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天道》到底是装逼玩深沉?还是思辨富内涵?你怎么看?

吴岳云飞扬


不懂的人不理解或认为装逼,懂一点的人觉着有意思,大懂得人认为是入门的小儿科。入世就是冷热潮湿,油盐酱醋,所有的玄机似用非用,非用既用。出世就是胆小怕事,逃避责任,知道了天道,但不懂得天道,更谈不上悟了天道


之然007


电视剧《天道》改编自豆豆的三部曲之一的《遥远的救世主》,建议去看看她的原著,了解一下作者创作的背景。

豆豆一直讳莫如深,鲜有资料爆光。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在如今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最高境界的“隐”莫过于网络了吧。豆豆如同一个大隐于网海的高人,几乎一丝痕迹也没留下。但风从龙,云从虎,终于被我查出了些许蛛丝马迹,豆豆的身份有几个可能性。

一是网络上公开的资料,大多数人认为豆豆原名李雪,女,1970年生,高中文化程度,油田青年女作家之一。

我的“天道思维群”中有一位群友曾说过李雪是河南人,很多年前曾跟她家住在一栋楼里,后来搬走了,当时也不知道《遥远的救世主》会如此的火,这位群友还痛惜当初没想到要跟豆豆合个影要个签名呢。传说李雪十七岁时认识了一个朋友叫李红英,此人身居欧洲,见识广阔,知识渊博,思维观点与主流的迵异,曾给李雪讲过很多不同的社会生活形态,对李雪的三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遥远的救世主》的创作资料大多来源于李红英。

二是网络上流传豆豆就是闻名遐迩的全球第一博客的博主“缠中说禅”。

这是查找了很多的资料以及对《天道》的深度解读得出来的作者背景,豆豆的书旨在提示因果律,给大家的生存打开另一扇窗。最大的功德莫过于法布施:让见者思考与觉悟。如果在生活中带着这种思维去为人处事,以利他为先,自然各种善缘随之会来。

这是查找了很多的资料以及对《天道》的深度解读得出来的作者背景,豆豆的书旨在提示因果律,给大家的生存打开另一扇窗。最大的功德莫过于法布施:让见者思考与觉悟。如果在生活中带着这种思维去为人处事,以利他为先,自然各种善缘随之会来。

所以看似装逼玩深沉,看似思辨富内涵,其实这些都不过是表象,本质却是提升读者的认知层次。而我们不要被这些表象所迷惑。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欢迎天道发烧友们来天道群里与500名群友交流。


坐井观天象9


《天道》是我六七年看的电视剧,一看就中毒了!我的笔记本至今还记录了这一段,时间久远已不记得在哪位大神摘录的,不为别的,仅是描表崇敬之情:

看完《天道》,回想电视剧每一个角色,从不同人物身上去细读,能读出不同的人的人生智慧。

就从三个音箱发烧友来说:人太聪明了,但是缺乏智慧,就容易误入歧途,做出错误的判断。当然这三位发烧友出身在农村,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让他们面临巨大挑战时选择了一条他们觉得安全的方式,然而,当结果与他们一直担心的目标截然相反时,他们懦弱了!所以不得不为自己的选择承担损失。他们都是聪明人,但是他们在大事大非面前他们成了懦夫,缺乏智慧的判断。

当然,他们赤胳膊上阵,懦弱可以理解,但是我看不起他们这样的人,最早是他们求着男主丁元英帮忙脱贫,可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并没有信任他们的救世主,甚至一开始就在为了利益得失揣测与谋定……他们岂知在丁元英的眼里早已经看清他们各自的弱点。丁一直在给他们机会,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一步步走向涅槃地狱……

最拍手叫好的就是最后丁元英给刘冰的证据档案袋,丁巧妙运用佛家“偷心”的规律验证了杀富济贫拯救弱势群体的原则。当然这也表明丁元英是一个善始善终的人。刘冰这样心存侥幸,冀求奇迹的人怎能不杀。

而那些求真务实,用实实在在的态度辛勤劳动的人最后也获得应有的回报,不得不佩服作者诠释的智慧,比如苏小丹,她就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她实实在在、不求侥幸,所以进退有度,身子干净,开始前已考虑好得与失,不卑不亢,顺其自然……

看完电视剧就在想,这部优秀的电视剧到底在说什么呢?回头想想,这部《天道》整部电视剧仿佛都是在讨论和诠释着佛学的规律,强势与弱势的较量,说白了就是尊重规律,利用规律,尊重客观,拥有独立人格。

