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诸葛亮唯一的儿子,可是才能远远比不上老子,怪谁呢?

公元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有儿子了!然而此时的诸葛亮已经46岁,熟悉三国的知道诸葛孔明54岁在五丈原离开人世,那个时候的诸葛瞻只有8岁。

虽然诸葛亮离开了,但是诸葛瞻活得却很好。17岁那年娶了刘禅的女儿,并做了骑都尉,再后来一路高升,先后担任羽林中郎将、尚书仆射及军师将军(军师将军是蜀汉诸葛家独有的军衔),到了35岁做到代理都护兼任卫将军,同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朝政。

他是诸葛亮唯一的儿子,可是才能远远比不上老子,怪谁呢?

因为诸葛亮死后刘禅废除了丞相,所以诸葛瞻与董厥也就相当于蜀国的两个丞相。董厥凭什么能做到这个位置且不论,诸葛瞻呢?历史上并没有他建功立业的记载,可见这是刘禅念及前丞相诸葛亮的旧情,给他唯一儿子进行特殊安排,也就是关系户。那么诸葛瞻是否有能力胜任这一职位呢?

公元263年邓艾奇袭阴平,深得刘禅信任的诸葛瞻率军抵抗。手下建议占据险要,诸葛瞻犹豫不决致使邓艾一路打到绵竹。虽然诸葛瞻殊死抵抗,并表现出大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然而并没什么卵用,诸葛瞻战死疆场,成都失去最后的屏障,不久后蜀汉灭亡!

他是诸葛亮唯一的儿子,可是才能远远比不上老子,怪谁呢?

这是诸葛瞻唯一的作战履历,表现用四个字评价:稀松平常!换句话说,蜀汉的灭亡,诸葛瞻要担很大的责任,这也证明了诸葛瞻确实没什么才能。是什么造成了诸葛瞻“志大才疏”,有人说怪诸葛亮!诸葛亮一生只顾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

其实真的错怪诸葛亮了,且不说他死的时候儿子才8岁,他也没有时间教育孩子。事实上对于这个唯一的儿子,诸葛亮并非不管不顾。在临终前专门留下《诫子书》,如果诸葛瞻能听爸爸的话,或许会有另一番局面。

他是诸葛亮唯一的儿子,可是才能远远比不上老子,怪谁呢?

《诫子书》有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早就料到儿子将来会面临的问题,作为前丞相之子,诸葛瞻从小就活在光环之下,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后主刘禅对诸葛瞻又是无比的宠幸,使得诸葛瞻一生几乎没有受到丝毫挫折。《诫子书》就是要告诉儿子摒弃眼前的虚无繁华,淡泊明志,做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诸葛瞻应该也知道他能获得荣华富贵全靠父辈功德,或许他也曾想过提高自身能力,或许是来不及,或许可他早已被眼前的虚妄所迷惑,不能专心做学问。虽然在刘禅的宠幸下身居高位,但又德不配位,最终凄惨的下场早已注定!

他是诸葛亮唯一的儿子,可是才能远远比不上老子,怪谁呢?

结语:公元234年诸葛亮兵出武功县,期间给身为东吴的哥哥写了一封信,里面提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意思是诸葛瞻虽然不笨,但过于早熟、性格不踏实,将来怕难成大器!诸葛亮给哥哥写这封信既是对亲儿子未来人生的预言,可能也是希望哥哥能帮忙照看一下吧。这一年诸葛亮54岁,或许已经知道大限即将来临,唯一不放心的还是自家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