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病毒的战役中,最先熬不住的会是农民吗?为什么?

二宝故事


最先熬不住的肯定不是农村、为什么呢?我处在疫情城市、从武汉回老家过年、很多人留在武汉、城里人什么都靠买、有的甚至买不到还涨价更不敢浪费、现在城里封城封小区封路买什么都排队都不方便、甚至有被迫留在武汉的同事朋友将原来的一日三餐改为两餐、就怕吃的不够、疫情确实比我们想象的严重、我们乡下不一样家里自己养的鸡鸭鹅、逢年过节的腊肉至少可以吃一年、有自己的菜园子、这些都不用担心、虽然偶尔也会到街上去买点东西、但至少在吃穿用的完全不愁、放几张图片让你们感受一下[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啊啊图1


我就说下我家情况,地窖里有冬储白菜500斤,白萝卜50斤,腌酸菜百斤大缸有2缸,土豆子不多,有200斤左右,还有腌的卜留克咸菜20斤左右,肉的话,年前收的老母猪300多斤,还有一个整羊,昨天特意去粮仓看了下,家里的五谷杂粮还有个1000多斤,不是我想说明什么,我只是想说,农民手里有粮心不慌,还是能熬住的。

农民生活几乎零成本,家门口有1亩菜地,每年都会种一些小白菜、韭菜、茄子、辣椒和西红柿,基本从开春种可以一直吃到上冻,我们这吃的水是大队给打的山泉水自来水,每年交个50块钱就可以随便用(浇地除外),我们这农村电费很省,像我们家也就过年的时候费一点,平时就30块钱一个月最多了,我们这冬天取暖多数都是从山上捡的柴火,如果太冷的话就会用买来的精煤取暖,煤都是用粮食换的,也没啥花销,你们看下,我们还有啥花销,所以我们在这次抗病毒战役中应该是最能熬的住的。

相反,那些在城里上班在城里买房有房贷的人,估计这时候快熬不住了,现在企业很多都在裁员,就算不裁员现在也都在家待着一直因为疫情不能复工,不动弹就没工资,每个月各种花费估计都要小几千,试想下,这样的人是不是最先熬不住的。

这次疫情不可怕,这新闻天天都是好消息,相信在坚持个把月就能结束了,而不管城里还是农村现在能做的就是消停的待着,说啥都不能出去,也许只有待着你才是做贡献,千万别小看农村人,两亩天走天下,吃喝不愁。


布衣小农人


我不认为最先过不下去的是农民。我本人是农民,生活在农村,身边自然也都是农民朋友。说最先熬不住的是我们农民,我不承认。因为我身边所有的农民朋友们,到今天为止,大家都生活的有条不紊。并没有像网上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村里封路封村不让出去打工,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快要揭不开锅了。说的简直就跟旧社会一样,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哪有家里吃不上饭的?

非常时期,也许有的蔬菜或者水果可能有些涨价,但也不至于高的离谱。我们当地的各种蔬菜水果,跟去年冬天相比较,差价微乎其微,没有什么太高的涨价。猪肉那么高的价格,大家不是也习惯了吗,更何况大米白面根本就没有降价。话说回来,既是吃的涨价,最先熬不住的也不会是我们农民。因为农民离土地最近,我们自己种粮食自己种菜,钱或许没有别人多,但是粮食和蔬菜,农民手里一定不比别人少。只要有了粮食,心里一定是踏实的。

也许有的人会说,眼下疫情时期,那些搞养殖或者搞种植的农民们,心里一定是着急上火的。因为封村封路,他们手里的家禽或者蔬菜水果,没有办法送到客户手中。关于这一点,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家里有再多的东西,也能够通过网络卖出去。

