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對於是否現在應該買房,你怎麼看?

融創九熙府小滿


聰明的人,現在都在買東西,抄底買房、抄底買車、抄底買各種打折商品。因為現在這個時候,他們都知道,是一個底部,底部過後,國政府救市的政策會接踵而至(不救市,失業率就會提高,社會就會不穩定,這是跟我國發展經濟為先,穩定大於一切的主調相違背的),現在買房絕對是最划算的,就像2003年非典買房的一樣,絕對是過去17年收益最大的一批人,這個絕佳的投資機會,也會在2020年出現。



融創九熙府小滿


這個話題這幾天剛好我也是比較關注,為什麼呢,因為年前剛好買了一套小戶型的,今天在群裡有人說房子降價了,我突然有點懵,這都還沒有開工,怎麼就有這種消息了,說是中介發的消息,當時買的價格在一萬一,第一批買的好像是八九千。這個小區還有一些房子沒有賣掉。後來我看大家的聊天還有問了我一些房產的朋友,說這些都是假消息。房地產不會因為這點時間就大幅降價,這樣做不進得罪了前面的業主,對後續自己的買房反而更加不利。

對於是否需要買房,還得看你買的地方和你買的房型有一定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可能有些重災區的房產或者那些原本庫存存量本來就比較大的城市,這個時候確實會產生一些衝擊。很多城市都開始推出了“三十天無理由退房”、特價房等政策來吸引購房者。對於那些剛需的朋友來說,這個時候確實會能有一定的划算,當然他們推出的肯定也是那種樓層或者房型不是熱門的。但是我們的選擇就可以多一些,不用太著急,畢竟現在有大量的時間來挑選,網上很多平臺也推出了VR看房。

其實讓我們來細緻的分析這個情況,恐怕沒有人敢拍著胸脯說出肯定的答案,我只能以一個實在的購房者的角度來感受,如果你是一個剛需朋友,你可以在這個時候看看,你之前關注的樓盤跟你之前瞭解的是否有一些變化,如果有而且戶型合適,可以考慮入手,因為房產畢竟是國家的重要產業支撐,這次國家又投入那麼多錢到市場,通貨膨脹肯定會加大,現在下手也挺不錯。

如果是改善型的,可以再看看,因為已經有房子,不要過於糾結現在的一些特價,既然是幹改善,那還是得精挑細選,不然也沒必要去換房子。

總之,疫情當前的房產,在短期應該會有一個兩級分化,大城市肯定依舊是高價,小城市庫存大可能有一些浮動。所以我們要耐心,畢竟買房不是一筆小錢。不然你覺得撿到便宜,等實際看了買的房子,各種不滿意,那就得不償失了



生活樂點滴


26歲結婚生子創業,人生三部曲,27歲那年買了自己人生第一套房子,給了老公的父母去住,當時我們結婚時還住一起,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所有貸款買了小套!28歲又買了套小套,後來把二個小套又賣了,買了店面和一套大套,再後來又買了一套工作室!這幾年不斷的買和賣,沒想著炒房,但是運氣好,都是高價出,低價進,所以賺了點差價,去年底剛把自己住的房子賣了就碰上疫情了,估計買我的房子是的人都後悔死了[流淚]

現在這幾天一直在盯著房子,希望可以買到實惠的房東急賣的!

我覺得如果剛需,可以考慮買,不要急就等等


村姑妨


對我來說,房子如果不是剛需的話可以先不買。我家是農村的,在縣城上班,老家自己改的也有房子,住著感覺挺舒心挺安靜的,對我來說房子不是剛需,所以就先不著急買房啦,況且疫情這麼嚴重對經濟房價來說肯定是有影響的,是漲是落誰也說不準。

現在買房的基本是兩類人,一是孩子上學必須得買房的。一些重點學習招生上學必須得有學區房才能辦理入學,也就是因為這一點所以很多人才會去買房。另一部分就是結婚的人買房子,倆人結婚以後首先得有住的地方,所以這也是一部分人買房的原因


青雲志lqh


不管是剛需還是投資,疫情拐點出現,穩定復工開始,我認為是買房比較好的時刻。

一、現金流壓力導致降價:疫情時期的經營停滯,會導致房企及二手房東庫存壓力大,急於將房產變現釋放流動資金,房子確定一定肯定會有降價,只是降價幅度和買入時機的問題。整體來說在疫情拐點出現的3個月左右的時間裡,應該是降價幅度最大的時候,後期資金週轉正常以後,會逐步修復。

二、銀行不良資產釋放:很多地區的貸款機構已經積累了一定數量的不良資產,這些資產在房產價格下行的情況下,可能出現房子變現的價值已經不足以還清債務的情況,這時候貸款人就乾脆不要房子啦,你銀行愛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在2019年房產下行以來已經積累的風險,很可能在2020-2021年房產進一步下行的階段集中釋放,我們應該把這看做購入房產的機遇,在這個過程中是有一些漏可以撿的。

