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說的哪個歷史時期人民生活的寫照?

漢史趣聞


早在1500年前,大唐貞元年間西川節度使(現成都地區)韋皋治理的轄區內就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安居樂業局面。(參閱《醒世恆言》第二十五卷)


探險求索


我記得,歷史上是在商朝的西歧有這個說法,不過這只是個美麗的傳說。真正意義上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就是毛澤東時代,那時雷鋒精神天下揚,大寨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焦裕祿精神為民不貪腐,敢擔當。確實使人心情舒暢,自由幸福安康。


楊柳123


我爸爸曾說過在毛主席時代就是這樣,即使你偷了一頭牛你都賣不出去,沒人敢要


新元s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形容盛唐時期人民的生活狀況。後也指解放後學毛選學雷鋒時的社會狀況。


劉480909厚德載物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說一個時期的人們都能祟尚社會道德操守,民風淳厚,衣食無憂,都不偷不搶,都不會昧著良心去拿別人的東西,甚至路上看到錢物都不撿,夜裡家家戶戶不用關門,也不會丟東西。

周文王“西岐”時代,從商紂王處逃難的人一到西岐,就會有耕地、牲口、房子等等;凡為西岐出力有功的,都給“論功賞封“。周文王姬昌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罰”的從政理念,並以身作則,以德服人,生活節儉,還出臺了“商人往來不收關稅”的政策。百姓們都擁護愛戴周文王,周圍的國家也都依附他,所以就有了西岐百姓安居樂業,物阜民豐,“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祥和景象。

唐貞觀之治時期,李世民統治下的國家國泰民安,史稱“貞觀之治”。《後唐書》記載:一個做買賣的人途經武陽(今河北大名、館陶一帶),一不小心把自己一件心愛的衣服弄丟了。他走了好遠後才發覺,心裡十分著急。這時,有人勸慰他說:“不要緊,我們武陽境內路不拾遺,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到的。”那人馬上趕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

毛主席時代,也是”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給警察叔叔手裡邊“的時代。雖然人們都不富裕,但是那時雷鋒精神處處鼓舞和教育人,人們都認為國家、集體利益高於一切,人人都講社會公德,思想覺悟也都比較高,所以“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也成了正常現象。


聆聽鳥語


是的,毛澤東時代就是達到了拾遺交公、夜不閉戶的狀況。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農村人夏天幾乎男女老幼都睡在外邊,因為沒有電、沒有電扇,更別提空調。三伏天,熱得很。人們就拉張席,拿一片床單子睡在打麥場、村頭、樹下,門是不用關鎖的,因為那時沒有小偷土匪,人們窮則窮,但窮開心,和平相處,一派太平景像。


騎士悠然行


我估計歷史長河中沒有一個朝代治理的如此文明,只是商紂時期西歧城有這種文明現象。


蘭花不豔有奇香


“我在馬路上撿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手裡邊”,我們年紀大的人經歷過的年代,但是在背後的嚴厲懲罰並沒有進入人們的視線,沒有嚴要求、嚴懲罰,是不可能達到的!


滿都拉圖46242307


這應該是初唐盛世時期吧,初唐的強大也使當初的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的中心大國,使很多在中國周圍的國家紛紛來朝拜中國,成為唐朝的保護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


杞嵟531


唐朝,張昭遠。一個國家如果達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個國家就是天上有云彩,地下有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