我们村里的村民群,天天有人帮着亲戚朋友家卖鸡蛋鸭蛋,也有人在群里帮着亲戚卖各种蔬菜。有一户村民的亲戚,家里去年种了几亩大白菜,昨天这个村民就在我们村的村民群里,帮着他亲戚卖大白菜,一块钱一斤。一呼百应,很多人一下要十棵,很快就卖完了。当然现在的卖法跟往日的不同,往日都是到街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现在通过网络卖菜,都是网络支付交易,然后卖家把菜送到客户的门口。


我有个朋友,家里每年冬天都种植草莓,去年也不例外。因为他们家的草莓不用农药和各种化肥,所以他家的草莓吃起来味道特别好,价格相对来说自然也要比一般的草莓要高一些,但是他家的草莓一直销路不错。往年春节前后,去他们家大棚采摘草莓的人络绎不绝。今年赶上特殊时期,草莓的价格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我看到他每天在朋友圈卖的草莓量不少,价格也算可以,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


灵子


我家是住在农村的,我家的菜地现在有十几种菜,所以吃饭吃菜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鸡鸭自己家也养了。

我们海南农村的新一季的秧苗已经插了。

可以说应该比城里的日子好过一些,也不用天天呆在房子里不出门,可以去地里干活,出去活动也可以。

小孩子每天还可以自由自在的在户外活动。

但是对于农民的影响还是有的

1、很多农民都是在这个时候出外打工挣钱了,现在就只能闲在家里。我很多亲戚本来都是要去深圳打工的,现在都呆在家里,不能出去,去了的也在深圳隔离,没有上班。

2、还有很多家里种了农作物很多的,就卖不上好价钱了,比如我们村里很多人种辣椒,往年都能卖几块一斤,现在只能卖四五毛了,还有种了圣女果的,往年都可以卖好价钱,今年都是便宜处理了。

3、很多养殖户更加亏本很严重,因为饲料涨价,鸡鸭又卖不出去,所以很多都降价处理了,前段时间都是15块一只大鸡,还有鸭子一百元四只,也要等疫情号了才敢养。

4、学生都不能上学,现在是在家里网上授课。

虽然有吃有穿,可以自由活动,但是也不聚会,聚餐。

但是如果说最先熬不住的是农民我还是不赞成,今天在县城里的一朋友打电话说她现在在家里就像关在鸟笼里一样,每天门都不能出,小孩都闷得哭。

农民应该是最能熬的,因为人口稀少,受传染的可能比城里要小很多,也没有城里那么恐慌,村里的人都是知根知底的,谁家有武汉的人都是一清二楚的。相对还是安全很多。

所以城里人肯定比农村最先熬不住。


农村芳哥


啥都不干,目前熬个几年不成问题,就目前家里还有三万斤稻子,猪两头,菜地东一块西一块近一亩地,鸡还有80只,鸭子还有30个,鹅8只,兔子24只,羊4只,还有20亩鱼池,没房贷没车贷,这一家6口人应该熬个两三年应该问题不大。





林原蓝天


农民能不出村到四月中下旬,然后就打电话找个播种的,把种子化肥送到地里头,一天吧,二十亩地就能种完,然后回家等半个多月,再出趟村,看看小苗长啥样,播种的时候一般都打完了锄草刹,所以地里还没什么活,回家接着闭关,等到六月底,看好天气预报,明天有小雨,赶紧到田里追遍肥,一天干完,接着回家躺着。等啊等,等到九月底,八月节前收秋,找收割机秋收,把粮食囤好,适当的价格先卖一部分,自家留一部分。我叔叔老俩口,家里有十几只鸡,母鸡会偷偷的自己孵蛋,过个把月,自己领一帮小鸡溜达,用婶婶的话说,老天给养着。房前屋后种各种菜,还有地瓜,毛克,红小豆,花生,房后让鸡溜达的地不种叶菜,怕鸡叨,鸡蛋老俩□吃不完就腌些,腌好了,煮熟再放盐水里不坏。小鸡长大了,留母鸡,公鸡挑好的留俩,剩下的淘汰,做小鸡炖蘑菇。叔叔一年只购物俩三次,每次买俩袋大米,俩桶油,年底调味品能买的全些,一年年就这么过的。


