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2生肖唯独龙不存在呢?至少我们都没见过,其他的目前都能看到,谁发明的12生肖?

骑猪看大千世界


十二生肖源于何时,今已难于细考。

中国自帝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以动物纪年的方法最初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北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中。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十二生肖之说,最晚应形成于汉代,在东汉十二生肖已经形成。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

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秦墓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上千支竹简,这一奇迹的出现,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为第十一号秦墓,据考证葬于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

十二生肖,每个人都很熟悉,它们分别是十二种动物,这些动物基本上都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的,尽管并非每一种动物都惹人喜爱,但是作为生肖当中的一种,它们的排名却也是早就确定好了的。不过其中有一种动物,却最奇特,它并非是现实存在过的,现在又有不少人怀疑它的真实性,认为是真的有的,那就是龙。

因为龙本身就是神话中的动物。

要说明这个问题,估计又有很多人要扯龙的起源了,诸如古书里记载了什么,古人又是怎么描绘的龙。

恕我直言,这些知识乏善可陈,并不能完全说明龙的真实存在,因为几乎所有的文献描述,都是在想象龙的样子,而对于亲眼见证龙的存在,历史中鲜有此类史料。

别看很多人列举了一大堆史料,显得煞有其事,但很多书名正经的古书,本身就是神话小说。

因为没人去关心书籍本身的定义,究竟这本书是神话志怪合集?还是古代幻想类小说?如果脱离这些古籍中的描述,其实龙的形象在大众的心里非常缥缈,并不像十二生肖中的其他动物那样,都在现实中见证过最直接的形象。

龙并不能很精准的具象化,就犹如现在网上铺天盖地的画作一样,每个作者都有自己内心的一条龙,所画出来的龙也千差万别,除了传统中描述的“角,鳞,爪,须”之外,对龙究竟该有如何具体的外貌,人们几乎难以言尽。

这就体现出一个问题:即龙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在传统观念里,是很模糊的一种动物,甚至接近于万能的神。

龙可上天入地,潜身入渊,可喷火吐水,戏云卷风。但在现实认知中,大家都知道,能做到上诉几点,对于某一种动物来说,根本不可能。所以龙只是神话中的动物,而神话也是古代人对于不可知之事物,演绎出来的一种假设。

就像古代人看到天降陨石,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老天爷要往地上砸一块大石头,就只能用神鬼的理论去描述,否则无法对这些事件找出合理的解释。

而龙作为上古时期的图腾,在原始部落里类似于“徽章”般的存在,部落之间发生冲突或战役,外邦人或许读不懂自身的语言,但看到图腾肯定立马就明白,对方是以龙为图腾的华夏民族,这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放到现在,也是一样,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正是基于龙作为一种符号,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很多国外的电影中,也不乏出现华人角色时,会一同出现认知度非常高的龙的标记。

所以综上所述,龙一直是根深蒂固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象征,自古到今都是传说中才有的神兽,而作为最能代表中国人精神的“龙”,自然也就被古人排在十二生肖之内,来特指人的生辰属相。

反过来说正是,因为龙这种传说中的圣兽,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所以才会成为十二生肖之一。


我是青鸟


十二生肖有龙,我觉得远古时代,龙这种生物是存在的。

首先我要反驳一下题主,我们没有见过,不代表没有。就像若干年之后,如果由于保护不慎,熊猫灭绝了,我们的后人是不是会觉得熊猫也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没有见过!回归正题,先说说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木胜土,故犬与牛羊为虎所服也。亥水也,其禽豕也;巳火也,其禽蛇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水胜火,鼠何不逐马?金胜木,鸡何不啄兔? 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土胜水,牛羊何不杀豕?巳蛇也,申猴也。火胜金,蛇何不食猕猴?“

所说十二生肖其它十一个生物目前都在现实中可以找到,唯独找不到龙这种生物,但是我觉得并不是不存在。要知道存在即是合理!

