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國人一到中年,就喜歡剪寸頭?

溫兒兒


我是從40歲開始喜歡理寸頭的,以前沒有寸頭這個叫法,像我這麼大歲數的人都知道以前有種髮型叫小平頭,跟這個有點類似,中年人喜歡剪寸頭的原因我分析有以下幾點。

1、看著精神。特別適合頭髮硬的男人剪,理髮師就說過我頭髮硬,適合剪這種頭,也好剪。剪完後原本略顯邋遢的我馬上看著年輕、精神、乾淨了好多。

2、頭皮少了。記得年青的時候留的長髮,頭油多,頭髮看著總是油油的,頭皮還特別多,有時候掉的衣領上白花花一片。自從剪了寸頭後,頭髮好像透氣了,也不顯得油膩了,頭皮少了許多。

3、省錢。前幾年去樓下的美髮店理髮,女老闆說給你推個最近流行的圓寸。說著拿出電推子套上尺寸模具,從後往前推,沒三分鐘推好了,收費15元,我一看這錢也太好掙了吧,就在網上買了個電推子,到家洗澡時照著鏡子就給自己推開了,推出來的樣子也很好看,不比女老闆推的差,用個幾次就把電推子的錢省出來了。

4、隱藏白髮。進入中年的男性從兩鬢開始長白髮,如果留長髮這個地方的白髮顯得整個人都很老相,無形中把人的年齡增大了幾歲。剪寸頭後,兩鬢的頭髮幾乎推淨了,人看著就年青好多。

5、便於打理。中年人忙於工作和生活,惜時如金,頭髮長了很不方便,尤其是早上起床頭髮亂蓬蓬的,收拾都得半天,有時還得用上電吹風。剪了寸頭後,一切都不是問題了,頭髮上噴點水,梳子稍微一梳,一個帥氣、精幹的棒小夥就站在鏡子前,心情別提有多好了。

總之,寸頭在改變中年人外貌的同時也有省時、省錢的功能,現在理髮店基本上給男性剪的都是寸頭了。


上官天竹


年輕時喜歡留長髮,覺得帥氣和飄逸,如今四十多了,壓力也大了,沒有那個時間去打理了。覺得理板寸特別方便。洗頭髮的時候那個簡單[捂臉][捂臉][捂臉],超爽……




08阿冰


86年的虎,23歲前全部長頭髮,還搞顏色,煙花燙啥的都弄過!後來醒悟了,感覺錢才是硬道理,這頭型從24歲開始就沒變過!




營山瘋子


首先我發現人到中年留平頭的一般都是老百姓,應該說老百姓佔多數,政府工作人員還真不多,也可能公務員群體到了中年頭髮少的比較多吧,個人觀點,勿噴。我本人自從當兵後一直到現在馬上五十歲了,一直保持平頭,感覺長頭髮會很難受,再者現在人到五十左右基本上頭髮白了一半了,長的頭髮更明顯。


人在旅途53698


倒不是故意剪寸頭,而是因為每週至少4-5次的羽毛球運動,大汗淋漓時只有寸頭才是最好的髮型。另外年近六旬的男人多多少少有點白頭髮,剪寸頭後就基本上看不出白頭髮了。




頂哥


俺大學那時,兩個徳行:杜丘板寸、乾淨利落;要不就長髮飄曳、甩頭攻門。而同窗上鋪師哥師弟的髮型預約排隊捯飭,少說得有一個排。沒啥人給俺弄呀,只好自個兒不時修剪一下正面,一年到頭能省點碎銀還少生點氣……記得大學入學前路上,因高燒不止於是半路下火車先到外婆家調養,好轉後讓外婆陪我到街上理髮,結果是每一個理髮鋪的生意都照顧了一回卻幾乎成了個光頭強,把老外婆給折騰了個夠嗆的樣子,成了最後一面的記憶。工作後為人師表了,那長髮飄拽的少年自然一去不返。買把電推子,憑手感和鏡子,自吹的奧運衝鋒四面光板寸一直時髦到半百的今天。再油膩掉髮,俺打死也不整那種腐敗份子一縷地包天的揍相,徹底光頭強省電得嘞。


給穿山甲先生添點堵


年輕時候都說我像金城武,當然我得把自己整的走在馬路上女人都盯著我看了。現在歲數大了,加上我吃喝不節制,運動不多,人胖了,頭頂頭髮也少了,跟演東北一家人的李琦似的了,乾脆把頭髮剃光,留了鬍子,現在走在路上,小姑娘根本就不看我,頂多掃地的五十多歲老大媽偶爾看看我,然後跟我說:大哥,麻煩讓一下,我掃地。馬得我才四十多歲喊我大哥!



南京胡子大叔


20來歲就開始寸頭了,十八歲後就白頭髮太多了,現在基本全推光,想留也沒得留,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還是白的。小時候就知道這幾根頭髮保不住,家族裡都是地中海,遺傳了爸爸的掉頭髮和媽媽的白頭髮,希望孩子頭髮不要像我,茂盛也是一種羨慕,燙髮一直想試一下,可是一直沒機會。無奈,等過十年五十就一直光頭算了。


海大電器


哈哈哈哈 我各種長髮款都留過以後, 偶爾也會覺得那些短髮的男生為啥面部五官感覺更立體呢?一次換了新發型師下手狠了,頭髮最後剪成圓寸,我還沒來得及好好端詳是好是壞就去上班,我一女同事驚呼我是不是去整容了[捂臉],從此我就開始留短髮了,重點是真的不需要花時間去做髮型,而且我真的很討厭各種黏黏的髮膠髮蠟髮油…………圓滿[呲牙]





這一夜3


人到中年,不會像年輕時在注重帥氣,更多考慮的是實際感受,我從30多歲開始長白髮,不到40歲開始染髮,那時候考慮到工作環境,更注重周邊人的感受,染次發很費時間我真的討厭,現在染髮價格又一路飄升, 從過去十元到五十元不等,寸發又能掩飾一定的白髮,對健康也好,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到中年更懂得活出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