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應對佛系孩子?

快樂就好老會計


何為佛系孩子?

佛系,網絡流行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某雜誌之“佛系男子”。 後“佛系青年”刷遍朋友圈,“佛系”於2018年12月19日入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佈的“2018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其意指看淡一切,有目的地放下,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

由此推知,佛系孩子是指對世俗名利等一切看得淡然,處世態度低調不爭、遇事不急不緩的孩子。

佛系孩子的具體表現。

鬥志不高,激情低落,對一切沒多大的興趣,對名利沒有太大的慾望。學習成績理想,心裡也不會異常高興,更不會喜形於色;學習成績平平,也沒有表現出奮起直追的信心和勇氣。考試將臨,其他同學急如熱鍋之螞蟻,俾晝作夜,夜以繼日地啃複習資料;佛系孩子可倒好,仍然不緊不慢,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樣。對什麼理想,將來做什麼工作,表現得無所謂,不在意。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沒有太多要求,穿什麼、吃什麼、住什麼、去哪兒……一切對於他來說,沒有興奮點。

面對佛系青年,父母怎麼應對?

首先,對自己的孩子要正確評價。就我個人的觀點,我不認為佛系孩子是不好的孩子。能夠坦然地面對一切,是至高境界的心態。世上沒有順途,人生充滿坎坷,學生生活雖然單純而簡單,但也是“壓力”山大,直面這樣的生活,就需要這種佛繫心態來泰然處之。否則,最易生髮諸多心理疾病。我兒子和女兒性格差異就很大,女兒就比較接近佛系。記得兒子每次考試的前夜心裡就出問題,輾轉難眠,總要影響第二天的考試,學習本好,成績卻不理想;女兒心態就好,天塌地陷她也不會在意,考不考試對她的心理影響甚微,學習一般,但成績穩定真實。

其次,父母應認識到,這種佛系孩子做起事來也會因慢條斯理而比較沉穩認真,冷靜而不易衝動。

再者,父母應坦然接受孩子的‘’佛系‘’。 孩子年紀輕輕,血氣方剛,風華正茂,卻呈現出一副看破風塵的“出家人”模樣,做父母的為此而憂心確實在情理之中。因為父母擔心這樣的孩子將來面對社會時適應不了激烈的競爭。但是當我們想方設法調動孩子的熱情與慾望時,會發現現實是:再怎麼努力,結果也收效甚微。因為佛系孩子的秉性與遺傳有關,與父母自身的行為處事有關。 所以,我認為與其焦慮不如坦然接受。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既然佛系孩子表現出缺乏活力、缺乏鬥志的一面,且會影響孩子創造力的發揮,進而會在某種程度上給社會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那麼我們做父母的還是應該積極主動地引導、鼓勵孩子多些健康陽光的正能量,勇於承擔責任,全力進取。

總之,凡事沒有絕對,唯有辯證地一分為二地看待。佛系孩子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缺乏鬥志的消極一角。作為父母,如何在“度”的天平上拿捏得當,委實需要我們下一番真功夫。


浮塵微草


其實佛系不是特指一類人,而是一種心態的變化通常是指一種抱著盡人事,聽天命的,不注重結果的佛繫心態。

<strong>

表現在孩子身上就是有點懶,內心缺乏動力,做事不積極不主動。大家又把有這樣特點的孩子戲稱為“佛系孩子”。

我們發現,“佛系”逐漸呈現出低齡化趨勢,很多家長擔心佛系孩子越來越多,將來無法面對社會競爭。

<strong>

第一類孩子,他們擁有豐富的物質條件,在這種優渥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更追求快樂。

第二類孩子,行為後果經常有父母衝上來買單,沒有責任意識,通常油鹽不進。

第三類孩子,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能夠付出短暫的努力,內心渴望成功的果實。

這3類孩子在生活中絕不少見,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們變得越來越“佛系”?

面對各類的“佛系”孩子,家長究竟如何應對呢?

1、當孩子釋放情緒信號,父母的雷達卻沒開機。

舉個例子,我們工作一天很疲倦的回到家,坐在沙發上,跟另一半說,今天工作不太順心,此時,如果另一半說,是嗎,那歇會兒吧。是不是很惱火,心情瞬間炸鍋。

<strong>

2、穩定的大後方,給孩子滋養內心的養料

有安全感的孩子,感受到父母愛的孩子,就會更加自信。這樣的孩子能催發出積極的心態,去追求自己所喜歡熱愛的事物。他們的生活會有樂趣、有目標,有遠方。

對孩子來說,爸爸媽媽感情穩定,家庭和睦輕鬆就是安全感的港灣。家的穩定是給孩子最大的精神支持。有港灣的船隻才能揚帆遠行,孩子內心安定,才會去追尋更美更好的事物。

3、你的尊重給孩子帶來內心的堅定

爸媽在語言或行為上不尊重孩子,很大程度的原因是,忽視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教育大師魯道夫德雷克斯說:“尊重孩子,就是說我們將孩子看作和我們自己一樣,是個享有同等決定權的人。但這樣的權利並不代表孩子可以做大人能做的事。每個人在家庭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個人都有被尊重的權利。”尊重孩子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用心傾聽。

<strong>

4、不讓孩子做“提線木偶”

很多“佛系”孩子是因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直在被安排、被規劃,孩子就像提線木偶,沒有體驗到自己做決定、做規劃,沒有體驗到自己的價值感和存在感。

<strong>


HogKid


不喜歡爭有什麼毛病嗎?

