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上的防疫戰:24小時,樂山滴滴師傅建立起車輛免費消毒站點

與時間賽跑,全面戰疫。網約車行業作為大出行領域的“AI+數據”樞紐,無疑正扮演著重要角色,疫情之下,一場車輪上的防疫戰正在全國上演:

“前一日我們還在微信群裡熱火朝天討論著這個春節要多拉些單子,多賺一些錢。”四川樂山滴滴師傅曾黎不曾想到的是,疫情發生後,師傅們自發為建立車輛免費消毒站點而奔波。日夜不停,短短24小時,消毒站點便建成了。

日夜不停決定到實施24小時 每日免費消毒百餘輛車

滴滴師傅曾黎是四川省樂山市星火一隊的隊長,在此次疫情發生後,他根據多年經驗,認為車輛消毒的問題絕不能忽視,要立刻行動起來才行。

车轮上的防疫战:24小时,乐山滴滴师傅建立起车辆免费消毒站点

曾黎還回憶道:“前一日我們還在微信群裡熱火朝天討論著這個春節要多拉些單子,多賺一些錢,結果後一日就在為建立車輛免費消毒站點而奔波。大家也彷彿像分了工似的,有的為採購消毒物資奔走於家裡和藥店兩處,有的為尋找消毒場地一直忙於與社區和公司協調。靠著大家的默契度,消毒站點只花了24小時便‘ 建成’了”。

1月23日前夕,滴滴司機師傅的群裡面還在討論著“這個春節怎麼拉活兒賺錢”。但隨著疫情爆發,大家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儘管滴滴出行在樂山已經設置了司機防疫服務站,免費為司機師傅發放口罩、進行車輛消毒。但作為城市的一份子,曾黎想要為這個城市做點什麼。

车轮上的防疫战:24小时,乐山滴滴师傅建立起车辆免费消毒站点

從決定建立車輛免費消毒站點到消毒物資備齊,只用了24小時。

確定建立車輛免費消費點後,司機師傅們開始各處採買消毒水和消毒器材以及口罩。24日下午備齊,25日正式開始,這天是大年初一,許多人放棄家人團圓,堅守在消毒站點,為車輛消毒。“第一批消毒物資備齊,招募自願者是在星火小隊進行,大家都積極報名,想為“戰疫”做點什麼”,曾黎說。

為了大家提高安全意識,讓車輛主動來站點消毒。站點建立後便通過所有隊長進行群內宣傳,早上9:00-10:30,晚上20:00-21:00,每日兩次在固定消毒點免費進行消毒,至目前志願者12人,2人一組,均為樂山星火小隊隊長或成員。每天約有200-300名滴滴司機出車前和收車後前往,另有約100輛出租車及社會車輛得知有免費消毒點後也固定每日前往消毒。

车轮上的防疫战:24小时,乐山滴滴师傅建立起车辆免费消毒站点

“在得知我們自發建立消毒站點後,滴滴出行的工作人員也送來了防護服口罩等防護用具,叮囑我們也要注意防護”, 曾黎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現在大家的防護意識越來越強,車輛前來消毒,司機師傅們會戴起口罩,保持距離,不會聚在一起聊天,因位置有限,大家都是即停即走,為後面的消毒車輛讓位”。

车轮上的防疫战:24小时,乐山滴滴师傅建立起车辆免费消毒站点

抗疫、突圍防控疫情 抗疫中大出行行業的數字化進擊

抗疫、突圍成為網約車行業兩大關鍵詞。

面對疫情,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李勇堅就認為,網約車等基於互聯網的出行方式,使傳統技術防控的行動過程變得更容易定位。

這一特殊時期,也對網約車行業提出了新的考驗。在保障市民出行需求的前提下,需加強了對網約車的防控升級,對疫情嚴防死守。無論是司機、出行平臺還是行業上下游企業,整個網約車行業都正在接受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考”。

事實上,滴滴已在樂山、成都、綿陽等全國148個城市設置了司機防疫服務站,為堅守在服務一線的司機師傅們免費發放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並幫助大家為車輛消毒。為進一步強化車內防疫措施,本週起,滴滴陸續在武漢、大連、洛陽、鄭州、哈爾濱、長治、寶雞、江門等城市的網約車內加裝前後排防護隔離膜,在要求車內勤通風、定時消毒,司乘均須戴口罩的同時,為網約車內再戴上一層“透明口罩”,儘可能實施多重保護。

滴滴方面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實際上,很多租賃公司自身也面臨著較大的經營壓力,需要承擔人工成本、房租、車輛保險等高額的運營成本,此外還有很多租賃公司自己也需要承擔上游金融機構的還款壓力,面臨現金流短缺、經濟損失、經營困難等問題。但現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滴滴願意嘗試多種可能,與全國人民一起打贏這場防疫戰。

觀點、洞察共享出行是社會所需 未來發展不會有太大影響

不完全統計,全國有多座城市先後發佈暫停網約車通知。即便一些城市尚未停運,由於疫情期間人們大多宅在家中,出行需求也在明顯減少。

疫情之下,一方面,網約車生意很冷清。而另一方面,疫區的網約車卻很“忙”。從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共享出行分會收集並公佈的信息顯示,滴滴在大年三十便召集100名司機組成醫護保障車隊”,召集1336名網約車司機組成“社區保障車隊”,25日凌晨便開始在一線為醫護人員和社區居民提供服務。

對於這一現象,業內分析人士客觀表述:越是危難時期,越能體現出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共享出行平臺的積極抗“疫”,也反證說明這個行業(共享出行)是社會所需,人民所需。

此外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共享出行分會相關人士認為,“長遠來看,從出行方式的多樣化、節約城市資源來考慮,這次疫情對共享出行的發展不會帶來太大影響。”

紅星新聞記者 龐健 倪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