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法國留學的繪畫人有誰?怎麼樣?

55熹熹


早期留學法國的畫家中有劉海粟 徐悲鴻 常玉 潘玉良 吳大羽 林風眠等,他們是最早接受西方美學思想的畫家,其中徐悲鴻和林風眠劉海粟回國後都對中國的藝術教育產生較大的影響,雖然他們在法國接受了不同的美學教育,比如徐悲鴻接受的是古典寫實主義,而林風眠和劉海粟更多的是現代藝術的影響。而以他們為主也在國內藝術的教育改革中形成兩大教育體系,一個是寫實主義,另一個是對現代主義水墨的改革,暫稱現代主義吧!他們的藝術貢獻至今也是中央美院和中國美院不同藝術思想的兩大教育陣營。

比如徐蔣教育體系,他們對中國的現實主義有了很大提升,蔣兆和的《流民圖》以及王式廓的《開國大典》就是寫實主義的經典之作,他們的作品在現實主義表達上有了推進,也對當時民眾′的愛國主義熱情和現實的黑暗進行了批判和鼓舞。建國後出現了大量的現實主義畫家,劉文西 石魯等優秀代表人物。

而林風眠吳大羽是中國畫現代轉型的重要人物,他們接受的是西方現代主義思想,受到印象派和野獸派的影響很深,注重主觀表達,作品增強了現代意識的表現,他們的思想影響至深,趙無極 朱德群 吳冠中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們的藝術成就也得到廣泛認可。另外我還想對常玉的藝術貢獻講一下我的想法,常玉的作品受馬蒂斯的影響比較深,而和他同時代的大師徐悲鴻因對西方的當代藝術認識不足,諷刺常玉畫的女人體是宇宙大腿,從今天來看常玉的作品,他取得的成就也是很高的,他的藝術表達放到今天都很前衛,他受西方的藝術影響很深,也是最獨特的一位藝術家,被譽為中國馬蒂斯。

當今,我們國家最重要的兩大繪畫體系是傳統中國畫和被改良的有當代性的水墨教育,而我們的中國傳統藝術在西學漸進中被推到了一個狹小的空間,我們的美術教育也從某種意義上被西方的體系所取代,我們無從說這是好是壞,但從今天的問題來說:"當初留學法國的畫家在藝術和美學教育上都取得了極大的影響,他們一直是當代藝術教育的範本和藝術改革者,他們讓傳統中國畫有了更當代的藝術語言,做為藝術的後學對他們充滿敬意。






寫意東瑞


20世紀初中國大批青年出洋學習油畫,他們力主將西方的寫實傳統融入中國的傳統繪畫中去,以改造他們看來已經衰敗不堪的中國畫。其中赴法留學的有徐悲鴻、方君璧、林風眠、潘玉良、周碧初、顏文樑、吳作人、常書鴻、呂斯百、唐一禾、李瑞年、周方白、吳大羽、方幹民等人。


徐悲鴻(1895-1953)

1919年赴法留學,後考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回國後,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等職。擅長油畫、國畫,作畫主張:“盡廣大,致精微”,不遺餘力地推行寫實繪畫主張。創作上主張以:“師法造化,尋求真理為原則”。作品多取材現實生活,代表作有《九方皋》《愚公移山》《灕江春雨》《泰戈爾像》《奔馬》等。

《奔馬》

方君璧(1898-1986)

1912年到法國留學,1920年作為第一個中國女生考入國立巴黎高等美術學校。1924年,作品《吹笛女》入選巴黎美術展覽會,也是她最具代表作的作品。1984年,巴黎博物館為她舉辦了“方君璧從畫六十年回顧展”,給予這位東方女子最大的欣賞與充分的肯定,被譽為:“東方傑出的女畫家”。

《吹笛女》

林風眠(1900-1991)

1918年參加勤工儉學赴法留學,後就讀巴黎國立美術學院並在各大博物館研習美術。1925年回國後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1979年在巴黎舉辦個人畫展,取得極大成功。主張把西方現代藝術風格與東風傳統藝術相結合,形成了“中西融合”的藝術思想,創造出全新的繪畫風格。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靜物》等。

林風眠風景作品之一

潘玉良(1895-1977)

