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投下前美國曾撒下6300萬張傳單要民眾撤離,當地居民為何無動於衷?

柒火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就這事?這老話說的好,好良言難勸該死的鬼啊!就那會,小鬼子那破島子上全民皆兵,毫不誇張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您隨便整出一個,這都是那八岐大蛇附體的天皇小子的炮灰。

小鬼子那瘋狂勁,俺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過。

所以原子彈下頭他無冤魂,這事他絕對是有道理的。就擱小鬼子那破島上,被武士道武裝到腳心的鬼子,您是能用一兩句話說服的嗎?不能啊!

咱就得用炸彈,而且是超級炸彈,把他那所謂的武士道給炸坍塌了才能和他講道理。

歷史已經證明,和鬼子講話,您得把他打的跪地上給你叩頭,他才會老老實實的聽你說話。

所以啊,美國佬用原子彈炸小鬼子,這是他有史以來做的最為正確的事。說真的,這原子彈扔的有點少了,這當量扔的有點小了,才區區一兩萬噸,和現在動不動千萬級別的當量差的太多了。

如果扔兩顆上千萬當量的話,咱這太平洋就會少一害蟲。

說道這裡估計就有人要說了:“這質量上不去,咋不用數量來湊呢?這數量上去了,他也成啊?”

你快拉到吧!原子彈?你以為是家裡的鹹鴨蛋,說有多少就能造多少?這玩意金貴這呢?當初美國佬攏共才造了三顆,其中一顆還當做試驗蛋,擱沙漠那實驗場上了砸了一顆,手裡就剩下這倆了。

那會那核材料不好整,如果當時小鬼子還要玩命,美國佬也只能用常規炸彈來湊數了。

哎!就這臭毛病,一說就整遠了,咱把話頭拉回來接著聊。

咱先把這事捋捋,然後再說這宣傳單的事。

咋說呢?雖然美國佬那倆原子彈當量小了點,但好歹這倆原子彈,已經把那八岐大蛇附體的天皇小子嚇慫了,這小子擱那東京門板後頭,捂著咚咚跳的心口砸吧嘴呢?

“這事弄的!這事弄的!東京扔一顆,這立馬就成飛灰了!”

“天皇陛下要和俺們玩集體玉碎!”門板那頭那陸軍馬鹿,揮舞著破刀片子。咋說呢?這幫人基本就是沒腦子的貨。他也不瞅瞅他們那天皇臉都抽抽了,還扯著嗓子喊玉碎,這不開玩樂呢嗎?

這陸軍馬鹿不怕死,但他們的天皇怕,而且怕的要命。

“啊!玉碎!玉碎!”天皇一邊糊弄著這陸軍馬鹿,一邊和旁邊那海軍馬鹿勾搭眼神。

話說,小鬼子家裡兩個馬鹿,一個海軍,一個陸軍,這輩子就沒有和和氣氣過,掐脖子打架那是常有的事。

回頭這小鬼子那破天皇就聯合海軍馬鹿,把那些個腦殼用榆木疙瘩裝訂起來的陸軍馬鹿,給淹水坑裡。一波被槍斃蹲到他們那神廁裡接受供奉,一波被整到大牢裡吃起了美味的牢房。

天皇這小子,回頭就整倆呼啦圈就開始歡歡喜喜的歡迎美國人,擱小鬼子破島上登陸。

“這是啥狀況?”美國佬到點上還沒整明白,有點懵圈的節奏感。

這是因為,美國佬自打和小鬼子槓上之後,見到的都是小鬼子的瘋狂,投降還真沒見過。

當時,美國佬都決定要強行登陸小鬼子那破島,就為這事他們還提前準備了幾十萬枚榮譽勳章。因為他們知道,按照小鬼子那瘋狂的個性,不死個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是拿不下小鬼子那破島。

硫磺島和沖繩島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好吧!事捋明白了,咱就說說這宣傳單的事。

首先美國佬擱那飛機上丟宣傳。

“小鬼子們,聽好了!俺要扔超級炸彈,一口氣就能把一座城市吹成渣渣!趕緊的回家收拾衣服滾蛋!”

就這宣傳單小鬼子能撿到的人那是不少,可回家就把這玩意當擦屁股紙。

“快拉倒吧!天天的造炸彈!咱能不知道炸彈的威力?你就是把千把個炸彈捆一起扔這,他也不可能把城市給吹飛了,逗你玩呢?”

好吧,小鬼子都是這心態,還是那句話好良言難勸該死的鬼的呀!

再有,美國佬為了整點突然性,他就根本沒有提美國佬要咋那嘎達。

小鬼子就算想躲,他不知道往哪裡躲。(其實美國佬是想要炸東京的,但因為一些個原因,就近炸了廣島和長崎)

不過俺覺得,小鬼子應該是覺得他那武士道要比原子彈硬,所以也懶的理這事。

所以第一顆原子彈掉下來的時候,小鬼子抬頭瞅:“今挺稀奇,就一顆,瞅瞅往那丟,那家要倒黴!”

“吱!”“哇!”“咚!”

一道白光平地而起,瞅著炸彈的小鬼子就感覺眼睛疼,接著一陣風吹過,然後,然後就沒了!

因為人已經被蒸發掉了。

話說廣島是沒有說要炸這地,其實美國佬也是想驗證一下,這原子彈丟人堆裡會是啥樣?

