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好的基金,有哪些可供参考指标?

房产达人


基金理财时,第一步就是要选择一只好的基金,好基金意味着轻松获得理想收益,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好基金呢?其实也不难,做好以下几步就可以了(小编不能保证可以百分之百选到绝佳基金,但选到不错的基金还是没有问题的)。

1、3-5年历史业绩,和大盘/同类平均业绩对比

货币基金没有大盘一说,看它的业绩,就看历史7日年化收益,收益率3%左右的算比较高的,注意一定不要只看近期的7日年化收益率,有的基金最高可以达到4.6%,但那只是偶尔几天。

债券基金可分为纯债券基金、一般债券基金和可转债基金,这三种基金因投资股票较少,看业绩时和同类对比,超过同类的我们就可以考虑一下。

指数基金,因其为被动股票基金,它的业绩跟指数拟合度越高越好。

其他主动型基金,3-5年历史业绩一定要超过大盘和同类平均,这样的基金才是长期绩优基金,不同于短期绩优基金(很多时候可能昙花一现)。

PS:新基金无业绩参考,则需要重点关注基金经理人、基金公司和仓位分布了。

2.基金公司

无论各种类型得基金,好的基金公司意味着更多好的基金经理、更规范的操作个管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等等。(并不是说小公司就不行,只是我们要选大概率事件)

所以我们在买基金时,应该选择熟知的、好的基金公司(业绩,规模等等,每年年底都会有相关咨询的,我们稍微关注一下就知道了),比如易方达,华夏,景顺长城等等,一些从未看过、听过的公司就直接忽略的,毕竟现在7000多的公募基金,我们没有精力一个一个筛选。

3.基金经理人能力和风格

俗话说得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基金经理人的风格是激进还是保守?而我们又喜欢哪种?这个在选择时都应该去看。

基金经理人能力,这点对于主动型基金非常重要(指数基金和货币型基金基本不用看这个),因为这类基金投资标的的选择和权重分配的主要决定权在经理人手上,那收益为自然十分依赖经理人。

我们选经理人时,看以下几点:

  • 其从业时间,至少5年以上,这样才能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牛熊市;
  • 任期收益,自然是收益越高越好
  • 管理某基金的时间,不能频繁更换
  • 相关奖项、荣誉

4.基金规模

一只好的基金,也是一只稳定的基金,基金规模自然不会少,那些被清盘的基金从来都是几百万规模的。

一般情况下,基金规模至少1亿起步,而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规模一般比较大,所以没有个5亿我们也不用考虑了。

5.基金仓位分布

看基金仓位分布,我们可以看出其未来业绩走势、风险程度、成长型基金还是价值型基金。我们投资基金,一定要清楚它到底在投资那些标的,股票还是债券,股票又是哪家公司的股票。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大致判断其风险高低,是成长型的还是大盘价值型的,然后我们再根据热点、专家研判等等来预测这只基金未来涨跌。

那明显的,可以赶上热点的基金,我们就可以低位买入,如果热点已经过去,那我们就只能先观望了。

6.晨星评级,5星为最佳

这个指标算是懒人选基神奇吧,因为这个评级是从基金业绩、风险等等各方面综合打分的,那我们如果实在懒得看那么多指标,可以参考这个选基金了。比如基金至少要3星以上,支付宝中就可以看到,不过那是1年的评级,有的时候参考意义不大(一年数据顶多能看出短期好基金,而在长期如何不得而知),想看3、5年的评级可以去天天基金网,那样的数据才具有参考价值。

其实基金公司也有相应的评级(这个就要在天天基金网上看了,支付宝等平台还没有呢),那我们也最好选择3星以上的基金公司。

以上就是我想分享给大家的选基方法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闲散的小愚民


选择基金,如果是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在收益率上差距水平并不明显,因此在挑选基金时,主动管理型的股票型基金应该更加谨慎些,这里列举一些参考指标。

1、 收益率排名

基金产品好不好,收益率一看就知道。

一款优质的基金其收益率表现必然优于同类基金,需要注意的是一款基金在短期内收益率表现出色并不代表能够长期出色,因此选基金还得选长期靠谱的,这里推荐"4433"法则。

第一个"4":近一年,基金业绩排名在同类型基金前四分之一;

第二个"4":近两年、三年基金业绩在同类型基金前四分之一;

第三个"3":近六个月,基金业绩排名在同类型基金前三分之一;

第四个"3":近三个月,基金业绩排名在同类型基金前三分之一。

2、 回撤率

基金有收益也有风险,因此单看收益率排行还不全面,还得看看回撤率,如果各个时间段的回撤率高于同类平均,就需要谨慎考虑。

最大回撤率是在选定周期内任一历史时点往后推,产品净值走到最低点时的收益率回撤幅度的最大值。

这里另外介绍一个下行波动率,用于反应基金经理回撤控制能力,下行波动率越小,回撤控制能力越强。

3、 投资经验

基圈流行一句话“买老不买新”,但不要误会,这里说得不是基金,是基金经理。很多投资者习惯先看投资年限,毕竟,姜还是老的辣。

事实是,来自长盛基金的散点图统计显示,投资年限和投资业绩之间并没有显著线性关系。

当然,这不代表投资年限没有意义。散点图显示投资年限越长,基金经理的波动性越低,业绩弹性越趋于稳定,反过来说,越年轻的业绩波动越大,弹性也就越大。换句话说,经历过牛熊考验的基金经理更能从容应对市场的大幅波动。


小麦理财


我来说说一个方面:

我个人而言,只用自然周期的数据指标比较来选基金,而不能只是用最近周期数据。


最近看到有人说一种选基金的方法,用的是近几年的基金排名这个参考指标。(见下图)

我认为,专业的选基绝对不能这样简单粗暴!!!