中國著名女畫家,雕塑家。1921考得官費赴法留學,先後進了里昂中法大學和國立美專,與徐悲鴻是同學,1923年又進入巴黎國立美術學院。1929年回國後任教,曾任巴黎中國藝術會會長,多次參加法、德、英、日及瑞士等國畫展。曾為張大千、王濟遠雕塑頭像。畫風多以印象派的外光技法為基調,再融合自己的感受,用筆乾脆俐落,用色大膽,畫作造詣頗深,主張中國風的中西融合。作品有雕塑《張大千頭像》《礦工》《王義胸像》《中國女詩人》,仙畫《塞納河畔》,水彩畫《浴後》等。

潘玉良作品之一

周碧初(1903-1995)

1924年廈門美專畢業,翌年赴法國巴黎,入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校,留法期間師承印象派的技法,又融入中國民間藝術的精華的文人畫的點、線、面之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與徐悲鴻、顏文樑、林風眠等為同窗好友。1930年歸國,多次參加重要聯展和舉辦個人畫展。作品有《沙浪岸村(印尼)》《古城水鄉(常熟)》等。

周碧初畫作之一

顏文樑(1893-1988)

1927年留學法國並考察歐洲藝術,次年入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專科學校,是早期留學歐洲的油畫先驅者之一。回國後主持美術專科教育教學,推動了近現代中國美術的創新和發展。作品有《廚房》《國慶十週年》《南湖》《船廠》《英國議會》《祖國的脈搏》等。

《國慶十週年》

吳作人(1908-1997)

1930年赴歐洲學習,先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後考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學習深造。1935年回國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並先後在英國、法國、瑞士舉辦畫展。1979年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院長,曾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副主席。他主張“西畫民族化”,吸收西方繪畫之長,融會貫通,發揮自己民族特色。主要作品有《齊白石像》《三門峽》,中國畫《牧駝圖》等。

《牧駝圖》

常書鴻(1904-1994)

1927年赴法留學,後入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專科學校學習油畫,回國後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授。之後紮根於敦煌,從事多年敦煌藝術研究和保護工作,為保護和研究莫高窟做出了卓越貢獻,被稱為敦煌藝術的“守護神”。

常書鴻畫作之一

不為熟知人士

還有一些我們不為熟知的傑出人士,包括呂斯百、唐一禾、李瑞年、周方白、吳大羽、方幹民等同樣為中國的近現代美術做出了卓越貢獻。



任東博Double


徐悲鴻回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被稱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主張發展“傳統中國畫”的改良,立足中國現代寫實主義美術,對當時以至於後來的中國畫壇影響甚大。

徐悲鴻出身貧寒,但是上進心很強,。20歲時,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國天主教會主辦的震旦大學,為日後的赴法留學打下了一定的法語基礎。



91鍋盔


那些年留學法國的藝術家很多其中最有名氣。而且對中國繪畫史影響深遠的有以下幾位:

一、徐悲鴻

首先提到留學法國的畫家就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徐悲鴻,徐悲鴻(1895-1953年),原名徐壽康,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在法國學習西畫,回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被稱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主張發展“傳統中國畫”的改良,立足中國現代寫實主義美術,對當時以至於後來的中國畫壇影響甚大。

二、潘玉良

潘玉良是中國著名女畫家,她於1921年考得官費赴法留學,先後進了里昂中法大學和國立美專,與徐悲鴻是同學關係。潘玉良的油畫不論是氣度、修養,還是技術,在中國早期女西畫家中,無人可比,在男性西畫家中,也數上乘水準。她的畫風基本以印象派的外光技法為基礎,再融合自己的感受才情,作畫不嫵媚,不纖柔,反而有點“狠”。用筆乾脆俐落,用色主觀大膽,但又非常漂亮。面對她的畫總讓人有一種毫不掩飾的情緒,她的豪放性格和藝術追求在她酣暢潑辣的筆觸下和色彩裡表露無遺,天生一副藝術家氣質。

三、劉海粟

劉海粟名槃,字季芳,號海翁,是現代傑出畫家、美術教育家。1912年與烏始光、張聿光等創辦上海圖畫美術院,後改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任校長。1949年後任南京藝術學院院長。早年習油畫,蒼古沉雄。兼作國畫,線條有鋼筋鐵骨之力。後潛心於潑墨法,筆飛墨舞,氣魄過人。晚年運用潑彩法,色彩絢麗,氣格雄渾。

除了這幾位還有林風眠、常玉、龐薰琹、常書鴻、吳冠中、顏文暉等。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chl1981chl