喜欢丁元英在故事中运用智慧杀富济贫的做事方式,当生者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


锐子40


谢邀!作为一名忠实的《天道》谜,头条上发表了将近200篇解读,能够接到这样的邀请,实在是感到荣幸!
电视剧《天道》到底是装逼玩深沉?还是思辨富内涵?你怎么看?
首先说《天道》,改编于编剧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幅度不大。有著名演员王志文和女神左小青联袂主演。
说到装逼玩深沉?还是思辨富内涵?这个还真是因人而异,【天道思维】遇到很多人说丁元英装逼的,而且说王志文这个演员就特别能装逼。
其实,在拾郎看来,人活着就在不停的装逼 , 一种装起来很牛逼;一种装起来很傻逼。丁元英就是很牛逼,冯世杰,叶小明都认为丁元英是高人,只有刘冰觉得丁元英装逼。装逼其实也没什么不好,或许是我们眼神出了问题。
说到思辨富内涵,装逼玩深沉的对立面,在北京格律诗公司,叶晓明把曾经丁元英讲给冯世杰对于音乐的理解重复了一遍,叶晓明这个真叫装逼,而丁元英当时面对冯世杰的不吭不卑,气定神闲,那就是思辨富有内涵。
只要认真看过《天道》,细细品读几句从丁元英口中的台词,你就能感觉到是多么思辨富有内涵,你肯定按耐不住复制两句发到朋友圈感慨一番,也装装逼(开句玩笑)。
说到富有内涵,莫过于王志文在剧中反复论述的文化属性、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 技术、 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 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得道的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 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 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各位看官,请你细细品读一下这几句台词,到底是装逼玩深沉?还是思辨富内涵?你觉得呢?
好了,我是杨拾郎,今天就到这里。
世界上最厉害的不是招数,不是策略,不是金钱和权力,而是……
一种思维方式,掌握它的人都是商界高手,明白这些思维模式的人都可以倍增时间,倍增效率,并且能让你看清一切布局中隐藏的秘密……
它到底是什么?为啥能具备这么大的威力?……
p.s.转发本文后点开拾郎头像,私信【天道】,系统会自动回复给你高清版,有声小说版,以及电子书版《天道》p.s.如果你渴望掌握【天道思维】,天道人物解读,转发本文后请点开我的头像,最底下的菜单栏有《天道秘维》

杨拾郎


很确定,这部电视剧就是故作高深,

大家都会把看不懂的东西奉为神,这个道理和宗教类似,又假又大又空又无法证实的东西,人们往往会把它捧到一个很好的位置去崇拜,通过称赞,认同,从而找到一种所谓的共鸣,只有这样才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就好比你认同一部好的作品,就意味着你的层次和品味和别人不一样,看过教父的人并且产生认同的人那就自以为自己是很有思想的人,从而产生一种虚荣的优越感!人云亦云就是这么来的,我当时看这部电视剧的原因是看到抖音上的短视频,从而去豆瓣看了一下评分,居然高达9.2分,我出于此原因,硬是硬着头皮看完了这部电视剧。客观的讲,我真的觉得这部电视剧没什么意思,第一:女警察爱上丁元英实在是太牵强,太世俗,要不是丁元英有一套四十万的音响,这个女人会对他产生兴趣吗?不会。后来女警察渐渐的发现丁元英原来是一个很有钱的男人,至少他随时可以赚钱后才爱上这个男人的,所谓的欣赏他的才华,说实话,如果一个贫穷又寒酸的才子,女人会喜欢吗?没有钱的才华有什么值得别人欣赏的?这个世界有才华又贫困的人太多了。所以这部电视剧可以改名为:一个女警察爱上四十万音响的故事!

再说说电视剧里面的所谓网友很欣赏的那些大道理,这部电视剧里丁元英讲了很多大道理,都不是讲给人听的,因为人听不懂,所谓懂的那些人也不过是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因为谈佛论道的东西和那些拿着中国传统文化骗财骗色的大师佛棍一样虚伪。

大道至简,真正的道根本不需要复杂的言语来表达,真正的道理不可能晦涩难懂,这不是个人学识问题,而是作者故作高深,要不就是作者根本没有理解道,就看了几本禅书,佛经,再看了下南怀瑾这伪大师的书就好谈佛论道了。首先,佛与道不是拿来谈拿来耍嘴皮子的,说的再有道理,说的再好没有一点修行成就有什么用?道是拿来修行的,不是拿来讨论的,所以只要谈佛论道的都是伪大师,真正懂道的人绝对是闭口不言,自己默默的躲着修行,远离世人的,也不会跟你讲道理。

所以这部电视剧所表达的思想不过是故作高深的肤浅作品!!!


