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被刷屏的保險規劃,我做對了嗎?”3個步驟找答案


“疫情下,被刷屏的保險規劃,我做對了嗎?”3個步驟找答案

新冠疫情的突發,讓全社會按下暫停鍵,經濟為健康彎腰,就如何奔跑的人,突然被被絆了一跤。

風險就是這麼突如其來,你有沒有想過它,並不會改變它未來出現的概率,而你有沒有做好準備,卻足以影響你遇到之後的遭遇。

最近,有朋友問:“我曾經買了保險,如果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以理賠嗎?”

也許,這是最近經常刷屏最高的話題,對於已經買了保險和沒有買保險的人,都是比較關注的。

一個黑色的想象是一個友好的忠告,提醒我們有些事情要準備好。為此,我提出“三步走”來尋找答案。

“疫情下,被刷屏的保險規劃,我做對了嗎?”3個步驟找答案

一、整理家庭保單,知己知彼

保險,其實是觸犯某一條件之後進行理賠的一個工具。當我們達到一定的標準之後,保險公司就會進行一定的理賠。但是,我們很多朋友家裡,其實不止一張保單。我見過最多的,是一位保險從業人員,家庭裡共有300多張的。

因此,這種情況下,給家庭保單做一個檢視表,根據保險險種、保額、賠付條件,建立一個保單表格。這一點非常重要。可以讓我們明白保單利益與責任,以構建完成保障體系。

<strong>特別注意:免賠期限、生存金領取、疾病範圍。

“疫情下,被刷屏的保險規劃,我做對了嗎?”3個步驟找答案

1.與死亡相關的保險,比如壽險、重疾、年金。如果買的是這類保險,並且得了新冠肺炎,那就按照合同規定的死亡保額進行理賠。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者賠付的保額卻完全不同,比如,年金保險是一個槓桿非常低的一個保險,它的保額也會非常低,因為它關注的點,不在理賠上,而是關注在理財收益上。

例如:2017年10月,甲買了一個5年期繳的年金保險,一年繳費10萬人民幣,交了兩年共20萬之後,在2020年得了新冠病,如果死亡的話,那麼只能得到20萬的理賠額。

“疫情下,被刷屏的保險規劃,我做對了嗎?”3個步驟找答案

2.與生病有關的保險,比如醫療報銷、住院津貼、重疾。

醫療報銷型,住院所產生的費用,按照一定的比例賠付,有些是100%賠付,有些設置免賠額。具體要看具體保險條款。

很多人關注的就是重大疾病,因為它的保費很便宜,理賠額度也很高,是一個非常好的高槓杆產品。但是新型冠狀病毒和03年的非典一樣,都不在重大疾病清單,無法給付。

但是,這次隔離、治療的費用由國家兜底,而後期的康復費,對於普通人而言,也是一筆開銷。

特殊情況下,國內外保險公司,陸續推出了針對新冠的額外保障,可以獲得每日住院600元左右的補貼,有些還有1-3萬慰問金,如果購買了這種保險的話,可以諮詢相關的保險公司

國內的保險公司有:信泰人壽、復星聯合健康保險、同方全球人壽、長生人壽路、京東安聯……國外保險公司有:中國人壽(海外)、友邦、安盛、富通、宏利、富衛、萬通……

二、分析診斷,置換調整

這次疫情,主要會對人身帶來一定風險,通過梳理家庭保單之後,找到缺口,即使置換調整,比如:重疾、醫療、壽險的,就應該趁早配置,不要等風險發現了,才想起。

正確配置順序是,重疾、意外、壽險、是剛需,醫療、住院津貼次之。

人身風險的對象是家庭經濟支柱和家庭成員,因此需遵循:

“疫情下,被刷屏的保險規劃,我做對了嗎?”3個步驟找答案

原則一:先支柱,後成員

在家庭中每個家庭成員都要配置,配置的正確順序是,先給家庭經濟支柱配置,比如家庭裡,老公年收入是100萬,老婆是10萬,那麼老公就是經濟支柱,先給丈夫配置人身保險,再給老婆配置,其次是子女。

配置的保額,要能覆蓋整個家庭的年支出,以及未來5年的收入,因為,一旦人身意外或重疾,基本是喪失了勞動能力,為了減輕家庭負擔,需要保障未來一定時間的的收入。

為此,通過對保單分析,找到缺口補足保額,置換不必要的、性價比不高的保單,做到保障充分。

原則:先保障,後投資

這次疫情,不管是對集體還是個人都有深刻的啟迪。相信疫情會很快得到恢復和控制,但人生道路上還會有很多其他風險。

比如:人民幣貶值風險、通脹風險,單一資產波動風險、離婚帶來的財產分割風險,養老風險,法律、稅務風險等等。

俗話說,只有地基打得牢,高樓才建的穩,人才能住的踏實。只要做足保障資產之後,才能更好去配置收益類型的理財資產,才能想要去賺錢。

人民幣貶值風險:根據前日公佈的,2020年1月CPI指數5.4%,物價指數超過5%,也就是說2019年1月,如果有100萬金融資產,但現在只剩下94.6萬,環比1.4%,也就是說和上個月相比,也虧損了1.4萬。

其他保障資產,避免單一市場,帶來投資風險。比如黃金、外匯市場,黃金屬於大宗商品,與二級市場相關係數很低,可以增加配置,提高家庭抗風險力。

三、從長計議,未雨綢繆

任何事情都要未雨綢繆,不要等到遇見危機的時候,才想起就已經晚了。

“疫情下,被刷屏的保險規劃,我做對了嗎?”3個步驟找答案

1.定期管理,合理保證

一個家庭的保障資產、保險種類和保額,並不是一成不變,也不是買完之後,就一勞永逸。需要做日常的管理。在遇到風險時,能及時應對,風險過後,又能及時調整,做到動態平衡。

2.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不管是什麼資產,保險也好,國內還是國外,沒有好不好之說,只有適不適合自己,根據自身家庭的情況,資金狀況、生命週期、風險承受能力,做個性化配置,才是”最優解“。

比如,隔壁50多歲的老王,他在做保險配置時,就應該加大終身壽險的比例,因為跟年齡有關;而30多的兒子,就需要配足重疾險種,在重點放在理財資產上,追求高收益。

四、寫在最後

保險規劃是一門科學,也是一個非常精算的一個行業,非常的嚴謹,並且客觀的存在。但是它卻是有效阻止和改變風險的一個工具。

保險,也是保障的一部分。除了保險之外,還需要做一些其他保障性的資產,以提高家庭免疫力。

“疫情下,被刷屏的保險規劃,我做對了嗎?”3個步驟找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