但這砸長崎的時候,還是丟了一批宣傳單說明過要炸哪裡的。但這廣島這事,被小鬼子給捂得嚴嚴實實的,就說這廣島是被一堆炸彈給炸了的。所以小鬼子那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原子彈的恐怖,還抱著以前的思想,認為這炸彈那有那麼大的威力,而且他們的武士道硬過一切,所以他們又拿自己腦殼去接著原子彈。

好吧,結果就是真的又一次被吹飛了。所以小鬼子那老百姓還再懵圈中,但他們那天皇已經被炸的尿褲子了。這就有了後來的投降。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大家都知道的,1945年8月,美國給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為了減輕罪惡感,以及擔心傷及太多無辜,美國前後撒下了6300萬張傳單,但是日本居民看到鋪天蓋地的傳單後,隨手一扔,繼續正常的生活。

為什麼日本人如此淡定?難道他們真的不想活了?

日本人對於宣傳單司空見慣,早已免疫

日本人在二戰期間,東京等城市不是被炸了一次,炸的次數多了去了,關鍵是看見的“警告傳單”也多了去了,這事早已經習慣。

一句話,日本人對美國發的“警告傳單”只有一個態度:美國佬,要麼就投彈,要麼就滾蛋,不要沒事一天逼叨叨嚇唬人,日本人如果能輕易被嚇唬,也就不是“勇武好戰”的大和民族了。

日本人對於傳單已經免疫了,日本人對於戰爭已經有了自己的態度,從上到下,都知道災難隨時可能會降臨,畢竟出去得罪了那麼多國家,被人報復也絕對在清理之中。而日本高層在德國投降後不久,也已經有了瘋狂的“玉碎計劃”,誓與國家共存亡。

因此,日本人對於傳單的免疫,導致無動於衷。

日本人對於美國的宣傳單抱有僥倖心理

(投向廣島的“小男孩”)

無論何時都有一些人對未來抱有美好的願望,日本人也是如此。傳單大家見得多了,但是真正能摧毀城市的場面,日本的百姓是沒見過的。有些傳單是發了不少,但結果並不可怕,甚至沒有轟炸。有些傳單喊得很兇,但雷聲大、雨點小,對日本民眾造成的損害卻一般。

當美國的傳單裡號稱要投“原子彈”這個大殺器時,很多日本人嗤之以鼻,他們無法相信有炸彈能摧毀一座城市,那有點天方夜談,就像現在有人說有外星人,很多人打死都不會相信。

(投向長崎的“胖子”)

如果,日本人知道“原子彈”的真正威力,廣島、長崎的人不跑空才怪呢!畢竟那是原子彈,那衝擊波、那輻射,絕對會讓人痛苦不已。死,很多日本人都不怕,但是那種痛苦的死,日本人怎麼會選擇呢?

日本人對於美國的宣傳單抱有僥倖心理,認為美國是虛張聲勢,因此才表現得如此無動於衷。

日本政府對於民眾做了安撫工作

一件事情發生後,大多數政府最願意做的就是安撫工作,政府的職責之一就是:把天大的事情說成小事一樁,以免事態混亂。長期軍國主義思想的洗腦,以及政府對於美國傳單的刻意淡化,讓日本民眾選擇相信了政府,選擇了寬慰自己的心。

當廣島的原子彈爆炸後,按理來說,長崎的人還是有跑的機會。但是,這時日本政府又做了一次壞事,因為他們判斷美國手裡再沒有原子彈了。於是,日本政府忽悠長崎民眾,廣島碰到隕石了,才導致大面積的傷亡,跟所謂的“原子彈”沒有關係。

因為相信了政府,大多長崎人看到了傳單,也視而不見。當8月9日長崎原子彈爆炸時,長崎人民才後悔莫及,如果重新給一次機會,長崎受難人一定會對日本政府說五個字:去你大爺的!

因為日本政府的關係,民眾對於美國的傳單變得無動於衷,這是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綜合來看,面對美國總共6300萬份的傳單,日本民眾無動於衷的原因是:一是見過不少傳單,早已免疫了;二是對轟炸抱有僥倖心理;三是日本政府讓日本民眾有了“無所謂”的態度。


藍風破曉


先看下當日美軍投下的傳單:

裡面的內容是用日語寫的,用很嚴肅的語氣通知民眾迅速撤離,原子彈的威力也在裡面寫的很詳細。開頭第一句話就寫道讓日本百姓轉告朋友親戚,馬上撤離。

(這裡廣島被炸後的第二次傳單)

傳單內容翻譯

傳單內容大致的意思是:

  • 第一次傳單:

在接下來的幾天美國將會對被標記的日本城市進行空襲,這些城市的軍用設施或工廠,我們將必定摧毀以求儘快結束戰爭。

我們將會對日本本土投擲原子彈,這個東西不長眼,美國不想禍及無辜,所以警告你們迅速撤離,並轉告你們的親戚朋友。

  • 第二輪傳單:

我們美國已經研發出了大規模殺傷武器原子彈,並且還有等於2000架B29威力的原子彈在等你們,你們可以看看廣島現在的情況。

美國政府擬定了13條關於日本投降的要求,如果你們能夠意識到原子彈帶來的破壞就立刻投降,不然美國還是想日本本土投擲原子彈,日本百姓儘快撤離躲起來。

日本人為什麼無動於衷?

