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燕青有哪些才能,又有哪些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小姐姐爱历史


浪子燕青是《水浒传》小说当中的一个人物形象之一。

《水浒传》中燕青有哪些才能呢?

燕青的才能之一:相扑术天下第一。按《水浒传》原作小说的描述,燕青曾经依靠天下无双的相扑术打败了“擎天柱”任原。

燕青的才能之二:弩(弓)箭述高超。在玉麒麟卢俊义落难的时候,同样燕青依靠自己练就的射箭术,射杀公差救了卢俊义的性命。

燕青的才能之三:聪明乖巧,有急计。某一次,在卢俊义率领梁山军队平定王庆、田虎的时候。燕青献一计策给卢俊义让卢俊义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结果,燕青的计策又一次救了卢俊义的性命。

此外,燕青还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就连一代名妓李师师都为燕青的才艺所倾倒。然后央视版《水浒传》电视剧把此事加以改动渲染,说李师师和燕青最后双双私奔了!

《水浒传》中燕青有哪些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笔者个人观点认为,浪子燕青的下列优良品质值得大家学习:

其一是忠心。按《水浒传》原作小说的描述,燕青做事有始有终。燕青既忠心于梁山的事业,也忠心于主人卢俊义。

其二是低调。燕青为人处世非常低调。燕青加盟梁山团队时间不长。但是燕青却是梁山三十六位天罡之一。另外,燕青能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燕青还能管住脾气火爆的李逵。

其三是燕青知道急流勇退。在梁山军队征辽平方腊得胜回来之后,燕青没有跟随宋江等人进京接受朝廷的封赏,而是选择了急流勇退归隐山林。燕青在临行之前,还特地前去劝喻老主人卢俊义,可惜的是卢俊义不听劝。结果卢俊义就悲剧了。


骑蜗牛走高速


一,燕青的才能



1、武艺超群:一则,“浪子”燕青,位列天罡星第三十六位——天巧星,可见武功不一般。梁山泊的排位虽然不是绝对按武力值排名,但这个成分较大,就是凭本事吃饭的地方;二则,燕青智扑“擎天柱”任原,弩杀董超,薛霸也是很有力的说明,不必重复。



2、多才多艺:精吹弹唱舞,能拆白道字,懂几省方言等。这当然和他自幼父母双亡,浪荡江湖有关。

总之,燕青就是一个妥妥的全能艺人。而且,相貌俊美,如果当到现在,那肯定是一位明星呢!

二,优良品质



1、忠勇。燕青无论对卢俊义,还是对梁山,都堪称忠勇——卢俊义对燕青有知遇之恩。无论卢员外身处顺境,还是逆境,燕青都不离不弃,相随左右,;对梁山一众,包括宋江,李逵等,他都以诚相待,没有包藏祸心,没有只想自己,而是一心为梁山着想,该出手时就出手。为他点赞!



2、机智。燕青久在江湖流浪,百伶百俐,对人对事看的很透,道头知尾,颇能急中生智。这一点,从他到梁山泊报信救卢俊义,到东京打探消息等都可看出。



3、豁达。或许这一点在前面的章节里体现的不明显。但自从燕青在双林镇遇到故交旧友许贯忠后,对那时的时局看的更加透彻。纵然有军功在身,也毅然全身而退,实在高明!连卢员外都看不透,做不到!

以上三点,就是需要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或许我说的并不全面,敬请各位老师指正!


登攀


燕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角色,他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学习,还得以《水浒传》的文本来说话。题主在出题说明中提到,浪子燕青是《水浒传》中少数有好结局的梁山好汉,这种讲法本身就脱离了《水浒传》,施耐庵笔下的浪子燕青与所有的梁山好汉一样,到梁山好汉排座次完成大聚义之后便没了下文,《水浒传》并没有写到燕青的结局。所谓燕青的结局,是续书《征四寇》写的,不能做《水浒传》来读。

那么,《水浒传》中的燕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究竟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呢?