最著名的應該是徐悲鴻,他在藝術領域涉獵廣泛在素描、油畫、國畫、人物、花鳥、山水等方面都很擅長,對近代中國繪畫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

另一位影響深遠的畫家是林風眠,他一生的繪畫探索在“調和中西”的道路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回國後在敦煌致力研究保護工作的常書鴻也是留法畫家。

呂思百(公元1905-1973年),江蘇省江陰人。他早年就讀於中央大學藝術系,於1929年由徐悲鴻推薦赴法國留學。

吳冠中的同學趙無極和朱德群也是留法並留居歐洲的畫家。

那個時代的法國巴黎是世界藝術之都,不止是當時中國畫家即便是畢加索也是個西班牙旅法畫家。諸如顏文樑、龎薰琹、吳大羽、常玉、潘玉良等也是去的法國。

還有一些女畫家不是經常被提起比如:1915年,方君璧考入法國波爾多美術學校。1923年,考入法國巴黎國立美術學院學習;潘玉良1925年,考入意大利羅馬國立美術學院學習。唐蘊玉先是前往日本遊學,1930年又前往巴黎求學。著名畫家吳作人的夫人蕭淑芳也是留法的。


悟空絕對是裝傻


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徐悲鴻。

徐悲鴻是我國傑出的繪畫大師。早年他曾遠渡重洋,來到法國巴黎學畫。

一天,徐悲鴻收到美術界留學生一份賽畫的邀請書。他因作畫來遲了一步,一跨進會堂,見有個空位,便坐了下來,他環視會場,發現列坐在兩旁的人們正用不同神色的眼睛盯著他,怎麼回事?再一看,原來自己坐到了正中的首席上。徐悲鴻這才明白過來,他的心怦怦直跳。就乖乖地下去嗎?不,不能下去!我不能給中國人丟臉。於是他若無其事地端坐在首席上。

幾個外國人見徐悲鴻無動於衷,便對其進行挑釁。一個英國人首先站上臺來說:“我先畫!”他只用了30分鐘,就畫好了一幅色彩鮮明、構圖典雅的油畫。另幾個外國人迅速將畫掛到牆上,頓時許多外國人為其捧場。那個英國人更是高興得手舞足蹈,滿以會奪冠。

這時,一直沉默的徐悲鴻從首席上站起來,大聲地說:“好!我也來獻上一幅畫!”話音剛落,他就打開畫箱,在桌上鋪好四尺宣紙,飽蘸濃墨,揮筆作畫。沒一會兒,一匹奔騰的駿馬已躍然紙上。徐悲鴻很沉著地端詳了一下,適當加重了幾筆,很快落了款,蓋上了圖章,並迅速地把這幅《奔馬圖》貼在牆上。寬大的白色牆壁上,立刻出現了一匹呼之欲出的駿馬,它似乎正向人們奔跑過來。

兩相比較,那幅油畫就黯然失色了。場內頓時歡呼起來:“太絕了!中國人真了不起!”那幾個為英國人捧場最露骨的外國人,也不得不伸出大拇指嘖嘖稱讚。

徐悲鴻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建國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在繪畫創作上,提倡盡精微,致廣大;對中國畫,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繪畫可採入者融之。擅長油畫、中國畫,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寫實,傳達神情。曾創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寓有進步思想的歷史畫。所畫花鳥、風景、走獸,簡練明快,富有生氣,尤其

擅長畫馬,栩栩如生,活力四射,是當之無愧的藝術巨匠。






校傲臨風(書畫)


  中國早期旅法女畫家,出國接受美術高等教育的畫家本來不多,女畫家尤其罕見。算來算去,這些女畫家在人數上並沒有超過二十人,傑出者,似乎只有我們熟知或不那麼熟知的“民國六大新女性畫家”──潘玉良、方君璧、關紫蘭、蔡威廉、丘堤與孫多慈。

潘玉良(1895—1977年),中國著名女畫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費赴法留學,先後進了里昂中法大學和國立美專,與徐悲鴻同學,1923年又進入巴黎國立美術學院。潘玉良的作品陳列於羅馬美術展覽會,曾獲意大利政府美術獎金。1929年,潘玉良歸國後,曾任上海美專及上海藝大西洋畫系主任,後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國藝術會會長,多次參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國畫展。曾為張大千雕塑頭像,又作王濟遠像等。潘女士為東方考入意大利羅馬皇家畫院之第一人。

