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吃的什么东西,让你至今难忘?

风轻云淡75281


作为一个贵州人,必须是米粉。现在我在成都生活,很难吃到好吃的米粉,所以每次遇到好吃的米粉,我都会把它记下看,推荐给跟我一样喜欢米粉的人。前不久推荐了一家遵义的羊肉粉,非常棒,在成都的小伙伴可以去试试。

贵州省内,遵义、水城、兴义、毕节的羊肉粉都很有名。但出了省,似乎是遵义羊肉粉的声势要大一些。特别是虾子羊肉粉这个颇为奇怪的名字,让人过目难忘。虾子羊肉粉不是羊肉粉里有虾,虾子其实是遵义市下面的一个镇,特产是辣椒,大约羊肉粉也很不错吧,不然不会有这么多家羊肉粉都用虾子的名号。

今天去的这家遵义师民虾子羊肉粉,位于王府井百货后面的梓潼桥街口,是我在成都吃得最多的一家羊肉粉馆。这家羊肉粉的味道拿到贵阳,也是一流水平,如果是要指出不足,那就是羊肉味儿稍微差了点,估计是因为用的羊种跟贵州不太一样吧。

在这家店吃粉,需要买票之后到窗口自取。去到窗口,看见一大锅飘着红油的羊肉汤,你就知道味道有保证啦,因为羊肉粉好不好吃,关键在汤。通常的吃法,红汤是油辣椒加原汤,清汤是羊油加原汤。但是我一般是要不加油的清汤,吃之前自己加贵州风味的糊辣椒和花椒,这才是最贵州的吃法。

吃羊肉粉,一定要加肉,价目表上加肉是6元,但是你可以加10元,加出来的效果碗口羊肉铺闷,吃的时候绝对是每一口米粉都有肉,这才是吃羊“肉”粉!

你一看他们家的价目表,就知道这是一家很专业的羊肉粉店,价目表上可以加的东西还很多,推荐加羊血,羊蹄也可以试试。

听老板说他是重庆人,但是在贵阳呆了二十多年,比我这个贵州人在贵州呆的时间还长,难怪味道这块确实拿捏得死死的。

这家店是我专程回去吃的店,但如果你对贵州羊肉粉没有我这么大的执念,就趁去到市中心的时候,绕过去试试吧。

地址:梓潼桥西街2号附6号(近地铁3、4号线市二医院A口)








eTt虫叔


小时候家在农村,父亲大字不识,母亲上过两个多月的民校。粗略能认得为数不多的几个字。而对于那些好吃的东西,因为家里穷的叮当响,一来没钱买,二来真的没见过。更没听说过。

就在我四岁那年,三叔从省城回村探亲来了——他本来是父亲的亲三弟,因为我四奶奶不生养,四爷就问我爷爷把三叔要去,顶门立户。因此三叔回来探亲,肯定到我家串门聊天,也带来了为数不多的礼物:除了几根外皮发黑的香蕉外,还有几块“红面饼干”。

说起红面,六、七十年代生活在农村的人根本不陌生:就是高梁在磨面时,加入少量的黑豆、黄豆之类的豆类,使磨下的面在做面条时筋道些,且不容易“化”在锅里。粮食够吃的人家往往在加工红面时,把先磨下的较白的部分截留出来,供人食用;而把加工到后期颜色发红、口感严重发涩的那部分面和剩下的糁则,用来喂猪。而我们家因为母亲长年生病,好点儿的面都是她吃了。我们吃的就是那种鞣酸含量高、吃在口里刮舌头、咽下时刮喉咙的红面。三叔从省城带回来的饼干,色泽就和我们蒸熟的红面溜虼蚪完全一样。

中午三叔回四爷家了,大伙儿看着三块红面饼干,谁也没有食欲——都被挂喉咙的红面溜虼蚪整怕了,要是不喝汤水,我敢保证你吃不了三口就肯定咽不下去。因此谁也看着它皱眉头。因为家里五口人,三块饼干不够分。于是母亲拿菜刀把每块饼干切成了五份——这样正好每个人三小块。

哥哥看见分给他的红面饼干一脸不高兴。甩下一句我不吃扭头岀了门。姐姐接过三小块饼干放在箱子上,接着洗菜,准备午饭。我拿过饼干来,在母亲抱怨哥哥好吃懒做的唠叨中,不敢挑三拣四。皱着眉头,塞到口中。就像吃苦药一样想办法尽快把它咽下去。

第一小块饼干顺利地进了肚子。正准备喝水时,一股奇异的香甜感、饥饿感、抑或是强烈的食欲突然袭来。就像是从肚子里向喉咙伸岀了一双双手,又像是肚子呼唤喉咙:快些!红面饼干!!

