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用什药,在什么时间打药效果最好?

手机用户87427755493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小麦,很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加以防止,轻者会影响收成,重者会绝收。

很多农户,每年都会防治小麦赤霉病,喷药几遍,还会有大面积赤霉病发生。主要是因为用药时间不对,其次是用药不对。

对于预防小麦赤霉病,关键在以下几点。

1.第一次喷药应选在小麦拔节前后。

2.第二次喷药应选在小麦扬花前后,或扬花初期,如没有连续阴雨天气,也可以选择不喷药。反之要在扬花后期或灌浆初期,追喷一次。

3.防治小麦赤霉病,无非是用一些杀菌类的药剂,不能用容易产生抗性的药剂。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可以防治的疾病。可以防止,但不要发现治理。


直观乡村


小麦赤霉病,近些年来一种比较常发的病害,危害小麦的正常生长,一旦发病,没有药剂能很好的防治,在一些地方,一些农户称小麦赤霉病为小麦上的“癌症”,轻则造成减产,重则直接绝收。

小麦赤霉病,又被称为红麦头、\t烂麦头,它从小麦幼苗的时候都有可能开始危害,不过,一般在小麦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这三个生育期发病比较明显,主要危害小麦穗部。

当小麦感染赤霉病以后,穗部会有白色或者粉红色的霉层,如果用手触摸,能感觉到有凸起,根据发病的时期不同,导致小麦抽穗不好或者抽出来的穗枯黄,到了后期,有些也会变成白穗。

小麦赤霉病的传播主要有3种,其一是种子传播,感染过赤霉病的地块,不能再留种,病菌会在种子中生存,当带病的种子再次播种后,就会继续出现赤霉病。

其二是田间患病的残株,比如该地块已感染赤霉病,在小麦收获后,一些病残体掉落在田间,病菌就会在这些病残体上越夏,等到下茬作物播种后,会提供腐生生活的场所,随后小麦再播种后,继续危害。

其三是路边的杂草,杂草也是赤霉病病菌藏匿的场所,在杂草中越冬、越夏,等到来年小麦播种后,随着风雨进行传播,危害小麦。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和外界因素关系很大,主要有以下5点:

1、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时,如果遇到连阴雨天气,发生赤霉病的几率大大增加,田间空气越湿润,小麦赤霉病越容易发病。

2、排水不良的麦田,容易发生赤霉病,比如浇水之后或者遇到下雨天,田间排水较慢,这种情况下,不仅是赤霉病,其它病虫害的危害也会加大。

3、播种过密的地块,发生赤霉病的几率也比较大,因为田间通风性、通光性减弱,小麦长势变弱,利于病虫害的繁殖生长。

4、氮肥使用过多的地块,一方面导致旺长,另一方面其他元素过少,不利于小麦的正常生长,赤霉病发生的几率也会增加。

5、地势比较洼的地块相比地势较高的地块,发生赤霉病的几率也会增加。

以上5点是导致小麦赤霉病容易发生的因素,开头小帮手已说过,小麦赤霉病一旦发病后,基本上很难有好的药剂能够防治,所以提前预防非常重要。

预防小麦赤霉病分农业预防和化学药剂预防,先说农业预防,主要有4点:

1、选择抗病性较强的种子,尽量不选择自己留种,如果要留,一定要记住发生赤霉病的地块不留种。

2、在播种时,不要过早过晚,也不要过密过深,保证小麦安全出苗,先从根本上做好预防。

3、水肥管理上,根据田间墒情和小麦的长势具体操作,尤其是水分管理,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时,千万不要过多,适量即可。

4、针对已发生赤霉病的地块,为了保证以后小麦的生长,在收获时,一定要把病残体清理干净,挨着地块的杂草同样要清理出去,消灭病菌的栖身之地。

以上4点是农业方面的预防措施,下面说化学药剂的预防办法:

目前来看,小麦赤霉病的预防药剂还是挺多的,以前,大家会选择多菌灵进行预防,但是,随着长时间的使用,抗性越来越大,多菌灵的预防效果慢慢降低,近些年来,开始使用一些复配药剂,比如咪鲜·甲硫灵、戊唑·咪鲜胺、甲硫·戊唑醇、氰烯·戊唑醇、戊唑·多菌灵等等,预防效果还不错。

