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南京陈东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里边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联系先了解一下人物关系图,再进行阅读会更好


闲事百科


如果你的年龄还比较小,15岁以内,可以选择优先阅读青少年版本; 如果你的年龄已经超过30岁,但学历比较低,可以选择优先观看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 如果你的年龄已经超过15岁,还在读书,建议你直接阅读原著 原著初读方法: 1.选择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封面好像是红色的,上下两本,这个版本的注释是最全的 2.放弃书中全部的诗词,先通读一遍 3.依然跳过诗词,精读前八十回 4.带上诗词、注释,结合前两遍自己对原著的理解反复精读前八十回 5.选择脂砚斋评本深入精读 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对于通读全文时有用,但对于反复精读和深入理解无益


吕显紫mm


说说我自己读红楼的经历:

第一,选择版本以及相关书籍

红楼梦原著

推荐两本:

湖南作家出版社,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

人民出版社,周汝昌校订《红楼梦》。

其他红学著作:

1、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强烈推荐)

2、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强烈推荐)

3、蔡义江《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

4、吴世昌《红楼梦探源》

5、俞平伯《红楼梦辨》

6、周汝昌《红楼艺术的魅力》

还有一本,网上找不到,也不记得名字了是冯其庸的评论的(里面把袭人说成了一个阴谋论者,也是坑…),是一个所谓的"传神文笔足千秋"系列…

以上均是考证派的。

索引派的,书名不记得了,作者是王国维。

百家讲坛不推荐刘心武,推荐周思源。

另,千万别买张爱玲的《红楼梦魇》,我看了十几页,实在看不下去了!

第二,方法,说白了,有重点的多读几遍

第一遍看的时候,诗词什么乱七八糟的,可以暂且先跳过。人物关系不懂的,不明白的,也可以暂且跳过。简而言之,就是通读。重点关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衩,王熙凤等主要人物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大致的红楼故事线。

第二遍,读什么呢,前五回。对,没看错,就重点读前五回,重中之重,第一回,第二回跟第五回。尤其是第五回,一定要多读。

第五回怎么读呢?

判词是重点。这个时候,主要的人物关系你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了宝黛是姑表,宝玉宝钗是姨表,宝玉与王熙凤既是姑表也是叔嫂,巧姐是王熙凤闺女儿,但是没什么戏份等等。通过精读第五回以及前五回,再读后面,就有了一个通盘的了解了。

第三遍,就开始通读,并且重点关注诗词了。因为红楼里面诗很多都是谶语。这些诗词会大大帮助你了解人物的性格以及命运。

后面,可以按照上面的方式再多读读,侧重点自己把握。

再往后,就可以关注并感受其中的很多的细节之美了。





若谷无声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这样一本书,作为普通的现代人能读懂或看透很不容易。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杂等让初读者很是读不进去。

那么读《红楼梦》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以下为个人经历经验做出的建议,仅供参考。

可以从这几点:先听再看最后阅读。听是找一下名家讲解红楼梦,网络上有很多,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能听的进去的,顺便看一下国立台湾大学公开课《红楼梦》作为辅助。等自己有了眉目,有了感觉。再去看,看电视剧,央视老版的。结合你听的融合你看的,升级你对《红楼梦》的入门晋级。等听、看都刷过一边或N遍之后,恭喜你,可以开始阅读《红楼梦》了,你已经从小白的懵懂进入了边理论边实践的技术流了。

剩下的就看你的造化了,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真是红楼在手,想有就有。

附送你一张红楼人物关系图:


吾爱分享资源


先通读,难懂也要看下去。我觉得除了诗词部分,并不是非常晦涩难懂的,基本可以读下去。

通读以后,这个过程是了解大意,下一步就是重读。这一次要细致的读,慢慢的看,不懂得地方可以查字典看,这个过程下来,你就会觉得这本书写得太不简单了。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

先在心里喜欢它,然后抱着这是好作品,我应该了解它,我一定要弄懂它。

千万不要在心里排斥,有了抵触,读起来就会有阻力了



重复使用ab


《红楼梦》这部奇书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太难懂了。之前,我也读过几次,但只是读了三分之一这样子就读不下去了,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应该是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这几日又重新翻开它。有了前几次的读书失败的经历,这一次我不想盲目地去阅读,而是给自己好好地理出一个阅读方案。

我们为什么要读《红楼梦》,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样一本书?因为它是经典。一本书之所以是经典必然有其成为经典的元素。那么,这种堪称经典的元素究竟是什么呢?找到这样一个元素,欣赏它蕴涵的美,感受它的妙处,这就是我阅读《红楼梦》的动力所在。

我们应该怎样阅读《红楼梦》,我们之所以会有读不下去的感受,是因为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现在我们把它当作一个文本来进行解读。

一、静心去读

只有静心,才能感受它的美。这是阅读的前提

二、整体把握,梳理脉络

1,书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红楼梦》其实就是为我们讲了一群少男少女在大观园里的成长经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红尘琐事的故事。如果说大观园是一个戏台的话,那么《红楼梦》就是这个戏台上的一幕戏。大观园里的男男女女为我们演了这样一出戏。

