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大力推广中医药?

关于中医药的推广,不仅仅是疫情来的时候,也不仅仅是西医药缺乏有效疗法的时候,如果觉得中医可以借着这样的机会去发展自己,那么中医发展不起来,也得不到老百姓支持。

中医药之所以这一次热闹起来,有特定的原因:

一方面是疫情爆发后,医疗压力很大,这样的情况下适合中医药的早期介入。

一是发病人群多,证型相同的多,适合大面积用药。比如定性为瘟疫,那么辨证分型后各类都有大量的人群,适合用药。二是中医可以全面防控。这个适合包括发病的各个环节,病毒携带、感染后反应、疾病传变阶段、急危重症,这几个环节中医都可以很好的介入。三是中医确实有效。人不能昧良心、也不能熟视无睹,时间实践证明了切切实实的疗效,大批病人康复出院,凡是重视中医药早期介入的效果都好,比如金银潭医院、武汉中西医医院、湖北中医院以及广东、河南、湖南、浙江、山东等地,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效果。如今是大数据时代,做不了假。一两例病人治好了,可以怀疑中医碰上了;十来个好了,你也可以认为是自己好的;但是越来越多的病人好了,再去否定理由都找不出来。

如今是客观的事实,中医药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这个特定时期,中医受到关注是必然的。

为什么要大力推广中医药?

另一方面是中医为此表达的遗憾。

对于中医来讲,并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好,毕竟医学有很多疑难杂症,古代的医圣张仲景、名医华佗也有治不了的;今天也一样,也有很多疾病治不好。但是对于这次疫情的发作,一直到后来蔓延,对于中医来讲是坐不住的。

一是中医擅长治疗疫病。这是历代都有记录的,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与战胜大的疫情都有关系。汉代伤寒流行,出现了张仲景,开启了自汉代到明代前防疫的模式;到了明代清代,瘟疫流行出现了温病学派,有了吴又可的《瘟疫论》,出现了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这个时候控制疫情有了大的理论飞跃;到了近代也发生不少,特别是非典时期,广州在邓铁涛老中医的指导下,实现了非典的奇迹,这是有数据的有论文的,也是很好的说明对疫情防治的效果。

二是中医介入晚了。实际上从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可以用中医药,但是越早越好,没病防病,有病防变。这个疫情发生有星星之火,可以在早期并没有得到重视,中医在这个环节也没有很好的识别,所以早期都错过了。到了大面积发生后,主要集中在定点医院,中医介入不够。后期在定点医院,一些综合性医院压根没有中医,网传洛阳一名救援的中医想给病人开些中药,对不起没有。这个过程显得有些漫长,国内中医界急的火烧眉毛,但是就是介入不进去。这样就失去了宝贵的早期干预防传变得机会。所以网上中医领域焦急万分,纷纷请缨,但是发挥作用有限。后来随着国家重视和推动,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到今天,这么多病例的情况下,中医药应该毫不犹豫的拿出来,全程切入。中医必须直面怀疑,不要顾虑的勇敢的朝前走,救人要紧。

有网传说有些地方排斥中医,理由不知道充分不:他们的依据是中医不科学、中医不会抗病毒、中医思路太多、中医连基本防护都不懂、中医连呼吸机也不会用等等,如此中医的适用范围就会大打折扣。

这些问题是由来已久的问题,单纯地说几句话并不能够改变。

一是一些人已经不相信中国文化、中国技术,他们不会对中医高看一眼、甚至于客观对待,这种已经洗脑西方技术、科技的人还不少,特别是医学领域的一些高职高知,在一些大型综合型医院更加明显。这反映的是中国医学教育对中国医学继承学习不足的问题。

二是一些人一些机构习惯于自我为主,不允许别人介入。这种意识在医学界还是比较浓郁的,大家守着自己的领地,各个做的都很好都有自信,缺乏团体的意识。所以疫情来了,合作意识没有激发出来。

三是对中医的误解很多。这包括一些科学家、医学工作者还有一些群众,中国的科学家真正信中医的有几个?对中医有好感的有几人?在科学属性辩论这么久的情况下,中国的科学家对中医是不是都能认可呢?高知如此,其他的情况呢?地方各级政府呢?