奇妙的红面饼干!它比我吃过的二分钱一块的水果糖更甜!它还有水果糖没有的奇怪的香味!于是手里的两小块饼干如同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没有尝到味道,就全进肚子里了。

自己的一份吃完了,不可压抑的食欲开始膨胀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姐姐放在箱子上的三小块饼干,馋得一股劲儿地咽口水。

姐姐起身去倒洗菜水,看见了我的馋猫样。她拿起一块饼干尝了一下,甜的直咧嘴。真好吃哎!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姐姐的嘴巴,随着她一点一点地细品,我的嘴巴也在作同步运动。究竟是觉得自已也吃上了还是品尝饼干散发岀来的香甜气味?我也说不清。

姐姐终于品尝完了她的第一块饼干。剩下的两小块闻了又闻,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拿起又放下几次后,饼干放到了我手里。我看了看母亲的脸色,不像是反对的样子。就赶紧装到了我口袋里。不时拿出来闻闻,舔舔手上的饼干碎屑……

午饭后,手捏着两小块红面饼干上街门外找小伙伴们玩去了:一来是爱不释手,二来是因为衣服口袋是烂的。结果炫耀一番之后,有一小块饼干从破口袋里漏下去,丢了。

仔细回忆,弄不清是让人闻的时候丢了的,还是在众人羨慕、自己得意地跑动时掉了的。总之是少了一块!

我像狗闻着味儿回家似地把走过的街道盯了至少三遍,最后难受地发现饼干确实是丢了……

十几年后,我挣到了可以自己支配的第一笔钱。想起了刻在心底的“红面饼干”。问了县城几家副食店,都说没有你说的那种东西。心想十几年了,人家可能不生产了吧?

成家立业后,忙于挣钱养家。“红面饼干”梦也就置之高阁了。直到有一天,女儿在上大学时去酒店打工,捡回半盒巧克力饼干。在帮她收拾东西时,突然闻到了铭记心底的味道。一瞬间恍然大悟:原来当年的“红面饼干”就是巧克力饼干!不过当年是长方形的,现在做成圆的了。


大花猫71373869


说起中秋,从小就知道那是一个节日,嫦娥的故事就是奶奶讲给我们听的,奶奶还说她小时候过中秋节都要吃饼,大人们把饼做的圆圆的,跟中秋的月亮一样圆,大人们还会在中秋的晚上聚在一起,在月亮娘娘下喝着自家酿制的小酒,孩子们拿着月饼在嘻闹……

说真的,那时候我根本就不知什么叫月饼,也没吃过,好像在年情好的时候,或许妈妈会做一顿好吃的,但不知道今年会不会做,过两天就是中秋了,我多么渴望能吃到奶奶讲的圆圆的大饼,但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从来都没见过,更别说谁有吃过,但很喜欢听奶奶讲中秋的故事,圆圆的大饼,还有漂亮的嫦娥姐姐。

那天早上,在家门口奶奶又给我们几个小孩讲故事,突然,一个小伙伴指着天边飘来的几个大汽球(台湾那边飘过来的宣传品)说,那里面有好吃的,他舅舅以前捡到一个,是挂在山上的一棵树上,发现里面有饼干,牛肉干什么的,而且我也听大人们说过。

眼看那几个汽球越来越近,里面点的灯火都可以看到,而且慢慢的不快,奶奶说哪里面可能就有大饼,快中秋了。我听了奶奶的话,眼盯着汽球越来越近,越来越低,可它就是不掉下来,而且掉下来谁捡到都要交给大队,如果不交被举报后就是反革命,要被抓起来游街的。我望着汽球往后山慢慢地飘移,似乎马上就要掉了下来,我情不自禁地跟着汽球,看着它掉又不掉的样子,我一直跟着,希望它能快点掉下来,奶奶说里面有大饼,还有别的好吃的。想想,我心里多希望它快点掉下来,明天就是中秋了,也许真的能捡到,明天不是就有大饼吃了。

我一直跟着汽球,还好汽球好像也通人性,不紧不慢地让我跟着。最后,我不知道跟了多久,终于在山的那边的一棵大树边掉落,我很快地连滚带爬地冲上去,先怕被别人给拿走了似的。还好,山荒野外,似乎没有人看到,我赶快翻开里面的东西,还真有大饼,牛肉干,糖果等东西。我看看四周没人,赶快把衣服脱下包了起来,觉得有好几斤重,我回到家里时,天都快黑了,奶奶在到处找我呢?当奶奶看到我带回的东西时,惊呆了。并很快地把东西藏了起,还说不要告诉妈妈(妈妈是党员),妈妈会拿去充公的。所以我也不敢告诉妈妈,告诉任何人。