關於日本政府和百姓對美軍這個傳單的無視,我覺得有三個原因:

  • 不相信原子彈

日本人根本就不相信美國可以製造出威力這麼大的武器,因為原子彈的研發和實驗過程只有美國人自己知道,並且現場也是十分隱瞞。

即便有點消息透入出來,美國離日本這麼遠,又沒有網絡,靠人的嘴巴來解釋這個從來沒聽過的東西,無疑是天方夜譚,他們是不會相信的。

也就是說原子彈是因為在日本爆炸後才出名的,在美國沒向日本投擲第一顆原子彈之前,誰都不知道原子彈是否真像傳單上說的威力那麼強大,所以日本人當然不會相信美軍的傳單上說的那樣。

但等到美國仍下第一顆後,日本人後悔已經來不及了,他們最後一秒看到的以為是充滿魅力的煙花。

  • 心理戰

眾所周知,戰爭中會用到各種陰謀詭計,只為能獲得勝利,所以心理戰也是一種戰術。

當時日本與美國開戰,打的如火如荼,美國這次突然發這麼多的傳單,所有人第一感覺就是美國在故意做這種誇張宣傳,目的就是讓日本人擔心、害怕、恐懼。

但“日不落帝國”的子民,怎麼可能被這麼愚蠢的伎倆給騙了,美軍以為我們日本人都是傻子嗎?我們會向天照大神告狀,懲罰美國政府的。

  • 武士道精神,一億玉碎計劃

另外一點要說的是,日本政府的態度。當時的日本政府也並不知道美軍威力這麼大的武器,但即便知道,日本政府也不會那麼容易被屈服。

武士道的精神不允許後退一步,當時的激進分子還要求日本不要投降,堅持到底。一億玉碎的計劃可不是隨便說說的,日本人確實有這樣的決心,所以即便當局知道美軍有威力這麼大的武器,他們也不會散播出去讓百姓撤離製造恐慌。

二戰時期的日本人都是固執的,反過來說或許美軍這麼做只是想在國際上獲得一個好名聲,他們應該也猜到日本人根本不會相信原子彈這東西,畢竟誰都沒見過。

發傳單只是做個樣子,時間到了該扔還是要扔,他們管日本人什麼情況,當時的美國空軍少將,查爾斯·斯韋尼很直截了當的說“原子彈下無冤魂”。

因此,發傳單什麼的,做個樣子而已,不被國際社會譴責就行。


大國布衣


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本土先後投下兩顆原子彈,造成了日本二十幾萬人的死亡,最終推動了日本投降。

據說,原子彈投下前美國曾撒下6300萬張傳單要民眾撤離,但當地居民為何無動於衷?

在回答問題前,先要說一下美國為什麼要給日本投原子彈?

其實二戰的前期,日軍和美國之間是沒有戰爭的。

1939年,日本擬定了兩個作戰取向,分別為“南下”和“北上”兩個作戰計劃。日本起初看重蘇聯豐富的戰爭資源,擬定了入侵蘇聯。但經過四個多月日蘇激戰後,日軍慘敗。

“北上”失利,日本就決定“南下”,想奪取更大的戰爭資源(石油)等,為吞併世界儲備後繼資源。

1941年12月7日,日軍成功突襲珍珠港,美軍損失慘重,美國正式向日宣戰。

美日正式開戰後,雖然大多數戰爭都是美軍勝利,但是美軍的損失也很慘重。“琉球”一戰盟軍陣亡8萬多人,讓美國人清醒的認識到——

如果繼續一味地強行登陸日軍領土,至少還要賠上近百萬美國士兵的性命。

為了早日結束太平洋戰爭,當時的杜魯門總統甚至都做出了,通過讓利來換取蘇聯出兵日本的舉動。只可惜斯大林遲遲沒做出回應。

但出乎蘇聯意料的是,關鍵時刻,1945年7月16日美國在新墨西哥州試驗場成功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

原本愁眉不展的杜魯門總統立刻滿血復活,出於對盟軍官兵生命的保護,儘快迫使日本投降,並以此抑制蘇聯,杜魯門和軍方高層人員決定向日本投擲原子彈以加速戰爭進程。

當時美國使用原子彈是遭到愛因斯坦反對的。但杜魯門總統問了兩個問題: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候我們的傷亡是多少?

被日本俘虜的士兵都是被怎樣對待的?

就是這兩個問題讓愛因斯坦和專家們都啞口無言,所以說美國轟炸日本是勢在必行。

1、美國轟炸日本是常態,民眾麻痺大意

二戰後期,美軍雖然勝多敗少,但傷亡很重,為了減少士兵們的傷亡,讓日軍早點投降,美軍使用大量的戰機對日本境內經常進行轟炸。

美國不僅轟炸日本之前,要空投傳單,對日本控制的中國地區,美國進行轟炸前,也是空投散發傳單的。這是體現美國所謂的人道主義風範。

在日本長崎原子彈爆炸的展覽館有這樣一份傳單,上面用日文寫著這樣一段話:

“請務必仔細閱讀,這很可能會保住你和你家人的性命。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美國將對傳單背面所標註的城市發動前所未有的轟炸……

依照人道主義政策,美國不願傷及無辜,請日本民眾務必離開以上城市,我們並非針對日本人民,而是為了儘快解決戰爭,給整個日本帶來和平……”

因為美軍經常空投傳單,日本民眾已經習慣了,而且當時沒有人知道原子彈的威力,所以他們以為是普通轟炸。以為和以前一樣,只要聽到飛機轟鳴聲就可以快速躲到防空洞裡,所以日本民眾麻痺大意。

