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韓王信是三姓家奴?

正月十五月圓


韓王信是漢初劉邦分封的八個諸侯王之一,先後事三主。最後,投靠匈奴,反攻大漢,間接造成“白登之圍”,讓人感到齒冷。

第一姓:劉

秦末農民戰爭時期,劉邦率軍攻陽城,命張良收復韓國故地,張良是韓國貴族出身,對韓國王室比較熟悉,所以找到了韓襄王之孫韓信,即後來的韓王信,韓信覺得自己勢單力薄,難成大事,遂投靠張良。張良任命韓信為將軍。韓信不負眾望,領兵攻下韓國十餘座城,在陽城擊敗由項羽扶植的韓王鄭昌,因功被劉邦封為韓王。此為第一姓:劉。

第二姓:項

楚漢戰爭時期,劉邦兵敗彭城,退守滎陽,後從滎陽開了小差,逃回到漢中。命韓信,周珂鎮守滎陽。不久,項羽領兵攻下滎陽,周珂不降,被殺,韓信則投降了項羽。此為第二姓:項。

第三姓:匈奴

劉邦即得天下,建立漢朝,分封諸王,封韓信為韓王,賜丹書鐵券,都城為潁川,後為抵禦匈奴,改都城為馬邑。高祖六年秋,匈奴冒頓單于率軍圍困馬邑,韓信一邊向漢朝求援,一邊多次向匈奴求和,但沒有達成協定。劉邦知道此事後,很憤怒,懷疑他是雙面間諜。所以下旨責備,韓信心虛了,想到自己先投靠劉邦,又投靠項羽,後又投靠劉邦,如今又與匈奴關係曖昧,劉邦這次不能容他了。於是投靠了匈奴。為表誠意,把馬邑獻給了匈奴,自己領兵攻打太原。韓信反叛後,讓劉邦感受到了來自北方的威脅,於是親自率軍討伐,在銅鞮大破韓信軍,斬殺韓信的大將王喜。韓信僥倖逃脫,跑到了匈奴,繼續襲擾漢朝邊境。漢軍繼續進攻,相繼在晉陽,離石,樓煩三次擊敗匈奴。劉邦駐兵晉陽,匈奴故意示弱,引劉邦至白登山,冒頓單于率軍圍困白登,劉邦賄賂匈奴閼氏才得以逃脫,史稱“白登之圍”。韓信也成就了他的第三姓:匈奴。

需要指出的是此韓信並非位列“漢初三傑”的韓信,史書上為了區分此二人,稱他為“韓王信”。


越說政史


首先,這裡所說的韓王信並非我們常說的漢初三傑之一的淮陰侯韓信。雖然韓王信與淮陰侯同名同姓,但是在個人能力上,韓王信則完全不能與淮陰侯韓信相提並論。

那麼為什麼有人說韓王信是三姓家奴呢?直白的說就是善變,給好幾個主子做事。

一、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在滎陽為釣餌,釣著項羽,派淮陰侯韓信開闢第二戰場,韓王信則被劉邦封為韓王,率韓國軍隊跟劉邦一同作戰。這個時候,韓王信是姓“劉”的。

二、後來劉邦在滎陽當了好久的釣餌,最終為項羽所困,劉邦求和不成,只得用陳平計出金蟬脫殼,劉邦逃出滎陽前,命令韓王信和漢的御史大夫周苛繼續堅守滎陽。面對項羽的猛烈攻勢,韓王信和周苛不是項羽的對手,最終滎陽城破,韓王信投降了項羽。這時候的韓王信姓“項”的。

三、韓王信投降項羽一段時間後,找個機會又跑回了劉邦身邊,而劉邦繼續讓韓王信做韓王。但為了避免韓王信造反,劉邦將韓王信的地盤從地處中原的韓國舊地遷移到太原郡,也就是邊疆地區,韓王信對劉邦很有意見。之後韓王信對匈奴作戰也是不順利,被打的主動向匈奴求和。劉邦見到這情況就怒斥韓王信,韓王信擔心自己會被誅殺,所以乾脆投奔匈奴陣營,當了一次“吳三桂”,引匈奴南下。這個時候韓王信跟的匈奴的姓。

所以就有人說韓王信就是個三姓家奴了。


鐵臂阿童木Atom


韓王信本是秦未亂世割地稱雄之一,因他一生投奔三主幾經反覆因此有人稱他為三姓家奴。先投楚霸王項羽,項羽敗亡烏江後又降劉邦,受封韓王成為西漢之初漢高祖劉邦封的八個異姓諸侯王之一,可惜最後又叛投匈奴並不斷侵略漢朝邊境成為叛國不忠的反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