燕青原本就是“一丈青”

《水浒传》中的燕青是有蓝本故事的,《大宋宣和遗事》中,有“浪子燕青”,《宋江三十六人赞》中也有此人,绰号还是“浪子”。在《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浪子燕青有四句赞诗,是这样写的:“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一丈青”到底是什么意思,很令人费解,尤其是施耐庵把这三个字当做了扈三娘的绰号。而且,燕青的“一丈青”又与太行春色扯到了一起,就让人不知何意了。

《大宋宣和遗事》中,燕青的故事其实是参与了石碣村铁天王晁盖组织的智取生辰纲行动,这次行动总共九人,其他六人是吴学究、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还有一个挑酒担子的花约,但是,花约并没有跟随晁盖上梁山。晁盖劫取生辰纲之后,便在宋江的通风报信后上了梁山。这件事做得太大,晁盖担心朝廷官军缉捕,便邀请此前在太行山落草的杨志、林冲、关胜、孙立、王雄、花荣、张青、徐宁、李应、穆横、李进义这十二人到梁山聚义。

那么,龚开笔下的燕青却是与太行山有关,这其中恐怕是晁盖约集太行山十二兄弟时,燕青做了信使的缘故吧。一丈青其实是一种首饰,古代男子戴首饰很普遍,比如,《水浒传》中的蔡庆常戴一枝花,所以,他的绰号就是“一枝花”。

但是,《大宋宣和遗事》中也有一个叫张横的人,他的绰号却是“一丈青”。以龚开的赞诗看,太行春色,有一丈青,应当讲的是一种毒蛇。我想,一丈青大概就应当指的是大约有一丈长的青色毒蛇。而作为首饰,做成了这种蛇的模样。这种首饰一头较尖,一头可做挖耳,岂不是更蛇很相似吗?

所以说,燕青在原型故事中,大概就是一个有点毒辣的人。不仅毒辣,而且还真是一个“浪子”,否则他怎么会参与到生辰纲的劫案中呢?同时,龚开以蛇状之,说明此人很灵巧。这就与《水浒传》中的燕青对上号了。

施耐庵笔下的燕青,故事做了非常大的改写,但却保留了其“一丈青”的特质,说他是一个“百伶百俐”之人,因而,此人上应天巧星。燕青勉强挤进三十六天罡行列,若非续书如此夸大于他,恐怕这样的排位也给人以仰仗副寨主卢俊义的嫌疑。其实,《水浒传》排位不存在打压谁、抬举谁、拉拢谁的阴谋。燕青的原型故事就是说他如蛇一般灵巧,天巧星非他莫属。而天巧星在三十六天罡星中本身就排在第三十六位。

因为燕青是《水浒传》中正牌的“一丈青”,所以,施耐庵便着意把他写成了“浪子”。

燕青能“浪”到什么程度

《水浒传》第六十回书中,燕青出场,本回答结合容与堂本、贯华堂本两个版本《水浒传》来分析一番燕青这个人。

却说卢俊义中了吴用的圈套,准备前往东南巽方烧香避祸,临行之前交代家中事务,便在解库厅召集各大管家开会。此时,燕青出场。卢府十分有钱,偌大的家业,手底下的管家竟然要分成两行站立。燕青站在了大管家李固的右边,说明他是卢俊义手下第一大管家。然而,书中交代,李固才是主管卢府财富的头号人物,燕青则是几乎整天不着家,在郊外落生射杀虫蚁;或者赛锦标社,出入风月场。那么,他又为何能够得到卢俊义的如此信任与重用呢?

卢俊义的一句话暴露了燕青的身份。当时,卢员外召集管家开会,大概人都到得差不多了,卢俊义扫视了一遍,忽然叫了一声:“怎生不见我那一个人?”

不知列位看官读到这一句时,是否会小小的起一点点鸡皮疙瘩。那么,卢员外的这句询问,到底表明燕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书中写道:

六尺以上身材,二十四五年纪;三牙掩口髭须,十分腰细膀阔,戴一顶木瓜心攒头巾,穿一领银丝纱团领白衫,系一条蜘蛛斑红线压腰,著一双土黄皮油膀夹靴;脑后一对挨兽金环,鬓畔斜簪四季花朵。这人是北京土居人氏,自小父母双亡,卢员外家中养得他大。为见他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卢员外叫一个高手匠人与他却了这身遍体花绣,却似玉亭柱上铺著软翠。

这一段描写,两个版本的《水浒传》是一致的,容与堂本在这段描写后面,还来了一首沁园春词,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伊州古调,唱出遶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听鼓板喧云,笙声嘹亮,畅叙幽情。”

这些描述,都与卢俊义的那声叫唤相照应,此人是勾栏瓦舍、风月场上的专精、第一名。这难道不就是“浪子”么?尽管有读者想把安在燕青头上的“浪子”美化、曲解,但“浪子”毕竟就是“浪子”,否则,为何有“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话呢?

