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新聞」勇擔社會責任的踐行者——齊齊哈爾百貨大樓打造“鶴城人自己的百貨商場”紀實(二)

這是個不斷重新定義、不斷迭代升 級的時代。社會責任之於企業的意義亦 是如此,早已不再侷限於簡單的捐贈,或 是生產及利潤的增長,而是開始思考定 義以外的東西,即我們還能為社會做點 什麼,讓社會“因我們而不同”?齊齊哈 爾百貨大樓歷經32年的沉澱,形成了獨 特的企業文化,以真摯打動社會,以誠信 回報社會。

以誠信立企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堅守和秉承自 己的發展理念不算難,難得的是影響和 帶動了一批人。在龍沙區天增小區居住 的馬冬梅提起和百貨大樓的緣分很有感 觸,她對記者說,在百貨大樓不僅僅享受 了消費者應有的服務,而且還學習到了 誠信友善的經商理念,也是自己生意能 夠越來越好的秘訣。

馬冬梅對於經商理 唸的改變是源於一次消費。買了兩個多 月的皮草想換個顏色,雖然過了退換期 限,但百貨大樓考慮到兩三萬塊錢的皮 草不是小事,顧客滿意最重要,於是特事 特辦調換了皮草。這讓馬冬梅既高興又 有點意外,之後,向百大學習,她的服裝 小店生意因重視誠信和友善越做越好。

百貨大樓的售後服務不會因為商品 價格的不同而改變。

家住龍江縣的劉立 8年前在百大店慶時花500多元買了個特 價箱包,給在廣州上學的孩子作生日禮 物。兩年多之後皮箱輪子壞了,在維修 過程中,百大樓層經理得知劉立家裡不 富裕、孩子勤工儉學時,主動承擔了換件 等全部費用。

到現在,孩子結婚後回家 時還用著那個箱包,在劉立一家人的心 目中,這箱包已經成了百大給予消費者 禮遇的一個見證。 做維權工作多年的百大維權站管理 人員告訴記者,誠信是一個企業的生命, 努力讓消費者百分百滿意的背後是百貨 大樓構建商譽體系的核心,以及一顆真 情回饋顧客的心。

以人才強企

就業是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問題,百貨 大樓在不斷髮展與壯大的過程中,也解決 了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人的就業問題。 畢業於齊市職教中心的周娟曾經為 就業發愁,自從應聘進入百貨大樓之後, 從基礎學起,從營業員做起,如今已經成 為收款臺的一員。

兩三年期間,周娟快 速成長,多次受到表彰,漸漸地年輕人也 對未來職業有了規劃,對未來生活充滿 了希望。 截至 2018 年,百大有員工 2500 人, 在人才引進上,百大秉承“以人為本”的 強企策略,不拘泥於單純吸納大專院校 畢業生的做法,而是以“博採眾長,為我 所用”的胸懷和氣魄,確立了畢業新生和 社會成熟人才兼收的引進思路。

在業內 聲望和發展前景的吸引下,每年都有十 多名大學畢業生及社會成熟人才加盟百 大,為企業發展充實新鮮血液。“能者上、 平者讓、庸者下”的原則為素質高、能力 強的人才挑梁擔綱構築了平臺。

以公益興企

對於一家商業企業而言,在做好不 斷創新、引領鶴城消費、服務顧客的同 時,強化奉獻意識也是企業實現永續經 營的關鍵。百貨大樓多年來,始終以關 注民生,回饋社會為己任。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停車問題逐漸成為了許多城市發 展過程中避不開的話題。

為了緩解我市 中心城區核心商圈停車問題的壓力, 2015 年百大投入人力、財力建立了智能 停車場,頂尖的智能化停車不僅是百大 業態的完善,更舒緩了鶴城商圈久難解 決的停車難壓力,讓鶴城人感受到了現 代化生活的節奏,大手筆的回饋得到了 鶴城人的好評。

無論是定點扶貧工作還是為市民提 供惠民行動,百貨大樓始終以大局觀念 和大愛精神,走在商業企業最前沿。自 2000 年以來,百大在捐資助學、扶貧濟 困、抗洪救災以及支持志願者服務、殘疾 人事業、老年事業、文化事業、環保綠化、 城區改造等公益慈善事業方面,累計捐 助資金及物資達兩千多萬元,贏得了良 好的社會聲譽,社會效益日益擴大。


「齊齊哈爾新聞」勇擔社會責任的踐行者——齊齊哈爾百貨大樓打造“鶴城人自己的百貨商場”紀實(二)

網絡圖片


齊齊哈爾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廉玉暉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