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40万大军围困刘邦于孤山之中,为什么最后却放过刘邦?

按照史书上的说法,正当白登山上的汉军面临绝境的时候,陈平献计用重金贿赂冒顿单于的阏氏(匈奴皇后),然后阏氏向单于晓以利害关系。冒顿单于架不住阏氏的游说,最终决定放刘邦一马。难道刘邦绝处逢生就如此轻松吗?作为匈奴最高统治者的冒顿单于会因妻子的一席话就做出如此重大让步吗?实际过程当然没有那么简单。

匈奴40万大军围困刘邦于孤山之中,为什么最后却放过刘邦?

当刘邦率部被匈奴主力围困后,冒顿单于得知对手竟是大汉皇帝,不免喜出望外。于是他下令全军对据守白登山上的汉军发起一轮又一轮的进攻,试图消灭汉军,生擒刘邦。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北方游牧民族历来骁勇善战,如今又有绝对优势兵力,歼灭汉军似乎不成问题。但事实上,在七天七夜的时间里,白登山上的汉军顶着饥饿、寒冷等不利条件,成功击退了匈奴大军不断发起的进攻。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首先得归功于当时汉军战斗力极强。因为“白登之围”发生在西汉初年,当时国家刚刚统一,汉军将士个个久经沙场,刘邦亲率的先头部队又是汉军中的精英。匈奴虽然人数众多,但想要啃下这样一块“硬骨头”却绝非易事。此外,匈奴擅长在平原上骑射作战,汉军擅长攻坚战。从彼此特长上来看,显然在白登山上居高临下的汉军更能发挥所长。

匈奴40万大军围困刘邦于孤山之中,为什么最后却放过刘邦?

另一方面,汉军主力在得知皇帝被围困于白登山的消息后,也在日夜兼程地逼近。虽然匈奴出动大军阻挡陆续前来驰援的汉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赶到战场的汉军越来越多,匈奴人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为一旦汉军主力全部赶到,匈奴人原本计划的围歼战,很有可能会演变成两面夹击的反包围战。到时候别说生擒刘邦,恐怕冒顿单于自己都将身处险境。当时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各部不久,人心尚不稳定,一旦吃了大败仗,结局必将是草原各部重新四分五裂,这是冒顿单于输不起的代价。

匈奴40万大军围困刘邦于孤山之中,为什么最后却放过刘邦?


因此,在围困了白登山上的刘邦七天之后,刘邦采纳陈平之计向冒顿单于的阏氏送上重金,请她居中调停。冒顿单于看清了战场上的形势已经越来越对己方不利,所以才顺水推舟听从了阏氏的建议,放刘邦从包围圈中退出。“白登之围”最终以和平方式收场是因为战场上博弈的双方经过仔细衡量,都认为这种方式收场最符合本方的利益。

“白登之围”后,汉朝和匈奴订立盟约。此后虽然匈奴还屡有小规模部队犯境劫掠,但没有演变成大的兵祸,两国关系得到暂时的缓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