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像:能取得您的理解,苦點累點不算什麼,哪怕是受點委屈

↓↓↓

群像:能取得您的理解,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哪怕是受点委屈

自從“哈爾濱8號令”發佈之後,居民小區開始了封閉管理,每個出入口前都有值守的工作人員,商超的服務人員也是全員上崗在職守的同時也保證了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堅守在第一線同志們也是最容易受感染的群體,但是他們堅信:能取得您的理解,苦點累點不算什麼,哪怕是受點委屈!

他們就像“門神”一樣守護著小區,守護著千家萬戶的平安。

康安派出所民警蘇萬勝:

苦口婆心勸4個小時

居民才同意隔離

“防疫期間,您的一個微笑或者一次點頭都讓我們倍感溫暖,有了前進的動力。”從大年三十開始一直在一線抗疫的哈爾濱市公安局道里分局康安派出所民警蘇萬勝道出了心裡話。

群像:能取得您的理解,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哪怕是受点委屈

蘇萬勝和記者說,12日20點多,他得到消息,道里區顧鄉大街77號小區有一名由綏濱縣回哈的市民。根據政策,外地回來需要居家隔離14天,他和同事還有街道辦、社區工作人員來到這戶居民家,瞭解得知,房子是租住的,不符合居家隔離條件,於是開始勸導男子。男子反覆強調自己剛回來,不想再折騰回去了,然後開始埋怨社區和民警,“說我們不講人情,不理解居民,就是不配合”。

蘇萬勝說,一直勸說到第二天凌晨1點,男子總算理解了,暫時答應在車裡睡一宿,第二天再返回綏濱老家,事情算是圓滿解決了。

康安街道辦徐雅曼:

同樣的話每天說上百遍,

遇“懟”繼續“磨嘴皮”

每天8點準時到崗,下午6點下班,對出入小區的人員逐一登記並測量體溫,認真核查出入憑證,有時還要對“難纏”的居民做思想工作。在道里區新亭街與康安四道街,徐雅曼就是其中的一位。

徐雅曼所值守的卡點附近是一片開放式庭院,小區的其他出入口都已經封閉了,出入口只保留一處。雖然氣溫有些回升,但每天要在室外工作10個小時,為此,徐雅曼穿上了最厚的棉褲棉鞋,腳上和後背還貼了6個熱貼。

徐雅曼告訴記者,起初,大家對於封閉小區很不習慣,“去醫院看病號”“小狗必須天天遛,否則該憋壞了”……每次,徐雅曼都苦口婆心跟居民們講道理。有的居民能配合,有的則冷言相對,聽了傷人的言語,可在防疫關鍵時期,有委屈也要往肚子裡咽,做好工作是第一位的。

群力家園管家陳巖:

每天面對上千人

經常被當成“出氣筒”

陳巖,菱建物業群力家園CG區管家,站崗值守是她現在每天的工作。她每天要面對上千名居民,經常被一些不理解的居民氣得直哭,但哭完之後,還是要繼續笑著面對居民。

12日,陳巖在門口配合門崗一起值守登記,一男一女兩人從樓裡出來,表示是夫妻,想一起出去散散心。門崗堅決不同意說:“一戶只能出去一人。”這時男子情緒非常激動。

陳巖趕緊勸說。男子激動地說:“我今天就是想出去散散心,你就一個物業的,憑啥管我?”而且,隨口罵了陳巖幾句 。陳巖最終把女子勸回了家。

陳巖說:“當時我非常想哭,明明是為了讓大家好,但只要不出事,罵我就罵吧。”

香坊區巡邏輔警大隊杜鵬:

司機不會掃碼登記

耐心解說幫助

11日,哈市發佈了“關於組織開展入哈人員信息登記的通知”,香坊公安分局製作了二維碼掃描板,並送往幸福鎮成高子環城高速入口設立的臨時公安檢查站。

群像:能取得您的理解,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哪怕是受点委屈

“我在外地上高速時,都是直接填表,怎麼下高速就非得用手機操作,你給我張紙我給你寫下來不也一樣嗎?!”13日上午,一名貨車駕駛員在面對民警的詢問時表現得異常煩躁,香坊區巡邏輔警大隊大隊長杜鵬立即上前詢問情況。原來該車司機對智能手機操作不熟練,遲遲沒有將信息填好。杜鵬上前耐心解說並迅速幫他進行登記操作。看到信息驗證有效,司機的態度也開始緩和,並表示感謝。

經緯街道溫暖:

一站就是十三四個小時

每天勸返幾十位居民

在道里區經緯街道經緯七社區,這裡的小區由開放狀態變為封閉管理,從經緯街道抽調的溫暖自從大年初四開始幾乎每天都在這裡值班,一站就是十三四個小時,每天勸回幾十位要出門的居民。“有一天早上,一個大娘非要帶著寵物狗出去遛彎,我們兩個人反覆勸,這位大娘才不情願的牽著狗返回家。”溫暖說,“聽勸的還行,有的人不聽勸,有時還抱怨社區管得太嚴了。”

群像:能取得您的理解,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哪怕是受点委屈

溫暖告訴記者,“現在小區門口24小時有人值班,女同志上白班,每天早6點,晚9點。” 溫暖說,她家孩子今年中考,孩子爸爸也在上班,孩子每天都是自己在家。這些困難大家都能克服,儘快把疫情防控住,大家才能恢復正常生活。

生鮮超市店員高亮軍:

寧可“招人煩”

也不能粗心大意

群像:能取得您的理解,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哪怕是受点委屈

高高瘦瘦的高亮軍是地利生鮮的新員工,年前剛被分配到鄉里街門店。“因為對收款、理貨還沒太熟悉,店長就把給顧客進店測溫和監督戴口罩的工作指派給了我,昨天又把進店購物登記這項工作也讓我負責。”高亮軍說,“常來買菜的叔叔阿姨都管我叫 ‘門神’。在工作的時候,大多數人都能配合,也有極個別的人在我提醒他們戴口罩、拉開間隔排隊的時候不理解,冷言相對甚至罵髒話!我也很委屈,不過無所謂了,只要大家都平安就行!”

疫情下的商超售貨員、收銀員是接觸顧客最多、時間最長,被稱為“風險最大”的地方。“這個時候不能躲,店裡本來人手就緊張,沒人收銀了,大家還咋買菜?”地利生鮮安心街店的李東麻利地為顧客稱重、結算、打小票。

群像:能取得您的理解,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哪怕是受点委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