2、日本政府判斷失誤,隱瞞實情

1945年8月6日,美軍對廣島進行了第一次原子彈轟炸,併成功引爆。廣島是日本軍隊指揮樞紐中心,爆心投影點在相生橋以東約100米的細工町19番地島病院上空。

這次廣島原子彈轟炸,直接殺死了超過10萬名廣島市民和摧毀了廣島市80%的建築物。

但面對數十萬日本百姓的死亡,苟延殘喘的日本當局,不僅沒有投降的意思,反而還在第一時間命科研人員前往廣島勘查。

經過仔細研究後,所謂的專家認為:美國原子彈沒有什麼可怕的,或者雖然可怕,美國可能只有一枚。

於是,不撞南牆不死心的日本高層,對民眾謊稱是隕石跌落廣島,掩蓋了事實真相。日本其他地方的人被矇在鼓裡,都不知道廣島的真實慘象。

美國見日本如此冥頑不靈,沒有一點投降的意思,決定再次對日本投放一顆原子彈。

按照慣例,美方在空襲之前,在日本高空投下近6300萬份用日語寫的警告傳單:

“美國要求日本民眾務必留意這份警告書上的訊息,原子彈的威力是你們無法預估的,我們已經在你們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如果你有任何疑惑,請詢問廣島發生的一切…你們應該立即停止一切軍事反抗,向你們的領導人請願儘快投降,建立一個全新、愛好和平的日本,否則美國將繼續實行大規模轟炸,直至日本投降…”

但是,美軍所做的一切依然未能引起日本的重視,日本民眾對空襲的麻木,日本高層對美軍的“自信預判”和對民眾的隱瞞,都讓日本再次陷入水深火熱當中。

於是,在廣島原子彈爆炸事件發生了三天後,長崎再度遭到原子彈攻襲。

當天,美軍扔下了原子彈“胖子”,命中預定轟炸目標——三菱重工長崎船廠以北2.5公里的長崎市中心體育場跑道,併成功引爆。

短短四天,超過20多萬日本人喪失性命。

這次長崎原子彈爆炸後,日本政府終於慌了,因為他們不知道美國還有多少個原子彈。

近乎同一時間,蘇聯對盤踞在中國東北部的關東軍發起總攻。內外夾擊下,希望破滅後的日本天皇於1945年8月15日,發佈投降詔書宣佈投降。自此二戰宣告結束。

針對原子彈轟炸日本,眾多專家學者都選擇站隊美國。而某些日本右翼分子則常用此事來扮可憐。據說直到今天,日本學校課本上都將當時毀滅性的原子彈爆炸,描述成指小型轟炸。

讀了點歷史才知道,中國人首先應該感激杜魯門。

羅斯福死後三個多月,美國在新墨西哥州試驗場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人們看到爆炸威力後的第一感覺就是:戰爭結束了。

當時那些少數知情的高官和科學家們都深信,有一兩顆這玩藝,拒不投降的日本就完蛋了。無人能抗拒那毀滅一切的可怕力量。

據說杜魯門簽署投彈命令時說,“把日本人幹掉!”這讓飽受日寇蹂躪的中國人聽了,無比解氣。

我以為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都可以反對投放大規模殺傷武器,但美國人和中國人必須衷心擁護這次果敢的行動。

否則,我們將付出遠比廣島和長崎死亡人數高得多的代價,美國承受不起,中國更不該承受。

正是原子彈促使蘇聯出兵東北,形成兩面夾擊的強大態勢,迫使日本很快停戰投降。應該說受益的不僅僅是美國和中國,還包括日本。

當時,寧為玉碎,拼死一戰的國民忠貞士氣仍然在許多日本人中膨脹著,如果不是被原子彈震懾住,美軍有可能至少要搭上比攻克沖繩犧牲的近五萬人多兩三倍的生命,才能佔領日本,日本人死亡的則會更多。

而據麥克阿瑟估計,還要花十年才能肅清躲在山區打游擊的反抗分子;而中國戰場那時還一點也看不到勝利的曙光,日本軍隊照舊像攆豬羊一樣追在一潰千里的國軍後面。

美國用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也使日本人民遭受到軍國主義者發動侵略戰爭帶來的嚴重災難。日本人民成為戰爭的受害者,同時也親身體驗了原子彈造成的無窮遺患。

二戰雖已遠去,但是二戰給世界各國人民所帶來的災難,至今都讓人們記憶猶新,戰爭的破壞力實在是太大了。

現在的人們在瞭解二戰的歷史後,更應該珍愛和平,避免災難的再次發生。

戰爭傷人,無論是誰都不能倖免,和平與發展才是世界的主題,戰爭帶來的只有無止境的傷害。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美國使用原子彈前,確實在日本撒下了大量警告傳單,要求日本居民撤離城市,但是傳單並未說明美國會使用原子彈,更沒有說具體會在哪個城市使用原子彈。

在1945年8月時,日本節節敗退,盟軍的勝局已定,但是此時日軍困獸猶鬥,美軍在戰鬥中傷亡也不小,歐洲戰場勝利以後,美軍士兵日益對戰爭感到厭倦,為了儘快結束戰爭,減少美軍傷亡,加上威懾蘇聯的需要,所以美國決定使用原子彈迫使日本早日投降。

在使用原子彈之前,美國在日本撒下大量的傳單,警告傳單背面上所列城市將可能遭到毀滅,要求城市中的居民迅速撤離,傳單背面則一共列舉了包括廣島、長崎在內的12個城市。

所以傳單並未只撒在廣島,也未提到會使用原子彈,更沒有明確說會在哪個城市使用。實際上美國在使用原子彈之前,也是列有備份目標,在開始的計劃裡,有廣島、小倉、新潟、長崎四個目標。在正式攻擊前,先派氣象飛機去收集目標的氣象條件,再結合氣象、抵抗程度等因素來決定在哪個城市使用原子彈,美軍自己也不確定目標,自然也不可能事先告知日本會炸哪裡。

