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应对佛系孩子?

快乐就好老会计


何为佛系孩子?

佛系,网络流行词,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某杂志之“佛系男子”。 后“佛系青年”刷遍朋友圈,“佛系”于2018年12月19日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其意指看淡一切,有目的地放下,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

由此推知,佛系孩子是指对世俗名利等一切看得淡然,处世态度低调不争、遇事不急不缓的孩子。

佛系孩子的具体表现。

斗志不高,激情低落,对一切没多大的兴趣,对名利没有太大的欲望。学习成绩理想,心里也不会异常高兴,更不会喜形于色;学习成绩平平,也没有表现出奋起直追的信心和勇气。考试将临,其他同学急如热锅之蚂蚁,俾昼作夜,夜以继日地啃复习资料;佛系孩子可倒好,仍然不紧不慢,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样。对什么理想,将来做什么工作,表现得无所谓,不在意。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没有太多要求,穿什么、吃什么、住什么、去哪儿……一切对于他来说,没有兴奋点。

面对佛系青年,父母怎么应对?

首先,对自己的孩子要正确评价。就我个人的观点,我不认为佛系孩子是不好的孩子。能够坦然地面对一切,是至高境界的心态。世上没有顺途,人生充满坎坷,学生生活虽然单纯而简单,但也是“压力”山大,直面这样的生活,就需要这种佛系心态来泰然处之。否则,最易生发诸多心理疾病。我儿子和女儿性格差异就很大,女儿就比较接近佛系。记得儿子每次考试的前夜心里就出问题,辗转难眠,总要影响第二天的考试,学习本好,成绩却不理想;女儿心态就好,天塌地陷她也不会在意,考不考试对她的心理影响甚微,学习一般,但成绩稳定真实。

其次,父母应认识到,这种佛系孩子做起事来也会因慢条斯理而比较沉稳认真,冷静而不易冲动。

再者,父母应坦然接受孩子的‘’佛系‘’。 孩子年纪轻轻,血气方刚,风华正茂,却呈现出一副看破风尘的“出家人”模样,做父母的为此而忧心确实在情理之中。因为父母担心这样的孩子将来面对社会时适应不了激烈的竞争。但是当我们想方设法调动孩子的热情与欲望时,会发现现实是:再怎么努力,结果也收效甚微。因为佛系孩子的秉性与遗传有关,与父母自身的行为处事有关。 所以,我认为与其焦虑不如坦然接受。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既然佛系孩子表现出缺乏活力、缺乏斗志的一面,且会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发挥,进而会在某种程度上给社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我们做父母的还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鼓励孩子多些健康阳光的正能量,勇于承担责任,全力进取。

总之,凡事没有绝对,唯有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佛系孩子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缺乏斗志的消极一角。作为父母,如何在“度”的天平上拿捏得当,委实需要我们下一番真功夫。


浮尘微草


其实佛系不是特指一类人,而是一种心态的变化通常是指一种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不注重结果的佛系心态。

<strong>

表现在孩子身上就是有点懒,内心缺乏动力,做事不积极不主动。大家又把有这样特点的孩子戏称为“佛系孩子”。

我们发现,“佛系”逐渐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很多家长担心佛系孩子越来越多,将来无法面对社会竞争。

<strong>

第一类孩子,他们拥有丰富的物质条件,在这种优渥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追求快乐。

第二类孩子,行为后果经常有父母冲上来买单,没有责任意识,通常油盐不进。

第三类孩子,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够付出短暂的努力,内心渴望成功的果实。

这3类孩子在生活中绝不少见,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变得越来越“佛系”?

面对各类的“佛系”孩子,家长究竟如何应对呢?

1、当孩子释放情绪信号,父母的雷达却没开机。

举个例子,我们工作一天很疲倦的回到家,坐在沙发上,跟另一半说,今天工作不太顺心,此时,如果另一半说,是吗,那歇会儿吧。是不是很恼火,心情瞬间炸锅。

<strong>

2、稳定的大后方,给孩子滋养内心的养料

有安全感的孩子,感受到父母爱的孩子,就会更加自信。这样的孩子能催发出积极的心态,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热爱的事物。他们的生活会有乐趣、有目标,有远方。

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感情稳定,家庭和睦轻松就是安全感的港湾。家的稳定是给孩子最大的精神支持。有港湾的船只才能扬帆远行,孩子内心安定,才会去追寻更美更好的事物。

3、你的尊重给孩子带来内心的坚定

爸妈在语言或行为上不尊重孩子,很大程度的原因是,忽视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教育大师鲁道夫德雷克斯说:“尊重孩子,就是说我们将孩子看作和我们自己一样,是个享有同等决定权的人。但这样的权利并不代表孩子可以做大人能做的事。每个人在家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尊重孩子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用心倾听。

<strong>

4、不让孩子做“提线木偶”

很多“佛系”孩子是因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直在被安排、被规划,孩子就像提线木偶,没有体验到自己做决定、做规划,没有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strong>


HogKid


不喜欢争有什么毛病吗?

