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骗保案:一场骗局精心策划,却因邻居一个见义勇而败露

1931年11月1日,民国《中央日报》上的一条消息赢得了不少人的称赞,大家交口颂扬报上之人的护佑邻居,勇灭大火。却没想到,第二天,另一篇后续报道却让事情出现了反转。

这熊熊烈火的背后原来还有这一桩不为人知的阴谋,所图乃是保险公司的险金。发生火灾的受害者是一家叫做香港洗染公司的商家,店主名叫徐缓钧,其邻居是震旦机器铁工厂。

民国骗保案:一场骗局精心策划,却因邻居一个见义勇而败露

民国时期,保险业务就已经非常发达,不少商家对投保非常热衷,这倒不是赶潮流,而是时代和环境技术所限,让保险几乎成为商家的必备之物。

民国骗保案:一场骗局精心策划,却因邻居一个见义勇而败露

第一:民国时期的房屋商铺等建筑,多以砖木结构为主,这种材料是非常容易引起火灾的。更不用说,大家日常使用的燃料也多是木材,柴草,一旦烧起来,火势蔓延很快,往往会造成巨大损失。

第二:电灯的使用还不那么普及,不少商铺民家都是点煤油灯或者蜡烛,那么这又是另一种隐患,稍稍风吹触碰,如果翻到,大火分分钟能烧起来。

第三:消防无法及时到位,一是受限于信息的传播,火势烧起来,有些商户地方没有电话,只能人工传递险情,等到消防员赶到,一般大火已经难以控制。二是,即便消防员能够及时赶到,灭火手段和技术都不那么先进,也很难尽快扑灭。

民国骗保案:一场骗局精心策划,却因邻居一个见义勇而败露

以上情况,重重叠加使得民国商户们在开店做生意前,投保成为一项必要工作。

香港洗染公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起来的。1931年6月1日徐缓钧租了太平路三百九十一号临街的两间屋子,主营洗染衣物,同时修补销售鞋子等东西,同时向太平火险公司投了约5000元的火险。

民国骗保案:一场骗局精心策划,却因邻居一个见义勇而败露

乍一开始,徐缓钧的洗染公司生意还是很好的,太平路本来繁华,人群往来络绎不绝,经营得还不错。但由于不善管理,不过几个月后,生意便一落千丈,连店里的伙计都被徐缓钧大量裁员,直至减到剩4个人,两学徒,一厨师,一洗衣工,即便如此,业务仍是维持不下去,不仅向房东借了400元,还在同行那里欠下不少债务。

徐缓钧为此非常头疼,日夜愁苦,想法弥补亏空,但哪条路都走不通,最终他打起了保险金的主意。

民国骗保案:一场骗局精心策划,却因邻居一个见义勇而败露

他招呼伙计将店里值钱的行李物品都给搬走,顾客的衣物也都挪了出去,只留下不值钱的木床几张和大量纸张,木柴。将伙计遣散后,徐缓钧买了汽油,分几处点火,早上7点多钟,火势熊熊铺展开来。

本以为万无一失的徐缓钧,却没想到碰上了个倒霉的邻居,隔壁的震旦机器铁工厂生产的诸多机器中有一款就是药沫灭火机。大火烧起来时,机器厂的员工正在上班,见到这个情况,可能一来担心祸害到自家的铺子,二来也是见义勇为,拿着自家的机器就上去灭火了。

民国骗保案:一场骗局精心策划,却因邻居一个见义勇而败露

因为发现得早,他们又训练有素,没等消防员赶到,几个员工5分钟就搞定了这场意外。所以香坊洗染公司烧掉的东西就只是几个门窗和一些报纸木柴之类的,其他的倒都完好无损。

事后,消防,警察和保险公司都到场了,其中保险公司进铺子查看后,发现了端倪。经理张梦文注意到,香港洗染公司有点不寻常,店里上上下下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反而有不少易燃的纸张,而且还堆了不少木柴。对此经验丰富的张梦文当即想到了骗保。

民国骗保案:一场骗局精心策划,却因邻居一个见义勇而败露

他请警察将徐缓钧带回警局调查,在审查过程中,徐缓钧见事情败露,便承认了自己是有意纵火,目的就在那份火险。

如果不是邻居震旦机器厂的插手,这场火很可能就烧了起来,一旦火势大了,将商铺化了一片焦土,所有的证据都湮灭于烈火中,徐缓钧的密谋兴许就成功了,但偏他就遇上了这么个“义气”的邻居。

民国骗保案:一场骗局精心策划,却因邻居一个见义勇而败露

太平保险公司经理张梦文之所以第一时间想到骗保,以民国时期的环境来看,是并不突兀的,当时保险业发达,投保人多,打起骗保主意的人也不少。在此之前就有成功的案例,也难怪徐缓钧起了这么个歪脑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