星与月争辉


老家农村的,今年过年因为疫情不串亲戚,买的东西在自家留着了,家里米还有6袋,油有8桶,猪肉还有10几斤,鸡一只!白酒还有4箱,百威啤酒还有一箱多,5L自酿葡萄酒还有一罐多!小麦玉米大部分卖了,现有的吃半年没问题,家里还有鸡鸭20几只,地里菠菜,油菜,生菜,香菜都有,白菜和萝卜还是边吃边扔!村里豆芽厂豆芽卖不出去,一家送了一筐20几斤,养殖户鸡蛋3块钱一斤,蔬菜大棚里新鲜黄瓜2块钱一斤,吃喝不愁的!对了,家里还有2只中华护院犬,5个刚满月的小奶狗!现在就是在家吃吃喝喝,天天小酒小火锅,立春了去蒜地林地里除除草,放放风筝,悠闲自得!村里大部分都是这样子,只有个别买房的,还着房贷的估计有点压力!


岁月如风1208


我感觉,不会是农民,农村过年都会置办好多好多好多年货,因为我们这里农村大集要到正月底才开始,不说年前置办了多少年货,就单说我爸妈家,因为每年我们(我和我妹家共计六口)都会住到初六左右上班才回来,我爸妈就会准备各种肉类鱼类及外贸食品,反正就是用冰柜来盛满,冰箱里的忽略不计,还有各种馒头豆包菜包花卷面年糕煎饼,今年我们大年初二都响应国家号召回各自家里了,东西都没来得及吃,另外还有一大地窖大白菜和萝卜,还有去年收的土豆,再不济还有去年冬天腌的辣菜旮瘩一瓮,咸鸭蛋一瓮,花生油豆油都是年前用自家种的花生大豆榨的,往年除了给我们的,一般都能吃一年的量有余,我们农村面粉一般都是买大袋装的,至少存两袋(去一次面店买三五袋都是正常的),大米大袋小袋装都有,自家种的小米,自家磨的玉米面子,杂粮面子,还有挂面条,各种粉条子,栏里有鸡有鸭,鸡蛋鸭蛋每天都会拾几个,至于花生大豆玉米小麦,这些不算数,地瓜芋头南瓜这些都是搭上的,都能顶一阵子。昨天晚上给爸妈打电话,问家里怎么样,老妈说,从初二我们回来以后锁了大门就没出门,单就老两口吃,吃到五一不出门都没问题[捂脸][捂脸]


有梦为马随处可栖10


要说最先扛不住的是农民其实不应该,因为农民不用还房租,房贷车贷,说说我自己,腊月的时候宰了两头三百多斤的猪所以猪肉不缺,本身是养羊的所以羊肉也不缺,地窖里,四五吨土豆放着了,大白菜芹菜,各种青菜,腊月的时候磨了好几百斤面粉!也不缺,大米买了两袋也不缺啊,钱的话家里的羊一直在断断续续的下羊羔,疫情一过羊羔能卖了所以还可以啊!而且最近天气也挺好的,虽然封村但是不封门啊,所以基本的农活也能干啊!这次疫情虽然严重,但是对农民的影响还是不太严重的


hi哈喽


父母将近70,身体壮实,种着四五亩地,这个疫情,在家呆着无聊,我特意看了一下,家里小麦将近2000多斤,玉米1500斤,小米少,也有四百多斤。白菜可以吃到五一前后。老妈一直没闲着,夏天的豆角直接煮熟晒干弄成了干菜,吃的时候像腐竹一样泡软,炒来吃。地里的荠菜以及窖藏的萝卜可以吃两个月。家里喂了三十多只鸡,不愁鸡蛋。花生油更是存了三大桶,足足四百多斤,都是历年存下来的。在家呆了一个月了,没花一分钱,每天吃的饱饱的。农民绝对可以撑到最后。再说一句,农村地广人稀,家家都熟识,几乎没有外来人口。也是最安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