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疫”線】暖心事,暖心話,暖心人

距離隔斷的是病毒,隔不斷的是人心,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我們從來不是孤軍奮戰。默默加入回民區“戰疫”的各界巾幗志願者,暖行--暖語--暖心,讓疫情的寒冬格外溫暖。

“生活管家”——賈琴

回民區海西辦事處金海路社區巾幗網格員賈琴,在社區全面開展防疫工作以來,每日奔走在抗疫一線,志願服務隔離人員家庭,由原來的彈性工作時間成為24小時,每日賈琴都要通過短信或者電話、微信的方式瞭解隔離人員的生活必須品,第一時間到就近的超市進行代購,並負責送到他們的家門口。

【基層“疫”線】暖心事,暖心話,暖心人

【基層“疫”線】暖心事,暖心話,暖心人

與此同時,賈琴為了緩解留觀人員心理壓力,通過微信發送疫情防控知識,送菜的同時會在袋子裡多放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我們和你在一起!簡短的一句話語,讓隔離在家的居民更加安心,暖在心裡。她的付出為隔離搭起了橋樑,被譽為隔離人員的“生活管家”。

【基層“疫”線】暖心事,暖心話,暖心人

【基層“疫”線】暖心事,暖心話,暖心人

【基層“疫”線】暖心事,暖心話,暖心人

【基層“疫”線】暖心事,暖心話,暖心人


老奶奶,您得戴口罩


老年人是這次新型冠狀病毒高危險人群,在社區防控值守的巾幗志願者,除了登記出入人員信息,還要為出入的老年人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發現一位外出的老奶奶未佩戴口罩,及時上前引導勸說,向老人說明現階段做好防疫措施的重要性,為老奶奶正確佩戴好口罩後安全送回家。

【基層“疫”線】暖心事,暖心話,暖心人

【基層“疫”線】暖心事,暖心話,暖心人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疫情無情人間有愛,一個個暖心小故事正在上演,匯聚成了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這股力量將無往而不利,必將在不久的將來全面戰勝疫情。

暖心的燈

在區婦聯值守的小區,疫情監測點就設在院內一樓的門窗前,一樓的住戶都是老年人,晚上睡的早,從窗戶裡透不出亮光,每到晚上值班的時候,監測點一片漆黑,1單元一樓89歲的佟大爺聽到我們交接班說到這個事,他沒有聲張,第二天,便與60多歲的兒子忙起來,到了晚上在老人窗戶前亮起一盞暖心的燈,燈照亮的不僅是監測點,更是我們打贏疫情阻擊戰堅定的決心。

【基層“疫”線】暖心事,暖心話,暖心人

快遞大哥的口罩

“感謝你們,黨員先鋒”。戴上口罩,我面前這位快遞大哥盯著我的袖章,除了這句話,再說不出別的。我知道,這是他的心裡話。

在水文隊小區門口值守的區檢察院的女幹警金燕翔,發現有位身材魁梧的快遞大哥從她值守的小區門口經過好幾趟,最顯著特徵是不戴口罩。傍晚要進小區才知道他是本小區居民。提醒他戴上口罩,他也只是笑笑。雖然話不多,但他非常配合量體溫、登記信息等工作,她就把僅剩的一個一次性口罩送了他。第二天,金燕翔發現這位大哥還是沒戴口罩就出門。見到給他口罩的志願者怯生生的,不好意思地說:“你們每天這麼辛苦,我也不想給你們添亂,附近幾家藥店沒口罩了,真的顧不上到處買口罩啊。疫情當前,網購生活用品的居民越來越多,快件積壓很多,我必須得送。家裡妻子兩孩子就昨天的那隻口罩,出來買菜需要,說著笑笑就匆匆走了。”

【基層“疫”線】暖心事,暖心話,暖心人

【基層“疫”線】暖心事,暖心話,暖心人


得知這一情況後,女幹警金燕翔第一時間發到工作群中。“我這還有一個先給他用”信息剛發出,有人就在群裡回應說。 “那你怎麼辦?”“按照專家指導的方法消消毒還能用一天,政府緊急調集的口罩馬上就到了,沒關係。”

接過口罩,這位快遞大哥的眼圈紅了。

【基層“疫”線】暖心事,暖心話,暖心人

愛心保溫壺的故事

“春節期間,你們堅守在社區一線的幹部舍小家為大家,放棄與家人團聚,每天在小區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排查,天這麼冷,喝點熱水暖和暖和,你們也要保護好自己。”這感人的一幕發生在通道街義和巷社區祥和四區值守卡點。

【基層“疫”線】暖心事,暖心話,暖心人

在北疆零下近20℃的夜晚,保溫壺裡的熱水不止給值守幹部溫暖了身體,更是融化了所有值守幹部的心。送來愛心保溫壺的熱心居民是家住祥和四區的費老師。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人心,看著值守幹部們在卡點頂著寒風依然堅守,費老師很焦急,她想讓卡點值守的幹部能吃一口熱乎的面,能喝一口熱乎的水。

奉獻是我們的責任

回民區環河辦事處阿吉拉沁社區趙晶晶、張媛媛兩位年輕的女孩,疫情到來時主動聯繫社區,希望作一名巾幗志願者,為疫情防控加油助力,也踐行自己在加入黨組織時的承諾。在社區連續堅守三天,承擔了大量的工作。她們說,面對國家的困難,我們義不容辭,勇於奉獻,這是我們的使命責任,因為我們是新時代的女性。

【基層“疫”線】暖心事,暖心話,暖心人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疫情無情人間有愛,一個個暖心小故事正在上演,匯聚成了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這股力量將無往而不利,必將在不久的將來全面戰勝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