四是中医太复杂,没有精准的思路和方法。就如同防疫,一夜之间群雄竟起,一个个拿出药方来,宣布自己可以治疗,这样的情况并不好,而且被社会诟病,大家不知道中医究竟行不行,这样的情况存在会出现鱼目混珠、良莠不齐,老百姓不知道怎么办,所以中医需要一些精准模式。

五是中医适应不了急救需要。这次应急救援基本上是按照西医学的模式进行的,初期选配都是急诊科、感染科、呼吸科的医生和重症监护的专业人员,放眼在哪里呢?这些技术中医医师是不足的,对于擅长治疗疫病的伤寒温病专家,可能进入监护室就晕了,防控防护无菌操作等可能会弱化。如此也导致医学领域对中医尊重不足。

为什么要大力推广中医药?

当然还有很多的疑问,不过这些疑问的存在掩盖不了中医药有效的事实。这个有效得到了见证,而且这个有效带来了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了医学成本、减少了社会的恐惧。就比如有些地方熬中药进行防护,这个有依据,虽然我不赞成都喝,但是这个确实能够安抚人心,人心稳定是防疫的前提。从案例回顾来看,凡是喝过的真的发病率低,这说明什么呢?预防用药是有效果的。

关键是这个环节对于轻症、病毒携带者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方式,对于一些感冒充数的也能够有效的控制,这样就从早期安定人心、控制传变,这个原理就是扁鹊见蔡桓公,初期阶段。初期阶段的控制对于疫情防控是根本性的方式,如果结合辨证施治效果更好,这样轻症不会转化为重症,这是什么意思呢?意味着我们可以节省很大的医疗成本、救援成本。试想,大量的病人前期得不到控制,转化为急危重症,这对病人家庭和国家都是沉重的压力。而这个过程在等待抗体检测确诊中,很容易错过。一方面不是阳性不能诊断;另一方面不阳性但是有症状,是携带者不耽搁传播。这个时候最好的干预就是中医药在社区的运用、家庭的运用。通过这一次疫情,我们会发出感悟:如果社区、农村基层的医务人员能够行动起来,早期的运用中医药,能够扼杀于萌芽。

有人感叹,如果一些人服用了中医药,也可能会不一样的结果。但是没有如果,对于中医药来讲,这样的假设没有意义,需要做的就是拿出治疗的好成绩,让老百姓心服口服。

这是中医药的机遇,也是一次考试。

社会对于中医的考试处处都是,因为普遍化的现代科学教育让老百姓从小就不知道中医、不认可中国文化,这样在社会提出中医之后,人们更多地喜欢当考官?说中医行,让他们上呗!这样的心态不是友好的心态,不是对中医信任、摆出一种请中医来的态度,不是希望合作的模式而是考试。

实际上,中医这次确实是考生,我们虽然有过去治疗疫情的经验,也有非典的成功,但是人经常的忘记历史,非典十余年过去,很多人建立的好习惯早就没了,如果有,还有吃野味?实际上,卫生观念差一直存在,生病迟早的事情,但是人们记不住这些,只看生病。而生病主要的就是治好,保命,其他不说。对于中医来讲,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医学的治疗虽然没有有效的手段和特效的药物,但是他们是主导者,是考官,这有些奇怪。而中医不行,是考生。

考生文章做的好,才能步入科举的成功殿堂,这是任何一个行业共有的特色,从古到今都是。中医必须接受这次考试,因为一方面自己有势能,有自信,有能力,不惧怕;另一个方面有机会,没有特效药、病人多,中医责无旁贷。

