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战“疫”需要大数据思维

有效防控疫情,快速识别出潜在的感染者是关键。日前,西安交通大学研发的新冠肺炎感染风险大数据评估模型在云南应用,通过扫描身份证、网页查询、批量计算等方式排查锁定风险,计算一个人不到一秒钟。

这是大数据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每日看到的新确诊病例通报中,确诊者的行动轨迹经常被具体到半个月前的某一天、某一时段、甚至精确到某一分钟乘坐了某辆公交车。相信很多人没有如此超强的记忆力,但大数据可以,手机基站轨迹、乘坐高铁飞机信息、住过的酒店记录、甚至微信、支付宝等刷卡记录都足以还原。

疫情防控措施中的大数据思维值得肯定,而大数据应用于防疫的探索也不止于这些。不久前,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运用大数据分析,支撑服务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以及对流动人员的疫情监测、精准施策,十分重要。具体来说,大数据疫情态势研判,可以帮助防控部门找到工作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政务大数据运用,可以实现对各地医疗资源、物资等综合考量、统一调配;而如上述的疫情传播路径分析,则可更快地确定确诊者的活动轨迹,方便群众自查,及时预防。

有人说,2003年抗击“非典”的经历,让我们认识到信息公开、协同合作的重要性,也为我们留下了“小汤山模式”等宝贵经验。而此次战“疫”,无疑给我们如何将大数据应用于疫情防控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未来,如何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用好大数据技术提升应急管理能力,都值得关注! (西安报业全媒体评论员 刘海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