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发现身边有人得病了,该怎么样减少恐慌?

人情难还泪水懦弱


送往大医院,同时保护好自己,出门戴口罩,把病人安顿好,回家好好的洗手。


金秀云


坚持在家不外出。

防疫:响应钟南山,再撑14天。

.

近日,钟南山院士说,从1月23日封城开始到2月6日(正月十三)为第一个14天。

从2月7日(正月十四)开始再过14天,要到2月20日(正月二十七),如果没新增上升,疫情才算是控制了。一个14天不能解决问题,请大家配合,做好第2个14天的防护,很重要。

看过今天确诊病例破3万、新增病例仍然3千以上的情况,我们还需要做好第二个14天的防疫工作。

对每个人来说,工作,生意都可以再来,但生命和家人只有一次,希望每个人配合国家的工作再坚持14天!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二个14天很重要,很重要,让我们再坚持14天。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场瘟疫狙击战的战士。加油,每个人!



经济信息速递


疫情期间如果身边的人得了病,请劝导病人去正规医院做个检查,检查内容有抽血、CT检查,看是一般的感冒发烧还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

1、如果是一般感冒,医院会给开点感冒药也有可能会给输水(现在我所处的地方,一般的小诊所已经不让开门了,药店有开门但是不允许售卖发烧咳嗽之类的药,所有发烧咳嗽必须去定点医院做检查)。

2、如果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请病人本人和周围有接触过得人员不要恐慌,医院会将病人进行隔离治疗,请病人积极配合,争取早日康复。周围有接触的人请自觉到医院做个检查(抽血、CT)检查下肺有没有被感染,若没有被感染,请做好自身防护,不要随意出门。所有被感染,请积极接受医院安排的隔离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若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请大家不要恐慌,不要传谣更不造谣,积极配合检查和治疗,相信我们的医护人员,相信国家!现在是我们抵抗疫情的关键时期,让我们团结一致、积极应战,我们中华人民必将会取得最终胜利!

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






带着肉肉Qu旅行


病毒肆虐,面对危险或者灾难,我们不自觉会感到无助、不知所措、恐慌,有些人会失去基本的判断力,情绪、思维、生理、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某些心理疾病危害甚至不亚于病毒本身。

病毒肆虐,每一个变化的数字都敲动我们的心弦,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对每一个普通的人,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被隔离观察的疑似人群来说,每个平凡的日子都极其不同寻常。

面对危险或者灾难,我们或者他们,不自觉会感到无助、不知所措、恐慌,有些人会失去基本的判断力,情绪、思维、生理、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某些心理疾病危害甚至不亚于病毒本身。

国家卫健委日前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记者从一些高校心理支持热线搜集整理出大众较为关切的问题,以期让专业人士的解答为公众减轻疫情所带来的心理影响。

普通民众:“如何消除过度恐慌?”

解答:“应对恐慌,我们需要的是耐心与行动,不要让疫情影响正常的作息。”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防疫科普团队张西超教授:

对疾病的恐慌程度已经涉及消费、饮食、交通等方方面面——“来自武汉的快递要不要拒收”“禽类是不是不能吃”……面对这样的压力情境,我们的心理可能会在情绪、思维、生理、行为上出现各种问题,比如难以集中注意力、低自尊、自责、被隔绝的感觉、健忘、混乱;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少或增加、药物滥用;出现吵闹、危险行为、工作或学习上效率出现问题……同时,人在恐慌的环境状态下容易出现违反社会规则的举动,如不配合医嘱、谩骂医护人员、斥责执法人员等,这些不仅会导致混乱、影响治安,更重要的是给医护人员带来多余的负担,影响高效救治。

普通民众应对疫情,应该做些什么?

尊重医生的建议、国家的倡导,是首先应该做的事情。应对恐慌,我们需要的是耐心与行动。不要让疫情影响正常的作息,有充足的睡眠与作息,用健康的生理与心理,共渡难关。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将不仅有助于自身免疫力的提升,更能帮助身边的人稳定情绪、缓解焦虑。我们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科普信息来了解疾病的来龙去脉以及传播途径等,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了解疾病本身,减少未知带来的失控感与焦虑感。也可以列一个假期活动清单,最好是在室内的,比如打扫、看电影、冥想、瑜伽等。

主动创建给自己提供心理支持的环境,而非让情绪役使自己。与此同时,密切关注亲友的心理及生理状态,以防过激行为,以及患病后失去最佳救治时间。更重要的是,应该提醒身边信息不够灵通的老人,告诉他们疫情的严重性,提醒他们做好防范、减少出门、戴好口罩等。

医护人员:“我可以脆弱吗?”