因为用“最近三个月、最近半年、最近一年、最近二年、最近三年数据都优秀的”准则来选基,容易陷入一好挡百丑的陷阱——


只要一只基金不是太烂,而最近一个周期表现特强的话,最近一个周期的表现,可以把过往周期的平庸都掩盖掉。


更可怕的是,而又因为是最近一个周期太强,很大概率你会买在最高点!!!


买入之后就准备要开始等着哪天才能解套了!


只用最近周期选基金的,要么就不负责任,要么就数学不好,要么就未遇到过风险纸上谈兵!!!


庖丁解基


其实每一类基金都有做的比较好的佼佼者,但是很多都是昙花一现,做了某一年的冠军,下面很少能持续的。

反而是一些每年都一般,结果10年年化很高的基金,更加的稳健。

买入一个好的基金,首先要看他的规模,随后看他的基金经理的历史数据,一直优秀的更大概率会继续优秀下去。很多爆款基金出来销售的时候都是拿着某一个点来吸引客户,其实更重要的是翻一下他过去10年怎样,而不是去年牛不牛。


知势御人


其实就是三点:选公司,选产品,选基金经理。产品先明确自己想要的收益和能承受的风险,公司不要选新公司,基金经理不要选新人。


聪明投资者


首先,基金可以分为主动管理型和被动管理型基金,前者以基金经理或者其团队主管判断选股,后者通常是指数基金或者二级市场的ETF。

先说下,什么参考指标可能是不靠谱的,其中的典型就是历史业绩,尤其是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历史业绩。因为这是人为选股的结果,体现的是基金经理阶段性的水平,以及其投资风格与市场的匹配度。很多时候,一只主动管理型基金业绩好,不见得是经理水平巨高,而是其风格正好与市场近期风格匹配。比如,一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投资风格激进,偏好小盘股,正好半年时间内市场资金集中于小盘股,那么这只基金就可能表现极佳。但是,万一市场转向,追白马股了,漂亮50了,这只基金就可能业绩暴跌,你要是因为历史业绩投资,就可能不幸中招。

当然,你会说,高手应该跟着市场节奏切换仓位啊。但是,很遗憾,这就是主动管理型基金投资的难点,基金经理是人,他往往形成了自己的投资风格、习惯,也会有情绪,也会固执。所以,在中国基金行业有个有趣的现象,当年业绩前十的基金,下一年常常业绩非常糟糕,堪称诅咒,就是这种特点,特别对风格变化很快的A股来说更是这样。

所以,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要特别注意观察更长时间段的业绩情况,起码5年也上,还要看看比如在股市暴跌期间表现如何,是不是相对抗跌。更重要的是,你要注意不同阶段,基金经理是谁。别看这基金过去十年表现稳健,但是都是前一任基金经理的业绩。

综合来看,更推荐大家投资指数基金,从统计学规律看,主动选股的人士,哪怕专业人士,战胜对应指数的概率不过10%到20%,70%的人是无法战胜指数的。而且指数基金因为挂钩指数,运营成本低,所以费率更低。想想看,指数基金可以让你大概率站在市场的前30%,还费率低,省事儿

在基金,特别指数基金选择上

1.同类基金,比如都是沪深300指数的,选规模大的。但是也注意不是绝对,比如1亿和10亿相比,当然10亿规模大,但是50亿和100亿其实流动性相当。

2.同类基金,规模相似,选费率低的,基金公司从申购、赎回到中间管理费,都会按照资金规模收取一定费用。做个不太恰当但是形象的比喻,这是基金公司给你每年的固定“亏损”,比如如果申购费率1%,相当于你买基金马上“亏损”1%。所以,如果类似基金,选择费率更低的,或者在做市场活动有折扣的,这方面,公募基金中的指数基金和二级市场的ETF(可交易基金)往往更有优势。

3.构建基金组合,但是注意避免“伪组合”。不同主题和板块的基金,风险和潜在收益不同,所以请注意建立投资组合平衡风险和收益。当然策略很多,典型的就是大盘+小盘这样的策略,比如沪深300指数基金+中证500指数基金。

但是,构建组合要注意避免“伪组合”,比如你买了名称看起来不同的基金,但是实际上可能风格相似,持有的股票雷同,这样的组合就没有意义。所以,选择基金的时候,不妨看看基金的持仓股票前十,不要选类同的。


美股基金策略


没有最好最优秀的基金,主要看自己的操作,建议选择几只指数基金做组合来长期定投,时间是最长情的告白,千万不要在短期内患得患失,定投到下个牛市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