既然有它,那么现实中一定出现过,要知道十二生肖不只以普通生灵融入中国人生活,其自然习性被人们赋予诸多文化意义,从动物上升到神格,接受尊崇和膜拜。只有自然生灵与文化神格相结合,才构成完整的生肖动物形象。

一、龙的原型生物是蛇,不是我们说的常见的那种蛇,而是很大的蟒蛇类生物,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大蛇为蟒,大蟒为蛟,大蛟为龙!比如说蚺、角蝰、等。

蚺 一种体型巨大的蛇

蚺科(Boidae)蚺亚科(Boinae)蚺和蟒的区别在于,蚺是卵胎生,蟒是卵生。他们同属于蛇类,但不是同一个科。亚马逊森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栖息于南美洲,最长可达10米以上,重达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躯干;但一般森蚺长度在5米左右。

之前看过一个传闻,真假难辨,说在2000年5月14日,上午10点多,位居深山密林的四川金丝崖玉石矿,矿工贾显娃担水准备午饭。快到山泉边时,猛见一条水桶粗,约有50多米长的怪物,正在泉里喝水,黑底色,兼有白色花纹和红色大圆点。阳光照在怪物身上,发出逼人寒光,贾显娃猛然意识到可能是一条巨蟒。

角蝰 一种长着犄角的蛇

角蝰是一种生存于干燥沙漠地带的毒蛇,与一般非洲蛇一样,主要分布在北非地区的,如摩洛哥、撒哈拉、毛里塔尼亚、马里共和国等地,亦会向东发展出没于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尼日尔、利比亚、乍得、苏丹共和国、埃及、埃塞俄比亚及索马里等地。它们的活动范围,还从西奈半岛伸延至以色列境内的内盖夫北部。

但是体积较小,只30到60公分

二、龙的原型生物是洞螈

洞螈身长不到30厘米,但也有部分个体的长度可以达到40厘米,全身呈白色,四肢细小。有发达的外鳃3对和鳃孔2对,羽状鳃为红色。头狭小,头骨多软骨质。吻钝、无眼睑、眼退化、隐于皮下,但感光灵敏。终生底栖在地下水形成的暗洞内,时常将鼻孔伸出水面呼吸空气。在光照下肤色可变成黑色,回暗洞后肤色又恢复原状。

如果说洞螈可以长大,和我们说的龙是不是很像呢?也许是地球环境的改变,不注意支撑他的长大,说了成了现在这样!

三、由于环境等因素,龙和其他珍惜动物一样,已经灭绝了或者吟隐藏起来了

要知道。龙在传说中可是指智慧不低于人的生物,还拥有种种神通,自己把自己藏起来也不无可能!

谁“发明”的十二生肖

我觉得“发明”不太合适,应该说是谁赋予的这十二种生物的象征意义!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一、神话说

相传远古的时候,在仓颉创造文字后,黄帝就发明了天干地支历法。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搭配起来轮转一圈为六十年。这种历法在当时来说是很科学的,因此,一直到今日还有人沿用。可是,这种计算年月时辰的方法毕竟太复杂,人们根本记不住,于是黄帝便决定选十二种动物图像搭配上去。这样人们一看到图像,便知道是啥年头了。于是他在年底发布了一道圣旨,邀请天下的动物在正月初一清早到宫殿门口等待挑选,谁来得早选谁,只选前十二名。至于猫鼠因此结仇,不死不休就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图腾说

原始社会的先民常用某种动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的图形作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和标志,即图腾。《山海经》诸如人和野兽的混合形象形象就是远古各地的图腾神。夏族的图腾是熊或鱼,商族的图腾是玄鸟,周族的图腾则有龙、鸟、龟、犬、虎诸说。其中可分两类,即“六畜”(马牛羊鸡狗猪)和“六兽”(鼠虎兔龙蛇猴),前者是人们为了生存目的而驯养,后者则一定程度骚扰人类生活,先民对其心生畏惧的动物。因此这些动物被作为本氏族的名号标记来崇拜。民族学者刘尧汉从彝族的图腾遗迹,反推“十二兽历”的来源,桂西彝和毛道彝的十二兽历法将人与纪历十二兽同列,“是原始人人兽不分的思想意识在现实的遗留”。