解答:“脆弱一下也没关系,一线战斗的医护人员要学会寻求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防疫科普团队寇锐琦:

远离家人,跟家人联系会两边失控;无法诉说恐惧;担心被看到脆弱……或许在别人眼里,战斗在一线的医疗人员是英雄,是救命者,但在同事那里,你们是一个人,可以真正理解彼此的体验。大家可以相互支持,相互表达,相互吐槽。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知道黑暗中我们不是孤独一人。

寻求同事支持。同在一线的大家可以相互支持,在防护服上画个小猪佩奇,或者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吐吐槽,一起唱大家都会唱的歌打打气。这种可以彼此往来的平等互助关系,能更好地缓解和放松压力。你们可以给彼此一些表扬,比如,熬过了这一天,我们太不容易了;我给自己休息了十分钟,我觉得自己挺棒的;你今天好好吃饭了,真好!

寻求朋友支持。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亲密的朋友打个电话,发几条信息,发发牢骚,吐吐苦水,告诉他们你真的挺累、挺辛苦,让他们给你备好你最喜欢吃的零食等疫情结束一起吃,选几个大家一起曾经玩过的地方约定好事态平息后一起去玩。

和家人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医护人员上前线,心里不仅牵挂着病患,还时刻牵挂着爱人、父母、孩子。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医护人员可能不敢接家人电话,不忍心让家人看到自己的疲惫,心里还有歉疚。殊不知,“报喜不报忧”却让家人更加担忧,一句“挺好的”太过笼统。

脆弱一下也没关系。不如打个电话、发段语音,或者视频连线家人吧。告诉他们你现在的状况。告诉他们:你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让他们做你背后的力量。你可以说,“我现在去战斗啦,照顾好孩子,这段时间有劳你一下啦”,或者也可以说“好想哭,让我好好哭一会儿”之类的话。再比如,听到孩子说“妈妈你辛苦了,要安全回家”,你就会很有动力。很多时候,孩子父母家人,是你重要的精神依靠。让彼此都感受到对方的重要,表达事实和担心,更好地促进相互理解。

尤其对于家中有孩子的医护人员,你们在视频时不必特别关注孩子,正常和每个家人聊就好。但最好能每天固定时间,并把这个时间告知孩子。这样孩子可以每天有一个期待,并且能按时满足这个期待,再加上妈妈或爸爸的轻松状态;可以让孩子真切明白爸爸妈妈在做什么,增加孩子们的安全感。

当然,医护人员还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

被隔离者:“失控感怎样化解?”

解答:“在这个意外来临的假期里面,即使丧失了一定的自由,也能收获别样的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防疫科普团队刘桦楹:

隔离、滞留之后往往感受到失控,为了获得控制感,有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焦虑、恐慌,愤怒、指责他人,自责、后悔,几种情绪交替出现,并且波动很大。以上想法和情绪可能会轮番出现,比如可能一会儿特别惊慌,无法安静,什么也做不了,也可能过一会儿又想大哭,然后看到网上某个新闻后又非常生气。

在灾难和各种负面情绪的冲击下,我们也可能对人生的意义突然产生怀疑,出现一些比较极端消极的想法,对人类社会或者人生的意义充满了怀疑和否定。

怎么办?

信心是黄金。请保持必胜的信念和信心。17年前,我们在面对人类毫无经验并且有更高致死率的非典时,挺过来了;17年后,在更发达的科技、医疗以及信息手段的加持下,我们最后一定也会成功战胜这场灾难。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心理上主动做好充分的“长期抗战”的准备。

第一,流行性病毒传染的防控治理需要一定时间。与其一步步被坏消息撕破自己的内心防线,我们可以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提醒自己要耐心,可能这一次并不是一两个星期能完事的事情。

第二,有意识地主动选择、筛选信息。当我们被隔离无所事事的时候,一般会不停地刷手机看微博和朋友圈。我们在阅读信息时,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性摄入此刻自己需要的,有正面帮助的信息,减少阅读过度情绪暴露和唤起的文章,控制自己的无谓的情绪性消耗。

第三,接纳我们已经存在的各种情绪。前面我们提醒大家避免过度情绪暴露与唤起,但是请注意,我们并不是建议大家“不应该有情绪”。我们需要学习识别,然后接纳自己的情绪;需要允许自己,也同时允许别人的各种情绪反应,面对灾难,我们都可能经历情绪的几个重要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最后接受几个重要的情绪转折。

这段被隔离的时光如何过得更有质量呢?回忆一下过去自己有没有许下过什么心愿:如果我有时间了,我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要看的电视,要写的书?此刻,你真的有时间了,快去做吧!