三、房子的投資偏好被疫情改變:城郊面積較大,單價較便宜的房產有可能會吸引一部分人購買,我有個朋友在武漢,現在住在郊區自己買的獨棟裡,遠離人口集中區域,再加上做的行業可以線上辦公,疫情對他的影響就不是很大。未來在家辦公和自由職業的興起,城郊低密度社區可能會成為更多人的選擇。當然,交通、醫療和教育等資源也是決定房屋使用價值的標準。

四、商業地產審慎介入:疫情會導致人們投資理念的轉變,大量中小微經營困難將導致寫字樓商鋪等空置,房東收租還貸困難,且二手商業地產過戶稅率高達30%-50%,不好脫手,次級地段上的二手商業地產可能會出現拋售現象(包括寫字樓、酒店式公寓等),如果不是足夠便宜(三折左右+稅費)或者有使用剛需,或者現金比較多,需要以此作為資產配置手段的人,不建議購入。

五、小房開的期房審慎介入:在2019年,相信大家都瞭解到一些小房開暴雷的信息,本次疫情將加快這一過程。有的朋友會說沒關係,國家會出臺救市政策,但是我想說國家實際上救的是優質的大部分,不可能所有都救,本來就要倒閉的轉業的,大概率是救不了的。所以買小房開的期房,一定要謹慎,能選現房儘量不要選期房,你想想買現房的話還要多得幾年租賃收益,提前拿了房產證,萬一要用錢,抵押轉賣都好處理。


最後,建議普通老百姓還是以購買具有比較優勢地段的住宅為主。因為每個城市,每個區域具體的情況不同,所以以上答案僅供參考。


吃不完的菜


對於是否買房要看是不是剛需,我個人認為,剛需房,無論什麼情況都要買,晚買不如早買。而且房地產市場即使現在碰見疫情,開發商需要回籠資金,也不會降價去賣,可能出來一些優惠政策,讓購房者感覺是便宜了不少,但是過後細算賬,羊毛出在羊身上。 這個時候的新盤幾乎出去尾盤或者銷售了一半的狀態中,開發商是不會降價去出手的,要不然之前的購房者是不是會把售樓處都給拆了! 開發商不會因為這點資金回籠,把自己苦苦經營了十幾年的品牌給搞垮。 要是投資購房那就另當別論了,本身投資就帶有風險性。投資購房者可以看看後期的市場。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你現在就面臨著結婚,需要婚房,婚期已經定了,你還能因為等著房子掉價而不結婚了嗎?何況房子不會掉價的,不漲價就是最好的結婚


我叫大佬王


疫情導致的天災人禍不可抗力,雖然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城市出臺交房時間的延緩策略,但我認為由此產生的負面效果,事在人為。

疫情時期,立起口碑和砸爛招牌,都在一瞬間,或者某個細節。

在我看來,與其臨時抱佛腳地嘗試直播賣房、抖音賣房、VR賣房,倒不如僅僅抓起物業服務。

物業服務做好了,贏人心、立口碑都很容易;但做不好的話,之前花費幾年、十幾年維護的品牌、做出的努力,很有可能就會前功盡棄。

4

最後,一定要聊聊購房者的機會。

我認為,這次疫情過後,對於購房者來說,倒是個不錯的抄底機會。

1、超出預期的低價房,會湧現出來,這是抄底機會。

前面說了很多開發商的困難,開發商越難,就會有越多的以價換量方式來保平安,調低價格來獲取大量的成交、資金回籠。

這種方式最為簡單粗暴,但在這個圈子裡也最有效。

過去的2019年,我們已經在各個城市看到了大量低價房、特價房、超預期房,2020年,這種房子會更多、更加超出預期。

2、疫情導致的社會停滯之後,原本嚴格的樓市調控,大概率會放寬。

當然,這是我個人的判斷。

都會在哪些方面放寬呢?

比如原本嚴格的限購、限貸、限售,比如原本無死角圍堵的嚴禁資金流入房地產,比如預售條件等等,都有可能適當放寬。

這也是難得的機會。

3、你的抄底機會,並不是一直有。

疫情過後,我們的社會全面恢復之後,開發商資金週轉力、建造力一旦恢復,那麼以價換量基本就告一段落了。

你的抄底機會期,也就相應結束了。

所以,趁這段時間,大家在做好防範、居家隔離的同時,養好身體,身體健康,才能搶房!


爩29


我認為,雖然現在疫情還沒有消除,現在可以買房。

下面我從四個方面來闡述一下原因。

第一,國家層面對於房地產調控的政策已經放有所轉向。2017年國家出臺了嚴厲的調控政策,遏制房地產市場的過熱的現象,但是從2018年提出在堅持房住不炒的基礎上,可以因城施策,在2019年又提出在房住不炒的基礎上,全面落實因城施策,從“可以”到“全面落實”,政策口風已經明顯變化。2019年下半年,中國人民銀行又降低了準備金率,銀根鬆動趨勢明顯。從2019年10月份開始,全國各地首套房的貸款利率也開始下調,對剛需入市也構成了巨大的利好,從而形成了對房價的有力支撐。