三、岁星说

木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从木星位置可确定年度支序。《玉函山房辑佚书》认为每十二年,“三岁穰,三岁毁,三岁康,三岁旱”,另说是“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几十二岁一饥”。植物兴衰和动物生活环境存在周期,食草动物(鼠、牛、马、羊)和肉食杂食动物在不同年份的生活条件大不相同,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如能模仿当年生长旺盛的动物,从而形成生肖动物,以此推定动物兴衰与木星年有关,十二生肖和十二辰相统。

四、星宿说

古人将黄道与赤道附近的恒星分为“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宿也分别代表一种动物。古代将周天等分十二分,用十二支表示,而十二支配属生肖,生肖与二十八星宿存在对应关系。明代大学士王鏊认为,二十八种动物配属二十八星宿,并“以七曜统之”,成“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子也”的格局。 清代李长卿在《松霞馆赘言》认为,二十八宿配动物“即前十二属加一倍者也“,“亢金龙,辰官也,角木蛟附焉。蛟,龙类也”,体现十二生肖为基础凑齐二十八种星宿动物。但该说难免有附会,二八星宿配动物的记载要晚于十二生肖。


关于龙的具体介绍,可以去我主页看看,有一篇关于龙的文章


鬼谷书生


其实我相信龙是真实存在的,就像古籍《山海经》里面记载的一样,以现在的眼光和科技,记载中的某些生物或者物体,是已经被证实确实存在了的,个人看来,龙的存在,有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上古的时候,确实有“龙”这种生物,体貌特征和一些生活习性确实跟我们现在说的情况差不多,但是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导致这种生物灭绝了,比如以前存在过的恐龙或者翼龙,或者说的玄幻一点,确实存在过龙,但是因为某个时间点,或者某个事情的发生发展,它们最终去了某个地方,导致现在的人类再也见不到了。

第二种,其实龙的形象,并不是像古代部落图腾,或者我们现在典型电视剧里面的描绘的那样,个人理解更倾向于变异的蛇,江河大海里面的某种鳄鱼类生物,或者类似于娃娃鱼那种,又或者是一些其他什么生物,只不过因为当时的认知问题,当时的“内地”“中原”人群,或者是龙图腾范围内的人群,他们没见过这东西,然后猛然间见到,新生惧怕不知所措,就姑且把那种生物叫做了“龙”,并且作为了部落族群图腾和精神领袖,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那个时候的东西名称,跟现在我们所认知的东西,可能根本就是两个概念。

就像当年清朝的时候,非洲那边给朝廷进贡的瑞兽“麒麟”,其实就是非洲的特产长颈鹿,以前也看到过一个节目,说神话传说中的“烛龙”,按照典籍的描述,身长百丈,一目为日,一目为月,睁眼半年白天,闭眼半年黑夜,其实这按照现在我们的科技认知,其实它里面描述的,根本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极光现象”。



侦缉队的贾队长丶


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一点——龙的起源为何?为什么它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


龙的起源


龙是汉、朝鲜、壮、侗、泰、佬、掸、芒、苗等民族传说中,具有超凡力量的动物,近世在建构中华民族概念过程中,又逐渐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物。今天,标准的龙具有鹿角、蛇身、鹰爪、狗鼻、牛嘴、鱼鳞、虾须等复合特征,既像典型食草动物(比如有角),又像食肉动物(比如有爪牙)。


【由绿色岫岩玉雕琢而成“原中华第一龙”】


<strong>关于龙的起源,不少学者有着各自的解读。有些人认为,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战胜者会将战败者的图腾并入自己的信仰一起崇拜,以示双方融为一体。这种行为类似欧洲的罗马帝国,将被兼并的国度偶像请入自己的神庙,享受万国祭拜。随着时间的推移,崇拜鹿、蛇、鹰、狗、牛、鱼、虾融合在一起崇拜龙。


