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成吉思汗擴張的時候,遇到剛統一六國的秦始皇,結果會如何?

龍澤興晨2


結果,秦始皇會很慘

才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可謂是內憂不斷,南方還有百越沒有處理,六國也不穩定,而戰國連年征戰,無論是秦還是六國,都是一堆爛攤子。

再加上秦國與蒙古的年代武器的代差,秦國當時的國力處於衰弱階段。

所以當時秦始皇才用蒙恬北築長城,以防匈奴,而非去把匈奴滅了。因為全面開戰消耗不起。

參照漢武帝在有文景之治後,對匈奴作戰的情況,在考慮秦始皇的情況。

最後蒙古比當時的匈奴更加強大(擁有馬鐙和馬蹄鐵的騎兵才真正強大起來),這樣的局面下。

秦國恐怕會相當的慘,估計能保住秦國原本的土地,已經就是最好的結局了。


葉飄刀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看秦軍的戰鬥力,秦軍實行的是二十級軍功爵位制,秦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是通過商鞅變法制定的,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秦軍的戰鬥力。並且為了獎勵軍功,商鞅還制定了:凡行伍中人,不錯何種出身,一律按照其所立軍功的大小進行賞賜。也就是說秦國任何只一個軍人只要立了功,都可以得到封賞。並且秦國宗室沒有立軍功者,死後不得列入宗族的簿籍,而且沒有爵位。

秦軍賞罰分明,軍隊制度特別完善,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軍隊內部實行十二級軍功爵位制度,所有的士兵都在同一起點上。這種軍功制度極大的提升了士兵的戰鬥激情,這也成為了很多底層士卒上升唯一途徑,誰有能力誰就會獲得賞賜,在這樣的制度刺激下,秦國成為了一個名將輩出、勇將雲集的國家,當時戰國有四大名將,而秦國就有兩位。 我們再來看看,成吉思汗的部隊,在成吉思汗那個年代,所有的冷兵器基本上都是刀劍,然而成吉思汗的部隊基本上都是騎兵,也就是說那個年代的騎兵是戰爭時期的高級配置。在馬背上打仗先不說戰鬥力,光在速度上就已經勝利了,而敵方在陸地上運動,騎兵在馬背上,視線更加具有優勢。

騎兵的戰鬥衝擊力都是從上向下,直接可以擊中敵人的要害,而敵人甚至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草原上的人最擅長的就是馬術了,他們生活在草原上,學習非常快,天生遺傳就有騎馬的能力,所以他們的士兵在馬背上活動是相當的靈活,馬的靈性他們也非常精通。

成吉思汗他們這群人並不認為戰死是一種光榮,並且很多軍士從古自今都是非常害怕死的,所以可想而知,肯定會有一部分士兵因為貪生怕死而不會奮力殺敵,那額這樣軍隊的凝聚力就沒有那麼強大了。相反蒙古騎兵他們認為死是另一種生存,死了之後可以去天堂無憂無慮的生活,所以他們每次戰鬥他們都會以一種拼命的狀態進行。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如果成吉思汗和秦軍相遇,結果有可能是戰平。


公元前


這個問題,有現成的參考對象啊,就是後來漢朝打匈奴的戰爭。

匈奴是騎兵,漢朝打匈奴靠的也是騎兵,最後漢朝耗費幾十年工費,只能算慘勝。

秦始皇的大軍,主要以步兵為主,騎兵為輔。

而且還有一點,秦和西漢時期,騎兵都還沒有馬鐙。據學者考證,以目前的考古證據看,馬鐙的出現最早是在三國時期。

如果秦始皇的步兵兵團遇到了成吉思汗的有馬鐙的騎兵兵團,是不是就毫無勝算了呢?也不是。

這裡以李陵5000步兵對抗數倍於己的騎兵為例。

前99年,漢武帝派李廣利統領三萬騎兵從酒泉出發,攻擊在天山一帶活動的右賢王,武帝召見李陵,想要他為大軍運送糧草。

李陵當然不甘心做個運糧官,他請求出徵。但武帝說沒有馬匹了,李陵豪氣地說:不須給馬匹,我只用五千步兵直搗匈奴單于王庭。漢武帝為他的勇氣所感便同意了。

李陵率領他的五千步兵從居延出發,向北行進三十天,到浚稽山紮營。李陵將所經過的山川地形繪製成圖,派人回朝稟報。

李陵在浚稽山遭遇到單于主力,被匈奴三萬多騎兵包圍。李陵軍駐紮在兩山之間,以大車作為營壘,李陵領兵衝出營壘擺開隊伍,前排持戟和盾,後排用弓和弩,下令:“聽到擊鼓就進攻,聽到鳴金就收兵。”匈奴見漢軍人少,徑直撲向漢軍營壘。