美國這麼做的目的,一是為了顯示自己的人道主義,畢竟已經是文明時代了,對城市的攻擊雖然是戰爭條件下不得已的選擇,但是總要表現出一些姿態。

二是為了製造恐慌,如果日本人相信了傳單內容,那麼大批人口離開城市意味著這些城市的工業將崩潰,即使日本人開始不相信,那麼在使用原子彈炸燬一兩座城市以後,其他城市也可能會因為恐慌而大量人口逃亡,可以讓轟炸的效果最大化。

日本人在剛看到傳單時不可能想到美國會使用原子彈,在美國轟炸了這麼多次以後多少也有些麻木,也不可能僅僅因為美軍一份傳單就疏散這麼多城市的居民,所以廣島遭到原子彈攻擊時根本沒有人聽從傳單的警告撤離城市。

廣島遭到原子彈襲擊後,日本政府還幻想讓蘇聯調停有條件停戰,所以並未向民眾宣傳廣島發生的事情,自然也不會疏散其他11座城市的居民,所以在長崎遭到原子彈攻擊時,還是沒有人在事先逃離城市。



不沉的經遠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製造出原子彈的國家,當他們製造出原子彈的時候,其實地獄之門已經被他們打開了。

不過當時美國人制造出來的原子彈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恐怖。

美國人投在日本的兩顆原子彈只有一、兩萬噸TNT炸藥爆炸當量,並不能如同後來製造出的原子彈和氫彈般有那麼巨大的爆炸當量。


在核武器研究最巔峰時期,世界上研究出了千萬噸當量級別的核武器,當初那只有一兩萬噸當量的原子彈,跟這後來出現的核武器是根本無法相比的。

如果當初美國人是用這種千萬噸當量級別的原子彈投在日本的話,那種後果簡直無法想象。

美國投下宣傳單的原因

美國人當時製造出的原子彈之所以當量那麼小,主要原因是他們當時技術的不成熟以及核原料的嚴重缺乏。

正因此他們才僅僅只製造出了當量那麼小的原子彈。

而且因為核原料的缺乏,他們當時僅僅只製造出了三顆原子彈,除了一顆在他們國內的沙漠中試爆之外,其他兩顆都被投在了日本。

如果他們投完這些原子彈的話,暫時無法制造出多餘原子彈的他們就只能繼續動用常規的轟炸方式以及陸軍登陸方式對日本進行攻擊。

按照他們的粗略估算,如果他們僅僅只用轟炸和陸軍攻擊的話,他們需要花費非常巨量的武器彈藥以及人命去填下日本戰場這個巨坑。

未來可能傷亡的士兵人數將達到上百萬人之多。

在提前預估到這種巨大傷亡的情況下,他們提前生產出了幾十萬枚的榮譽勳章,準備用來授予那些因為戰爭受傷或者丟掉性命的人。

之所以會有如此巨大的傷亡估算,主要跟他們對日本軍隊意志堅決的判斷有關。

武士道精神籠罩下的日本,從來不知道死是何物。

硫磺島、沖繩島上的交戰案例明確地向美國人表明了這一點,讓他們清楚地知道了日本人的不怕死程度。

他們為了攻破日本人的心理防線、為了擊破日本人寧死也不願意投降的武士道精神,他們就向日本投下了大量的宣傳單。


美國的宣傳單內容

不過大家要注意的是,美國人在戰爭時期向日本投下的宣傳單並不僅僅是因為原子彈才投下的。

在他們製造出原子彈之前,他們也對日本投下了很多宣傳單。

在前期轟炸的時候,他們撒下的宣傳單正面印刷有他們的轟炸機畫面,背面則印刷著許多用日文書寫的內容。

在那些內容中,他們有註明他們可能對其進行轟炸的幾個日本城市,用來提醒日本人他們自己即將對日本人展開的轟炸。




美國人當時之所以會印刷這些宣傳單提醒日本人,最主要原因就是想向世界宣揚他們的人道,表明他們和日本人的區別並加深日本人心中的恐慌。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轟炸的主要目標不是日本的平民,而是日本的工業區。

在他們看來,只要摧毀了這些工業區,那日本人就無法持續製造出他們用來侵略的武器,這才是他們最為看重的。

而工業區無法如同人一般快速的遷移,所以他們提前向日本撒下宣傳單其實並不影響他們的作戰目標。

這就是美國早期向日本投下的宣傳單。

原子彈襲擊廣島之前沒有撒下宣傳單

而除了因為轟炸投下宣傳單外,他們也曾因為原子彈向日本撒下過宣傳單。

不過在他們向廣島投下原子彈之前,他們並沒有撒下相關的宣傳單。

他們此前雖然試爆了一顆原子彈,但一直不知道原子彈在人類居住區所能產生的傷害效果。

為了防止日本人提前做出準備,影響到自己投下第一顆原子彈的效果,他們並沒有對此進行提醒。

就這樣,他們通過飛行在一萬多米高空中的轟炸機,向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對人類爆炸的原子彈。

而他們之所以沒把原子彈投在東京,主要原因除了他們需要留下東京的人進行投降之外,東京早已經被他們轟炸得滿目瘡痍、無法驗證出原子彈爆炸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襲擊長崎之前撒下的宣傳單

日本官方在美國第一次原子彈襲擊之後,因為擔心國內的民眾會被這種恐怖武器給影響了作戰意志,所以就封鎖住了廣島原子彈恐怖威力的消息。

只對他們國人宣稱了廣島受到美國轟炸機轟炸的消息。

同樣,美國人的處境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們在投下小男孩原子彈之後,他們就只剩下了一顆原子彈可以使用。