还有观点认为,龙原本是由某个具体的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的演化,逐渐地变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模样。


【黄玉龙】


目前,被确认为龙的文化图腾里,发掘于濮阳的贝壳龙,属于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龙”。据推算,它生产于仰韶时期,大致对应中国神话中的“三皇五帝”时期。


在它之前,享有“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是出土于红山文化遗址的中华玉龙。也只有红山文化区,我们才能看见明确的“玉龙”文化。



其制造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材料为玉,高26厘米,现收藏于内蒙古翁牛特旗博物馆。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至2.9厘米。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棱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颈背有一长鬣,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鬣扁薄,并磨出不显著的浅凹槽,边缘打磨锐利。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形象带有浓重的幻想色彩,已经显示出成熟龙形的诸多因素。



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这都表明了当时琢玉工艺的发展水平。


龙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经试验,若穿绳悬起,龙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线上,显然,孔的位置是经过精密计算的。它不是一般的饰件,很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


沿着红山文化的脉络,专家们向前推演,发现更古早的雕像——猪龙。


【红山文化出土的猪龙】


时间线越是古早,“龙”的具体形象就越是清晰,右图甚至可以看到獠牙。根据6000年前的内蒙古生态环境分析,最有可能的动物就是野猪。


当然,仅凭推论,假设终究只能维持在“假设阶段”。专家们再次将时间线往前推进千年,来到红山文化母体之二的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出土于河北北部的滦河流域的S型猪龙,已经有明确的野猪特征。


【出土于河北的猪龙】


一直到春秋时期,龙和猪的分别都不大,甚至作为人的食物被圈养。《春秋左传》即有记载“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


目前,“野猪起源”是龙图腾崇拜,最靠谱的解释,没有之一。


十二生肖起源


知道龙的来源后,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龙作为一种猪演化而成的“幻想物种”,却跻身于12生肖的行列?


其实在2000多年前,生肖还不是今天的模样,龙并不在生肖之中。于1970年代出土的秦代文献《睡虎地秦简》和《放马滩秦简》,其中已用动物与地支相配,和如今的生肖差别很小,大部分的动物都已经相同。如放马滩秦简甲种《盗者篇》所载生肖顺序为:鼠、牛、虎、兔、虫、蛇、马、羊、猴、鸡、犬、豕;《睡虎地秦简》所载生肖顺序为鼠、牛、虎、兔、鹿、马、羊、猿、雉、老羊、豕。



汉武帝开始,上层建筑推行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龙被升格为皇权象征,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到东汉,龙已经成功跻身12生肖的行列。东汉王充(公元27-97年)在公元1世纪期间所著《论衡》也有十二生肖。虽然没有明白的表示顺序,我们可以依据内文的关系推论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等顺序。


【唐朝十二生肖雕像】


正式使用生肖在人身上的纪录,最早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周。例如《周书·列传第三》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宇文护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一些中国西部、漠北的国家如黠戛斯、吐蕃、蒙古等则以生肖纪年,例如《唐书》中记载:“黠戛斯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宋史.吐蕃传》记载说,吐蕃首领在叙事时,以物纪年,所谓“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蒙古秘史》:“兔儿年,斡歌歹出征金国,派出者别为先锋,击败金军,杀得金军积尸如烂木堆”,也说明大蒙古国是采用兔儿年、马儿年等动物纪年。


【十二生肖雕刻】


当时的中原地区仍然只以天干地支纪年,在双方的文化交流下,两种纪年法相互融和,形成现在的十二生肖。这个学说被清朝赵翼所提出,他在《陔余丛考》中指出:“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环球刘老师


为什么十二生肖唯独龙不存在呢?至少我们都没见过,其他的目前都能看到,谁发明的十二生肖?

这是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十二生肖中唯有龙是虚拟动物?第二,谁发明的十二生肖?