燕青还不是一般的浪子,从那段描写来看,此人很女性化,也难怪卢俊义的那声叫唤能让人起鸡皮疙瘩了——燕青其实就是卢俊义的娈童。

这样的燕青,能学吗?

燕青的武艺到底如何

续书《征四寇》把燕青写成了相扑高手,拳脚专家,本事一等一的好。遗憾的是,《水浒传》中可没这么写。

《水浒传》中燕青的功夫究竟如何,先要厘清一个问题,就是卢俊义是不是他的武功师父。燕青自己曾说:“小人靠主人福荫,学得些个棒法在身。”这句话道明了卢俊义并没有亲手教燕青的武功,而且,还说自己只学些个棒法在身。燕青此言是不是谦虚呢?其实没有,在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不是小乙说嘴,帮着主人去走一遭,路上便有些个草寇出来,小人也敢发落的三五十个开去”。燕青果真能够做到这一点吗?

且说卢俊义被叛充军,押解途中,董超薛霸又要害他。一路跟随的燕青在危急之中,两支弩箭射杀了这两个恶差,救下了卢俊义。燕青的弩箭功夫确实算得上梁山第一,但施耐庵却认为,燕青的弩箭主要是用于郊外落生,射杀虫蚁的,杀敌还得是花荣的弓箭厉害。所以,燕青只说自己的棒法,没敢夸口自己弩箭。

救下了卢俊义,燕青背着主人逃命,到了一个村子里,燕青为找下饭菜,便拿着弩子去射虫蚁。没想到,村里的社长告密,一两百个公人又将卢员外抢了去。燕小乙无奈,只得往梁山报信。

途中,燕青为解饥饿,射落了一只喜鹊。小乙哥前去寻找喜鹊时,却遇到了石秀、杨雄。燕青一见这两人背着包袱,便要抢来做盘缠。于是,便从背后偷袭,一拳将石秀打翻。却待要袭击杨雄,反倒被病关索手起棒落打翻在地。

杨雄的棒法很厉害,反应也非常迅速,燕青本来站着上风,却反被一棒打翻。这其中固然有饥饿的原因,但还是说明,燕小乙对付三五十个以上的强人,恐怕够呛。

上了梁山之后,燕小乙再也没有显示出高超的武艺。活捉史文恭的时候,书中暗写一人一杆棒打向史文恭战马的马脚。估计此人应当就是燕小乙,当时只有卢俊义带着他在此埋伏,卢俊义用的却是朴刀。

从燕青的表现看,他的武功有两个强项,一是弓弩,梁山第一,甚至《水浒传》第一没有疑问。另外就是棒法,小乙哥的棒法应当也很不错,但若是与林冲这等使棒高手比,恐怕就远远不够了。最多,小乙哥的棒法可以接近杨雄罢了。

《征四寇》把燕青武功拔高,评书更加予以渲染,这都没问题,小说演义而已。不过,若讲《水浒传》,燕青的武功没有那么玄乎。因为,他本来就不是以武功见长的,乃勾栏瓦舍风月场上的状元而已。

燕小乙为何得卢员外如此信任

上文讲到,燕青乃卢俊义的娈童,因而得到卢俊义的信任。不过,这种信任并不靠得住,玩物而已。燕小乙之所以在卢俊义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大概与卢俊义的家财有关。

书中说,卢俊义是河北三绝,其中,财富就是一绝,恐怕是大名府首富。奇怪的是,梁山河北籍老乡并不知道大名府有此财主。每年为生辰纲头疼的梁中书也不知道他的眼皮下,竟然藏着这样一个大户。倘若梁中书知道有这么个富甲河北的大财主,恐怕早就搜刮上门了。