给孩子健康开心自由的教育

父母辈的人应该意识到孩子生下来,他有自己的路要走,争过来抢过去,非要表现得人中龙凤这是完全扭曲的三观。成绩要比,钱财要比,长相要比,吃穿要比。什么都拿来比一比。

如果真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对自己说出我好累,别比了这种话,你会震惊吗?你会震惊自己对他的教育难道还不够?难道不是对他好?你到底是深思自己的教育原则和方法选择错误?还是将孩子打一顿说着我这是对你好?

学校会引导做个努力拼搏的人,父母提供温暖的家,给予无限的爱和引导形成基础的正确三观,自由和朋友接触,明白什么是善良,自己去社会打拼,明白这世间人性复杂。作为老师,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和适当管教一直是我所遵从的,缺一不可。

小学到初中阶段,人的身心都在飞速发展,可塑性很强。特别是幼儿阶段,他所学到的东西大部分是模仿,然后加以运用并且表现出来。为人父母做到正确引导,树立自我良好形象,给孩子一个好的模仿对象,时而是老师,时而是朋友,时而是家长,要懂得拿捏有道。读读家长怎么教育孩子方面的书,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教孩子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礼义廉耻,分析孩子为什么不主动,是害怕还是顾虑还是其他隐藏的原因,针对和其他孩子特别不一样的,不正确的做法询问原因,引导孩子自己解决,并且给予正确的做法和想法于适当奖励,例如语言鼓励,物质奖励等。幼儿阶段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科学的正确的基础三观,这对一个初生的孩子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至于他以后发展成什么样的人,与他在学校所学的教育,学校环境,和他与家长共同生活的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环境,当然还有家庭教育,智商情商等等都是密不可分的。

至于想如何正确引导他,一定要用正确并且雪亮的眼睛发现他与众不同的特质,尊重个性发展。因为每个人生下来基因里就已经携带他所擅长的方向,我们能做的就是因材施教。性格的内向外向,没有好坏之分,争不争主不主动也没有好坏之分。家长以身作则,尽量创造好的环境给他。对于他感兴趣的,利于他发展的方面,适当鼓励适当引导,你会发现他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是有能动性的。并不是说孩子不喜欢争就一定要督促着,引导者甚至是命令着他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

能说的就这些,儿孙自有儿孙福,适当操心就行了。


贝壳高中课堂


孩子的生性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父母所能够左右的。佛系孩子有佛系孩子的优点,孝敬父母,珍惜家人,言行规矩,做事理智、认真,不会惹是生非,倒是父母之福。缺陷也是有的——容易上当受骗,需要时刻提醒。

生儿养女,人之本能。儿女给自己养老送终是最低的要求,这一要求,一般孩子都能做到,不必过分的期望孩子,更不能以自己的心思去要求孩子。

至于如何应对,这更简单——亲近孩子 理解孩子,接受孩子就行了。厚德载福,德荫子孫——父母有能力,多积德,廣积德,多做善事;没能力,多做好事,不做坏事,绝对不做伤天害理的事——足够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不是吗?祸由恶积,福因善庆。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路边青青无名草


我觉得佛系孩子如一块璞玉,虽然似乎对什么都无所谓,其实是内心有安全感的,不必急于以优秀来博得关注和夸赞。

佛系孩子需要家长带领或鼓励他多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观察和倾听他的感受,帮助他发现自己的兴趣。

比如他做什么可以独自安静很长时间,哪件事情是他百折不挠非要做好的,哪件事完成后特别开心有成就感。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并支持他成为最希望和最开心的自己。

如果问题里的“佛系”是指对批评很迟钝,屡教不改,那就需要跟他平和深入地谈谈,对待人处事的规则,学校的纪律是否清楚,如何理解那些规矩,怎样看待自己的行为,出于怎样的原因做出那些不合适的言行。

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带来改变。


丁香A丁香


首先家长要放平心态,孩子之所以会被称之为佛系,一方面看他们面对事情时都能够坦然处之,心平气和,也许长大了你就会发现这也许是一种优点。从另一方面讲,有的孩子例如让他们去拖个地,他们也许会说:“不是昨天才拖过吗?”出现这样的现象那么家长就要注意了,这不叫佛系,只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到了借口。

平常教育孩子就要开始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不要对任何事情都抱有无所谓的态度,给予一定的奖励,从心中树立集体作战的观念,激起他们内心的热情,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