纯情的小草


《天道》中的男主丁元英,是神、是魔、是鬼,是超级混混,就是不是正常人。可事实上,丁元英也是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只是他是个高人,是奇人,是怪人,同时他也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人。

做为一个并不缺钱的商界精英,丁元英从繁华的北京来到偏远的古城,却只是带了简单的洗换行头和自己最喜爱的音响及唱片。

在古城的丁元英,屈身于一个简单平常的蜗居陋室,饮食简单,爱好简单,生活轨迹简单,人际交往简单,偶尔与人交流时从嘴里蹦出来的词汇也都很简单。

如此简单的丁元英,直接让我想起了两个人,一个是孔子口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的颜回;一个是自称“我所需要的也就是一杯茶、一盏灯和一个音乐播放器”的世界超级大富豪乔布斯。

有些人的生活简单并不是生活所迫,而是源于自心的简单。一个内心“贪嗔痴”欲念很少的人,其精神世界也很纯净,此人的思想境界相对也就越高。

拥有更少身外之物的生活总是能让人感觉到自由,这种精神层面的自由自在,能使人的心灵逐渐减少欲求甚至是无欲无求。心变得简单了,就不会把自己硬给活成一个身累心更累的物品积攒者。

简单的生活,往往会给人一种更轻松的感觉。一个精神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丢掉一切多余的负担,就像《天道》男主丁元英,追求简单的生活,过着简单的生活,享受简单的生活。简单,才是生活的真谛。简单,就是天道。

看《天道》,读《天道》,悟天道。

人生悟道,悟道人生。

朝闻道,夕死足矣!


牛哥谈人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怎么看在于我们每个人不同的心性投射。

一日,苏东坡与好友佛印一起坐禅,苏东坡问佛印:“大师,你看我的样子如何?” 佛印说:“在我眼中,居士像尊佛。”接着佛印问苏东坡:“居士,你看我的样子又如何?”苏东坡挪揄地说:“像堆牛粪。”佛印听了,并不动气,只是置之一笑。苏东坡回家后,得意地把这事告诉他妹妹苏小妹,苏小妹听完说:“哥哥,你输了。一个人心里有佛,他看别的东西都是佛。一个人心里装着牛粪,什么东西在他眼中都是牛粪。

行万里路,见多识广,留恋美景的同时也许看到了天道。读万卷书在被粉饰的文字背后探寻真相的水平决定我们成为一个书呆子还是获取了前人的思想光辉。读书很重要,转化很重要,变现也很重要。学习的方法太多太多,读书只是路径之一,学着去使用方法才是真正的好方法之一。我们在这个可以变现的世界里,学习的任何东西,都要要求它们有变现力,没有变现力的话,学富五车,也不过是空学问,讲起来头头是道,但对这个物质世界没有变现力。 特别是如今这个世界,我们就要要求这样的变现力,否则的话,白学了,不如不学,空添了思想的负重。

话说但凡人说话,都带有主观色彩或者某个目的,无论主观色彩是左还是右,无论目的是好还是坏,都会有色彩和目的;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所有话,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目的;再透过你的心,又会变成什么?大家要学会这样的心法,才能读懂自己,读懂这个世界…才有可能调频共振,为你所用,也就是某种转化,变现…当然也是某种风景…读书有没有用关键在于能不能转译。比如变成自己的智慧,社会的需求,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说变现的能力。

感觉到好是一回事,领悟其中的奥妙又是另一回事,融会贯通使用又是另一回事……

比如,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我有什么,我就干什么的”这样的一种狭隘的小农思想。有些人则“用天底下的人,天底下的钱,为天底下人做事”,当然自己参与其中,这么样的一种心态。这个心态的背后是什么?其实就是“无我诸,无我执”的心态。以其无私而成其私。

从另外一个更宏观、更大智慧的角度讲,怎么样让所有人都为了私去努力,而成就了你的更大的公,而你这个更大的公里面,有更大的私呢?