更为奇怪的是,书中说,卢俊义的家财并非自己打拼而来,是祖上积福,他不过是坐享其成罢了。几代人如此富有,难道一点名声都没有?当然,大名府龙华寺的大圆和尚知道河北有个玉麒麟,但只说他是“玉麒麟”而已。金圣叹一语道破其中奥秘,“玉麒麟”就是一匹战马。因而,大圆和尚的嘴里,并没有说此人富甲一方。大圆和尚这么说,实际上就是《水浒传》请卢俊义的原因,并非是这个人很厉害,而是“玉麒麟”很厉害,要制服照夜玉狮子,只有请玉麒麟前来。

书中同样没有交代清楚卢家做何经营,不像柴进、李应、扈三娘家那样,财路来得很明白。卢员外的财富来历大有问题,这才是吴用敢于给他算假八字,然后吓唬卢俊义,轻易让他上当的原因。那么,卢员外的财富到底来自哪里呢?

有人说,《水浒传》中讲到的梁中书生辰纲被劫过两次,第二次是晁盖他们干的,第一次有可能是卢俊义做的案。这种讲法书中没有任何依据,但却很有道理。因为,《大宋宣和遗事》中,燕青的原型人物就是晁盖劫案中的一员。施耐庵是不是就此暗示了这件事情呢?看来,读《水浒传》还不能仅读《水浒传》,书中故事人物的来龙去脉似乎也是一种暗示。从吴用算命之后卢俊义的表现来看,第一次生辰纲案疑似与卢俊义有关。

不过,即便是卢员外劫取了生辰纲,也不过十万贯而已,尚不足以成为河北巨富。那么,卢员外还有其他发财的路子吗?

这就是关系到燕青的事情了。燕小乙学艺,都是卢俊义花的银子,主要以风月场的本事为培训重点。燕小乙“亦是说的诸路乡谈,省的诸行百艺的市语”,这是什么意思呢?燕青原本就是卢员外的娈童,而且,专门负责在大名府干这个营生,涉嫌娈童买卖,生意做得很大,涉及诸路诸行。北宋时期人口买卖合法,但若是买卖十岁以下的孩童,则是重罪,有杀头的危险。这也是卢俊义惧怕吴用的算命,惧怕梁山揭了他的老底的原因。

燕青是捞钱的,李固是管钱的,所以,燕小乙便在李固的上首站立了。李固大概为此很有点不满,卢俊义被梁山软禁期间,便将燕小乙赶出了卢府。小乙哥不是能打三五十个强人吗?为何不敢跟李固放对?招呼手下打他丫的,李固肯定不是对手。

小乙哥非但不敢动手,出了卢府之后连城里都不敢呆,跑到城外做了叫花子。到城外是为了等待卢俊义以便报信。但是,“省得诸路乡谈”的小乙哥难道在城外就没有朋友吗?但他不敢露面,干了违法的买卖,除了躲藏外,还能够去投奔黑道上的朋友吗?

燕青就是这样的“浪子”,能学吗?同样,燕青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与梁山好汉一起“还道”了。梁山好汉原本都是妖魔,在宋江从还道村回山前,所作所为都与“妖魔”二字相关。燕青是后来上山的,上山前的行为就是“妖魔”,他的还道,其实就是“浪子回头”。如果必定要向燕青学习,“知错即改”倒有可学之处。


绿野萍踪01


《水浒传》书中,燕青一出场,就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通才”。且看作者是怎么描绘他的:

但见他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卢员外叫一个高手匠人与他却了这身遍体花绣,却似玉亭柱上铺著软翠。若赛锦体,由你是谁,都输与他。不止一身好花绣,更兼吹得弹得,唱得舞得,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亦是说得诸路乡谈,省得诸行百艺的市语。更且一身本事,无人比得,拿著一张川弩,只用三枝短箭,郊外落生,并不放空,箭到物落;晚间入城,少杀也有百十虫蚁。若赛锦标社,那里利物管取都是他的。亦且此人百伶百俐,道头知尾。


赵王文卓


1、水浒传对燕青的描写:唇若涂朱,睛如点漆,面似堆琼。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禀聪明。仪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夸能。益州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说明燕青面貌出众而且多才多艺。

2、燕青是个雅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与一代名妓李师师琴箫和奏,玉佩齐鸣,黄莺对啭。师师不住声喝彩:“哥哥原来恁地吹得好箫!”宋徽宗听了,青睐有加,“命叫再唱”。燕青以一不速之客,仅凭几分才艺,让二人喝彩,水平之高,自不待言。

