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如何開始的?對最初時刻人類至今仍一無所知

宇宙是如何開始的?對最初時刻人類至今仍一無所知


宇宙從何而來?如何形成?這或許是最為宏大的謎題,也是其他所有謎題的根源。人類最重大的問題——生命如何開始?意識是什麼?什麼是暗物質、暗能量、引力?等等——皆源於此。

  其他所有的謎團都源自這個問題,這對我們很重要,因為人類不喜歡一無所知。

  儘管試圖解開這個謎題的理論變得越來越複雜,但科學家仍然擔心在他們的推理鏈條中,一些最關鍵的環節可能是錯誤的。

根據標準的大爆炸模型,宇宙誕生於大約138億年前開始的膨脹時期,就像一個迅速膨脹的氣球,宇宙在從一個比電子還小的尺寸膨脹到接近目前的大小。

宇宙是如何開始的?對最初時刻人類至今仍一無所知


  最初,宇宙中只瀰漫著能量,其中一些能量凝結成粒子,這些粒子聚集成輕原子,如氫和氦。這些原子首先聚集成星系,然後是恆星,所有其他元素都是在恆星熾熱的熔爐中鍛造出來的。

  大爆炸是科學家對宇宙起源的普遍共識,也是一個強大的模型,解釋了科學家仰望天空時所看到的許多現象,比如時空在大尺度上表現出顯著的平坦性,以及宇宙兩端星系的均勻分佈。

  但這個模型也讓一些科學家感到不安。首先,該模型認為宇宙在其歷史早期經歷了一段快速膨脹的時期,而這一觀點無法直接檢驗,而且,這依賴於宇宙起源時一種神秘的、早已消失的能量形式的存在。

  在物理宇宙學中,早期宇宙這種空間膨脹呈加速狀態的過程被稱為宇宙暴脹。暴脹之後,宇宙繼續膨脹,但速度低得多。

許多宇宙學者認為,暴脹解釋了一些尚未有合理答案的問題,比如宇宙為什麼在各個方向都顯得相同(即各向同性)?為什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分佈得那麼均勻?為什麼宇宙空間那麼平坦?為什麼觀測不到磁單極子?雖然造成暴脹的粒子物理學機制尚未發現,但根據該理論做出的多項預測已經被觀測所證實。

宇宙是如何開始的?對最初時刻人類至今仍一無所知


  問題最後又回到了,宇宙暴脹雖然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理論,儘管它能非常有效地解釋一些難題,但我們仍然不知道是什麼導致了暴脹,也不知道這一理論是否真的正確。

  一些科學家認為,宇宙暴脹只不過是大爆炸模型的一個笨拙的補充,是通過增加必要的複雜性來與觀測結果相吻合。在未來的研究中,類似這樣的補充還會更多。

  按照現在的理論,宇宙中存在暗物質,現在又有了暗能量,所以目前的模型是這樣運作的,先是大爆炸,然後是暴脹,你再做一些微調,使模型具有更多內容,然後你再加上定量的暗物質和暗能量。但是這些東西在一個連貫的理論中其實是沒有聯繫的。

  宇宙學家的研究方式變得越來越像工程師,而不是科學家。如果觀察結果與當前模型不匹配,他們就會添加一個新的部分,或者對現有部分進行修補,以適應當前模型。這些部分之間沒有聯繫,除了匹配觀察值外,沒有其他理由添加它們。這就像試圖通過添加不同型號的新部件來修理一輛舊車,這些部件可能在短期內有效,但最終,你還是需要一輛新車。

近年來,有些科學家在研究其他激進的模型,試圖取代標準大爆炸模型。

  比如根據“反彈宇宙學”模型的觀點,宇宙不僅誕生了一次,而且可能在無限的收縮和膨脹週期中多次誕生。該理論用“大反彈”取代了“大爆炸”,認為“大反彈”平穩地連接了宇宙的收縮和膨脹時期,解決了困擾暴脹理論的許多問題。

宇宙是如何開始的?對最初時刻人類至今仍一無所知


  還有“火宇宙”或者說“循環”理論不僅可以解釋宇宙暴脹,還可以解釋其他宇宙之謎,包括暗物質、暗能量以及為什麼宇宙膨脹速度似乎在不斷加快。

  儘管存在爭議,但反彈宇宙學提出了宇宙永恆存在和自我更新的可能性。這一圖景也許比一個有明確開端和終點的宇宙更令人敬畏,因為這意味著,在宇宙的宏偉藍圖中,天空中的恆星,即使是最古老的恆星,也不過是短命的螢火蟲。

  對科學家來說,探究宇宙謎題的過程有時會讓人感覺很矛盾。雖然大爆炸模型已經相當完善,但未來仍然非常有可能被修正。對於宇宙誕生最早期的那一刻,科學家還是一無所知。

  我們害怕發現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是錯的,並且暗自希望這不會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