李陵揮師搏擊,千弩齊發,匈奴兵應弦而倒。匈奴軍敗退上山,漢軍追擊,殺匈奴兵數千。單于大驚,召集左賢王、右賢王部八萬多騎兵一起圍攻李陵。李陵向南且戰且走,幾天後被困在一個山谷中。連日苦戰,很多士卒中箭受傷,三處受傷者便用車載,二處受傷者駕車,一創者堅持戰鬥。

李陵就這樣且戰且退,堅持南行,但很快所帶的五十萬支箭已全部射光。剩下的士兵三千多人,赤手空拳的就斬斷車輪輻條當武器,軍吏們也只有短刀。最後突圍未果,李陵被生擒。漢軍逃回的有400多人,此時他們離漢軍邊塞僅百餘里。

從李陵對抗匈奴騎兵的例子可以看到,步兵對抗騎兵並不是必敗。如果李陵能得到後勤補給,那勝負情況難料。

李陵步兵對抗匈奴騎兵的幾點:

一是有障礙物結成陣地。他們用裝載輜重的大車連接起來,阻擋遏制匈奴騎兵。

二是有防護盾牌。這個防止匈奴騎兵的弓箭。

三是有弓箭和強弩。前兩項都是起防守作用的,弓箭強弩是進攻用的。尤其是強弩,射程遠、箭雨更密集,在弓箭射程之外就可以遠距離密集殺傷匈奴騎兵。

而大秦軍隊雖然是以步兵為主,但是一貫是配備強弩的。兵馬俑出土的強弩,據專家說最強的弩,其射程應該能達到800米。這就很恐怖了。

蒙古騎兵的戰鬥力就不再多分析了,古代冷兵器時期,騎兵的戰鬥力是毋庸置疑的。

結論:

分析完雙方的力量,我們分別說明如下幾種情況的戰況:

  • 如果雙方同等軍力在野外突然遭遇,那恐怕秦兵要敗。因為突然遭遇,互相能看到對方時,距離都不算遠了,此時的大秦士兵恐怕沒有足夠的時間結成陣地,以阻礙騎兵行動。

  • 如果大秦士兵能結成阻擋陣地,那麼蒙古騎兵必敗。 李陵兵敗,是因為匈奴單于不斷有新的騎兵部隊加入。

  • 如果蒙古人攻打大秦的城池,相同兵力下進攻方的蒙古騎兵必敗。

  • 如果秦兵在野外進攻蒙古騎兵,那麼秦兵很難取勝,或者說很難實現消滅敵軍的目標。強弩再厲害,騎兵可以跑啊。

(完)

以上是凌煙閣論史的回答,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謝謝!


凌煙閣論史


秦軍是否會“進化”先不考慮。

如果稀裡糊塗地金朝、西夏、南宋都不見了,變成了秦朝……

而且時間是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那麼蒙古也吃大虧了。

繳獲的全是些粗糙的鐵甲和不適合十三世紀騎馬作戰的皮甲,兵器裡還摻雜著大量青銅器。當蒙古人按照歷史軌跡,在和秦朝(金朝)作戰,獲得一定物資後,準備西征時……

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帶著繳獲來的不適合騎乘的步兵鐵甲、不適合十三世紀作戰的皮甲、不適合十三世紀戰爭的長劍、長戈,還TM一堆青銅劍、青銅戈、青銅矛,就這麼嘻嘻哈哈地去西征西遼和花剌子模。

這是很危險的……

當花剌子模的指揮官,看到蒙古騎兵拿著青銅矛和長劍、中軍居然是上古時代的戰車,成吉思汗穿著一身他們沒見過的古怪的兵馬俑的打扮的時候……

……

當然,蒙古人或許還會贏,但能否重現本來歷史軌跡中的蒙古帝國,那就算了。

蒙元是站在金朝的肩上,才得以實現霸業的。要給中原丟一個一千多年前的軍國主義老文物,吃虧的不是老文物秦朝,而是軍備不能自給的蒙古人啊




愛影視的小鍋巴


這個問題好回答,那就是你死我活的鬥爭。秦剛統一,士氣正旺,不可能把江山拱手讓人,一場大戰不可必免。


王金可


結果他倆都大吃一驚![摳鼻]難道穿越了[我想靜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