3、燕青忠心,义气,燕青感恩,为了报答卢俊义的养育之恩,当卢俊义被押进牢房之后,本身要靠乞讨度日的燕青,要来了参羹冷炙也舍不得自己吃,还想到要给卢俊义留下来。卢俊义被押上路之后,燕青就一直跟定了,最后射死两个公人,救了卢俊义一命。

4、燕青的理性很强,办事情条理清楚、处置有度。见李师师是为了通过她见到皇帝,见到皇帝通过给自己求得赦免令而说清楚梁山的情况,让皇帝心中有数,同时去见宿太尉,把希望宿太尉前去招安的意思传达给他,是因为招安一定要有一个合适的人去实施这项工作。

5、燕青能够善用计谋,考虑事情比较周全。当卢俊义等得破奚胜六花阵,王庆差伪都督杜领十二员将佐,兵马二万,前来救援的时候,燕青劝卢俊义不要出战,劝说未果的时候,他要了五百人的队伍,去给卢俊义的战斗不声不响的作了补救。幸得燕青伐木搭桥,卢俊义的军士得以渡河,救了二万人的性命。

6、燕青的见识长远,征讨方腊结束后,燕青劝卢俊义“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卢俊义仍然听不进去,没奈何燕青只能独自功成身退了。作者末了的感叹“若燕青,可谓知进退存亡之机矣”,是对燕青最巧妙最中肯的称赞。


山中雪间一枝梅


老陈来回答:

《水浒传》书中,燕青一出场,就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通才”。且看作者是怎么描绘他的:

但见他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卢员外叫一个高手匠人与他却了这身遍体花绣,却似玉亭柱上铺著软翠。若赛锦体,由你是谁,都输与他。不止一身好花绣,更兼吹得弹得,唱得舞得,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亦是说得诸路乡谈,省得诸行百艺的市语。更且一身本事,无人比得,拿著一张川弩,只用三枝短箭,郊外落生,并不放空,箭到物落;晚间入城,少杀也有百十虫蚁。若赛锦标社,那里利物管取都是他的。亦且此人百伶百俐,道头知尾。

后半部中,最出彩的人物,当属天巧星浪子燕青燕小乙。特别是那句“吹得弹得,唱得舞得,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还有那句“百伶百俐,道头知尾”--这活脱脱就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嘛!

而且,通过读后边的故事,我们发现,这小乙哥不仅多才多艺,而且百伶百俐,做事很让人放心。所以,作为一个身份低微的小跟班,他能那么快获得他人的信任,从而成功跻身三十六天罡领导阵营。

这样的人是怎么培养出来的?书中没有交代。但我们可以从燕青说话、做事的一些细节中,去揣摩、探讨这些优秀品质的养成。


1、仁义和忠诚

读燕青出场时的那一段赞语,很多人会想起作者在全书开篇时,描写青年高俅的那句话:

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

一样生活在社会底层,一样兴趣广泛,一样多才多艺,可为啥高俅就让人喜欢不起来?因为作者又说了:

(高俅)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

而燕青则不然。这小乙哥一出场,就让人看到了他的仁义和忠诚。话说卢俊义被吴用忽悠,执意要去泰安州“避祸”。作为家仆的燕青听说此事后,上前劝阻道:

“主人在上,须听小乙愚言:这一条路,去山东泰安州,正打梁山泊边过。近年泊内是宋江一伙强人在那里打家劫舍,官兵捕盗,近他不得。主人要去烧香,等太平了去。休言夜来那个算命的胡讲。倒敢是梁山泊歹人,假装阴阳人来煽惑主人。小乙可惜夜来不在家里;若在家时,三言两语,盘倒那先生,倒敢有场好笑!”

