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說虛則補之,但中醫又說虛不受補,是不是矛盾,到底是補還是不補?

wamg帥


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就是一個“太”字!“太虛”還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名詞之一。什麼事情都不可以過分或極端化了。否則就違背了《中庸》之道,違背《中庸》之道中和原則的問題就不適用於一般法則了,而是適用於“反作用”原理,這也是《反經》思想其所以被推崇備至的實踐依據。懂得四柱預測學的人應該知道,一個人的八字格局五行十分偏頗的話就不適合使用普通的旺衰判定標準進行五行之氣的判斷和用神確定命格了,而是使用“從格”進行判斷十分準確。這一點與中醫治病原則完全一致。因此,古代的明醫大德也常常都是命理大師,有的人出將入相者同時也對命理和醫道十分精通的人,狄仁傑就是這樣的人。


太極數


中醫迷信何時休?

我認中草藥對治療疾病有一定的作用,這是毋庸置疑的,不可否定的,但是中醫理論大多都是糟粕,如陰陽五行說、經洛說、氣血……等都是無中生有空頭理論,說白啦就是文字遊戲,它和治療疾病沒有關係?請問什麼是陰、陽,五行又是什麼?在易經中有它、算卦也用它、哲學中也用它、武術中也套用,五行是萬能的;經絡人體那裡?氣血在現在解剖學上怎麼解釋,中醫要想發展必須用現代科學方法,否則死路一條。大家看現在的中醫院都是掛羊頭賣狗肉,中醫院內全是現代醫療技術,所謂的西藥,中醫藥的影子幾乎沒有,名存實亡,現在的中醫就是個騙子,騙你的錢沒商量,不信你去看中醫得需要多少錢?請大家不要在抱著中醫殭屍欺騙世人啦?醒醒吧!國人。


行雲流水75659133


中醫說的虛則補之和虛不受補都是對的,並不矛盾。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中醫補法分四種,小補、中補、大補和峻補(補的力度特別大)。在正氣微弱(脾胃虛弱,吸收不好)的時候,只能小補。如果補法不當,使用大補的話那就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情,這叫虛不受補。

打個比方,一個很小的火,放一大堆柴火上去,火肯定著不起來,甚至會被壓滅。需要一點一點地加柴火,等火大了,就可以放多點柴了。同理,吸收不好時,大補非但起不了作用,還會加重脾胃負擔,即所謂的虛不受補。

那麼,什麼時候可以中補、大補,甚至峻補呢?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正氣不受損,脾胃吸收運化功能正常。具體補到哪種程度,根據患者身體情況而定。簡而言之,缺多少補多少,少了補得不夠,多了容易上火,出現口乾舌燥、大便秘結、脾胃不適等表現。比如,有的人用人參補身體,補過頭了,出現流鼻血,就是這個道理。

中醫講究平衡,補法也不是人人適用。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病因不一樣,治法也就不一樣。中醫辨證的過程,就好比西醫通過檢查尋找病因的過程,病因找到了才能制定正確的治療方法(論治)。

因此,不要自己隨便吃中藥補身體。因為不知道自己身體情況是否需要補,怎麼補,補到什麼程度,容易補過頭,或者適得其反。建議在(靠譜的)中醫師指導下,根據自己身體情況,採取合適的補法。

我是盈盈一水間12345,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關注我,瞭解更多醫藥知識。


盈盈一水間12345


拿生爐子舉例,煤是生火的,但是在火苗很小的時候突然倒進許多煤,不但生不著火,還會把火壓滅。應該,先用紙片引火,再用木屑強化,再以木柴助火,待火已成勢,再把煤倒入。人體補虛亦是如此。


浴火重生之鳳凰2018


中醫講虛則補之,但在脾虛的情況下,才會容易虛不受補,不會矛盾的;中醫講究辨證求因、審因論治、臨證察機、使藥要和;沒有脾虛情況下可直接虛則補之,但若脾虛,必須先調理脾虛,再補之,不然會虛不受補!