最后,再说说打药预防小麦赤霉病时,要注意以下3点:

1、不要见病才用药,这样就晚了,赤霉病和其他病害不一样,需要提前预防,有些农户在实际种植过程中, 看不到田间发病,一般不会去打药,等到看到病害后,就已经晚了,多多少少都会造成减产。

2、打药时用水量太少,导致打不透,预防效果一般,比如一亩地用30斤、40斤水这样可以的,有些农户为了省事,一桶30斤的水能打1亩半地,有些麦株上药液没有喷到,预防效果肯定一般。

3、对于发病特别严重的地块,建议进行多次预防,尤其是打过预防药剂后,出现了下雨天的天气,这时候,间隔7-10天,选择合适的天气,再次进行打药预防。

以上就是关于小麦赤霉病的相关内容,大家千万要记得,赤霉病和其他病害不一样,它危害大,不好防治,需要提前预防,特别是抽穗扬花期遇到连阴雨天气时,更要多加注意。

希望以上内容,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关于小麦赤霉病,如果你还有其它问题,或者更好的预防经验,欢迎在下面评论中留言,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农民的小帮手


防治小麦赤霉病,可以用的杀菌剂很多,有贵的,有便宜,有老产品,有新产品,有产生抗药性的,有反应敏感的,等等,不一而足。

在当前的,所谓的【防治赤霉病的文章】,95%的是“有瑕疵的”或“复制粘贴抄书本的”或“落后陈旧的”或“没有经过实践验证”的——换一句话说:当前防治赤霉病的文章,只有约5%的是【真正科学的】。

具有近30年农技指导经验的原创作者“十星科技”,为一部分愿意提高的自己科技素质的种植户朋友,谈以下3点:

第一,防治赤霉病,尽量不用“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

因为,除了多菌灵的抗药性严重之外,据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指出“苯并咪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防病的同时,会刺激赤霉毒素的产生”。

同时,美国肯塔基大学Paul Vicelli撰写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优势与风险》指出“也会加重一些特定的病害”——吡唑醚菌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第二,使用时期问题

因为,赤霉病的小麦田间长期存在和“长期潜伏”【见附图】——遇到风雨和一定的温度、湿度,即可引起发病。

明白了这一点,有智慧的三农人士就知道了:

除了小麦种子采取杀菌剂包衣处理之外,最最关键的【两次药】的时间是在“小麦返青后到抜节期”和“抽穗后扬花前”。

第一次用药:可以压低田间病菌源基数,同时结合【一喷八防】又可以兼治“四大烂根病害”,以及预防冻害,红蜘蛛,灰飞虱,抗旱,抗碱等。

第二次用药:最最关键,可以【让药液吸收在麦穗上】形成“保护层”——阻断或减轻赤霉病菌的侵入。

如果扬花期间,没有阴雨或多雾天气,第二喷药后一般不用喷药【一般天气,终花后不喷药】——见附图2。

个别年份如果多雨潮湿,在第二次喷药的的5天左右,加喷一次【物美价廉的杀菌剂】:2份戊唑醇+2份乙蒜素【正规农资公司零售价约4元】。

第三,除了合理的时间,就是【用足药量】和【用足药液量】

因为,一个平方米就有500——700个小麦穗子,

如果用药量不足【比如“戊唑醇纯药在8—12克”等于80%戊唑醇10克—15克】,

如果用药液量不足【——试想,你的药液只喷到半个麦穗或者没有喷到麦穗上,哪里来的良好效果呢?!


十星科技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种植户最头疼的一种气候性病害,一旦发病轻者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甚至颗粒无收。作为植保技术推广一线人员,经常听种植说自己打预防小麦赤霉病的药都打好几遍了,结果还是没有防好小麦赤霉病。


一、小麦赤霉病防治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打药时机不对。小麦赤霉病必须提前喷药预防,是能防不能治的病害,一旦发病即使打再多的农药也没有效果。

2、打药时间过迟。很多种植户看见小麦赤霉病症状时在施药,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预防时间防效肯定不好。