这是燕青出场后,第一次开口说话。这番话,颇有见识。卢俊义不听,执意要去。燕青又说了:

“小人靠主人福荫,学得些个棒法在身。不是小乙说嘴,帮著主人去走一遭,路上便有些个草寇出来,小人也敢发落得三五十个开去。留下李都管看家,小人伏侍主人走一遭。”

这番话,不仅有见识,而且表明愿与主人共担风险,更显得有情有义。这与管家李固拒绝随主人同往的态度相比,更显得弥足珍贵,令人感动。

难怪金圣叹刚读到此处,便感叹道:绝世妙人,绝世妙语,若真有之,真乃绝世妙事;今即无之,亦是绝世妙文。

2、坚守道德底线

可是,固执的卢俊义最终还是带走了李固,把燕青留在家里。之后,卢俊义就入了吴用的圈套。先是自己被虏上梁山,管家李固又下山回家,诬告主人在梁山落草。

等卢俊义下山,回到大名府时,燕青已经被赶出卢家,沿街乞讨。他见了主人,详细禀明了家里的变故,说道:

“因为深知主人必不落草,故此忍这残喘,在这里候见主人一面。”

金圣叹读书至此,不禁感叹道:只二十余字,已抵一篇豫让列传矣。读此语时,正值寒科深更,灯昏酒尽,无可如何,因拍桌起立,浩叹一声,开门视天,云黑如磨也。

用战国时的死士豫让来形容燕青,可见其忠义之感人!不仅如此,燕青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若主人果自山泊里来,可听小乙言语,再回梁山泊去,别做个商议。若入城中,必中圈套!”

可惜,卢俊义不听,非要回家,结果被闻讯而来的官兵捉拿。

被误解的燕青不离不弃,忍着饥寒危险,不断寻找机会,才有了后边“放冷箭燕青救主”的精彩故事。燕青的忠义,备受读者赞赏。

而他的这份忠义,更像是一份对主人的敬畏。同是卢家下人,燕青与李固的区别,就在于有无敬畏。这,也是燕青与高俅的本质区别。

守住敬畏之心,是一个人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课。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畏惧,那他一定会让他周围的人感到不安。敬畏父母,敬畏师长,敬畏规则,敬畏法律,才能守住规矩,守住做人的底线。


3、察言观色

燕青最让人佩服的一点,是他察言观色之明慧,应付自如之从容,当机立断之果断,操控全局之精准。

一句话,小乙哥沟通能力极强。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总能让人放心。正是凭借这样超强的能力,燕青成为梁山招安事业的重要促成者。

你看,招安这件事儿,整个过程,从前期结识李师师,到面见徽宗表明梁山人心迹,再到计划落成,归顺朝廷,燕青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

能够和李师师攀上关系,和宋徽宗表述心声,和宿太尉对接好具体工作,燕青靠的,不光是自己的才艺,更多的是察言观色、百伶百俐的沟通技巧。

单是在宋徽宗面前演唱的一首《减字木兰花》,便可见他超凡脱俗的沟通能力:

听哀告,听哀告!贱躯流落谁知道,谁知道,极天罔地,罪恶难分颠倒。有人提出火坑中,肝胆常存忠孝,常存忠孝,有朝须把大恩人报!

一曲唱毕,又哭诉衷肠,瞬间拉近了自己和徽宗的关系,从而为梁山的归顺,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这事儿换其他梁山好汉来干,谁能胜任?没有。所以说,燕青无可替代。

不仅如此,从燕青和李逵的相处中,也能看出这位小乙哥超乎寻常的人际沟通水平。

李逵是个粗人,梁山上谁也管不住他。哪怕是宋江,要把他管得心服口服,也得是连训带骂,简单粗暴。可燕青驯服李逵,却显得轻松得多。李逵对燕青,那是一百个服。

不光是服他的相扑实力,更服他的聪明智慧。说到家,还是燕青善解人意,善于沟通。例如,李逵因假宋江抢民女之事,误会宋江,大闹忠义堂,砍倒了梁山的杏黄大旗。宋江跟他解释不通,干脆和他立下军令状,以颈上人头相赌。结果,李逵输了,要被砍头,不知如何是好。燕青耐心相劝,教他去忠义堂上“负荆请罪”:

“自把衣服脱了,将麻绳绑缚了,脊梁上背著一把荆枝,拜伏在忠义堂前,告道:‘由哥哥打多少。’他自然不忍下手。这个唤做负荆请罪。”李逵要面子,怕被人笑话。燕青又说:“山寨里都是你兄弟,何人笑你?”