历史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怎样取舍、整合、解读,用一根什么样的线把它们穿起来。一个有足够力量去重组团队意识聚焦点的人,可王者无敌。

一个人要成功,永远是个人的天赋转译了社会的某种趋势和需求,而不是追逐完美,适应广泛。重要的并不是你是谁,而是,你要成为谁。来重新组织你应该,做什么人,交往什么人,远离什么人;来定位你要去哪儿?什么人适合你?什么方式符合你?什么趋势值得利用。

有些人在利用天道来售卖自己,有些人在转化天道来充实自己,有些人已经在天道的路上……

有些人先知先觉,有些人后知后觉,有些人不知不觉,都很好……就像去寺庙的都是信佛的吗?烧香的烧香,拜佛的拜佛,许愿的许愿,布施的布施,求财的求财,达摩面壁,愚公移山,各下功夫,各摘果子……这才是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太阳天然笨真


我个人认为装逼玩深沉大于思辨富内涵!不过,由于作家本身的经历和思维与众不同,偏激而过于消极,建议还是走马观花一下吧……我只看过一遍,然后决定不再看第二遍。虽然许多人认为是经典之作极尽吹捧之能事,可惜由于演员的不和谐搭配以及牵强附会的狗血剧情让我反胃了好几天[发怒][发怒][发怒][发怒][发怒]


千年孤独雲水间


说天道装逼,来你装一个给我看看

来来看看头条的数据你就知道这个逼绝对不是能装出来的。

7.18日的数据是3千2百万的浏览量,一部电视剧10年后能受到这么的关注,能吸引这么多人讨论,这是能装出来的么?

《天道》是一部高文化内涵的良心作品,而且提出了问题,也给出了解决的办法,没有故弄玄虚,同时也没有装逼,只是作者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大胆提出异议的勇敢之作,在国情下已经是殚精竭虑,隐之又隐,力求观众能看到他的发声。怎么能说它装逼?

当然有人提出异议,在所难免

首先来说丁元英这个人物的塑造,是魔,是神,那么现实中有这样的人么,我想来想去,起初觉得这样的人应该很少,后来觉得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只是思维如果局限于剧情中的丁元英,短短一年时间就挣了接近3个亿,而且只是用大脑和思维判断挣钱,且是10年前的3个亿,就觉得现实中这样的人,有也就那么一两个吧。后来思维开拓,觉得现实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比如:马云、马化腾、张一鸣、任正非等等,太多了,他们没有丁元英的魔性,却是一个一个的大神。他们不用杀富、却干着一桩桩扶贫的事情。比起丁元英,现实中的这些大神更令人敬佩!这些大神带动了多少就业。这些大神一样开始也只是一个想法,就成就了一个个神话。试着想想如果让马云,任正非来写一篇天道的评论该会是怎么样一种尴尬?

《天道》作为一部电视剧在文化领域的地位无疑可以说是顶级的

作者故事的巧妙构思,和包容了所有中国文化里的精华和糟粕,一锅烩到了一部短短二十集的电视剧里,而且编的是那么饶有兴致,真真切切,有人评论说天道里的商业行为,太小儿科了,不错如果让马云来看,杀富杀的太离奇,就是这样才增加了故事的观看价值,才会吸引观众。作为一部电视剧无疑是非常成功的。看看天道的一大批追随者,你就明白了,包括我也很喜欢它。

《天道》是一剂猛药,对于观众要看对症不对症

我曾经在前面的一篇问答里“丁元英、冯世杰到底谁是高人”回答了这样一段话,《天道》是一剂猛药,对于观众来说,要看对不对症,对症了,你觉悟了,提高了,行动了,才能叫良药,不对症,你没觉悟,却自已为觉悟,或者觉悟了不去行动,也是零,这个时候这剂猛药,无异于一剂慢性毒药。冯世杰在没有遇到丁元英以前就觉悟了,他才是一个真实的人,再说觉悟不觉悟,在现实中确实是多方面因素,不能说看了一部《天道》你就觉悟了,你就无敌了,你就有钱了。还是踏实做人为好。

《天道》里的道理上了年纪的都懂,佛家的道理就是把平常道理说得让人难懂,没办法,宗教就这么传下来的,现在有好多人在解释佛教经典,但都不如一个故事来的直接

天道作为一部电视剧就在那里放着,你看到什么程度,或者你个人的修为到什么程度,都不影响作者写这部作品的初衷,它就像一部字典,就放在你的书柜,你上几年级,都可以查,关于词语的解释,你理解到什么程度,要看你自己。有一天你整体都理解了,那就说明你真的修为很高了。