在这个意外来临的假期里面,即使丧失了一定的自由,也能收获别样的成果。

青少年:“大家都比我学得好吗?”

解答:“多和同学们交流当天的学习进度,了解大家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邀请同学进行彼此监督。”

华中师范大学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平台周宗奎教授:

中学生群体不仅要面对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还要承受因开学时间推迟、教学方式改变等带来的学业压力。作为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他们可能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危机。

在情绪方面,中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恐慌,十分害怕自己和家人也被传染。这时候首先要接纳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面对疫情出现恐慌和焦虑都是正常的,并跟父母或朋友倾诉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其次,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到的疫情相关信息,如控制时长不能超过1小时,仅浏览某几个官方信息源等;再次,转移注意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看书、刷剧、做做运动、打打游戏等;最后,改变自己的想法,调整自己的状态,告诉自己病毒一定会被打倒,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困难总会过去。

在学习方面,中学生可能感觉在家里浪费了很多时间,耽误了功课,觉得同学们一定都做得比自己好,尤其是毕业班同学;其次,可能对于网络授课方式不习惯,影响学习效果,从而导致中学生学习压力加重。

我们建议:一是合理安排时间,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每日计划表,完成学习任务,若学校暂未给出可自行制定,计划表要尽可能的详细。二是多和同学们交流当天的学习进度,了解大家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邀请同学进行彼此监督。三是课程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及时通过线上询问老师或同学,不要积压。四是提前了解网络听课的方式,若一开始不适应网络授课的形式也不要着急,告诉自己大家现在都一样,只要我努力,慢慢地就会适应,而且这也只是暂时的,等到疫情过去,一切都会回到正常的轨迹。五是劳逸结合,可以自己用手机按学校作息设定闹钟,按时“上下课”。

在人际关系方面,由于隔离在家,与同学、朋友、老师见面次数减少,感觉彼此的关系淡化,逐渐封闭自己,不想与人交往,可能因此与父母的关系也会变差。

这种情况下,要接纳这种情况,要相信开学后一切都会恢复正常;主动与同学、朋友、老师等联系,也可以与他们分享自己对于人际关系的困扰和感受;及时与父母沟通,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要排斥他们的帮助,也不要将情绪发泄在他们身上。



蒲呢阿伦


恐慌什么?做好这几步,

1,口罩戴好赶紧远离,

2,回家先洗手,摘掉口罩放进塑料 袋里,扔进垃圾桶里,

3,开窗通风,换掉外层衣裤放进洗衣机用一小盖洗衣液先让洗衣机转几圈,再倒入84消毒液一小瓶盖在洗衣水里,(千万不要倒在衣服上会立马去色的),衣服洗好谅在阳台上。

4,把鞋换掉,把换下的鞋底用鞋刷子好好刷干净,放阳台谅干。

5,用少许的84消毒液配置的水擦地,再用清水擦地一次,开窗风干跑味,注意家人不要感冒了。

6,没事不要出门,出门尽找麻烦,

戴口罩勤洗手,别给国家添乱。


十里梅花香


是的,情绪是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的,这种“传染”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人们天生就有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即“共情”的能力。共情是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彼此支持的基础。所以,你可以和家人做一些释放紧张情绪的小活动,如做些家务劳动、看看喜剧片、以及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新冠肺炎”事件,从中找到一些积极的、可能为生活带来改变的信号。

疫情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时,我们容易产生焦虑,甚至有些人还会出现“疑病”症状:怀疑自己是不是患病了?这种猜测与担心往往会让人呼吸急促、胸闷、肠胃不舒服,恰好这些身体反应又和肺炎的某些症状描述相似,这让人们加倍焦虑。其实,这都是“过度焦虑”惹的祸。过度焦会影响你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导致注意力下降,食欲或睡眠变差,健康变差等等。因此,你可以通过深呼吸来缓解过度焦虑:

第一步:通过鼻腔慢慢地深吸气,同时慢慢从1默数到5。把你的手放在腹部,当你吸气的时候,会感到腹部慢慢鼓起来。

第二步:屏住呼吸,慢慢从1默数到5。

第三步:通过鼻腔或口腔,缓缓呼气,同时慢慢从1默数到5。

第四步:重复上述步骤,每次持续3-5分钟。


wsziyuan


身边的人指的是身边的朋友或者是身边的亲密接触的人,比如爱人,父母,孩子。如果是身边的朋友得病了,计算一下最后一次接触到这个朋友的时间,算24天,如果是在24天接触时间之内,就马上要测量看看是否有体温上升或者身体有恙,吃一些预防感冒的药以及补充维生素,把自己和家里人隔离开,以免自己成为潜伏者感染给家里人;如果是身边亲密的人得病了,首先让他们及时就诊,让医生来治病,不能因为还怕而不去医院治疗,其次自身要做好防护,出门戴口罩,回到家了勤洗手,家居喷消毒液消毒,将自己隔离24天,每天测量体温,保持心情舒畅不要过度担心,增强免疫力保持睡眠,一有发烧咳嗽症状马上告知所在社区或居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防控会越来越受到控制,不久后便会回归正常生活。


漳州本市通


如发现身边有人得病了我们要消除过度恐慌,应对恐慌,我们需要的是耐心与行动,不要让疫情影响正常的作息。

对疾病的恐慌程度已经涉及消费、饮食、交通等方方面面——“来自武汉的快递要不要拒收”“禽类是不是不能吃”……面对这样的压力情境,我们的心理可能会在情绪、思维、生理、行为上出现各种问题,比如难以集中注意力、低自尊、自责、被隔绝的感觉、健忘、混乱;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少或增加、药物滥用;出现吵闹、危险行为、工作或学习上效率出现问题……同时,人在恐慌的环境状态下容易出现违反社会规则的举动,如不配合医嘱、谩骂医护人员、斥责执法人员等,这些不仅会导致混乱、影响治安,更重要的是给医护人员带来多余的负担,影响高效救治。

普通民众应对疫情,应该做些什么? 尊重医生的建议、国家的倡导,是首先应该做的事情。应对恐慌,我们需要的是耐心与行动。不要让疫情影响正常的作息,有充足的睡眠与作息,用健康的生理与心理,共渡难关。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将不仅有助于自身免疫力的提升,更能帮助身边的人稳定情绪、缓解焦虑。

我们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科普信息来了解疾病的来龙去脉以及传播途径等,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了解疾病本身,减少未知带来的失控感与焦虑感。也可以列一个假期活动清单,最好是在室内的,比如打扫、看电影、冥想、瑜伽等。

主动创建给自己提供心理支持的环境,而非让情绪役使自己。与此同时,密切关注亲友的心理及生理状态,以防过激行为,以及患病后失去最佳救治时间。更重要的是,应该提醒身边信息不够灵通的老人,告诉他们疫情的严重性,提醒他们做好防范、减少出门、戴好口罩等。


曌天涯


你的身边发现有新型肺炎病人不必惊慌

1,你有没有亲切接触

2,患者有无隔离或防护

3,你是否有较好的防护

4,自己有没有相应症状。

以上情况做的很好又无身体不适说明你没有感染,所以不必惊慌继续做好防护措施,给自己生活增加点乐趣,同心同力战胜病魔。





三农武哥


这种情况要看是什么病?是意外,还是老毛病复发?是否危机生命?从题目中,个人感觉应该是类似发烧、咳嗽类的感冒让人在疫情的氛围下感到恐慌!

如果是这类情况,建议从以下几点减少恐慌:

1、通过患者和其家人了解其近期有无湖北旅居史,有无与湖北归来人员接触史,有无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接触史。若无,恐慌感会降低很多!

2、避免与其接触,拉大安全距离;如果是家人,避无可避,可以给患者用些感冒止咳药,自己也做好防护措施,作息规律、合理膳食、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从自身生理、心理方面减少恐慌!

3、如果不见好转,还是要去社区医院看一下,早日康复,早日消除恐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