这才帮李逵,也帮宋江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情节看似简单,却能从中看出燕青对李逵、宋江性格的精准把握,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精确把控。

这样的能力如何培养?最重要的一点,当然是多为孩子创造社交机会。

当交往的机会到来时,要学会藏在孩子的身后,而不是冲在孩子的前头,让孩子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另外,还要引导孩子在与人交往中积极地输出自己的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身价值,优化人际关系。


4、站得高,看得远

梁山好汉中,见识最长远的人,也是燕青。正是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才得全身而退,远走江湖。如此高远的眼界和见识,让人佩服。

话说,被招安后的梁山军马,奉旨剿灭了方腊。回京途中,燕青来见主人卢俊义,劝他道:

“小乙自幼随侍主人,蒙恩感德,一言难尽。今既大事已毕,欲同主人纳还原受官诰,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未知主人意下若何?”

功成名就后的燕青,此时萌生了退意。但没想到,卢俊义却说:

“自从梁山泊归顺宋朝已来,俺弟兄们身经百战,勤劳不易,边塞苦楚,弟兄损折,幸存我一家二人性命。正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你如何却寻这等没结果?”燕青笑着说:“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结果,只恐主人此去无结果耳。”卢俊义还不明白,问道:“燕青,我不曾存半点异心,朝廷如何负我?”

于是,燕青便举了汉朝初年韩信、彭越、英布等人的例子,提醒主人,小心当权者“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无奈,卢俊义不听。燕青只好留下一句:“既然主公不听小乙之言,只怕悔之晚矣!”又给宋江留了一封信:

“辱弟燕青百拜恳告先锋主将麾下:自蒙收录,多感厚恩。效死干功,补报难尽。今自思命薄身微,不堪国家任用,情愿退居山野,为一闲人。本待拜辞,恐主将义气深重,不肯轻放,连夜潜去。今留口号四句拜辞,望乞主帅恕罪:雁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身边自有君王赦,脱却风尘过此生。”

燕青当天晚上就走了,“竟不知投何处去了”。而留下来的梁山好汉,结局大都很惨。只有离开的人,才获得了圆满的人生结局。

燕青,便是其中之一。功成者易,全身而退者则难。自古如此。燕青的开阔眼界、长远见识,让他近乎完美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作为一个出身低微的人,做到这一点,着实不易。


结语:

不但读者爱燕京,就连施耐庵亦爱极燕青,他在书中写道:

他虽是三十六星之末,却机巧心灵,多见广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

这一评价,极其到位。一个人的见识、眼界,比知识更重要。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拥有开阔眼界和广阔见识的孩子,往往比同龄孩子更优秀。读万卷书,可以提升思想的深度;行万里路,可以开阔视野的广度。

多去经历,多去感受,多去思考,多去体验,永远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必要途径。另外,父母的眼界、高度和思维,也决定着孩子的见识、视野和胸怀。这与物质条件无关。

燕青走了,从此隐身于江湖。随他而去的,是梁山好汉的光辉岁月。留下的,是水浒英雄的人生智慧。


老陈谈趣史


知道吗,燕青有个比卢俊义对他还好的高人罩着……

——分享有趣和观点 散打三国与水浒(70)

浪子燕青,在水浒传中是个机巧机灵、文武双全的主,从书中说他这句“百伶百俐,道头知尾”就可得知。

武艺更不消说,曾在泰安州擂台智扑擎天柱,手中那张弩弓更是屡建奇功。

其他那些赤胆忠心,感恩报主的事就不多说了,大家耳熟能详。

他的人生有个转折点,转折点就在卢俊义出门到在梁山被擒、放回这段日子。

之前,他是个整日晃荡游玩、连卢俊义临出门都要特别叮嘱“小乙在家,凡事向前,不可出去三瓦两舍打哄”的人——之前他真的是个浪子啊!

是卢俊义的受困,李固鹊巢鸠占后把他逐出家门的那段经历教训了他。“将一应衣服尽行夺了,赶出城外。更兼分付一应亲戚相识:但有人安着燕青在家歇的,他便舍半个家私,和他打官司,因此无人敢着小乙。在城中安不得身,只得来城外求乞度日”

家生变故,从人人尊宠的帅哥,沦变为野外安身的乞丐,这个落差太大了,聪明的燕小乙肯定此后是有反思的——所以之后从他的言行,我们根本看不出有哪点浪子浪行!

