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山東旅遊企業:不幹等!練內功

經濟導報記者 楊學萍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很多行業帶來了或大或小的影響,旅遊行業受到的影響尤其不小。“新冠肺炎疫情對旅遊行業帶來的影響極為巨大,可以說是致命的打擊。”13日,山東國信旅行社總經理張曉國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即便如此,經濟導報記者調查發現,面對打擊,旅遊行業的從業者們沒有萎靡,沒有哀怨,而是積極應對,尋找新的發展機遇。他們更是趁著這個“機會”苦練內功,待到疫情消除的那天,迎著“哨聲”全力出擊。

坦然面對“挑戰”

  “也沒玩好,合著就是帶孩子坐了兩趟飛機。”說起春節前的那次旅行,靳亮還是有些遺憾。他和妻子經營一家拉麵館,除了春節,平時基本沒有假期。1月19日,反覆“糾結”之後,他們坐上了飛往三亞的航班。1月21日,靳亮一家返回濟南。“被朋友圈、各個群的‘病毒’洗腦了,沒心思玩了,回家過年!”當日,靳亮的妻子在朋友圈留下這句話,配圖是兒子在機場戴著口罩的照片。

  疫情帶給“靳亮”們的損失是一次旅行,帶給旅遊企業的,則是業績下滑。“2020年春節期間的營收損失應該在1600萬元以上。”山東嘉華國旅董事長張明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張曉國仔細算了一筆賬:春節期間和節後錯峰出遊的組團和地接業務全部取消,營收損失在100萬元以上,同時還帶來退團損失數萬元;第一季度業務預計全部泡湯,損失預計在200萬元以上,同時還面臨員工工資、社保、房租等每月20多萬元的壓力;迭加因疫情造成的對整體經濟影響的不景氣,估計全年將造成一半以上的營收受損。

  辛苦籌備了很久、本該“爆發”的春節旅遊戛然而止。“疫情發生以後,我們堅決響應國家號召,立即停止所有發團和接團業務,妥善處理團隊取消的善後事物,以最快的速度與遊客、組團社、供應商及相關接待單位協調,最大限度止損,遊客通過協商能延期的辦理了延期,大家基本都表示理解。”張曉國告訴記者。

  1月2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首次確認新冠肺炎存在人傳人的可能。經濟導報記者瞭解到,當天,嘉華旅遊就啟動了應急預案,組成專項應急小組,及時傳達主管部門的指導意見,為遊客及其家人提供安全服務保障和信息通道。

“待崗”不“待業”

  經濟導報記者調查發現,疫情發生以後,旅遊行業從主管部門到企業,都在積極應對。文旅企業如何處理遊客行程取消帶來的退款潮,應對外來壓力?如何在市場低迷情況下儘量保持低成本運營,練好企業內功?2月8日,濟南市旅遊監察支隊組織了一場泉城旅遊法律大講堂公益直播活動,上百家旅行社、上千名旅遊從業者參與了此次活動。

  “安排線路設計、產品創新,優化產品結構;彙總客戶信息,加強與客戶溝通;積極與全國同行交流,增進感情,交流信息,切搓業務……”張曉國說,“待崗”的這段時間,他和員工們都沒閒著。

  “利用視頻會議的形式,集中公司中高管重新檢視企業發展戰略規劃,並作出下一步轉型升級的方案,再調整年度預算和考核。”張明表示,春節假期延長後,在無法正常開工的情況下,可以在家辦公的部門一律線上辦公,利用微信、抖音、電話等形式保持與社會、與客戶的黏性。

  除了旅遊產品,各種土特產和原產地產品也是旅遊從業者們在積極推介的。林芳是一位旅行社的中層管理人員,近期,她在朋友圈裡頻繁發佈各種產品信息,儼然做起了專職“代購”。

“在這個圈子裡,‘貨源’是不缺的。正好利用這個‘假期’做做銷售,彌補一下收入的損失,也多一些跟客戶的互動。”林芳表示。

提前準備,等待機會

  “提前準備好恢復經營的預案,接到通知,馬上推進。”張明表示,2003年,嘉華旅遊在創業初期就接受過“非典”的考驗,他們不僅挺過來了,還在危機中找到了新機會。面對這次疫情,他們的工作一樣在按部就班地進行。

  政策層面同樣反應迅速。2月5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印發《關於暫退部分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支持旅行社應對經營困難的通知》,暫退標準為現有交納數額的80%。

“這個政策舉措對旅遊企業而言,可謂是雪中送炭,緩解了燃眉之急。”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夏傑長認為。他同時表示,只要抗擊疫情取得徹底勝利,旅遊休閒的相關需求就會迅速得到釋放,甚至有可能出現暴發式補償性消費。

  2月13日,一家旅遊社的公眾號發出一篇推文,內容以世界各地的美景視頻為主,號召大家觀看美景的同時,記下想去的地方,待到山花爛漫時,“我們再相約”。

  旅遊企業和遊客們,都在等待疫情徹底消除的“春天”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