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车、三个人、两个喷雾器的故事

在鹿泉区宜安镇南鲍庄村,每天都有一辆三轮车在大街小巷喷洒消毒液。也许你不知道,看似普通的一车三人两个喷雾器,其实背后有好多感人的故事。咱先介绍一下主角,他们分别是杨武生、赵彦伟、杨跃辉。

一辆车、三个人、两个喷雾器的故事

一车三人两个喷雾器

“是杨英辰带的头,也是他无偿提供了两个喷雾器。”杨武生说。1月26日(大年初二),党员杨英辰主动背上自家喷雾器,在道口、垃圾点义务喷洒84消毒液。第三天,南鲍庄村委会决定组建消毒小分队,把全村所有街道消毒。恰好,杨英辰有事参加不了。无奈之余,他把自家两个喷雾器无偿提供给了村委会使用。

“电动喷雾器就是好使!”杨跃辉说。杨英辰的电动喷雾器的确与众不同。一般老百姓用的都是手动喷雾器,一边手动加压一边喷雾。杨英辰的电动喷雾器:不用人工加压,只管喷雾,边边角角都可以喷到,压力大,雾化效果不一般。

一辆车、三个人、两个喷雾器的故事

一个党员,一个善举,带起了一片

“坚持给村消毒很正常的事,能多为村干点事就多干点力所能及的事。老百姓都是这个思想,谁也不计较。”杨武生说。在获鹿镇开诊所的杨武生,大年初一参加了疫情防控小分队义务在村口站岗。听说村委会要组建消毒小分队,考虑到自己懂医疗方面的知识,他主动报了名,还给村里捐了一桶5升的消毒液和80个口罩。以前从事养殖业的杨跃辉,有着丰富的消毒经验,他也同时报了名。在家务农的赵彦伟,想到自家电三轮能派上用场,于是连人带车都捐了出来,也加入了消毒小分队。

不是不相信其他人,既然是消毒,首先自己要做好带头工作,坚决不串门不聚集。”,赵彦伟说。每天给全村喷药消毒,用水、用电成了大问题。不过,在他们三个人眼里这都不是事。赵彦伟和杨武生都有户外的水龙头,加水自然定在了他们两家。晚上,赵彦伟开车回家,顺便把电也给冲了。

“喷药,老百姓挺愿意,往这喷,往那喷的。”

杨跃辉说。有的村民主动要求给自家里消毒的时候,他们仨就全副武装,拿出专业技术、免费、彻底地给老百姓把事办好。

一辆车、三个人、两个喷雾器的故事

他们在老百姓门前消毒。

“天天喷药是有点不好,多注意一下就行了,没事。”杨武生说。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遇水可分解产生氯气。氯气有毒,有很强的刺激性,吸入后引起头痛恶心。虽然带了口罩,但是时间长了,对谁也不好。消毒小分队制定了半天工作、半天休息的工作方法。8点准时到位,一直忙到十一点半,一天一遍,每天都喷。

“这个,提不提吧,不值当。”,赵彦伟说。南鲍庄村38条街道,每天都要消毒到位也不容易。三个人在车上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还没干完活就腰酸腿疼的不舒服。最受罪的是正月初十前后那几天,寒风刺骨的时候他们一边工作一边跺脚。实在不行了,几个人从车上跳下了在地上蹦跶半天,不太冷了接着上车喷药。最惨的一次,消毒小分队还没走多远,喷雾器给冻住了,怎么也喷不出水来。他们在赵彦伟家烧了两大锅热水,为喷雾器解冻鼓捣了半天。

一辆车、三个人、两个喷雾器的故事

他们在小卖部门前消毒


“村里挺着急的。为了疫情,成立了三支队伍,俺们才是一部分”,杨跃辉说。笔者夸奖他们仨人为村里做了好榜样。他们说:镇里和村里都非常重视,俺们村党支部担心老百姓不会配消毒液、不懂如何喷洒,为了确保全村的安全才成立了消毒小分队,另外俺村还有宣传巡逻小分队、防控点志愿者小分队。

他们仨对疫情防控充满了期望和希望。 作为普通老百姓,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心愿:“这事(疫情)赶紧过去吧。弄得老百姓没法过,都受影响,孩子上学也成了问题。”;“我觉得(确诊疑似病例之和)长得显慢了,过两天就好了,新药也在研制中。”;“(电视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事非常重视,这段很快会过去。”

一辆车、三个人、两个喷雾器的故事

他们在大街上消毒


笔者还了解到,杨武生的父亲党员杨艮海,先是主动义务站岗值班,后来因为冻得受不了,接管了南片巡逻队的工作。现在,他负责500多人的法律宣传工作,避免他们出门闲逛。

出人、出物的奉献,他们却认为 “很正常的事老百姓都是这个思想”;受罪、受冻的辛苦,他们却认为“提不提吧,不值当”;头痛、恶心的难受,他们却认为“多注意一下就行了,没事”。 面对疫情,在党的领导下,一线奋斗的老百姓淳朴而憨厚、热情而乐观、微小而伟大!

一辆车、三个人、两个喷雾器的故事

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