在這種原子彈數量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他們是無法通過連續不斷向日本投下原子彈的攻擊方式毀滅日本這個國家的。

為了避免自身可能會在後續戰爭中的傷亡,他們在投下廣島原子彈之後,他們就通過轟炸機分別向日本的多個城市投下了他們製造出原子彈以及描述了原子彈恐怖威力的宣傳單。

並在這些宣傳單中聲稱自己還有著很多顆原子彈等待著日本人。


原本日本天皇是想抵抗到底的,但是在美國人這一番嚇唬下,他所有的抵抗意志都如同冰塊遇到烈火一般融化了,很快向美國投了降。

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他們投原子彈的時候並沒有如同以往轟炸一般,標註他們襲擊的城市。

所以說這就是美國投下原子彈前向日本投下大量宣傳單的原因,美國只有進行普通轟炸以及投第二顆原子彈之前,才撒下了他們的宣傳單,至於其他時候,他們是沒有撒下宣傳單的。


孤客生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在美軍投放原子彈之前,確實向日本民眾投下過傳單,大概意思就是要日本的城市居民撤離他們所在的城市,因為老美要動大殺器了,要日本民眾不要當軍國主義的炮灰。

在廣島投放原子彈之後,美國人仍然向日本投放了傳單,但是並沒有多少日本人離開他們所在的城市。

這就有些奇怪,為什麼明明待在城市會遭受原子彈這樣的大殺器的轟炸,一旦被炸,那麼是九死一生的情況,為何日本人當時還要待在城市裡呢?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日本國民當時都被狂熱的軍國主義洗腦了。

其實在廣島原子彈投放之後,當場就死傷了10萬人左右,在此之前投放的傳單也說了會投放原子彈,如果說之前日本民眾不知道原子彈的威力的話,那麼在第二次投放原子彈,也就是在長崎投放原子彈之前投放的傳單應該會起效果,但是也沒有起到什麼效果。那也只能說,當時的日本的軍國主義已經相當嚴重了。下面我們分析一下原因。

心理

從心理上來說,正常情況下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如果明明知道會有傷害,還要上去接受傷害,那麼只有一個可能性,就是那個人的思維已經不正常了。

當時的日本來說,軍國主義已經嚴重地狂熱化,人們在當局的宣傳下,堅信“聖戰“會取得勝利,而且日本當局為了營造日本必勝的“信念“,也不乏編造種種假象。

如,編造日軍在戰場上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空前勝利。這一點來說,最為典型的就是在

萊特灣大海戰之前美軍轟炸了臺灣,造成了日本損失了1200多架飛機。而日本當局則把那次戰役稱之為“大捷”,聲稱炸沉了美軍11艘航母。但實際上美軍在那次戰役中損失極小,一艘航母都沒損失。

再如,當時日本媒體的宣傳因為都控制在了軍國主義的手上,所以宣傳的也都是日軍在那裡擊敗了美軍之類的“新聞“,這些“新聞“每天都播放,使當時的日本人認為美軍沒有多厲害,他們的軍隊在不斷地獲勝,只是因為美國軍隊人數太多,他們暫時打不過,但是隻要他們能夠堅定信心,戰爭最終是日本獲勝。

這種“信心“,即便在中國戰場上中國軍隊已經開展了反擊,蘇軍進攻了東北以及美軍攻到了日本本土,仍然存在。

所以在哪種氛圍下,普通的日本人中有不少仍然堅信他們會獲勝,所以也就不會聽從美軍的勸告,離開城市了。甚至他們會認為,美軍的勸告是“別有用心“的。

裹挾

發生這樣的事情,很大程度上也是軍國主義的裹挾。

不排除部分日本人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也感到了危險,想離開城市到鄉下去躲避轟炸。雖然他們有這樣的想法,但是不能說出來,最多隻能和自己最親密的人私下說。作為當時哪種環境下的日本普通民眾,如果宣傳說要大家離開城市躲避轟炸,那麼會被軍國主義當局抓起來,以“叛國“的罪名進行迫害。

當然,軍國主義當局者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民眾的“恐慌“,因為一旦民眾恐慌了,那麼人們對繼續戰爭的“信心“就會崩潰,那麼也就無法實現他們預設的“本土決戰“的構想了,因為如果恐慌蔓延,那麼還沒等美軍登陸日本,恐怕日本就已經失去了反抗的能力。

而軍國主義者所寄望的“本土決戰“以及“一億玉碎“的口號,都是為了讓登陸日本的美軍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從而為他們與盟軍談判創造條件。當時的軍國主義者們雖然已經輸掉了戰爭所帶來的所有的利益,但是他們並不甘心失敗,他們希望能夠犧牲民眾,以大量民眾的生命來換取他們在談判桌上的籌碼,從而為自己脫罪。

愚昧

當時的日本人,雖然已經經過了明治維新之後的近現代化進程,但是仍然有大量的文盲和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存在。他們對新的事物沒有辨別能力,對言論也沒有思考和質疑的能力,他們唯一接受的就是當時日本官方發佈的消息,並信以為真。

當第一次在廣島投放原子彈之前,美國人說原子彈,想必那個時候基本沒有日本人會知道那是什麼東西。

在廣島原子彈爆炸後,日本當局封鎖了廣島遭受原子彈轟炸的消息,所以美軍投放原子彈的事情,當時大多數日本民眾都不知道。所以在絕大多數日本民眾不知情的情況下,你跟他們說要投放原子彈,他們還是不知道原子彈是什麼東西。