先答第二个问题。

十二生肖从何而来?

十二生肖是对应的十二地支的动物代表。而十二地支的发明人因为年代太久远,即便有些记录,也没有考古资料来验证。

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记载:

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

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

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干支是大挠创制的:

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在先秦的百家中还有一派叫作“建除家”,将一年分为“十二建除”,和地支的对应关系也是相同的。这个流派后来渐渐隐匿,不过如今在八字预测中还会遇到“十二建除”的使用。

那么十二地支的最早记录就在这里了。至于如何和十二个动物对应起来,其实我们倒是不妨用逻辑推理一番。因为这其中牵涉到星历,在古代天文学中,天干地支不但用来纪年、纪月、纪时,也和星象变化是对应的,形成我们中华传统的星历。

星宿和动物的对应关系

古人夜观天象,在研究过程中,为了方便观测日、月和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的运转,将黄、赤道附近的星座选出二十八个做为标志,合称二十八星座、或二十八星宿。

这二十八宿分别是: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这些星宿大致组成的图案就是“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即“东方苍龙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北方玄武七宿”,合为满天二十八星宿。

这四种动物代表了这四个大的方位,在观测中充满了想象,但还是以星图为基础的。

为了方便记忆和分析,还对这七宿下面的每一个星宿都用金、木、水、火、土、日、月七个元素对应,同时再用一个动物的形象一一对应,得出所有星宿的全称,就像汉字的“音、形、意”一样,便于学习者记忆和传承。

所以每一个星宿的全称其实是三个字:“星宿名+元素名+动物名”。

东方称青龙: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北方称玄武: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

西方称白虎: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南方称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蛟、龙、獬、貐、犴”五种神兽之外,其他二十三种动物都是实际存在的。

这说明什么呢?

没有凭空而出的神兽

说明古人在选择星宿对应动物的时候,是坚信“蛟、龙、獬、貐、犴”是确实存在的动物,只不过大家没见过。

其实世界上所有的神奇幻兽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对应。就好像我们认为是奇书的《山海经》,放在今天科学的眼光下来看,很可能只是一个上古的徐霞客用粗略的语言写下的游记。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地推测,这些神兽的原型必然是曾经存在过的。

由此得出题主的第一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因为“龙”虽然是虚拟的,但是是确实存在过的。只不过被大量的加工改变了形象,变得越来越玄乎。好像从没存在过一样。

至于龙的形象的变迁,我们不再详述,太复杂。反正我们今天看到龙的图案,基本上要到唐宋才大致有样,到明清才完全定型成今天我们认识的样子。

总共有五种神兽,为什么只有龙入选十二生肖呢?

地支对应星宿动物的关系

因为二十八宿早于地支,古人为所有星宿都指定了一种动物形象。而这种形象指定,可能是有规则的,比如“牛金牛”,就是用牛来指代牛宿,“角木蛟”,可能是“蛟”与“角”同音,当然更多的是没有必然联系。

“龙”代表“亢金龙”可能与“金”有关,也可能与《周易·乾》:“上九,亢龙有悔。”有关,不做过多猜测。

而十二生肖的动物代表很明显来自于地支和星宿的对应关系。

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咱们看上面的星宿排列,除了日、月、金、木、水、火、土和星宿名之外,各种动物的排列是没有规则的。但是我们会发现十二地支对应星宿的规则,是从虚日鼠往前隔一选一,虚日鼠——牛金牛——(转入东青龙)尾火虎——房日兔——亢金龙——(转入南朱雀)翼火蛇——星日马——鬼金羊——(转入西白虎)——觜火猴——昴日鸡——娄金狗——(转入北玄武)室火猪——虚日鼠(冬至),星图完成一次旋转,一年周转完成一个完整的地支。

子是地支的开始,而虚宿(冬至)是一年的开始,子对应了虚宿的代表动物“鼠”。而“亢金龙”则正好对应了十二地支中的“辰”,而其他四种神兽代表的星宿全部落选,仅有“龙”进入了十二地支,成为“辰龙”。