給孩子健康開心自由的教育

父母輩的人應該意識到孩子生下來,他有自己的路要走,爭過來搶過去,非要表現得人中龍鳳這是完全扭曲的三觀。成績要比,錢財要比,長相要比,吃穿要比。什麼都拿來比一比。

如果真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對自己說出我好累,別比了這種話,你會震驚嗎?你會震驚自己對他的教育難道還不夠?難道不是對他好?你到底是深思自己的教育原則和方法選擇錯誤?還是將孩子打一頓說著我這是對你好?

學校會引導做個努力拼搏的人,父母提供溫暖的家,給予無限的愛和引導形成基礎的正確三觀,自由和朋友接觸,明白什麼是善良,自己去社會打拼,明白這世間人性複雜。作為老師,因材施教,正確引導和適當管教一直是我所遵從的,缺一不可。

小學到初中階段,人的身心都在飛速發展,可塑性很強。特別是幼兒階段,他所學到的東西大部分是模仿,然後加以運用並且表現出來。為人父母做到正確引導,樹立自我良好形象,給孩子一個好的模仿對象,時而是老師,時而是朋友,時而是家長,要懂得拿捏有道。讀讀家長怎麼教育孩子方面的書,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教孩子什麼是美德什麼是合法的什麼是禮義廉恥,分析孩子為什麼不主動,是害怕還是顧慮還是其他隱藏的原因,針對和其他孩子特別不一樣的,不正確的做法詢問原因,引導孩子自己解決,並且給予正確的做法和想法於適當獎勵,例如語言鼓勵,物質獎勵等。幼兒階段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科學的正確的基礎三觀,這對一個初生的孩子是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至於他以後發展成什麼樣的人,與他在學校所學的教育,學校環境,和他與家長共同生活的環境,乃至整個社會環境,當然還有家庭教育,智商情商等等都是密不可分的。

至於想如何正確引導他,一定要用正確並且雪亮的眼睛發現他與眾不同的特質,尊重個性發展。因為每個人生下來基因裡就已經攜帶他所擅長的方向,我們能做的就是因材施教。性格的內向外向,沒有好壞之分,爭不爭主不主動也沒有好壞之分。家長以身作則,儘量創造好的環境給他。對於他感興趣的,利於他發展的方面,適當鼓勵適當引導,你會發現他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是有能動性的。並不是說孩子不喜歡爭就一定要督促著,引導者甚至是命令著他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情。

能說的就這些,兒孫自有兒孫福,適當操心就行了。


貝殼高中課堂


孩子的生性是與生俱來的,不是父母所能夠左右的。佛系孩子有佛系孩子的優點,孝敬父母,珍惜家人,言行規矩,做事理智、認真,不會惹是生非,倒是父母之福。缺陷也是有的——容易上當受騙,需要時刻提醒。

生兒養女,人之本能。兒女給自己養老送終是最低的要求,這一要求,一般孩子都能做到,不必過分的期望孩子,更不能以自己的心思去要求孩子。

至於如何應對,這更簡單——親近孩子 理解孩子,接受孩子就行了。厚德載福,德蔭子孫——父母有能力,多積德,廣積德,多做善事;沒能力,多做好事,不做壞事,絕對不做傷天害理的事——足夠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不是嗎?禍由惡積,福因善慶。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路邊青青無名草


我覺得佛系孩子如一塊璞玉,雖然似乎對什麼都無所謂,其實是內心有安全感的,不必急於以優秀來博得關注和誇讚。

佛系孩子需要家長帶領或鼓勵他多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通過觀察和傾聽他的感受,幫助他發現自己的興趣。

比如他做什麼可以獨自安靜很長時間,哪件事情是他百折不撓非要做好的,哪件事完成後特別開心有成就感。

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發現並支持他成為最希望和最開心的自己。

如果問題裡的“佛系”是指對批評很遲鈍,屢教不改,那就需要跟他平和深入地談談,對待人處事的規則,學校的紀律是否清楚,如何理解那些規矩,怎樣看待自己的行為,出於怎樣的原因做出那些不合適的言行。

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找到癥結所在,才能帶來改變。


丁香A丁香


首先家長要放平心態,孩子之所以會被稱之為佛系,一方面看他們面對事情時都能夠坦然處之,心平氣和,也許長大了你就會發現這也許是一種優點。從另一方面講,有的孩子例如讓他們去拖個地,他們也許會說:“不是昨天才拖過嗎?”出現這樣的現象那麼家長就要注意了,這不叫佛系,只是為自己的懶惰找到了藉口。

平常教育孩子就要開始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不要對任何事情都抱有無所謂的態度,給予一定的獎勵,從心中樹立集體作戰的觀念,激起他們內心的熱情,從而更加熱愛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