泰安州打擂,从开头到结尾,都显得有勇有谋,机智无比。

东京城勾兑李师师,更是把所有机智体现的淋漓尽致,生把个风月场中见多识广的李花魁迷得动了凡心。但他毫不动心,有人说“这是不迷女色”的英雄行为。其实也不是。


他是个乖觉而识得利害、懂得安分的人。

从小寄人篱下的人往往都这样,懂得看脸色和安本分。他虽然物质上不缺,但心理上还是处于卑微状态的。

他在卢俊义面前就是。而卢俊义骨子里也只是把他作为一个心腹下人,不是亲人来对待的。从他向卢俊义报案示警,卢对他的粗暴呵斥、一脚踢翻可以看出。即使后来上了梁山、号称是108兄弟了,他们之间这种各自为主仆的心里定位依然存在——直到最后几大寇打完,燕青再次忠心劝诫卢俊义见好就收、该隐退了,卢才第一次叫了他的名字,算是比较正式把他做平辈朋友看了。但他仍口口声声称卢为“主人”。

这就是他的识厉害、懂安分啊!


前不久悟空上还有人提问“假如燕青和李师师私奔……如何如何”嘞。

其实提这问的人是只顾了骚情,却根本不了解燕青的为人——他永远不会被色迷心窍,更不会去和李师师产生啥“绯闻”。

因为他识厉害、懂安分啊!李师师是当今皇帝的禁脔,若这点厉害关系他都拎不清、都敢去浑水摸鱼的话,那也妄称“百伶百俐,道头知尾”了!试问,在职场中,你敢如此去大BOSS头上“动土”、飞绿么?

所以在大宋头牌的李师师面前不动声色,到不是他不食人间烟火,而是:第一,懂得职责;其二晓得厉害;其三他本就是个安分的人啊!

明智,就是他的优良品质嘛。


这种明智引发开来,就是施大爷说的——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

他懂这个道理是因为有高人指点。


《水浒传》中,劫劫夺夺、打打杀杀,一环扣一环,却有个非常有诗意的闲章,就在第九十回征辽归途中,“双林镇燕青遇故”这一节。

这一节他遇到一位好友,一位高人……然后这位高人许贯忠就引他去了山中的家。

这真是段飘飘有仙气的文字和环境:

贯忠携着燕青,同到靠东向西的草庐内。推开后窗,却临着一溪清水,两人就倚着窗槛坐地……童子点上灯来,闭了窗格,掇张桌子, 铺下五六碟菜蔬,又搬出一盘鸡,一盘鱼,及家中藏下的两样山果,旋了一壶热酒。 贯忠筛了一杯,递与燕青道:“特地邀兄到此,村醪野菜,岂堪待客?”燕青称谢道:“相扰却是不当。”数杯酒后,窗外月光如昼。燕青推窗看时,又是一般情致: 云轻风静,月白溪清,水影山光,相映一室。燕青夸奖不已。

而且还有一番醍醐灌顶的开示,为燕青的往后指明了方向、埋下去了伏笔:

贯忠叹口气说道:“今奸邪当道,妒贤嫉能,如鬼如蜮的,都是峨冠博带;忠良正直的,尽被牢笼陷害。小弟的念头久灰。兄长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寻个退步。自古道:‘雕鸟尽,良弓藏。’”燕青点头嗟叹。 两个说至半夜,方才歇息。

——从善如流,燕青显然记住了许贯忠的高人点拨。为自己谋划了一个好退路、好结局。


“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这才是关键!

然而滚滚红尘,这世上又有几人懂得“了身达命”、懂进知退的呢?




林武师de文散打


唇若涂朱,睛如点漆,面似堆琼。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禀聪明。仪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夸能。益州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听鼓板喧云,笙声嘹亮,畅叙幽情。棍棒参差,揎拳飞脚,四百军州到处惊。人都羡 英雄领袖, 浪子燕青。他拳脚相扑了得,又擅音律,吹拉弹唱无所不能,打探敌情,传情报也是一把好手,风月丛里,游刃有余。江湖路数,烂熟于心。弓箭刀枪无所不会,甚为出彩。



陆青青4


燕青吹拉弹唱,是一个时髦的文艺青年,又会相扑打弹弓,属于能文能武,为人乖巧,能言会道,善于捕捉别人心理,他的对人忠心,和软中有刚,为人平易沉稳不傲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归家的绵羊


燕青是一个悟性非常高的武林大侠,他独创的燕青拳流传至今,多才多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