所以兩次投放傳單效果有限,也是緣於一方面當時的日本人基本不知道原子彈的情況,另一方面當局封鎖了消息,即便是在廣島原子彈投放之後,日本人基本也不知道原子彈為何物。

所以,綜合以上來說,在當時日本軍國主義狂熱的氛圍下,在當局的言論壓力下以及在當時日本人基本不知情的情況下,美軍即便投放了傳單,也沒有什麼效果。因為你永遠也無法喚醒沉睡的人,除非他自己醒了。


老威觀史


戰爭是這個世界上最昂貴的遊戲,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整個人類社會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難以估計,其中最為震撼的就是美國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這也是人類第一次見識到了核能的威力,也正是因為核彈的震懾,二戰至今再沒有爆發世界級別的戰爭。但這裡又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即美國在日本投原子彈的時候,事先曾撒下6300萬張傳單要民眾撤離,但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也就是說傷亡人數並沒有因為傳單的散發而降低。

實際上,美國對於廣島和長崎這兩個城市是有區別對待的,9月6日向廣島投下“小男孩”之前,美國並沒有如往那樣在轟炸之前散發傳單,而是選擇了沉默,直到6日這一天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而在9月9號向長崎投下“胖子”之前,則如往常一樣投了宣傳單。

兩者之所以有這樣的區別,說起來其實也是很簡單的,即“小男孩”在投向廣島之前,美國人也不知道會不會成功,這是第一顆用於轟炸城市的原子彈,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成功,所以美國自然不願意提前告知日本人,萬一投放失敗了,那不就是言而無信了嗎?而“小男孩”成功後,美國人自然對投向長崎的“胖子”信心百倍,於是才在投之前先投放了宣傳單。

宣傳單的目的一是體現美國的人道主義,希望減少日本普通百姓的傷亡;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震懾日本人,給日本人帶來心理上的恐慌。但即便在向長崎投原子彈之前投放了宣傳單,依舊沒有改變什麼。這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原子彈在當時就是新型武器,能研製出來就是相當了不起的,而普通老百姓對此甚至沒有大體的認識,大部分人完全不知道原子彈是什麼,也不知道它的威力,是以即便日本的百姓知道了有這麼一顆原子彈要落下來,但他們也不知道會造成什麼後果,自然大部分人會選擇置之不理。雖然廣島已經被投了原子彈,但是因為信息的封鎖,消息並沒有在日本引起大範圍的傳播,所以長崎的百姓們並不知道原子彈的真正威力。

其次,就是當時的日本全境實施軍事化管制,整個社會都沉醉在一些狂熱者的蠱惑中,民眾堅信日本的軍隊可以戰勝敵人,建立起一個新帝國。而且美國的軍隊在日本上方擁有制空霸權,時不時就會向地面投放各種武器,對廣島長崎兩地的居民來說被炸是經常的事情,甚至在兩地有狂熱的軍隊支持者,白天在防空洞中躲避空襲,夜晚就出來繼續生產前線所缺的物品。

所以在撿到美國投放的傳單時,當地的民眾並沒有當回事,更何況這是敵人發放的傳單,大家都是一笑了之。當地政府也有許多人出來安撫民眾讓他們不要輕信美國人的謠言,正是這些原因讓他們喪失了逃生的機會。

再者,就是日本的軍政部早就設立了“一億玉碎”的口號,在日本軍部的宣傳下,整個社會早已全民皆兵,自然沒有人相信美國人的話。而且也因為戰事緊張,各地區之間的來往並不方便,各種交通樞紐都需要運送更重要的軍備物資,而單靠自己的雙腿也不可能逃到太遠的地方,而且又能逃到哪裡去呢?更何況各地的民眾都有自己的任務在身,大部分人都在埋頭苦幹,所以傳單的影響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正是因為這種種的原因導致了巨大的傷亡,雖然美國提前通知了要投放原子彈的消息,但這並沒有引起百姓的重視,所以才有了這樣的慘劇,說到底,戰爭。如果日本能夠想到這樣的結果,或許在最開始,就不會將美國拉進戰爭的泥潭中,可惜,他們沒有想到,當初偷襲了美國的軍事重地珍珠港,讓美國無法在二戰中置身事外,而在日本投降前夕,美國會選擇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這麼兩顆原子彈。

廣島和長崎兩地百姓的遭遇固然令我們惋惜,但有時候在面對暴力的時候我們只能以暴制暴,當時的日本侵略者在我國的領土上肆虐,造成的傷亡遠遠高過原子彈對他們的傷亡,為了止住他們的侵略行為,只能讓他們領略到我們的強大。所以很感激現在我們國家的富強,給予了我們一個和平安寧的環境。


尚宮女史


想要弄清這個事實的,我想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整件事件的前因後果,畢竟美國不會無緣無故的向日本投放兩顆原子彈。

在二戰爆發之前,美日兩國之間是沒有戰爭的。在此之前,日本在亞洲戰場上一直是肆無忌憚,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日本的野心如此之大,亞洲戰場已經滿足不了他,他更是把手伸向了蘇聯和美國。1939年,日本狂妄的制定了“北進政策”和南進政策,北進政策主要來應付蘇聯。起初日本看蘇聯擁有豐富的資源,便擬定了入侵蘇聯的計劃。

但經過多月的激烈戰爭,日本關東軍最終在諾門罕戰役中慘敗。在此之後日蘇兩國都保持和平狀態,日本在“北進政策”上失利,於是把重心放在了“南進政策”上。直到1941年,日本成功偷襲珍珠港,珍珠港戰役爆發,同時也標誌著美國正式對日宣戰。