种草影视


一,《遥远的救世主》(拍成电视剧就是天道)一书讲了一件事情:一个男人送了一件礼物给一个女人。故事也围绕着这个“礼物”而展开。

芮小丹(女主人公)因缘巧合认识了丁元英(男主人公)并且相爱了,芮小丹向丁元英要了一个礼物:借王庙村扶贫来论证“文化属性”的提法是否真如丁元英所说“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国家归根结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芮小丹的逻辑很简单:按你的逻辑,王庙村穷是因为文化属性,那么现在一个神话改变了这里,你又怎么解释?颇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味道。

丁元英答应了,于是叶晓明,冯世杰,刘冰登场,开始运作“北京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借王庙村的廉价劳动力成就叶冯刘三人的事业。而实际上操作起来却是刺刀见红,招招致命:“在北京摆摊儿,用柏林,伦敦,巴黎三个城市当托儿,让斯雷克公司当打手,让法院,媒体起哄,让伯爵电子公司投井下石,从乐圣公司的碗里化点缘”。

至于中间是如何高潮迭起这里就不啰嗦了,大家可以看书。结局是如丁元英所规划的那样,王庙村,格律诗公司与乐圣公司合作,失误是乐圣公司的董事长林雨峰自杀,刘冰自杀。芮小丹自杀(因公)。

读到此处你以为这不过就是一个商战故事?

NO!

当官司结束时,对此事的议论铺天盖地。当然丁元英已然臭名昭著(丁元英已经不在乎了,因为要礼物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了)。整个社会对于得救之道进行了大讨论。

得救之道是什么?是神,是佛,是上帝?都不是,是靠自己按客观规律办事。正如《国际歌》唱的那样“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中国的传统观念在一个“靠”字,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就是别靠自己。

佛道儒三教,支撑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是伟大的文化。但是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

目前全人类最先进的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其核心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也就是实事求是,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所提倡的。

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而不中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兼容并蓄,随时随地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胡服骑射就是一个伟大的例子。今天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也证明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正确性。

看古今,波澜壮阔,多少个伟大的民族起起伏伏。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虽有挫折,我们中华民族也能够凭借此而一次又一次的崛起,与世长存,直至时间的尽头。

二,靠自己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你承担现实。

《易经》中乾卦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事,也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不可懒惰成性;大地吸收阳光润泽万物,君子应该像大地一样,包容万物。

 

乾为天,坤为地,合起来就是宇宙,就是世间万物,所以一般用这两卦来代指《易经》。我们一般讲的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儒释道,而儒家,道家的思想均来自于易。所以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那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归根结底是要你承担这个天地,承担这个现实。

 

《论语》里有一句叫“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及,至也,不及,不至也,不能尽善尽美。如,表连接,而的意思。犹,踌躇,疑惧。恐,恐惧。失之,使之失,使(学)迷失。连起来意思是,学习圣人之道而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状态,是因为你犹豫,恐惧,是“学”迷失。

 

当我们面对学习,特别是面对各种各样的理论,情况,众声喧哗,众说纷纭。而自身却没有足够的智慧去辨别,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患得患失,归根结底是不敢承担。

 

学习时为什么不敢敢承担呢?因为你企图要去证明自己的正确,企图要找一条所谓永远正确的道路,因此不敢去尝试,蜷缩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有时为生活所所逼,出去试探一下,又缩回来。是这种追求先验式的方法,模式思想害了你。

 

但是,天是你的天,地是你的地,这个世界是你的世界。你的天地里,世界里的路只能你自己来走,你不走谁走。你不去走,就没有路,因为你的天地里就只有你这么一个人,一个大写的人。其他的,都是背景,都是NPC,都是系统的指令。

 

你想在走之前找到一条上帝式的正确的路,然后沿着走就行了。“甚矣,汝之不惠”,任何的道路只能是人走出来的,在没走之前,没有人有资格当上帝去宣告对与错。

 

一个人活在这个天地之中,顶天立地。是一个人在战斗,也只能是一个人在战斗,因为其他人只是背景,只是NPC,无法帮助你,你的力量只能来自自己的内心深处。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真实意思是人以天地为学,去对照,去校对,不是在表面打转转,不是凭空预设些前提条件,而是直下承担天地,承担当下的现实。

 

任何的哲学,科学都不能违背之。去承担当下的现实,去承担当下的现实逻辑,去承担人的现实存在,去承担个人的生死,去承担自己这个人所有的错误,所有的罪恶,去承担因为选择而付出的代价。

 

任何智慧,必须以承担为前提。

 

所以,不是先预设一个所谓的正确标准来划分天地,而是要承担,要践行之,要去斗争,要去实践,要去微试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