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待三國時期徐庶之母自殺的行為?

子彧說


是無用的。白白浪費生命。

我們都知道,劉備最開始的謀士裡面,徐庶是他最看重的。他不光是幫了劉備的大忙,帶他度過了那一段最為艱難的時期。而在後來離開時,還專門推薦了諸葛亮。如果沒有徐庶的推薦,可能劉備後面的成功是不會這麼容易就得到的。 而如果徐庶後來也一直跟著劉備,那麼劉備可能成功地會更早,割據一方的目的也能夠早一些達成。說不定也不會在夷陵之戰中失敗,不過我們都知道,這都是臆想。諸葛亮來之前,徐庶就已經是永遠地離開了劉備。 不過當時並不是因為諸葛亮的到來,而是因為他自己的老母親,更深一點的原因,還是劉備對他的態度與舉動。曹操把徐庶的老母親給扣押了,弄的徐庶不得不前往許昌拯救老母親。徐庶本身就是出了名的孝子,立刻就要動身離開。 而劉備不想讓他走啊,那哭得可是地動山搖的,而他還說這就是曹操設下的詭計,不過我們都知道孝子之心。就算是設下的詭計,徐庶也要去。而劉備當時也是展現了他高超的哭技,當時劉備哭得差點暈過去。 這是上天不保佑他大漢,但是就算是這樣徐庶還是要離開,劉備一直哭著送他離開。而徐庶也是過意不去,所以說就在臨走之前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給劉備指引了一個招納賢明的方向,徐庶在這個時候就立即趕往了許昌,看到了自己的老母親安然無恙。 但是他的母親卻覺得徐庶是因為自己才過來的,這在她的眼裡就好比是棄明投暗,覺得自己連累了兒子,所以在既是悲傷又是憤怒之下自殺了。可以說徐庶他母親的死亡應該算得上和劉備還是有這麼一些關係的。

但是,劉備也知道,徐庶是不會再回來了,因為他母親的死跟劉備是有關聯的。


doyourself447


首先,我們要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徐庶之母的自殺行為。

清代紀曉嵐曾經有句名聯: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

在封建時代,講究三綱五常,倫理道德,君君臣臣,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

東漢末年,仍然是一個特別講究“忠孝”的時代。漢以“孝”治天下,司馬遷《史記》裡都是“漢孝文帝”、“漢孝武帝”等的記載。讀書之人要做官,要先“舉孝廉”。一旦步入仕途,對“忠”於天子自然必不可少。所以要理解徐庶對母親的“孝”,徐母對大漢的“忠君”思想。

其次,在徐母的眼裡,徐庶跟著“皇叔”劉備,才是大漢正統,才能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忠臣”。曹操篡漢,名為漢相,實為漢賊。而徐庶離開劉備,來投曹操,則是“為虎作倀”。徐母是一個特別講究氣節,有著“正統思想”觀念的人。自然氣憤無比。

第三,從人性上講,徐母也知道被曹操所騙,兒子受其牽連。要麼英雄無用武之地,要麼只能助紂為虐。她悲憤之下,毅然以結束自己的生命來粉碎曹操的陰謀。

第四,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徐母在那個時代做出自殺的選擇,不能太苛求。反而讓人肅然起敬。當然,今天可以用相對“開明”的觀點來商討,比如同時代的諸葛家族,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做出的選擇,“蜀得一龍”,“吳得一虎”,“魏得一狗”,亦成為美談。


孫少俠品金庸


徐庶,三國劉備的謀士,他足智多謀、精通兵法,劉備依靠他的智謀,斬殺呂曠、呂翔,挫敗李典,擊退曹仁,他的功勞非常大。

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徐庶跟隨劉備帶上家人逃跑,不料被曹軍截在了長坂坡,徐庶之母為曹軍所擄。徐庶知道後,只能辭別劉備到徐州救回母親。到徐州後。徐母知道兒子因為自己不能留在劉備軍中繼續為劉備效力,反而投靠了曹操,心中憤恨不已,就自殺了。

徐庶之母自殺的行為在當時是一種為時人稱道的忠烈行為,她的正統思想裡,認為江山社稷就應該是劉家的,曹操屬於奸臣,所以受這種忠君思想的鉗制,她做出瞭如此激烈的舉動。

要我們今天來看。她的死實在不值得,愚蠢:你兒子為誰效力不可以?你只要活著讓你兒子安心高興就行。為了彰顯你的深明大義`愛國忠於漢室,就自殺了,讓你的兒子從此就如廢人一般活在世上,你於心何忍哪?你此舉的意義在哪裡?



嘟嘟6569


根據《三國演義》小說的描寫,曹操為使徐庶離開劉備,而歸順自己,聽從程昱建議,將徐庶的母親擄騙到許昌,並讓程昱模仿徐庶母親的筆跡,給徐庶寫了一封家信,孝順的徐庶便離開劉備而轉投曹操,徐庶母親得知後,認為是自己的存在,才使奸詐的曹操有藉口招納徐庶,於是決然自殺。

從小說中的資料分析來看,曹操在徐庶母親的眼裡,根本就不是什麼好人,說明曹操在當時的所作所為,是沒有群眾基礎,是不得民心的。徐母用自己自殺的行為,向世人表明了自己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軍政集團的不,徐母的立場其實也可以看做是東漢末年,全國百姓對曹操奸佞弄權看法和民意的縮影。同時,徐母也用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行為,向自己的兒子表示了歉意、也向徐庶暗示了徐庶自己應持的立場。,展示了封建社會家長,在大是大非之處的高風亮節。


南風回岸


徐庶之母自殺行為是具有一定的社會侷限性的。這種行為在當時應該是忠烈行為,因為在她母親骨子裡的思想觀念是正統的。認為江山社稷是屬劉家的,曹操屬於弄權奸臣,遲早是要奪取劉家天下的。而徐庶卻要放棄一個天天講著要興劉天下的正統劉備,反之而幫奸臣。當時對她來講簡直就是一種天大的恥辱,所以她選擇死而表示自己的忠烈。

今天看來,她的自殺是有點愚味了。兒子不是當權人的工具,只要他上進,為社會進步努力讓大多數人獲得安居落就得了。她這種行為讓作為兒子的徐庶又情何以堪?所以這種死有點不值。


1238天道酬勤


堅定信念不動搖,巾國標杆。


用戶7023078546414李


為國家舍小家。


用戶861677871566


徐母為了忠義捨命


贏贏258


一是,要融入那個時代。評論一個人,要考慮那個時代的氛圍。比如,中國魏晉時期,不會玄學,那就有失風雅。而之後的其它時期,你還搞玄學,那就不合適了。同樣,徐母自殺還要看當時的社會氛圍。


二是,要考慮個人性格。徐母此人,性格剛烈,認定的事不會改。堅持原則,不畏一死。這種人不會苟且。至於值不值,不在於別人怎麼看,在於自己的內心。

三是,徐庶不善謀私。對於一家老小,還是沒有安排好。以至於自己很是被動。最終悲劇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