中秋节的那天中午,奶奶把这些东西偷偷地卖给邻村一个有钱的人,买回了两斤肉和两斤面,奶奶做起了她说的那种大饼。晚上,妈妈收工回家,看着奶奶做好的肉片汤和大饼问奶奶,奶奶说是爸爸过年回家探亲时给她的压岁钱,她拿出来给孙子们过下中秋,妈妈再也没问啥了,一家人就这样地高高兴兴地吃了一顿中秋饭。

多少年过去了,我这辈子不知道也忘了多少事,但那大大的饼,奶奶亲手做的,我依然记得那好好吃的味道。如今,奶奶早以不在了,但每年的中秋,我都会想起奶奶的故事,和她做的大饼的味道。


八月风413


“爷爷,我要吃红薯”。我们去超市买来红心的,黄心的红薯,煮熟后端上歺桌,看见孙儿大口的吃着,奶奶高兴的笑啦。红薯是一种很营养的辅食,现在价值比大米还要贵。是男,女,老,少均喜爱的食物。身为爷爷的我,由于小时候长期食用,产生一种反感,一闻到那股“薯味”,一股酸水流出口腔,一种“厌恶感”徒然而生…



六十年代中期,那时我还是个刚上小学·的“小俫几”,由于家在农村,当时国家也处于困难时期。人平5分田的稻谷,仅为亩产300市斤/亩,还要上缴国家,征粮统购。每年收割后,必须选最好的,最壮的稻谷,用船从湘江顺流而下,送至距离15华里的镇粮站,年达数千斤。我们生产队只有不到一百亩田,每年的早稻要交300O斤,晚稻要交2000斤。征粮是给军人吃的,免费征·收。统购是给国家的公职人员吃的,收费很低。每年所留稻谷人平不到1OO斤(稻谷碾成大米只有65%,即65斤/一人/一年,每月只有5斤大米/一人)。据老人们说,当时只要有30斤大米,可随便换一栋房子。由于大米珍贵,充饥大部分是靠红薯加野菜。


“民以食为天”,年仅7岁的我,每天早上老妈往我书包里塞2个大红薯,中午又是红薯饭,(8O%的红薯,2O%的大米),晚上则喝红薯汤。每年吃红薯的时间长达10个月,即300天。我们红薯都是剝皮吃,光吃红薯心。当我们吃完后,我的老妈则将桌上的红薯皮,一块一块的夹起,再掺入萝卜菜叶煮熟后则全部吃掉。由于年少不懂事,当时也没有什么感觉。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已长大成年,特别是“为人父母”后,每当回忆那种“红薯”年代,老妈吃着我们丢弃的红薯皮,就会象放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中一闪一闪。母亲的形象徒然变得高大伟岸,一股暖流润入心田,二行热泪涌出眼角…由于小时候长期食用红薯,对该食品不由自主产生一种厌恶感。别说是红薯,就是“人参燕窝”让你天天吃,一日三歺,也会吃厌。长达数十年来,我们至今不吃红薯,一看到它就作呕。确实是终生难忘!

(为“527我爱吃”活动作品)


龙抬头666


小时候吃过的冻梨,每当提及都觉得回忆满满的。

也许好多朋友没有品尝到过冻梨的味道,甚至于根本没有见过冻梨的模样,我想当你有机会遇见它,从此会时不时的想起它的。

记得小时候,由于父母的工作调动,随从父母从关里的老家来到了冰冻的北国。初到之时觉得整个天都似乎变了,回想当时刚进十月的时候,皑皑大雪已经厚厚地将大地覆盖,外面的寒风刺痛着脸颊,出门时我总觉得不敢大睁双眼,所有空气都是冷的,呼吸时刺激着嗓子。