这就是“龙”成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神兽的原因。

最早十二地支中辰并不是龙

东汉王充所写的《论衡》中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跟咱们普遍说法一致,十二生肖分别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但是在《论衡》之前,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的两批秦代竹简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日书》秦代竹简中,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却是这样的:子,鼠矣。丑,牛矣。寅,虎矣。卯,兔矣。辰,虫矣。巳,蛇矣。午,马矣。未,羊矣。申,猴矣。酉,鸡矣。戌,犬矣。亥,豕矣。

这就有个很明显的区别,“辰,虫矣”,这里面的辰,对应的不是龙,而是虫。也就是说,汉以前的十二生肖,是有人属“虫”的。那为何到了东汉,十二生肖中“虫”变成了“龙”呢?

什么是“虫”?《大戴礼记》中记载:

羽之虫,而凤凰为之长;毛之虫,而麒麟为之长;甲之虫,而神龟为之长;鳞之虫,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而圣人为之长。

有羽毛的飞禽,以凤凰为首;有羽毛的走兽,以麒麟为首;有甲壳的动物,以神龟为首;有鳞片的动物,以蛟龙为首。“倮之虫”指的是什么?指的是长着肌肤的人。凡人,以圣人为首。

所以这个“虫”的意思更类似于躯壳、是几种动物的合称,指向并不明确。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最终在这些“虫”中最高贵、最有代表意义的“龙”取代了“虫”这个统称,和其他动物一起成为生肖。这样也更加合理。

当然,这应该也和上面的星宿动物代表有关。但到底是“亢金虫”变成了“亢金龙”,还是“亢金龙”影响到了“辰虫”呢?也许“虫”和“龙”正如《大戴礼记》中说,本来就是从属关系,并没有非此即彼的区别。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十二生肖为何唯独龙不存在?

对于这个问题如今有两种主流的说法。一说:在原始社会时期,龙这种生物是存在的。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人类居住地不断扩张。导致生态破坏严重,所以很多动物逐渐灭绝,龙也是其中之一。所以目前的十二生没有了龙这种生物。

另外一种说法是:原始社会时间,每一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一些部落逐渐强调,一些部落衰落。强大的部落会慢慢吞并弱小的部落。当时的图腾不但是一个部落的标志,更是精神来源。神圣不可侵犯。所以为了安抚小部落的民心,大的部落就会不小部落图腾图腾的一些特点加上去。吞并的部落越来越多,就是慢慢形成了龙的图腾。这个强大的部落也就是我们华夏先民,所以我们也被称为龙的传人。


悵忘歸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将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解析:
十二生肖如何产生的?未见过是否存在?龙是什么?

十二生肖如何产生的?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由此可知,十二生肖是从十二地支发展而来,那么我们就必须要看看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又称十二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纪年。中国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

天干地支的起源,据现有的资料,最早出现于我国三千多年前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上。主要用作历法纪日,已经十分成熟,商朝很多帝王的名字里也用某一天干,比如报丁、武丁、祖甲等等 。

所以,从十二生肖的流源来看,应该是早在前秦甚至三代之前,已经存在,并广泛使用。

未见过是否存在?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是否见过我们爷爷的爷爷。

多数没有宗族家谱和相片记录的普通家庭里面,应该没有人见到过。

那么是否就可以因为没有见到,就可以说爷爷的爷爷不存在么?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得知,十二生肖产生及早,尤记得“凤鸣岐山”的典故。

那么十二生肖中,有龙也不足为奇。

中国的文化大省,河南,简称为“豫”,即可说明古时候中原有很多大象,即便到了三国时期,还有“曹冲称象”的故事。

而现在中原地区早就找不到大象了,难道可以说中原曾经没有大象么?

龙是什么?