能不能考好呢?实践表明,这一次中医能够得满分。

一是响应迅速。这来自于国家层面、也来自于中医药行业。国家对中医药的支持有目共睹,从发布的五版指导方案来看,中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医领域也沸腾起来,纷纷请战,从院士、国家级专家到各地名医、一般中医,都行动起来,我所关注的网友每天都积极的讨论、交流心得,对于疫情防控方案思路都有好处,实际上一边是前线的中医人,另一边就是全国各地的中医人,人人关注、人人主动思考,这就唤起了一种业内的自觉。

二是效果好。至今参与的各个中医队伍都收到了捷报,今天看了广东的报道,700多人全部中药,这种豪迈气质应该得到提倡,效果是最好的文章。

三是中医医院的队伍技术发生了优化。从非典之后,国家的投入在加强,中医医院的急救、呼吸、重症监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水平很高,这些医生有中医的底子有急救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到了医院救援玩得起,拿得起放得下,这会改变很多人包括西医同行的认知,中医原来这么牛,会中医会西医,全能啊!

四是科研跟的很紧。中医长期被诟病就是不会科研,不知道统计分析,所以出来数据难登大雅之堂,常常是老中医说我看病很有效果啊,治一个好一个,但是在统计面前不知道怎么搞,结果文章不权威,影响力小。这一次不同,在抗疫过程中,中医的科研实力很强,很快就有文章发出来,这种意识的增强赋予了中医人强大的话语权,不再像过去只会治病不会表达的情形。

当然,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不一一列举。

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国家对中医重视了,给你考生资格已经是大的进步了;所以中医不必要怨天尤人,很多时候所能获得的也必须在考卷中体现出来。只有努力学习,靠实力赢得群众也是必然的结果。

大力推广中医正当时

中医有很多不足,至今也有很多解释不清、研究不透的理论和技术,这是一个科学的难题,今天解释不了说明还不具备相应的科学条件,但这不是否定中医的理由。当前推广中医正当时:

一是国家支持。目前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这说明中医发展的道路是对的,应该积极的响应国家要求,把中医做起来做好。

二是有民意。有人否定中医,不足为奇。但大量的人在喜欢中医、采用中医治病、养生、保健,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越是经济发展的快、老百姓生活富裕,对健康的关注就会越多,对于生物化学药物的不安全感就会增强,必然需要绿色的医疗卫生机制,这一块是中医的特长。

三是中医有了一定人力基础。中医目前有学术梯队、医疗梯队、教育梯队、科研、产业等,比之历史上的中医已经有了大的发展,有了基础就有了话语表达的能力,这方面体现在对中医的娴熟运用、对中西医结合技术的娴熟运用、对传染病学术认识的高度,中医的院士教授医生队伍齐整,这就是中医发展的强大力量。而同时大量普通中医、中医爱好者、民间中医的广泛响应互动,使中医热烈的行动了起来。这份潜能是巨大的。这种基础能够兴奋中医的自信和参与的能力。

今天的中医,已经有了足够的力量去面对质疑,实际上从网络上现实中的对中医的诋毁,有些没有任何的价值,纯粹是发泄一种不满的情绪,如有些怪论,说中医可以治疗那干嘛还带口罩穿防护衣?中医干嘛还要看检查?做检查?中医啥都不能干就只能摸脉看病等,这种论调自己都觉得可笑,不必辩论。今天的中医已经不是过去的模式,需要在新时代保持中医理论的前提下,以更大的视野接触现代化的社会。

真正的关注中医应该是那些有真知灼见,确实发现中医问题的高人,这些人不论是谁都值得尊重,因为关注于他们的质疑,解决他们的问题,只会让中医发展的更好。这些掣肘的人和组织,对中医就如牛虻,是需要的。毕竟我们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自己内部也解释不清楚,但是问题不可怕,只要道路对;在枝节问题纠缠,不如下功夫做好中医、做好中西医,做好中医理论的现代化覆盖,提升中医在现代语境环境中的表达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