潘玉良生前經典畫作包括油畫、白描、彩墨國畫在內的作品再現潘玉良中西融合的藝術造詣。

作為較早走出國門、學習西畫且卓有成就的中國女畫家,潘玉良曾在巴黎從事藝術活動40餘年。

  而在其白描作品中,多是些描寫女性體態的畫作。當天,《側臥女人體》、《背坐女人體》等均有展出。據介紹,潘玉良“以歐洲油畫雕塑之神味入中國之白描”創造了“新白描體”,而這種獨具特色的線描技法正是“鐵線描”。

  “到了上世紀40年代初,潘玉良開始嘗試以白描為基礎的彩墨國畫實踐”,馬寶傑告訴記者,潘玉良把西洋畫中豐富的色彩表現運用到中國畫的創作中,《哺乳》、《白菊花》等作品都體現了她融合中西藝術風貌的獨特風格。

  作為中國著名的女畫家,潘玉良被盛讚為中國女性藝術家中最早將視角轉向自身,最早關注到女人生存狀態,具有強烈女性意識的藝術家。據瞭解,儘管她於1977年客逝巴黎,卻依然對祖國家人念念不忘,按其遺願將4000餘件作品捐贈給安徽博物院。





松風工坊


徐悲鴻20歲,到達上海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國天主教會主辦的震旦大學(現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為日後的赴法留學打下了一定的法語基礎[5] 。其間認識了著名的油畫家周湘、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劍父,在畫作上得到了他們的讚許和指點,增強了繪畫創作的信心。他還結識了維新派領袖康有為,在其影響下確立了自己的創作思路。在康氏“鄙薄四王,推崇宋法”的藝術觀念影響下,他對只重筆墨不求新意的“四王”加以貶薄,認為只有唐代吳道子、閻立本、李思訓,五代黃筌,北宋李成、范寬等人的寫實繪畫才具精深之妙。在康有為的支持下,他觀摩各種名碑古拓,潛心臨摹《經石峪》、《爨龍顏碑》、《張猛龍碑》、《石門銘》等,深得北碑真髓,書法得以長進。後獲得赴日本東京研究美術的資助,在日本,徐悲鴻飽覽了公私收藏的大量珍品佳作,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畫家能夠會心於造物,在創作上寫實求真,但在創作上缺少中國文人畫的筆情墨韻,無蘊藉朴茂之風。






暗1992


去年末在上海龍美術館正好有“先驅之路:留法藝術家與中國現代美術(1911-1949)”的畫展,展廳門外一面牆上寫著幾乎全部的“留法”藝術家!

劉海粟、林風眠、徐悲鴻、常書鴻、常玉、潘玉良、吳作人、劉開渠、吳大羽......

明國末年是一個動盪時期,那個年代有膽識、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不遠萬里,去歐洲學習西方藝術知識,從而推動了中國現代藝術發展。但最終也走出了二條不同的道路,有人就此留在了法國,有人決定回國報效祖國。

早期中央美院院長的徐悲鴻也被稱為我國美術教育的奠基者

中國首任中國美院院長林風眠

常書鴻用盡自己一生悽苦的守住了敦煌莫高窟這一世界瑰寶!

劉海粟美術教育家,曾創辦了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後任南京藝術學院院長

常玉 著名畫家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收藏常玉40幾幅油畫鉅作

潘玉良 中國第一位畫裸體畫的女畫家,膽識和才氣都被後人敬仰

早期中國的美術還是傳統的國畫形式,是這一批留法畫家把西方油畫這一畫種帶入了中國。

她們在留法期間大多選擇在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學習,以油畫、素描、雕塑為主要研究科目。既接受了西方學院派古典主義、現實主義、寫實主義美術,也帶回了西方現代主義諸流派,為20世紀中國美術帶來了傳統書畫體系之外的油畫、雕塑等新的美術類別和觀念。








眺望畫心


弗朗索瓦·克魯埃

弗朗索瓦·克魯埃(約1516-1572),法國畫家,代表作有《出浴貴婦》、《伊麗莎白像》等,他的素描肖像簡練、豪放、別具一格。

弗朗索瓦·布爾坡(1545-1581),法國肖像畫家。

德科爾(年代不祥),法國畫家。

拉圖爾(1593-1652),法國畫家,代表作有《油燈前的馬格達利娜》、《聖母受教》等,作品筆觸細膩精確,結構典雅古樸,明暗對比強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