龙是什么?这个问题中说纷纭,我们先看看已经确定了的几个说法。

1.东方甲乙木,色青,卦震,青龙宿,主生发。

2.龙主智慧,特点为变化无穷,可上天,可潜渊。

3.华夏大地的人都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凭空捏造出来的,只有自己没有见过的。

所以,不要让我们的眼界阻碍了我们的想象力和认知。

龙是否存在,我觉得,从学术界而言,必有分歧,所以理当存而不论。

而作为华夏人,深深感受自己的血脉,自然能明白龙的存在。


龙的父亲大人


简单来看,龙是“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鱼尾”。细致来分,“龙有三停九似之说,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所以,我认为龙是被吃绝的。

分类比较细了,对于厨师来说可以分别处理了。

比如角似鹿,可抓幼龙萌角或每年春天壮龙换角时割茸做片,可壮阳。

龙血别浪费了,做血豆腐之类,可壮阳。

头似驼,也像马,可参照燎羊头,重点是驼唇和颊肉,可壮阳。

龙须没提,应该可参考干翅做法,美容可壮阳。

眼似兔,找个四川厨子完美解决。可壮阳。项似蛇,羹。可壮阳。

腹似蜃,蜃本义大蛤(?),生吃吧。可壮阳。

鳞似鱼,没说河鱼海鱼,按海鱼处理,简单点做冻当凉菜。可壮阳。

爪似鹰,卤菜。可壮阳。

掌似虎,清蒸太腥,红烧吧。泡酒亦可。可壮阳。

耳似牛,爆炒出锅,加香菜。可壮阳。

尾巴象鱼就熬汤。可下奶

龙脑龙肝龙下水都处理成熟食,不可壮阳。

龙脊椎,妥妥的“蝎子”火锅。温补,壮阳。

龙根,龙蛋,龙欢喜。撸串,可壮百人阳。

那么,龙为什么全身壮阳?龙性最淫,没听过么,所以它不壮阳谁壮阳,它不灭绝谁灭绝。

那么12生肖里有龙,而现实没见过龙的问题就完美解决了。


津沽一页书


十二生肖,由谁发明的已经无从考究,王充所写的论衡记载了详细的十二生肖论,但是不是他发明的。

十二生肖里唯独龙不存在,其实十二生肖里龙本身就是不代表实物,且代表的龙也并不是神话里的龙。,十二生肖是根据十二地支,演变来的,用来测算吉凶的象征,这里的龙所代表的是出类拔萃的,不同反响,优秀的的东西或者人。古人在很多时候称为龙人都是指,不平凡或者很优秀的人或物。

神话中的龙,才是中国人所信仰的龙,这种龙能腾云驾雾,布雨招雷,但是是否存在,无从考证。古代天子以真龙自称。且流传了数不清的关于龙的传说,信或不信龙是否存在都能找到理由,看个人愿意去相信否,你相信就会存在,不信就没有


刘止明


龙怎么不存在呢,你也应该是看到过的,就是你不太仔细的观察而已。

我国部分地区,将蛇称之为小龙。这个是一种地方性的称呼,但是也是受较多地区承认的。由此可见,并非是无龙,而是你太孤陋寡闻了。

其实类似的民间说法有很多,比如说,走蛟,封正,也是类似的说法。记得老一辈的人告诉我说,看到蛇,别去打扰,也别乱说,有时候,结缘结仇就是从一句话一个字开始的,蛇这个字千万别说出口,这也可以说是祸从口出。

当然,封建迷信的事情不可取也不可说,但是其中蕴藏的人生智慧需要我们自己提炼,有时候,慎言就相当重要了,看场合说话,看事物说话,看人说话,说有分寸的话是最好的了。

说回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用的是什么动物,其实和这个也有关系。

举个栗子,辰时,也就是早间7、8点左右,这一时刻,应该是奋发劳作的时刻了,那么用龙这个形象来说明这一时刻的状态,就比较的合适了,那么例如亥时,晚间9、10点,是否应该是准备休息,养精纳气的时候了呀,所以,有一句话总结的很好,存在必有其合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