(蘇軍在諾門坎罕戰役中繳獲的戰利品 )

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美國的實力在國際上還是相當有分量的。日本自不量力,偷襲美國,想必日後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果不其然,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造成了20幾萬人瞬間身亡,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才讓日本投降了。



這件事情雖然已經過去74年,但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的行為依然受到世界人民的譴責,但事情的真相真的如此嗎?其實並不然,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無非是想破壞日本的武器裝備,起到威懾作用,從而來制止日本狂妄的擴張行為,美國還是很講道義的,他的初衷並不想傷害日本民眾。

其實早在美國大規模轟炸日本各大城市的時候,就多次向當地居民投放日文傳單。告誡當地民眾儘快撤離。不過倔強的日本人民似乎不買美國人的賬,他們對美國轟炸嗤之以鼻。認為當時只有自己國家研製出了原子彈,所以內心還是很驕傲的。覺得美國根本不可能研製出原子彈。其實美國很早就開始著手研製原子彈,但原子彈的研製畢竟屬於國家機密,除了那些高科技人才,根本無人知曉。

美國研製出的第一顆原子彈叫作“小男孩”。因為“小男孩”是新品種,美國人還不確定它的效果,如果炸不了廣島,豈不是打自己的臉?但小男孩的爆炸效果出人意料,殺傷力遠遠超過當時人們的認知範圍。這讓美國吃了顆定心丸。對攻打長崎更加有信心。

(小男孩)

為了大肆宣揚“小男孩”的威懾力,讓日本民眾引以為戒。在美國攻打長崎前,曾經撒下了6300多萬張傳單,告知日本民眾這是他們的最後通牒。但日本民眾受日本天皇思想的影響,誓死都不肯離開自己的故鄉。在他們看來這只是想要騙他們投降的一種手段罷了。所以這6300萬張傳單對日本民眾來說無非是一張廢紙。結果沒想到在幾天之後,長崎就遭遇了和廣島一樣滅頂之災。20萬民眾瞬時間化為烏有,不得已日軍才對美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如果說日本民眾能夠早些領悟,結局肯定就不是這樣了。對此只能說那些遇難的日本人可能命中註定吧。畢竟美國已經仁至義盡了。



其實這些日本平民之所以會遇難,還是要怪他們自己。美國人曾經說過原子彈下無冤魂,一直到投降之前,日本平民還在生產大量物資送到前線,他們根本就不是什麼無辜者。


小姐姐講史


二戰時期,本置身事外的美國因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火速對日宣戰,美的加入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也加速了二戰的結束。負隅頑抗的日本是被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嚇退的,美相繼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從此原子彈的威力震懾了日本也震懾了世界。美國尚來推崇自己為人道主義國家,日本人民也是二戰的受害者,美國當局在投放原子彈前夕給日本人民發過“宣傳單”,那為何居民還是無動於衷呢?



1.日本人民對宣傳單無感

戰爭時期是非常階段,各國百姓都戰戰兢兢,戰敗國尤其如此。日本民眾整日奔走於維護權利和解決生計問題上,活著是他們當時的首要任務。戰時的宣傳單多以宣傳鼓舞為主,對於日本人民來說遠遠沒有一個麵包來的實在,所以很少有人會願意去撿地上的宣傳單。其次,美國是一個酷愛發宣傳單的國家,在各種事上都想要宣傳一下美國人的“人道主義”,日本人民對此更是早就免疫。而且,美國人的宣傳單是空投到日本上空的,戰火飄飛的時代誰會伸手去接來自天上的不明物體,美國人的宣傳單實際效果甚微。



2.日本人不明什麼是原子彈,也不知道其威力

美國人的宣傳單上用日文寫著這樣的話:“請務必仔細閱讀,這很可能會保住你和你家人的性命。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美國將對傳單背面所標註的城市發動前所未有的轟炸……依照人道主義政策,美國不願傷及無辜,請日本民眾務必離開以上城市。”這句話對飽受戰爭的日本人來說絲毫沒有威懾能力。日本人天天經受空襲,你卻和人家說你將發動一場空襲,並友好的勸他們從自己的防空洞家園離開,也許日本人還會覺得這是一場陷害。還有,戰爭最容易帶給人的就是看破一切,經歷了鄰居朋友甚至是親人的死亡,留在家鄉死在家鄉也成為了一些人的最後願望。

3.日本政府的迷惑行為,百姓才是最終受害者

大家都沒有見過原子彈,廣島的第一顆原子彈和十萬餘人的傷亡就算是給日本民眾上了一課。第一顆原子彈並沒有使日本當局屈服,於是美國人打算在長崎投放第二顆原子彈。照例,美國人在投放原子彈以前事先給長崎居民投放了6300萬張宣傳單。原子彈的厲害日本人已經見識到了,這時日本政府出面了。日本政府的官方言論是襲擊廣島的是隕石不是所謂的美國原子彈,美國是想要逼著日本投降,這是一場天大的陰謀。日本人民“幡然醒悟”,依舊不為所動。結果就是又有十餘萬人死亡,又有無數的建築轟然到底。


戰爭中民眾是最無辜的受害者,傷害來臨的時候他們手無縛雞之力又無處可逃,面對無情的炮火,他們就像案板上待處置的魚。日本政府犯的錯由廣島長崎二十萬餘民眾償還,望這些已故的魂靈可以給予日本政府警示,讓和平長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