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坏3: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那么“丧”,为何有那么多人喜欢?下篇


崩坏3: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那么“丧”,为何有那么多人喜欢?下篇

芥川龙之介,生于1892年,因生于辰年辰月辰日辰刻,故名龙之介。芥川家是延续十几代的士族,也就是曾经等级较高的武士阶级,虽然母亲不幸精神失常,失去母爱的龙之介,在受教育方面却没落后。

由于整个家族都带有浓重的文人气息,龙之介从小饱读诗书,后来又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也就顺理成章。从1914年开始,22岁的龙之介就开始发表作品。于是,在作品名与原画的对应关系上,我只推测中位原画对应的作品是1918年出版的《蜘蛛之丝》,其余我就无能为力了。

崩坏3: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那么“丧”,为何有那么多人喜欢?下篇

本期视频所选用的背景素材,即《上海游记》“影像版”,所对应的是龙之介的一段经历。1921年3月,龙之介被大阪每日新闻社以海外观察员的身份派往中国。在中国,他从上海出发,游历了很多城市,最后到达北京,7月底,从朝鲜回国。

崩坏3: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那么“丧”,为何有那么多人喜欢?下篇

书的本名叫《支那游记》,国内通译为《中国游记》,背后的原因相信大家都明白。那么,抛开“支那”二字在历史上的厚重感,我们会在书中看到什么呢?答案是,民国初年,九州大地上的满目疮痍。

龙之介从小就饱受中华文化熏陶,但当时的中国肯定摧毁了作者心中的对这里的所有美好幻想,这似乎已经不是“买家秀”与“卖家秀”的落差感,而是突然发现自己心心念念的高冷“女神”,在别人的卧榻上,却是各种垂怜求爱。

这本《中国游记》我并没有逐章深读,因为它的文风比较“古怪”,一方面,龙之介真实的记录了民国乃至当代中国的很多陋俗,并发出了遗憾的慨叹,连鲁迅先生也间接对此表达了认同(和赞许);另一方面,作家又带了很多调侃甚至鄙夷,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吐槽意味浓重”。

崩坏3: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那么“丧”,为何有那么多人喜欢?下篇

这种风格也并不是不难理解,要知道,1921年,世界正在从一战的疮痍中逐渐恢复过来,身为日本人的芥川龙之介,来到中国,心情是很复杂的,曾经的中国可谓是“万邦来朝”的地位,但自从2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海战失利后,中国的地位日渐衰退,国内更是一片混乱,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熙熙攘攘、杂乱不堪。

“虎落平阳被犬欺,落了毛的凤凰不如鸡”,龙之介大概就是带着这种心理走遍了半个中国。当然,作家的真实心理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也只能从字里行间揣度。

崩坏3: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那么“丧”,为何有那么多人喜欢?下篇

要知道,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文笔简洁而“毒辣”,很擅长用短小精悍的故事,加上新奇的情节,来描绘社会的丑恶。可能你也不会想到,电影《罗生门》的故事,也就是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罗生门》,不过只是由2个极为短小但意味深长的故事“拼”出来的。搁在今天,他绝对是个“毒舌作家”、“反鸡汤斗士”、千万粉丝的网络大V,迷弟和迷妹就像股市的韭菜般,一茬接一茬!

崩坏3: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那么“丧”,为何有那么多人喜欢?下篇

敏感的心思固然能帮助作家妙笔生花,但精神上的重压也势必会影响到身心健康。这次旅行使龙之介的健康大大受损,他回到日本国内后,随即病倒。之后,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文风也有显著改变,6年后的1927年,经受不了精神和疾病摧残的他,做出了他最后的选择。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我看的真不多。所以,如果要进行一个总结:那就是,他用一双温柔、忧郁而甜美的眼睛,看透了悲情和愁苦的人间,却用一种辛辣的笔法,调制出了一碗有点咸的淡粥——虽然能果腹,但终究不如干粮充饥。

至于后人,可能也不过慨叹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崩坏3: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那么“丧”,为何有那么多人喜欢?下篇

关于芥川龙之介的故事,我们就先到这儿吧!感谢你能看到这里,希望可以随手三连,多给一些鼓励和支持,你的小小认可,就是我前进的伟大动力!接下来,我们要聊聊那个藏在天命内部的天才发明家——【长光】!更多精彩,敬请期待,下期再见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