戏的开头就已为各色人物的命运作了宣判。戏的高潮部分,各色人物纷纷登场:或明争暗斗、或打情骂俏、或双方互怼、或偷狗戏鸡……真是带领读者阅尽人世间的繁华,尝尽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但戏终究会落幕,每个人在尘世间走一遭后,各自都有了归宿。真个是戏中人做了一场梦,看戏人看了一场梦。

2,理顺人物关系

书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如果不梳理好这些关系,势必会造成阅读困难。为了阅读的方便,最好列出一张人物关系图表。这样的一张图表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去完成的。根据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在书中露过脸的这些人,分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各房妻妾、子女、丫环列出一个人物清单。这样在阅读的时候,心中就会有一张清晰的谱,不会乱了人物的身份和辈份。

3,理顺事儿(古事今解)

这部书里所记的事呈现出多、细、杂、广的特点。其实我们可以把大观园看作是一所大学,曹雪芹在里面开设了这样一些专业:

①古典文学专业 书里有大量的古典诗词,可供欣赏和学习。

②公共管理专业 大观园里几百来号人,衣食住行样样都有规则,依规则办事,做到了精细化的管理。

③中医药专业 诊脉、开药方、民间偏方这些书中所记很多。

④古建筑专业 大观园内亭台楼阁的设计、布局非常讲究、精致。

还有服装、餐饮文化、生物、戏曲文化、命理学、社交礼仪、哲学等专业。

3、局部细读,品出味道

常言道“慢工出细活”,对于这样一部经典之作,我们应慢慢地去品读。

①品:品字品句,读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思。

②评:评价某个人物并及时写下读书笔记,或三言两语,或千言万语。

③比:比较人物之间的性格、才情、品貌、处事方法的异同。如,黛玉与宝钗、晴雯与麝月、凤姐与宝钗……

④问: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带着问题去阅读,要做到心中有所想、有所思。如,为什么书中要用这么多谐音字词?书中为什么安排甄士隐与贾宝玉都做一个这样的梦等?

⑤说:古事今说,古人今比。如,情商、管理、领导力、人际交往等现代元素融入到书中,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故事也有趣多了。

以上就是这几日我读《红楼梦》的一些方法。相信喜欢读《红楼梦》的朋友都会有自己的一套阅读方法。




解答文化问题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其艺术成就极高,是一部世情小说,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根本读不通,也读不下去。毛主席曾经说过,不读《红楼梦》,就不是中国人。我曾经读了七次,仅仅只有一次把全书读完,很多时候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了。读的通都不容易,能读出他的妙处来那真的是要下很多功夫的。这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里面包含了很多的知识,就好比学英语,才仅仅掌握五千英语词汇就想把英文报纸读下来,那是很难的。封建社会的风俗社情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要入木三分的去理解书中每一个活生生的女孩,她们的欢乐,她们的苦恼,她们的追求,她们的审美,她们的三观就需要我们下足功夫,而悟空问答恰好为我们更好的阅读《红楼梦》提供了一个非常给力的平台。

偶然的一次机会接触到了悟空问答,瞬间打开了我的眼界。因为在悟空问答里面有很多关于《红楼梦》的问答。有很多问题问的深刻,很多的网友又会从很多的角

度进行认真的分析与回答,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很多非常精妙的回答,让人眼前一亮,解疑答惑茅塞顿开,知其然,知其所有然,真正的体会到了《红楼梦》的美妙,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当然,你也可以在悟空问答上发布自己的提问,借助网友的智慧更好的理解书中的人物,她们的性格脾气才情命运,为人处世。当然也可以回答有关的问题说说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感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滴血修行


我个人理解读红楼梦首先要建立在自己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的基础上,并且热爱生活,这样才能把红楼梦读懂。不要相信别人对红楼梦的那种历史人物原型的分析,不要建立在那样的基础上读,我个人认为创作小说的作者并不是要传递历史讯息,如果传递历史讯息完全可以去作历史。读红楼梦一般也是读不出社会情况的,但会读出对人生和人世的思考,主要还是诸多细腻的感情。




一只有肌肉的熊猫


现在的人,能读完那么厚的书,会令人佩服!但若能静下心来读的人,一定会是有耐心,真正爱书的人。

我以为,读《红楼梦》最好的方法,是放下一切,三天读完此书,应该没有问题。

只是,读完书,真能理解,怕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此书涉及的面太广,读完一遍,怕其中的人物也不会全部理清。

其实若只是文学爱好者,读过一遍,算是对此书有所了解。若是深入研究,那得用毕生的精力,恐怕也难成专家。如此看,也就用不着花太多的时间用在此书上,不如去做点别的,也许会有所收获。


水中之萍1


按年龄段,按性别,按事件,多视角,多层次,分开读。不能像武侠小说那样读,一般人根本跟不上。比如,里面的诗词。绝不差于唐诗宋词。书里面需要理解的段子太多,单纯的跟着故事走,白瞎了这本书。再就是,结合红学书籍,按着解析去读,或许是比较理想的。但容易封固,失去读书的意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