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高鐵站規模為什麼感覺設計的這麼小呢?

NEW生活


徐州東站東廣場開通後,西廣場最好也改造和東廣場一樣的候車方式,但是受限於周圍已經蓋好的汽車站,和其他商業體,無論如何擴建都沒辦法了,目前28車道算是到頂了,但是徐宿淮鹽和徐連高鐵開通後,候車區域應該還是不夠。

最好的方式是建設徐州西站或者徐州南站,鄭徐高鐵客流在西邊換乘,地鐵聯通。估計也就是想想,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地方。


北極的北


徐州人路過只有一點就是理解不一樣,那時候濟南路局的領導認為徐州只是一個過路站沒有流量,再加上那時候都在學習日本即來即走,公交式乘高鐵,你想想按他們的想法買了票等一會立馬就走,地方就空出來了,結果現實很殘忍好多都是買了票就在候車區坐著等,一等就是好幾個小時然後到站就走的路線就完蛋了,哪像現在屁大點的站多大的地方


我的菊花一緊


徐州東高鐵站建設時間很早,當初設計公交化運營,即來即走。再一個,徐州是屬於地級市,高速鐵路建設之初,地級市高鐵站房設計面積5000平方,在徐州市政府積極的協調下才改為15000平方,隨著時間的推移,高鐵線路的增加,車次的擴容,還有徐州周圈的乘客增加導致目前徐州高鐵站的日客流量比普通鐵路的徐州站多,但是隨著徐宿鹽淮鐵路的新建,徐州東站房的新建高架候車室面積增加3萬平,2019年下半年,徐州東的候車室面積達到4.5萬,乘客擁擠候車室面積小的場景得到改變,期待徐州新站房的建設。


九九美食哥


真的太小了,都坐到樓梯上等車




曾經4322


徐州東站在2012年之前歸屬濟南鐵路局,那個時候站房面積根本不大,後來歸屬上海鐵路局之後,開始腰桿子硬起來了,徐州東站的東站房已經建成通車了,眾望所歸,沒讓我們失望。三萬平方的建築面積一點都不浪費,顯得寬闊,比較大氣,我個人認為徐州東站西站房肯定會在五年之內改造,由於徐州東站西站房和東站房之間的落差原因,所以這兩個站房無法變成一個整體,我預計就算是徐州東站的西站房變成寬闊的候車大廳,也和東站房有一定的高低落差,可能會有幾級臺階。大連北站和西寧站這兩個火車站的站房面積是六萬方和6.82萬方,徐州東站最終擴建後的站房面積在這兩個數之間取中間數就可以了。

隨著徐州東站東廣場的綜合交通樞紐的建成,徐州東站始發終到公交線路數量應該增長,增加3到5條就足夠了。

要增加徐州東站至徐州觀音機場之間的通勤效率,機場大巴 通勤高鐵 未來的磁懸浮(160公里時速與北京大興機場線同速)


用青春的笑容書寫奇蹟


曾經聽一位領導說的,在京滬高鐵在建時,原鐵道部長劉瘋子曾經說徐州就是個中間站,修個4股道的車站就行。最初的徐州東高鐵站的計劃是4股道,兩股正線,兩股到發線。回來經過多方爭取,才有開站時的規模。


開大拖拉機的人


除了行政、規劃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進站和候車耗時問題。

根據多年乘車經驗,從市中心區到高鐵站,一般公交車要行駛50分鐘(10、70、72路,還不含轉車等車平均15分鐘),出租車私家車要40分鐘,幾條出城主幹道紅燈多高峰擁堵,路上不確定的因素太多。

為了乘車不晚點,一般都要提前一小時出發,到車站後還要排隊進站、取票、安檢(只有一個進口2臺機器)。在近兩年,我自認為留足了時間,結果還是有2次誤車,2次踩點。雖說現在地鐵開通,上車也不用取票,能節省10-15分鐘時間,但還是心裡沒底,接受教訓總是要提前半小時進站候車。這樣候車的人就多了,節假日更甚,站內站外都是人山人海。

徐州火車站位於市中心,進出交通都很方便,計算預留時間很準確。待其他幾條高鐵線路開通後,徐州的中轉作用更突出,候車區還會緊張。


mingyue888


其實當時我覺得站房設計是敗筆,如果考慮正線上蓋做候車廳,現在候車大廳做進站大廳,相同面積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現在新的東廣場就是設計的正線候車。







非著名設計師—追夢


記得建揚州站(普站)的時候,時任鐵道部長劉志軍去了好多次,想想為什麼,由此可以想到作為交通樞紐站為什麼建那麼小,不被重視。


閒人閒觀閒聊


還好吧,不算太小,現在在擴建,當初規劃太小了,與交通樞紐不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