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阵地 同心战“疫”探访“隔离村”平遥苏家堡村

坚守阵地 同心战“疫”探访“隔离村”平遥苏家堡村

“就地隔离”的苏家堡村 赵家强 摄

晋中市疫情重点在平遥,平遥疫情重点在苏家堡。

苏家堡,一个籍籍无名的偏远乡村,如今,因疫情严重而广受关注。截至2月12日24时,全村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例,几乎占到全县确诊病例的半数。

苏家堡村共有村民2613人,春节前夕,有近300人从武汉返乡,且多数是家族式在外经商人员。忙碌一年,他们怀着对家乡的挂念,从千里之外回到苏家堡村过年,殊不知,病毒也随他们中的少部分人悄然跟了过来。当全村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确诊后,苏家堡村“就地隔离”,拉开了坚守阵地,同心战“疫”的感人序幕。

“从武汉回来的村民觉得给村里添麻烦了,但是我觉得,村里永远是他们的家,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我们绝对要为他们服务好。”1月22日至今,村党支部书记刘兴平就没睡过一个整觉,但他不觉得辛苦,他觉得“自家人没必要见外,病了咱就好好治!”

也是从那天起,村委连夜展开对所有武汉返乡人员的摸排,并规劝未返乡村民:“为了全村大人、小孩,暂时不要回村。”100余名本村村民因此选择了在武汉过年。

往年每到春节,武汉返乡村民总会有聚会。但面对今年严峻的形势,村委紧急行动,1月23日,劝解所有村民“取消宴席”,全体村民积极响应,全村没有发生一次大的聚会。

1月24日,村内发现首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村委紧急向相关部门报告,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该疑似病例被送往平遥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1月25日,全村积极响应平遥县委部署,采取封路、封村措施,村口由村民和民警24小时值守。

1月26日,该疑似病例确诊,在乡政府及公安机关大力配合下,全村对武汉返村的近300人及所有密切接触者封院,其他村民进行自我隔离。从此,“外人不进村,村民不出院”成了苏家堡村的实情,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隔离村”。

“防输入、防扩散、防输出,我们举全村之力,为打赢全村阵地战贡献力量。”苏家堡村所有村民已然达成了共识。为阻击疫情,村党支部书记刘兴平和村委主任张国祯任双组长,成立了宣传组、医疗组、物资组、垃圾清运组、保卫组、信息组6个小组,负责全村人员排查、物资调配、防控知识宣传、老弱群体的服务保障等各项防控工作。在两位组长的带领下,全村村民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全村上下同心同向,形成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格局。

张国祯说:“除了医护人员和运送物资、消毒的工作人员等,村里已经半个多月没有人进出了。”一旦有村民出现发热情况,县里的120救护车就立即把人送到医院,一经确诊即刻送往晋中市和太原市定点医院,一刻也不耽误。

封户、封村、封路,阻隔了疫情扩散,村民的生活物资也被阻断。在如今的苏家堡村街道上,除了进行消毒、巡逻的工作人员外,看不到其他村民,但村民生活绝非就此隔绝。

村民李霞霞家的院子,不时传来孩子的欢笑声,两个戴着口罩的孩子正在拍皮球。李霞霞一家四口腊月二十九从武汉回村,就再也没出过门。“白面、蔬菜、鸡蛋、肉,还有日用品,都有人送上门,咱就在家安心待着,不能给大伙添乱。”李霞霞说。

刘兴平告诉记者,村内有经营小卖部的村民,对于蔬菜、生活用品的需求,每户村民都可以上报给他,并送货上门。“如果我这边缺货,我们就及时跟乡政府联系,他们会及时将所缺食物、生活用品等送到村口。”

为缓解村民的紧张情绪,村委不仅通过微信群与封户村民及时沟通,还利用大喇叭连续播放国歌、疫情防控顺口溜等,给全体村民加油、鼓劲。早上7点半左右,早起的村民还会听着广播锻炼身体,舒缓一下居家抗“疫”的心情。为了了解村民民意,刘兴平、张国祯不定时走访村民,了解村民的心态,特别是与武汉返乡人员进行交谈,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发生以来,苏家堡村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村里已收到311袋面粉、1300公斤蔬菜、8400个医用口罩、2000公斤消毒液等,接收上级拨款20万元、社会各界爱心捐助10万元。对上述物资,苏家堡村物资组及时建立台账,公平分配,透明化公示,并及时配送到位,确保了居家隔离人员生活无忧。

“疫情不解除,我们不下火线。”连日来,对于平遥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副县长邓继杰而言,有一点让他感到欣慰:“靠着严防死守,我们把疫情困在了原地。到目前为止,包括苏家堡村的疫情没有扩散到乡镇以外,平遥的疫情没有扩散到平遥以外。”

事实上,截至2月13日16时,苏家堡已有3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而这样的好消息还将不断出现。向阳而生,曾经闯荡武汉的苏家堡人,他们坚信,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必将来临。(记者 史俊杰 通讯员 赵家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