人们说话的嗓门好大,所说的话由于口音的不同,我几乎很难完全听的懂。吃的零食和水果等少的可怜,来了好长时间为一的零吃就是瓜子,磕的我舌头尖都有些发红。

我整天闷闷不乐的,觉得好想老家的小伙伴们,多么希望把老家中的水果饱饱的吃上一顿。爸妈每天都在哄着我,有时给我点糖块,有时弄点面包啥的给我吃。变着法子让我开心点。

记得有一天,爸爸出门回来,进门就喊我说,儿子爸爸今天给你弄好吃的了,我迎上去一看,爸爸的手里拎着一个布兜子,他用手一托,里面的东西发出啪啪碰撞的声音,我有些好奇,跟着爸爸的屁股后面,当爸爸把所说的好吃的展现出来时,我几乎完全崩溃,黑黑的模样,简直就是羊粪蛋的升级版,用手一摸凉的吓人,硬的如同石子一般。知道爸爸是在糊弄我,白了他一眼钻进了妈妈的怀里。

东北的冬天,外面虽然寒冷,但是屋里却十分的暖和,呆在屋里时间长了,似乎觉得心里发热口渴,吃过晚饭妈妈把我的外衣又脱去了一层。我似乎有点困,妈妈说孩子先不要困,一会吃冻梨,我迷迷糊糊的听到梨的字眼,马上精神了起来。望着妈妈问梨在哪里?我要吃。

一会儿功夫,爸爸从外屋端着一个盆子进来了,口中说梨来了,我定睛一看,就是那羊粪蛋的升级品,只不过是看起来比原来扁了些,好像也没有原来那么硬了,心想这哪里是梨。

妈妈调了一个给我,我推开妈妈的手说不要,我的表情逗乐了爸爸妈妈,爸爸拿起一个咬了一口,那享受的表情告诉我,好吃极了。妈妈又拿起那个对我说,你尝尝好吃的,这是我们这里冬天最好吃的水果,我半信半疑的用嘴咬了一小口,一下子尝到了一股酸酸的特甜的味道,用力一吸满口的冻梨汁,让我迫不及待的咽下,太好吃了,从来没有吃过的水果味道,里面乳白色的果肉,细细滑滑的,我口气吃了三个,感觉肚子饱了,嘴还馋得想吃,妈妈说不能吃多了,明天再吃。

我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好吃的水果。渐渐地我发现,这里的人们虽然说话的声音较大,但是个个性格直爽,对人热情,自己也越来越喜欢听这里的人们说话声,感觉语言更加标准,吐字更加清晰。

从此我喜欢上了这里的冻梨,喜欢上了这片土地,喜欢上了这里的人。

如今这里的冬天,虽然已经什么新鲜的水果都能买到,但是每到冬天,我都会买一些冻梨备在家里,总觉得别的水果各有味道,冻梨的味觉独树一帜。







换位思考215707707


我的童年是在东北农村渡过的,那时候是叫:辽宁省清源县大苏河公社小苏河大队牟家沟生产小队。虽然全队总共不超200口人,但却又分成三个小自然村。村子三面环山,只有北面通向村外。小条小河穿村而过,小河不大但四季有水,清彻见底鱼虾成群。每家的房屋都是依山而建,茅屋土墙冬暖夏凉。出门就是山,山林连成片。我们的童年,山里就是我们的娱乐园。春天采野菜,野葡萄从谢花就开始吃,又酸又甜又脆。四五月红红的托盘就成熟了,山坡上一片一片的管你吃个够。五月里小杏也熟了,六月里山李子也熟了。那红的是干碗的,又甜参着一点酸,用手一挤,叭一声就两瓣了。那黄色的象小乒乓球一样大,一咬满嘴香甜,是我最爱吃的了。七.八月山葡萄熟了,山犁熟了,山核桃也熟了。榆树上的葡萄吃甜了,熟透了黑紫色,又圆又大又黑又亮,爬们树上先吃个够。还有那山里红,记得我们挑又大又面的採一些回家,在菜圆里挖个坑,在用树技棚起来盖上土留上小门,然后把山里红倒进去,封住门单等到下了雪之后再拿出来当水果吃,又甜又面又香真是美极了。秋天是孩子们的天堂,那里有棵好吃的梨树,大家心里都有数。人和蜂子拿梨吃,好吃的梨特爱招蜂子,很多时候你拿起梨正准备咬时,蜂子就从梨上的小洞里钻出来了,我小时候就因为吃梨,被野蜂咬了好几次呢!

童年的记忆满满的,最难忘的是秋山的野果飘香。


侧身天地我蹉跎


作为60后的我,在那个年代由于物质缺乏,能吃饱饭就很不错了,有一种东西最让我难忘――那就是地瓜面小窝头。

我从小在乡下姥姥家长大,那时,我姥姥家的后邻居家里穷,孩孑多,他们家蒸的地瓜面窝头又黑又亮,而且又有粘性,咬一口,还粘牙,当时我馋的直流口水。我很想吃,他们家的孩子不给,我偷偷跑回家,拿了一半馒头(说是馒头,实际上是掺了白面的馒头),和他们换了一个窝头,我吃的那个香,简直是人间的美味。后来我也买了地瓜面蒸了窝头,就是吃不出那时的味道。

在我的记忆里,那个地瓜面窝头是我吃过的最好吃,最难忘的食物,它将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旭日生活一点通


小时候没有,30岁的时候有!