第二,房地產市場自身運行規律。因為從2017年到現在,差不多已經進行了三年的調控,房地產市場即使三年以前有點泡沫,經過這三年的價格的下跌和經濟的發展,泡沫也已經不大,市場價格即使不在底部,離底部也已經不遠了,漲久必跌,跌久必漲,市場規律總是這樣。

第三,疫情過後,管理層出臺刺激經濟發展的政策可期,從而刺激房地產價格上行。這一次的疫情對我國經濟會形成一定的衝擊,但疫情終將過去,疫情不僅改變不了我國經濟以及房地產的長期向好走勢,反爾疫情過後,管理層會大概率出臺政策刺激經濟的政策,包括降息,降低準備金率,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等等。而房地產市場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行業,必然從中受益。例如,今年春節過後股市開盤,管理層為了穩定資本市場,向市場投入了1.7萬億的鉅額流動性,從而使股票市場止跌回升,就已經充分說明了問題。

第四,從2月12日開始,全國範圍內十餘個城市出臺了對房地產行業的保護性政策。涉及到從一二線城市如深圳、西安到三線城市無錫等,從緩交土地出讓金、降低稅費、簡化公積金貸款程序等各個層面,扶持疫情中的房地產行業。

綜合以上四點,我認為疫情過後,房價經過短期下探後,大概率會溫和上漲,現在是買房的好時機。


江山侃房


恐怕誰也沒料到2020年房地產遭遇“黑天鵝”,涼涼的返鄉置業,緊閉的售樓處,還有不能繼續開工的新項目,以往春節前後是購房的小陽春,而疫情的到來,讓長期在外工作的返鄉者購房熱情驟減,同時短期內也抑制住了三四月購房需求的釋放,多數房企都處於債務到期高峰,許多開發商原本就計劃大量增加推盤,以實現銷售回款,而且作為需要親身體驗感知的商品,直播售房的效果微乎其微,網絡也只是收集客戶信息的渠道,而不是決策下訂單的平臺。

這次的疫情也會讓購房者重新對房子有新的認知,比如物業的服務質量,房屋是否有合理的佈局空間進行活動,小區是否有衛生安全的活動會所,是否南北通風,容積率是不是夠低。

那房價會不會因為此次疫情降價了?降價是肯定的,交易停滯,必然讓房企感受到更大的資金壓力,特別是轉戰線上之後,為順利簽約,降價促銷是不少企業的選擇。對於短期下跌之後,積壓需求會集中入市,疫情過後銷售量會有一個較大的恢復和增長,但不會導致房價的報復性上漲,長效管理機制基本建立,這不僅抑制炒房而且能夠對房地產市場變化能夠做出自動的應對。一般房企1月和2月是現金流緊張的時期,所以大部分企業都是在前一年第四季度融資,此次疫情頭部房企壓力可控,但是小開發商導致直接倒閉和被兼併。

政策方面,央行為了穩定經濟一口氣釋放了約1.2萬億的資金。放水也許會刺激樓市,但是這次短期內可能是不會的。尤其需要提到的是央行的3000億再貸款工具,和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動,對名單制內的企業定向輸血,財政貼息,最後的融資成本只需要1.6%左右,而且生產多餘的產品國家兜底採購。可不是流進房地產市場放水。2020年1月到2月12日,40多天的時間,全國95家房地產企業遭遇破產命運。根據恆大集團2019年財報顯示,恆大19年上半年商品房和商品住宅銷售額在2818億元,疫情期間折算平均每天營收大約在16億。按照慣性,有房的人和營銷人員都普遍認為會漲,沒房的人和剛需將要買房都認為會跌。如果你是要打算買房的,建議疫情期間還是不要亂跑,被感染病毒的概率會變大,不要掉以輕心。在家期間多加置業的微信號瞭解下新樓盤和二手房的情況。疫情不緊張每週多實地去看上3套左右的樓盤,深入體會疫情後的市場變化。


千YI影視


最近觀察了周邊朋友和待購房者心裡走向,部分人群對疫情之後的房地產行情比較擔憂,結合近期市場觀察,我總結了一下主要在以下三點預估:1、房地產商迫於資金壓力,需要快速回籠資金,線上推出優惠措施,或許會打開房地產價格下行通道,注意這裡說的不是房地產行情下行,是價格可能下行;2、部分大型房企推出各種購房政策吸引消費者,類似無理由退房政策,建議謹慎對待,由於部分房企推出的降價補差措施,時間週期較短,而行情下行是一個緩慢滯後的狀態,不能保證半年或一年期的行情,所以此政策仍然不能避免客戶購房風險;3、針對改善型人群購房,如果有很好的房源選擇(具備足夠稀缺性、唯一性)可以選擇擇時入手,因為一旦疫情之後購買會不一定買得到,而且此類房源價格相對穩定,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針對剛需人群購房,此類剛需產品由於產品量大,開發商庫存多,為了快速回籠資金,有可能會採取以價換量措施,所以剛需人群持幣待購,看行情發展,暫不急著出手。

當然還有很多原因沒有分析到,購買因素還跟城市級別很大關係,比如一二線城市抗風險能力較強,三四五線城市可能會略差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