3、小麦赤霉病对部分农药产生抗性,导致防效降低。多菌灵自1972开始广泛防治小麦赤霉病,在安徽、湖北、河南等省,以发现病菌对多菌灵产生抗性,且抗性菌株在病菌群体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因此在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治上建议用多菌灵与其他复配药剂来防治小麦赤霉病,如多菌灵和咪鲜胺复配剂等。

4、小麦扬花期遇连续阴雨天气,不具施药条件,错过了最佳喷药预防的时间。

5、在防治过程中施药技术不合理规范,如兑水量不足,喷雾不均匀,无人机防治没有加沉降剂等都会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

二、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

1、适期用药。采取“适期防治、见花喷药”的防控措施,第一次用药时间是小麦扬花初期用,遇阴雨天气5-7天在喷药一次。

2、合理选药。优先选用防治赤霉病兼治小麦叶部病害的复配制剂,如氰烯·戊唑醇、唑醚·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戊唑·咪鲜胺、咪铜·氟环唑、苯甲·多抗、苯甲·丙环唑、甲硫·戊唑醇、戊唑·多菌灵、咪锰·多菌灵、戊唑·福美双、氟环·多菌灵、烯肟·多菌灵等,或选择氰烯菌酯与戊唑醇混用。由于多菌灵抗药性较高,慎用多菌灵单剂。注意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真菌毒素污染。


农作物栽培知识讲解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时期就是现在!大家不要迟疑了,现在就开始用药吧!

众所周知,目前是小麦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也是多种病虫为害的高峰期,这一时期以防治蚜虫,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为主。阴雨天气使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较高,将对后期新季小麦品质产生影响。

近期是赤霉病防治关键时期!

眼下这一时期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最近河南多地阴雨天气较多,防治小麦赤霉病确保粮食安全成为当前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最关键一环。俗话称,小麦清明拔三节,这个时期也是小麦管理“黄金期”。

农业农村部也在不久前发布预警称,未来一段时期,江淮、黄淮冬麦区降水显著多于常年,将加重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对此,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及早落实防控措施,加强监测预警,推进统防统治,遏制病害大范围流行成灾,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赤霉病能防不能治!

笔者专门请教农业植保人员后得知,赤霉病只能防不能治,提醒广大农民群众都要进行预防,用药的时候一定要选对农药,打药的时候一定要记住病、虫两样药掺到一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治赤霉病常见的有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等,

同时掺上治蚜虫的药:氧化乐果、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

另外治赤霉病的戊唑醇、咪鲜胺同时兼治白粉病。

望周知!让自己的亲属、朋友了解。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04.25


粮油市场报


小麦赤霉病用什么药,什么时候用最有效果。是的,种植农作物,农药是必不可少。但是,使用太多的农药也不行。所以,我们要想办法,用最少的农药,获得最大的效果。



首先,要了解小麦赤霉病,知己知彼方能够百战不殆。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流行性疾病,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尤其是气候滋润多雨的温暖地带受灾最为严重。小麦赤霉病爆发的时间点,要摸清楚,方能够提前预防,当春季小麦杨花期,平均温度在9℃以上,又遇到3~5天阴雨天气,此时造成小麦赤霉病流行和发展起来的概率特别大。需要注意防治。



所以,要想起到防治小麦赤霉病最大效果,需要在这个时候,采取措施,什么措施?

使用多菌剂,错!要是按照以前,遇到小麦赤霉病,都会使用多菌剂,效果也是不错。但是,据了解,小麦赤霉病对多菌剂已经形成严重的抗性,就是有了很强的耐药性,没效果了。这里建议,使用戊唑醇-咪鲜胺 ,该农药在植物体内具有内吸传导性,兼具保护和治疗的作用。使用方法是,在小麦扬花期的时候,使用20~40g戊唑醇-咪鲜胺,兑水15~30kg,装于喷雾器之中进行喷施。第一次使用之后,间隔7天,再喷第二次即可。

根据2017年的数据,全国的小麦赤霉病大肆流行,危及1亿亩小麦,需要进行防治的达到2亿亩。



所以,今年小麦种植户,特别是规模化种植的大户,要提前做好预防,避免出现大面积遭遇赤霉病的侵袭。


有点意思的事儿


小麦赤霉病问题在很多地方都有所发生,特别是连续阴雨连天时候,赤霉病容易爆发。主要的表现就是小麦麦穗发生病害,枯死,造成减产。如果小麦赤霉病爆发得不到控制,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还会影响小麦质量,进而影响小麦价格,需要农民朋友高度重视。