无花果的甜味此生难忘!

我与她恋爱那会正式无花果盛下的季节!我们一起逛街,一起看海,一起走过海滩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也曾在幸福门下许下过诺言!一辈子不离不弃!

我是来自西北的穷小子!

20岁以前我没有见过无花果为何物!

老家没有那样的植物物种,家里人也没吃过,街上也没有卖的,更没出过远门,更没有见过,所以喽我没有见过再正常不过了!

21岁那年我朋友给我一颗无花果的干果,因为没有吃过接过来就直接放嘴里吃了,很甜,很甜,我特有印象!

因为着急品尝当时也忘了它长什么样了!

我们恋爱的城市正好盛产无花果,我们恋爱的季节也正好是无花果收获的季节!

每天我们两个人可以吃上10斤的无花果!吃新鲜的无花果我也是头一次,和第一次吃的干果模样完全不同,但是味道差不多!

一个字“甜”!两个字“很甜”!

她剥出一个去皮的给我喂嘴里,我剥一个喂给她!

无论在厨房,还是在嬉戏,时不时就会有一颗甜蜜的果子!

我们的恋爱,我们的生活像无花果一样甜!

无花果的甜,恋爱期间的生活比无花果还甜蜜,两种甜味形成了我和她生活的记忆!

花开花落,物是人非,我们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在一起!

没能开出甜蜜花,更没有结出甜蜜的硕果!

从那后每当到吃无花果的季节我都会想起我们的过去!

无花果盛下的季节我也会再次吃到无花果!但是再也没有了无花果的甜蜜!更没有了曾经的味道!

因为人已经不在了!

我还是我!

但是曾经的我,曾经的一切都已经不再了!

分享真实,分享阳光!

砚逸善斋文苑书!



砚逸善斋


应该是每个人内心最敬爱的那个人的,我来说说我的!

我不折不扣农村人,90后,小时候没有那么多好吃的,过年的那些吃的,应该是一年最好吃的!但是对于我来说,最难忘应该是我已经去世的爷爷的红烧肉!

我爷爷做饭用一句话说就是只放油盐,是不是大家觉得会很没味,但是偏偏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我爷爷做的这个饭!

爷爷在世的时候,去地里摘一点野菜,回头晒干收起来,每次做红烧肉的时候就放一点进去吸收一下红烧肉的汤汁,这样做出来的红烧肉不会那么油腻。老爷子很少炒菜,也很少做大鱼大肉,青菜就是白水开了就焯水一下,然后淋点花生油,放点盐拌一下,到了冬天家里没什么青菜了就把晒干的野菜拿出来泡一个晚上然后去菜市场买一些五花肉回来焖,焖好就放入红烧肉进去再焖半个小时就吃!连我妈都说我最馋了!基本上我们几兄弟星期五从镇上的学校回来家里都会有一盘香喷喷的红烧肉焖野菜。现在每次吃红烧肉都会不自觉的想起已经去世的爷爷。

其实,不管是什么饭,什么吃的,在你吃饭嘴里,心里是甜的,香的,那就是最好的,哪怕它就是一碗别人端给你的凉水。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它就是最好吃的!

衷心的祝愿每位身边的老人家健康长寿!🙏🙏🙏


江门农民工小胖子一枚


关于美食,我心里一直想着小时候开封市中山路天津饭店的馄饨,我至今难忘,总幻想着有一天能再喝上一碗那样的馄饨。

我记得那时候的馄饨皮是黄黄的,鸡汤,有虾皮,有榨菜,有鸡丝,香菜,香味扑鼻,人间美味佳肴莫过如此,每次去都是要排队,师傅一次做出几十碗,很多时候我提着饭桶买两碗,不管是那一个师傅都会 多加些汤给我,回家能倒出3碗,1毛3分一碗,一两粮票,我每星期都要去一两次。现在不管到哪里只要有馄饨,我必要尝尝味道,有丰盛的,有简单的,味道都让我失望,但我还是一直在寻找,我还没有去过天津,我还抱着希望 ,我还要寻找,那种感觉我一辈子都不会忘怀。我自己也尝试着做过,也不行,但是这人间美味一直在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