脾虛,一補就上火的中醫病因及調理方法:

1、為什麼補不進去呢?

一吃點補的就上火,咽痛、牙疼、上火、口臭、長痘痘,甚至便秘通通來襲!

2、主要病因:脾胃出問題,脾主運化,升清化濁,將吃下去的水谷飯菜,通過胃的腐蝕,脾的運化,才能變成精微;變成精微後,通過脾胃升清化濁的作用,將精微運送到全身;

注意了,我們吃進去的東西,要通過兩個環節(運化、升清化濁),才能變成人體真正所需的營養;

3、脾胃問題需辯證對待,才能分清,自己補不進去的原因;脾虛主要有:脾氣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脾陽虛;實證有寒溼困脾、脾胃溼熱等;

4、不管是虛證還是實證,這種情況,再吃進補的食物,更是加重了脾胃的負擔,就會虛不受補;

5、脾虛者或因不良飲食習慣最容易痰溼重,脾虛為本,痰溼為標;想要補虛,先清清體內的痰溼;

6、治則:脾虛證須健脾益氣、補中益氣、健脾補血、溫中健脾等;

實證須溫中化溼、清熱利溼等!





傳承經典中醫者


在三國演義裡面有個比較經典的橋段,諸葛亮舌戰群儒,原文是這樣的:

孔明聽罷,啞然而笑曰:“鵬飛萬里,其志豈群鳥能識哉?譬如人染沉痾,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臟調和,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

你品,你細品。


老六要上天


這是中醫辨症施治的基本原則。虛則補之:無論你陰虛陽虛,都須補之。但補中兼陰陽協調。一味單補必會補出病來,不但不能治病,反而還會加重病情或多發症。

虛不受補,是指補後的病人藥效反應。是有用或是無用,是顯輕或是加重,是合理或是不合理。其解釋如下:有用而合理者,說明診與療是正確的,如效果不是很明顯關鍵在藥方的調製上,可從調方濟。必會見效。

若用藥無效而反加重,此為虛不受補。是什麼原因呢?主要是一是虛分陰陽,二是虛分真假,它有陰虛陽虛,真虛假虛。陰陽診斷不清而硬用補,藥力用反,當然是病不受藥了,藥下反了,必會加重而添病。且虛有真假之辯,尚遇庸醫,誤斷真假,那病人就該遭罪了。尚若是真虛,必須得補。尚因補而加重又添病,則說明是假虛,屬誤診了。假虛是不可以補的,因他不虛只是脈象呈假虛狀。醫不精通是號不出來的。本就不虛而你一昧地用藥補之,怎會沒有異常反應呢?虛不受補即此也,概因補錯地方了。


福自福地來wjf


“虛則補之”出自“"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是用針和灸的指導原則,虛指氣虛,需用補的方式行針並留針較久以引氣至此。“虛不受補”,指的是身體虛,中焦之氣不足不能吃太營養的東西;就如手術後的病人需食清淡易消化食物,緩緩圖之。


玄武亂飛


舉個例子說明這個問題:以前在鄉下老家,做飯都是燒材火,我們都知道,如果材少了,火就會小,這時,我們只要加點材,火就會慢慢增大。可是,如果火小到一定程度,我們加進材反而不會讓火旺起來,反而可能會熄滅;或者我們一下加進去太多材火,也同樣可能會讓火熄滅。

中醫講的虛則補之,虛不受補就是一樣的道理,虛就是少的意思,你身體缺少東西了,需要補,但是我們補的時候,要考慮到你身體的吸收和承受能力,補進去,不能吸收,不但不能改善身體情況,可能還會增加身體負擔,所以補的同時,也要增強身體的吸收能力。

這就是虛則補之,虛不受補道理。




泰濟島星輝


那就是問題,是醫生於普通人的區別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