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都斛青蟹“复工”,“混养”模式有望促进提质增产!

防疫不停歇,生产正当时。

对于台山养殖青蟹的蟹农来说,

现在正是清塘、消毒、

准备投放蟹苗的好时节。

台山都斛青蟹“复工”,“混养”模式有望促进提质增产!


3月16日,

记者来到台山市都斛镇,

蟹农王剑锋正在安排工人对蟹塘进行改造,

今年他计划让虾、蟹在稻田里混养。

台山都斛青蟹“复工”,“混养”模式有望促进提质增产!


蟹农加紧清塘、消毒

今年39岁的王剑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养殖青蟹,他也是台山市青蟹养殖协会会长。

今年的疫情对我们蟹农的影响比较大。”王剑锋表示,餐饮业作为水产品等重要的终端采购渠道,疫情期间几乎停摆,不仅餐饮企业损失较大,供货方也受到了影响。很多蟹农指望这个春节能好好赚钱,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家的愿望落空了。

台山都斛青蟹“复工”,“混养”模式有望促进提质增产!

据了解,除了销路不畅外,疫情期间,台山青蟹的收购价也一直走低。

现在,随着各地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人民的生活生产也逐渐有序恢复。这段时间全国有不少地方陆续恢复餐饮企业供应堂食,对于压抑已久的消费市场来说,这绝对是个莫大的好消息。台山蟹农们纷纷出货,清空蟹塘,准备新一年的养殖。

据了解,目前台山青蟹养殖面积达5200多公顷,其中都斛就有1500多公顷,所有蟹农全部复工复产,为稳定全年产量打下基础。

记者在位于台山中国农业公园的台山都斛青蟹养殖基地见到,除了部分还养有青蟹的蟹塘外,其余均已干塘,蟹农们正加紧速度清塘、消毒。

禾蟹共生养殖模式获得成功

“按照现在的情况,大家都可以在清明节左右投放蟹苗,基本上和往年一样。”王剑锋介绍,今年台山青蟹的养殖面积和去年持平,而养殖方式和以往略有不同,许多协会的会员申请加入禾蟹共生项目。

台山都斛青蟹“复工”,“混养”模式有望促进提质增产!

据了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产养殖逐渐在都斛镇壮大了起来,如今都斛镇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养殖镇。2016年开始,王剑锋开始尝试不同品种的共生共存,但是之前的养殖模式探索均失败了。2018年,他为协会申请一个项目,与协会中另一个养殖户一起尝试禾蟹共生养殖模式。他们将水稻种在以前的“蟹岛”上,一半水稻一半养蟹。这样的模式得到海水稻专家陈日胜以及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在当地形成项目示范。该项目同时也得到了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执行院长王春琳的青睐,多次带队前来台山交流。

台山都斛青蟹“复工”,“混养”模式有望促进提质增产!

水稻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使青蟹养殖生态更加优质。”王剑锋说。

2019年,禾蟹共生养殖模式获得成功,选用的水稻为海水稻。据王剑峰介绍,由于海水稻稻梗粗壮,稻叶细长至1米有余,可以帮助青蟹防害遮阴。收割后的水稻头可以调水至肥活程度,效果刚刚好,同时还可以使青蟹的口味更佳,产量增加5%。

台山都斛青蟹“复工”,“混养”模式有望促进提质增产!

傍晚,王剑锋与工人收起早上放下的蟹笼,准备结束一天的劳作。

禾蟹共生养殖模式的成功,

让王剑锋看到

发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的前景。

因此,

今年他引进立体生态混养模式,

让虾、蟹在稻田里混养。

那么这种混养模式究竟有什么好处?

王剑锋告诉记者,这是一种共赢模式,优势在于集除草、除虫、驱虫、肥田等多种功能,实现有机、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生产。“稻田里、水稻叶上的虫、螺、草籽等,都是虾、蟹在一般的池塘里吃不到的天然饲料。对于水稻来说,虾蟹的粪便以及池塘里的氨基酸是绝佳的化肥,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就能够提高大米的品质。”王剑锋相信,这种立体生态混养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蟹的产值,同时也使台山青蟹的品质得到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