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當送貨員、搬運工、心理諮詢師,化身“全能”戰士 武漢開發區4000餘黨員幹部下沉社區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守好這道防線,不僅需要下沉到社區的黨員幹部和社區幹部衝鋒在前,更需要用智慧與真情,爭取社區居民支持、配合,並參與到共同防控中來。

目前,武漢開發區(漢南區)4000多名黨員幹部,均已下沉社區。他們和社區幹部通過一個個巧辦法、“笨”辦法,在充當送貨員、搬運工、護工、心理諮詢師中,贏得大多數居民理解、支持,共同築牢“防護網”。

守好陣地,不漏一人

“我只是感冒,又不是肺炎,就待在家裡,哪兒都不去!”近日,東荊街十八家社區,一名發熱的姑娘怎麼都不願意前往隔離點。

“伢兒,你現在在發燒,到了隔離點,那裡有專業的醫生,不會讓你交叉感染的。”社區黨支部書記周建秋聞訊趕來,語重心長地說,“隔離觀察對你和你爸爸媽媽都好。”最終,姑娘同意去隔離點。

“我們是農村社區,住戶比較分散,人員流動大,給防疫帶來不小壓力。”55歲的周建秋說,社區原本有1000多戶4000多名居民,很多人外出未歸,排查困難比較大。周建秋從年前就沒回過家,一直住在辦公室,“抗疫就是打仗,陣地決不能丟。”從大年三十開始,周建秋就每天和工作人員一起入戶排查、宣傳防疫知識。

“是十八家社區嗎?我年紀大了,癱瘓在床不方便,兒女都不在身邊,家裡的藥也吃完了,可以幫我買下藥嗎?”一天深夜,接到一名患者的求助後,周建秋直奔區人民醫院,第一時間給老人買藥送上門。疫情發生以來,他的電話24小時幾乎沒有停過,不時有社區居民求助,最多時一天要接上百個電話。對於發熱人員,陪同他們到醫院救治;對於居家隔離人員,陪同社區醫生上門測體溫,並做好情緒安撫……

“我在社區呆了一輩子,情況熟,這些棘手工作我來做,群眾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周建秋說。

幹在前,“一末帶十雜”

2月10日早上7點多,川江池社區黨支部書記曾玉華,第一個到崗。

頭一天,忙到凌晨3點才離開的她,臉上寫滿疲憊。

9日深夜,社區一位二次中風的老人去世,事情緊急,曾玉華邊聯繫派出所和醫院對接具體情況,邊安撫老人親屬,寬慰他們後續已安排妥當,靜待天明。剛安頓這頭,電話又響起,當晚送到發熱隔離點的劉立(化名)夫婦說忘了帶藥,想自行回來取。曾玉華在電話中耐心開導,並決定自己去他們隔離點取鑰匙再幫他們回家取藥。他們又說上廁所不方便,想要一個坐便器。眼看快凌晨兩點,她又安排社區工作人員曹力,找熟悉的藥店敲門買一個先送去。

“隔離人員的情緒本來就不好,他們的種種要求我們要儘量想辦法滿足。”曾玉華說。

川江池社區去年底才成立,辦公場地狹小,只能容下幾張辦公桌。

10日上午8點半,社區工作人員都已到崗,有的在電話問詢,記錄微信群居民上報的體溫數據;有的在社區出入口值守。

社區接受了一批來自四川捐助的時令蔬菜,一上午,街道增派在社區的幹部與社區志願者,又幫忙分裝挨樓棟發放,微信上通知居民,讓他們依次來領取。

“瑣碎的事情倒也罷了,難處理的還是一些突發狀況,比如有老人去世,或連夜轉運發熱人員。”曾玉華說,2月5日晚,要送7名發熱人員去隔離點觀察,“在協調車輛和床位的環節,幾位居民等得不耐煩,向我們宣洩情緒。我們不光要勸慰他們,還要把他們送過去,一直到凌晨五點多才將他們全部安全轉運走。其實我們自己心裡也慌,但這就是我們的職責。”

笨辦法,管用就是好辦法

第一輪“拉網式”入戶排查,湘口街各級黨組織採取各種“笨辦法”,加強疫情排查力度,服務轄區居民。

排查,黨員群眾齊上陣。為排查所有發熱病人,湘口街發動所有黨員幹部、網格員、志願者,組成近300人的工作服務隊,分小組、分片區,開展巡查。

消殺,每天組織100餘名環衛工人及志願者,對轄區全域街面、道路、農貿市場、公共區域進行消殺。各村隊(社區)黨員隊伍,對於小區樓道、扶手等進行全面消殺,不放過任何邊邊角角。

全面實施“封閉化”管理,每戶一人每兩天可出門採購、農作一次。街道組織民兵隊伍在各小區入口處24小時值守,組織居民中心戶、樓棟長實施分片包乾,嚴把關口。

隔離不隔心。“我家有一位昏迷的病人,怎麼辦呀?”“不要慌,我們馬上聯繫車。”綠蔭路社區書記張念發現轄區居民朱師傅中風昏迷,第一時間聯繫衛生院醫生居家檢查,並安排社區的網約車把朱師傅送到了亞心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