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区:后勤保障温暖护航 增添“战疫”力量

南昌新闻网讯 全民战“疫”,各行各业逆行而上:医务人员与病毒短兵相接,社区人员在为居民捍卫家园。在东湖区负责后勤保障的二线阵地,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不在一线冲锋,却用像在“火线”一样的拼命精神,没日没夜默默地付出,打造防疫防控一线后勤保障坚实的基础。

一个把老婆当耳边风的人

“暖水袋充好电了,充电线也放在袋子里了,别忘了带走。难受的时候别逞强啊!”陶腾卫是东湖区机管局副局长,一大早又要出门了,妻子又把每天要说的话重复了一遍,不出意外的是,回答她的只有一个匆匆离开的背影。

陶腾卫一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毛病,“疼起来的时候想砸墙”,这是犯病时他常说的一句话。本来打算利用春节假期住院治疗,疫情来袭,他却义无反顾回到岗位。为了缓解腰椎疼痛,他每天腰顶着暖水袋持续开展高强度的工作。地下室、仓库、食堂到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唯独没有坐下来歇一歇的时刻。在得知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后,他多方联系,甚至厚着脸皮找到了“朋友的朋友的同学”买到了2000只一次性口罩、5000双一次性手套,并悉数捐赠。在他的影响下,正在上大一的女儿陶诗涵用自己平时省下的生活费抢购了240个护目镜并全部捐赠。

一个“住”在办公室不回家的人

“饭可以晚点吃,觉可以晚点睡,防疫物资可不能晚点发。一线战友们那么辛苦,我们累点又算什么!” 这是程万里最近常挂在嘴边的话。负责防疫物资发放的他,为了将物资早点分发到一线工作人员手中,加班加点已然是常态。10多天没回家的他,吃睡全在办公室。得知一线防疫物资紧缺,自己又实在没有可靠的医疗资源,他还打起了家人的主意,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逼”着开宾馆的亲戚捐赠了3000顶浴帽。

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人

“宝贝,等妈妈忙完了这几天就一定去看你!”杨月玲紧盯着手机屏幕,仿佛要把那个小小的人儿刻进眼睛里,在挂完视频后又立即投入了工作。 防疫形势刻不容缓,需要更多的人加班加点。杨月玲主动请缨:“我老人小孩不在身边,没有后顾之忧,我可以加班,就把防疫物资发放统计工作交给我吧!”。她白天分发物资,晚上清点物资、统计数据,每每加班到晚上12点多,才想起来又忘了给女儿打睡前的晚安电话。

一个“退役不褪色”的人

在东湖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你总能看到一个挺拔的身影,虽然年逾五旬,但时刻挺立的身姿和炯炯有神的目光总让人感觉到一股向上的精神气和永不停歇的干劲。他就是公车平台队长涂中华,退役三十多年却时刻以党员、以军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在得知转运隔离人员需要驾驶员志愿者,涂中华第一个报名:“我是党员,也是队长,我来带头!”在他的影响下,驾驶员张晓晏、万海国等一批同志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大大缓解了辖区转运司机不足的问题。他们奋战在转运第一线,只要一接到指令,不论昼夜,不论晴雨,穿起衣服立刻就能出发。前行路上,总有他们的身影……

一个主动要求“送饭”的人

初见李楠,觉得他是一个腼腆的人,不善言辞。但他主动接下给三个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运送一日三餐及后勤物资这个任务时,是那么坚定。“我们在后方被保护的这么好,总想能为他们做点什么,那就让大家及时吃上口热饭吧,填饱肚子才能继续战斗!” 李楠说。

按照东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所有的密切接触者或可疑暴露者必须在集中隔离点医学观察,不得居家观察。一边是紧急的隔离任务,一边是餐饮物资无人运送,原本就承担着两栋大楼工程维修的李楠主动申请了这项工作。今天入住的203号房有两个小朋友,喜欢吃土豆不喜欢吃辣;401房间的喜欢多辣不喜欢吃葱……尽管素未谋面,可李楠细心的记下每个不同住户的要求,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一份份小小的温暖和关爱。“这几天的订餐量都在慢慢减少,这应该是疫情影响在减小,态势在逐渐转好。”李楠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

戴上口罩之后,人们也许看不清彼此的模样,但都保持同样的姿态,那就是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与病毒战斗的战场上,正是这样一个个平凡且普通的人,用一颗颗火热滚烫的爱心和责任心,感动着每一个人。 (汪莉 全媒体首席记者 刘文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