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種植技術,山區稻瘟病高發成因及防治對策,農民多學學


手把手教你種植技術,山區稻瘟病高發成因及防治對策,農民多學學

稻瘟病作為水稻生產中的一種常見病蟲害,具有發展迅速、危害較大、損失較大等特點,在水稻生育期均可能發生。根據稻瘟病發病位置的不同,稻瘟病又包含了葉瘟、穗頸瘟、苗瘟、節瘟、枝梗瘟、穀粒瘟等,其中,穗頸瘟對水稻產量與質量的危害最大。本區域地處山區,多冷浸田更是導致稻瘟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不同規模的發生,威脅了水稻產量。對此,在水稻種植至生產階段,應重視山區稻瘟病的發生成因,針對性預防稻瘟病,有效控制稻瘟病導致的減產、質量不佳問題,保障水稻種植人員的經濟效益。具體如下:

手把手教你種植技術,山區稻瘟病高發成因及防治對策,農民多學學

1、稻瘟病種類

稻瘟病,是一種世界性疾病,作為水稻生產中的重要災害,一旦規模性爆發,將導致大量減產,嚴重期間,水稻減產可達到40%~50%,甚至導致顆粒無收。稻瘟病主要危害的部位有:葉片、穗部、莖稈。其中,苗瘟是在秧苗三葉前發生的稻瘟病,水稻秧苗會變為黃褐色並逐漸枯死,病處存在明顯病斑,潮溼時,秧苗會長出青灰色的黴菌。葉瘟在全生長週期都可能發生,分櫱期到拔節期發生最多。節瘟多發生在劍葉節下的1~2節,初期時節上出現黑褐色小電,之後病斑逐漸擴大並擴散整個節部,後期病節會幹縮、凹陷,最終影響水稻結實與灌漿。穗頸瘟是在孕穗抽穗階段發生,危害最為嚴重,一經發生,極易導致大量白穗,水稻大規模減產。莖稈瘟與穀粒瘟發生幾率較少,不過,一經發生,會導致秕穀,影響水稻整體產量與質量。

手把手教你種植技術,山區稻瘟病高發成因及防治對策,農民多學學

2、山區稻瘟病高發成因

2.1 品種抗病性較低

理論上來講,同一品種在連續種植五季之後,稻種對稻瘟病的抗性將喪失。20世紀八十年代,種植戶理論知識不強,對稻種抗病性的重要性認知不足,所採用的稻種沿用十多年,並未提純復壯。在這十多年間,國家較為重視新品種的研發,品種更新速度較快,但是,在偏遠山區,種植戶仍普遍沿襲傳統種植方式,連續多年選用一種品種,連年種植下,品種抗病性較低,增大了稻瘟病的發生幾率。

手把手教你種植技術,山區稻瘟病高發成因及防治對策,農民多學學

2.2 栽培方式不科學

在水稻栽培過程中,本區域地處山區,人們思想觀念較為傳統,更信任多年種植經驗,對於擁有嚴格數值指標的科學栽培方式,重視度不高,很少採用科學栽培技術,栽培方式的不當,增大了稻瘟病的發生幾率。須知,在稻田栽培中,若水稻密度較大,水稻通透性不足,極易到導致稻瘟病多次侵染。若氮肥施灑過多,施肥時間不當,也會影響稻苗抗病性。田間小氣候管理中,曬田、擱田等的不足,水稻生產環境不佳,也容易發生稻瘟病。

手把手教你種植技術,山區稻瘟病高發成因及防治對策,農民多學學

2.3 田間管理不佳

在山區水稻種植中,栽培人員多來自於山村,青年勞動者大多出外打工,勞動力老齡化,種植經驗豐富,卻缺乏專業種植知識,生產勞動力較低,田間管理不佳,影響了水稻茁壯成長,增大了稻瘟病的發生幾率。同時,在田間管理中,種植者對稻瘟病的瞭解並不全面,無法及時發現稻瘟病併科學施藥,增大了稻瘟病發生幾率。並且,藥劑亂用,影響了水稻質量。

手把手教你種植技術,山區稻瘟病高發成因及防治對策,農民多學學

3、山區稻瘟病高發的防治措施

3.1 選擇抗病性品種

在山區水稻種植中,種植戶應重視品種的選擇,關注相關農業部門發佈的新品種,選擇適宜當地氣候、抗病性強的品種,以此提高水稻的抗病性,降低稻瘟病的感染幾率。同時,加強種植戶的培養,使其真正意識到種子與稻瘟病等水稻疾病的聯繫,使種植戶重視抗病性種子的選擇與更換,以以此緩衝稻瘟病的發生。

手把手教你種植技術,山區稻瘟病高發成因及防治對策,農民多學學

3.2 田間栽培的科學佈局

除了品種選擇外,田間栽培也是影響稻瘟病的重要方式。對此,在山區水稻種植中,相關部門應委派專業技術人員,提高種植戶的栽培技術。同時,種植戶應積極與農業技術人員學習,提高田間栽培的科學性,保障水稻栽培密度適宜,各種元素肥料施灑適當,曬田、擱田科學,田間小氣候滿足水稻生長需求,促進山區水稻茁壯成長,有效預防稻瘟病的發生。

手把手教你種植技術,山區稻瘟病高發成因及防治對策,農民多學學

3.3 科學採用化學防治方式

基層農技推廣網絡逐漸構成,若山區構建了農技推廣網,應對水稻生長的播種、育苗到成熟期進行全過程監控,尤其重視苗期、分櫱期的調查,一旦發現病斑,應及時施藥保護,有效控制稻瘟病的發生與蔓延。同時,在農藥選擇上,苗瘟可採用1500ml濃度為2%的加收米、1650ml濃度為20%的三環唑或者1500ml濃度為40%的稻瘟靈,通過莖葉噴施達到遏止稻瘟病的目的。對於葉瘟,應採用濃度為25%的施保克、濃度為2%的加收米對莖葉噴施,有效控制稻瘟病。對於穗頸瘟,在孕穗期到抽穗期階段,採用濃度為2%的加收米,或者濃度為25%的施保克,在抽穗期前的2~7d莖葉噴施,以此遏止稻瘟病的蔓延。

手把手教你種植技術,山區稻瘟病高發成因及防治對策,農民多學學

4、小結

在山區水稻栽培中,品種抗病性低,栽培技術不科學,田間管理不當等,增大了稻瘟病的發生幾率,導致山區水稻減產,影響了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對此,加強抗病品種的選擇與更新,加強田間栽培的科學佈局,採用合理的化學防治方式,有效控制稻瘟病,提高水稻產量與質量。

手把手教你種植技術,山區稻瘟病高發成因及防治對策,農民多學學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大家都能夠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種植方式,如果對你有用的話,記得給筆者點贊轉發評論謝謝。

手把手教你種植技術,山區稻瘟病高發成因及防治對策,農民多學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