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西七旬村醫曾紀賀:仁心仁術守護3500村民最後一公里的健康防線

2月13日,天剛放亮,氣溫一下降到12℃,還伴著霏霏冷雨。鄉村醫生曾紀賀穿上白大褂,戴上口罩,拿著體溫槍,打上雨傘,步行3公里前往疫情發生地返鄉人員許某家中,認真細緻地量體溫,並詳細問詢相關症狀,不厭其煩叮囑居家觀察做好疫情防控的注意事項。之後,又火急火燎趕往下一家。大年初一開始,每日如此,風雨無阻。

陽西七旬村醫曾紀賀:仁心仁術守護3500村民最後一公里的健康防線

今年72歲的曾紀賀是陽西縣上洋鎮南山海村唯一的村醫,從1965年開始擔任村醫。從醫半個世紀,經歷過霍亂、麻疹、非典等多次大疫情,有經驗,意識強。2020年春節前新冠肺炎疫情一公佈,他便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立即備好充足的口罩、藥物以及做好防疫抗疫一系列方案措施。

陽西七旬村醫曾紀賀:仁心仁術守護3500村民最後一公里的健康防線

大年初二天還未亮,曾紀賀家裡響起了緊迫的敲門聲,迎來一個“特殊”病人——一個夜裡腹瀉了三次的的小男孩,病人是由其奶奶抱來的。曾紀賀馬上警覺起來,一問,得知其母子是早幾天剛從疫情發生地回到陽西縣城,大年三十回到南山海。檢測沒有發燒,曾紀賀給看過病開了藥並叮囑好好待在家裡,不要外出。送走婆孫倆後,曾紀賀立即將情況彙報鎮衛生院和村委會,並讓相關人員過來領取口罩做好防護再去調查。然而,當村委會人員去調查,孩子一家卻不配合,不承認從疫情發生地回來,只說是從廣州回來。數十年行醫,曾紀賀秉承懸壺濟世的大醫精神,能用便宜的藥,他絕不給病人用貴藥,無論病人是傷風感冒,還是頭疼腦熱,不管白天還是夜晚,只要有需要,曾紀賀總是隨叫隨到。因此,曾紀賀與本村和鄰村數以萬計的村民早就建立起非一般的“鄰里”關係。非常時期,醫者不止是醫身,還得“醫心”。曾紀賀只好又前往證實,並語重心長地一再強調瞞報謊報的嚴重後果,一家人最後同意保證不出門,在家隔離,隨時彙報情況。幸運的是,經診斷,小男孩只是一般的腹瀉,服藥後已經好轉。儘管如此,曾紀賀還是連續多天和村委會人員回診回訪,用心用情呵護這一家子。

得知村子裡還有一名疫情發生地返鄉人員,村裡人一時又人心惶惶。曾紀賀又前往“調查”,得知該戶家庭的兒媳婦雖是湖北人,但卻和兒子一直是在廣州務工,並沒去過湖北。與此同時,曾紀賀給這戶人家做好體溫檢測……直到曾紀賀告知一切正常時,村民們的恐慌才消除。

陽西七旬村醫曾紀賀:仁心仁術守護3500村民最後一公里的健康防線

連日來,有著50多年黨齡經歷過多次大疫的老村醫曾紀賀戰鬥在抗疫防疫第一線,24小時出診,及時排查外來人員、篩查發熱患者,免費給村民送出近千個口罩,發送防疫資料數千份,協助村委會幹部在村口的臨時檢疫點給進村人員測體溫、檢測……以豐富的抗疫經驗、大無畏的健康衛士精神做好村民“最後一公里”的健康防護工作,守護全村3500村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全村疫情病例為零,防疫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陽西七旬村醫曾紀賀:仁心仁術守護3500村民最後一公里的健康防線

在他的診所逗留的兩個多小時,記者看到有近二十個前來求醫的病人,除了步行來的,還有四五輛外地車牌的小車來過。有些老人和小孩沒戴口罩,曾紀賀便先給他們送上口罩再看病。自疫情發生以來,曾紀賀不出村半步,診所全天開業,不僅是給本村人看病,更有從周邊數條村過來的病人,有時一天多達三四十人。

記者問曾紀賀,疫情這麼嚴峻、複雜,每天要接觸不同的病人,有沒有畏懼。曾紀賀說,自己經歷過多次的大疫,有較強的防範意識和較好的心理素質,還有經驗。在這樣的非常時刻,想得更多的是如何給鄉親們看好病,給鄉親們做好防疫抗疫宣傳工作、做足防疫抗疫措施,只有做好小環境的防疫,才有大環境的健康,才有大家的安全。

陽西七旬村醫曾紀賀:仁心仁術守護3500村民最後一公里的健康防線

說起安全,曾紀賀倒是有時會擔心孩子們的安全。據瞭解,曾紀賀家庭中共有5人在抗疫一線,除了近七十歲的老伴當自己的助手外,大兒子及兒媳在上洋鎮衛生院、女兒在塘口衛生院工作。秉承良好的家訓,他們都是醫療系統戰“疫”一線的排頭兵。


<code>文字:何婉苑  張文秀編輯:申定發/<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