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对虾精养还是混养,哪种更好?

外塘底质以泥沙或沙泥底为好。最好为淡化养殖和海水养殖(有淡水水源添加和设有沉淀消毒池),有利于南美白对虾蜕壳、生长和防病。虾池大小、水深与设施等,依养殖模式确定。

一、半精养

又称人工生态系养虾法,面积多在15~30亩左右,国内外通常所采用的养虾模式。增氧机配置在3-5亩/台。放养密度0.8~3万尾/亩,产量一般达100~200Kg/亩季度。

南美白对虾对虾精养还是混养,哪种更好?

二、精养

人工集约化养虾模式,包括高位池养殖、循环水生态养殖和其它小面积精养。面积多在3-20亩,水深为1.5~20m。池底平整,中央略深可自流排干或抽干水,便于虾池暴晒。配备增氧机和沉淀消毒池,一般1-2亩配一台增氧机。放苗量3~6万尾/亩,产量可达700~1500Kg/亩季度。

三、超精养

又称工厂化养虾,水泥池,面积多在0.53亩。放养密度大,300~400尾/m,产量1000~3000Kg/亩季度。投资大,但利润丰厚,风险大,较难推广。

四、混养

养殖面积一般为25亩左右。放苗量0.5~1.5万尾/亩,产量数十公斤至100Kg混养鱼、鳖、贝类等,放养量因地制宜。本模式在浙江、福建和大连等地深受虾农欢迎。

南美白对虾对虾精养还是混养,哪种更好?

1虾鳖混养

虾苗投放大致时间在5月上旬,密度在投放7万尾/亩,5月下旬投放甲鱼,规格在1斤/只左右,100只/亩,虾料和甲鱼料分开投喂。对虾一旦出现发病死亡,应立即停止甲鱼料投喂,让甲鱼吃死虾、病虾。从而实现生物防控的目的。浙江绍兴等地近年采用虾鳖混养模式的虾塘,基本无发病,经济生态效益不错。

混养模式中,鳖活力较强、虾鳖的品质也较精养更好,售价往往比精养塘的鳖价格高出10元/斤。既降低了养殖风险,又卖出了好价,多数养殖户非常追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绍兴、宁波、杭州一带虾鳖混养模式的虾塘约有15万亩,其中日本鳖占混养鳖品种80%以上。混养:南美白对虾+草鱼混养经验分享,分层混养水体利用效率高。

南美白对虾对虾精养还是混养,哪种更好?

2白虾、沼虾混养

白虾与沼虾混养比例可以控制在4:13:1,亩放苗量不定,完全取决于养虾户水质管理技术决定。正常在5-12万尾/亩之间,最高放苗量可达15万尾/亩(放苗量与单养一样)。沼虾放苗时间应提前白虾2030天
从综合养殖情况来看,白对虾单产与单养的产量差不多,但发病率明显降低,还增加了副产品沼虾的收入。白对虾起捕时间般在7月中下旬(单茬养殖,轮捕上市),沼虾可以晚20天左右。

江苏阜宁县沟墩镇南美白对虾养殖九成以套养罗氏沼虾,总面积在2万亩以上。罗氏沼虾投放密度为2.5万/亩,可起到清池底、捕吃死虾、病虾,还通过追捉活虾来增强白对虾体质。进入7月份,每隔1-2周可用拉网收获白对虾一次,亩产可达700750斤,亩产罗氏沼虾100斤,亩产值12300元,纯效益4800元/亩,饵料系数为1.01。

一位陈姓养殖户向养殖一点通介绍:他的虾塘39亩,平均水深1.5m以上。2019年4月中旬从福建购进南美白对虾虾苗460万尾,自己在原虾塘建了个塑料大棚进行淡化,成活率达95%。然后投放虾塘养殖,虾塘投苗密度6-7万/亩、规格为1.2±0.3厘米,养殖亩产980斤,平均规格45只/斤,纯利润25万。

3组合生态混养

珠海莲洲镇梁新洪是位善于思考,敢于实践的虾农。经过多年来不断的实验总结,逐渐摸索出一套组合生态混养技术-南美对虾、罗氏沼虾、金鼓鱼、腊鱼、笋壳鱼等进行组合混养、轮养试验,开创出南美白对虾循环水生态高产养殖技术此技术核心在于:在南美白对虾虾塘的旁边再开高约半米的金鼓鱼塘。

用水泵先将虾塘中的虾粪和残余饲料混合水抽至金鼓鱼塘,金鼓鱼吃完虾粪、残饵等混合物,会使塘水重新变清。这一过程彻底解决了塘底虫粪、残饵长期积累造成的亚硝、氨氮过高等问题。而清澈的塘水因为两塘半米落差的存在,将重新自流回虾塘,满足南美白对虾虾对洁净生存环境的需求。

南美白对虾对虾精养还是混养,哪种更好?

另外,两个池塘的水不间断的交换流动起到了很好的增氧效果,原来10亩塘现在只需要4-6台增氧杋,而采用双塘水循环模式,只需要一台增氧机和一台同功率的抽水机,能耗降低50%而一同养殖的金鼓鱼时价在37元/斤,非常可观。

莲洲镇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近4万亩,是名副其实的对虾养殖大镇。水产专家告诉养殖一点通,这种技术采用不同食性的对虾与金鼓鱼分隔、配套混合养殖,既实现了用水循环,又实现了相对独立、封闭式养殖。通过循环用水、水质生态互补,大大降低了对虾养殖的潜在风险,同时又提高了养殖的综合效益,新的混模式生态、高效。梁新洪给我们算了笔账,按这个模式,由于塘水一直在流动,水的含氧量相当丰富,一亩塘可密集地投放20万尾虾苗,平均亩产可达2000斤以上,养殖产量较传统翻了一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