部分都是放了碱的,小米粥也不例外,放碱煮小米粥会比较粘稠,而且小米粒会漂浮在米汤里,这样不会显得清汤寡水的。

煮粥放碱好吗?

不好,

为什么?

虽然煮粥的时候放碱能缩短熬粥的时间,并让煮出来的粥比较粘稠,而且口感好。但碱会破坏米粮谷类中所含的维生素B1、B2,无论是大米粥、杂粮粥还是小米粥,放碱都会破坏所含的维生素B1、B2,尤其对于原本吃粗杂粮都不多的现代人,好不容易吃点杂粮小米粥,放了碱,就把维生素B1、B2给破坏掉了,失去了吃小米粥的意义。所以煮小米粥最好不要放碱。

怎样煮小米粥更好吃?

由于小米膳食纤维高,尤其要是买到的小米是陈米的话,单纯小米煮出来的粥,在不放碱的基础上真心不好吃,怎么办?在小米里加点别的食材呀,比如加一些大米一起煮二米粥;比如加紫薯一起煮紫薯小米粥;比如放南瓜煮南瓜小米粥,当然还可以在这基础上还可以加一些虾仁、肉末、海参、鱼片、青菜、胡萝卜等一同煮出营养又美味的小米粥。

我是儿童营养师夏群英,一个爱宝贝爱营养爱生活的宝妈,感谢你的关注,带你一起涨知识,煮健康快乐!


儿童营养师夏群英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今天早上刚刚给儿子煮的小米粥(下图)

煮小米粥放碱和不放碱是要根据产地和生长周期的米质决定的,超市内卖5元以下的小米生长周期短且产量高基本大都在平原地区种植,在煮的时候大概在30分钟内就已经全部开花,你会发现浓稠度依然不够,这时在关火前放一点碱水会增加粘稠度。

相反5-9元左右的小米会更好些,产地在海拔800-1000米左右产出的米质色泽金黄,但这种小米的米质稍硬并且煮的时候要多放水比例大概1:12,煮制时间在45分钟-1小时为宜,不用放任何东西,米香味浓郁,出来的颜色也还是金黄色。

冬季清早吃一碗小米粥暖暖的很贴心,有条件可以再放些山药和红枣暖胃又健脾。



斌子美食


大家好,我是乐迪小爱妈,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地域不同小米粥的做法不同:皖北地区烧任何稀饭都会放碱,因为那边水土硬放碱是对的,但是皖南这边都是从来不放的,我第一次看我老公烧稀饭放碱,我真的晕了,怎么烧个粥都放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后来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碱的用途

所以说:放不放碱根据自己个人爱好,无所谓好不好[爱慕]

以上是乐迪小爱妈的分享,希望大家喜欢😍



乐迪小爱妈


小米粥加碱,就把人们本来可以从粗粮中补充到的维生素给破坏了。同时,吃粗粮为的就是得到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就是为了消化速度慢一点,餐后血糖升得慢一点。往小米粥加碱,不会对膳食营养平衡产生任何好的作用。

人体血液的酸碱性,和所吃的食物是酸味还是碱味毫无关系。煮小米粥放碱对于预防慢性病没有好处,因为加碱只会让粥升高血糖的速度更快,对糖尿病人不好;加碱还会让小米粥的钠含量大大上升,对于预防高血压也很不利。



小司的


首先要说一点的就是。熬小米粥放碱有什么好处,小米粥放碱可以增加小米的粘稠度和增加香味儿。要是自己一家人吃的话,用量一定要小于1克。购买时一定要到大的超市购买食用碱。但这个不要长期食用,如果真正想让小米粥粘稠。可以适当往小米粥里面加点糯米。这样也会增加粘稠度。小米具有健脾开胃养胃祛湿的功能。熬小米粥再加一点芡实和薏仁。芡实和薏仁加小米更有助于脾胃消化。还有助于祛湿。让身材变得更加苗条。


中原宝哥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478f137d8d17490ab6504ccf42cf9299\

A鸡蛋姐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8b500030283389b4624\

粤西小志


不建议放碱哦!

生活中常有些人在煮白米粥时,抓些碱放在粥里,大食堂的厨师尤其喜欢这样做。一方面图熟得快,另一方面加碱后煮出来的粥更加黏稠好吃,口感又好。但是,他们并不晓得这样一来就破坏了米(大米、小米)中最为宝贵的营养素,如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而且因为维生素B1被称为精神营养素,所以,煮小米粥时一定不要加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