小麦赤霉病多是以预防为主,如果单株出现病害可以将其拔除;如果情况严重,可使用戊唑醇和咪鲜胺混合,或者使用戊唑醇和氰烯菌酯混合防止,这两种药物持续时间长,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但是很多农资药物受本地销量和口碑限制,不一定能够买到,所以还是以实体农资店推荐或者有经验老农使用药物为准,农民的实际经验还是很有帮助的。

敲个黑板:小麦赤霉病和天气有很大的关系,在小麦扬花期可以喷施药物进行预防,但也不要以讹传讹盲目扩大赤霉病的危害,如果有这种症状趋势,就去喷施药剂治疗,而且是要连续多次用药,如果没有太多症状,天气条件多风干热,就以预防为主,一喷三防的时候掺杂药剂。如果没有发现,也要多观察小麦麦田中的病虫害,吸浆虫,蚜虫,都是小麦的重要预防对象。

如果你阅读完之后感觉有所帮助,请麻烦您点击蓝色字体“关注”。海棠每天为您提供最实用的三农知识,让我们一起讨论三农问题,助力三农发展。

海棠小醉


小麦赤霉病在我们当地种植户称它为烂麦头,赤霉病也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赤霉病发病周期比较长,从小麦幼苗期直到抽穗都有可能受害,主要引起小麦枯苗和穗腐等,尤其是穗腐危害最严重。

预防赤霉病首先应选用抗病小麦品种,如苏麦3号、郑引1号等小麦品种,因地域不同,可根据各地选用当地品种,适时播种,尽量避开扬花期间遇到雨季,合理施肥,提高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

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也是防治赤霉病的关键时机,可用氰烯菌酯悬浮剂, 或戊唑·咪鲜胺水乳剂,或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比例喷施。喷药后遇到下雨天气,隔上一周左右可再喷一次,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喷施时要注意按照农药配比正确使用农药。



防治赤霉病的农药有烯唑醇、克百菌、氰烯菌酯等。我们也用多菌灵防治赤霉病,胶悬剂效果就比较好。 防治赤霉病的时间也正好也是防治小麦蚜虫、白粉病、锈病的阶段,用杀菌剂、杀虫剂、腐植酸微肥、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实现一喷多防,可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施药时要注意用药量不可过大,按照各用药说明配比使用,浓度切不可过高了。


农大知事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一旦扬花期遇连阴雨,病害就会流行,即使想防治也因下雨而防治困难,等到雨过天晴后,往往错过适宜期。

赤霉病防治效果主要取决于首次施药时间,通常最佳施药期为扬花期。如果穗期温度高,小麦边抽穗边扬花,应在扬花株10%时施药。
小麦穗期每公顷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1875克或50%多菌灵、福美双合剂1500-1875克等药剂防治。


放心果农


赤霉病是小麦病害之一,属于真菌病,主要发生于潮湿和半潮湿的区域,尤其多雨的温带地区受灾严重。小麦生长周期均可得病,主要引起苗枯、穗腐、茎基腐,其中最严重为穗腐。



目前正是小麦扬花期,是小麦预防赤霉病的关键时候,发病初期在麦穗和颖叶上有浅褐色小斑点,渐渐扩大至整个麦穗,受害以后很容易形成白穗,气候湿润的时候病部表面可以看到粉红色霉层。



赤霉病病菌能在小麦带病的残体上越夏和越冬,一般赤霉病孢子成熟期正值小麦扬花期,孢子靠借风雨传播,孢子溅落在麦花上开始侵染麦穗,主要在开花期到盛侵染严重。



小麦赤霉病可防、可控、但不可治,被称为“小麦癌症”,防治最佳期为齐穗到扬花期,施药应尽早,在扬花之前效果最佳,首次施药之后5一7天应再预防一次,若抽穗遇阴天应再补喷一次,喷药应以一喷多防为主。防治的药物有:烯唑醇、戊唑酵、咪酰胺、克百菌、速保利等。

欢迎大家观注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