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待辦”是個謊言,在家辦公如何提升效率?

自春節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始終牽動人心。如今,各企業、學校陸續開工或線上開學,工作與生活仍要繼續。對於在家辦公而言的人來說,如何提高專注能力、合理安排時間、提升工作效率成了令人苦惱的問題。

葉武濱的《高能要事》一書參考了彼得‧ 德魯克的時間管理論述、弗朗西斯科-西里洛的番茄工作法、戴維‧艾倫的GTD 工作法、博恩‧崔西的青蛙理論以及史蒂芬‧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等理論,在時間管理和工作規劃方面,為我們提供了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

本文摘編整合自《高能要事》一書,由中信出版社授權轉載。

撰文 | 葉武濱

摘編 | 董牧孜

先說一個我自己的故事:

20 年前,我剛大學畢業,通過嚴格的考試獲得進京指標,在一家報社做記者,採訪後寫好稿件並保證及時發表是我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但在寫稿的時候,我往往很容易被外界電話、領導突然派發的任務或來自家人的囑咐所打斷。

那時我對提高效率和時間管理的認識和研究還沒有現在這麼深,只是想了一個簡單的辦法:我買來一個收件筐和一堆便籤貼,當我在寫稿的時候,被任何人打斷,我就寫一個便籤貼丟入筐中。例如:有電話打來,我接起後告訴他,回頭再給他回電話,然後寫一個便箋“回某某電話”丟進筐中;腦子裡突然想起太太早上說的“下班後順路買菜”,我就寫一個“買菜”的便箋丟入筐中;領導突然來交代說明天的文章排版要注意哪個細節,我一樣寫一個便箋丟入筐中。等稿子寫完,我就著手清查收件筐裡的便箋,根據輕重緩急,選擇執行。後來我還把事情按照家庭、工作、電話等等分別使用不同顏色的便箋記錄。這裡運用的原理就是根據不同的事務類型分別執行。

“今日待办”是个谎言,在家办公如何提升效率?

葉武濱,時間管理品牌易效能®機構創始人,網絡知名時間管理類節目主播,兩個孩子的父親、環球旅行家和社會公益人。

當然,這套簡單的時間管理方法我後來又不斷更新,如今已經非常成熟:專注一事的ABC255 工作法。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很多“待辦事項”,但是我們人生的價值和成就不取決於能做多少事,而在於確保優先做完重要的事,並把它做到極致。按照事件的輕重緩急程度,我們可以把它們分為A、B、C 三類:

A 類是我們確定必須由自己親自執行的重要事件,是已經安排的計劃內事件,包括重要緊急和重要不緊急事件;

B 類是突發的緊急狀況,是計劃外的緊急事情;

C 類是其他事件,是那些對我們內外產生干擾,卻又不那麼重要或者緊急的事件。

我們細緻運用到事件的執行,可以25 分鐘工作+5 分鐘休息交替。

當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調整,如45 分鐘工作+15 分鐘休息,30 分鐘工作+10 分鐘休息等,但無論你採取哪種交替模式,建議你務必都要維持一段時間不變,以便養成習慣。如果A 類事件太大,就分解成很多個25+5 的小a 類事件。

“高能要事”原則:為重要的事首先留出固定的時間

我在研究實踐時間管理的10 餘年間,閱讀了國外幾乎所有的時間管理相關書籍,其中“要事第一、要事優先、重要、緊急”的概念是其中非常經典且重要的理念,後來我翻查文化古籍,發現我國很多歷久彌新的傳統經典中早就有相應的描述,例如《大學》裡提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不管是西方的“要事優先”,還是古人的“輕重緩急”,它們所包含的都是同樣的時間管理的本質。

“今日待办”是个谎言,在家办公如何提升效率?

《高能要事》,作者: 葉武濱,版本:中信出版社2019年10月

所謂“高能要事”,即:我們不光是要先做重要的事,為了確保執行的高效率和成果的高質量,我們還應該在自己精力與能量最佳的時間,以及合適的空間裡,去做重要的事。在我們精力不夠時,可以選擇放鬆休息來補充精力。

《刻意練習》這本書裡,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介紹了一個研究成果,這個成果給予了“高能要事”一個強有力的佐證。作者說:“我在研究柏林的小提琴學生時發現,最傑出和優異的學生,比普通學生平均每週多睡了5 個小時,並且與普通學生每週花在休閒活動上的時間大致相當。唯一不同的是,最傑出的學生會把那些受到干擾最少的高效能時間留給練習。他們會固定在早上起床後練琴一小時,在午休後再練琴一小時。在每天固定的時間裡做重要的事,捍衛了重要的練習日程,並且排除了干擾,於是他們成了最傑出的學生。”

曾國藩也說,早起是治家之本,每天甚至有日課12 條。同樣,這麼做的還有籃球明星科比和文壇巨匠村上春樹。科比的那句名言:“你知道洛杉磯早晨4 點半的樣子嗎?”以及村上春樹在33 歲時決定以寫小說為生後,堅持每天凌晨4 點起床,寫作4 小時,再跑步10 公里的生活方式,都在表達一個思想:為重要的事留出固定的時間。這樣的工作模式,就是我總結的“高能要事”。

“今日待辦”是個謊言

我在很多地方談過這個現象,很多人每天開啟做事模式的第一個舉動就是拿出自己的筆記本,羅列自己的“今日待辦”,密密麻麻寫了很多事,看著頗有成就感。但到了晚上卻睡不著了,因為事情沒做完。這是不是很多人一天的寫照呢?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原因是“今日待辦”是一個謊言。

做今日待辦的人,他們的視角侷限在了這一天,當關注點僅放在這24 小時的安排上,我們就容易被視野窄、事務多、沒有分類、缺乏彈性、先做簡單的不做重要的事件等各種因素影響,從而讓自己的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那麼如何逃離謊言,不再做鬍子眉毛一起抓的笨事呢?

二八法則:每天聚焦20% 的重點事件,回報驚人

1897 年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歸納出一個結論,即20% 的富人擁有80% 的財富。這描述了一種不平衡關係。我們可以計算得出,在平均財富數量和掙錢速度上,富人平均是窮人的16 倍。

二八法則是普遍存在的規律。每一件事情,對於人生而言,價值不一,也必然呈現二八法則效應。因此,如果你每天首先聚焦對自己人生產生積極影響的20% 的重點事件,你的人生就會提升效能16 倍(見圖2.2)。如果聚焦4% 的人生重點事件,則可以提升人生效能256 倍。如果1%,則4096倍( 注: 二八法則中聚焦20% 事件產生16 倍效能, 聚焦20% 事件的20% 就是4%,產生的是16×16=256 倍,4% 事件的20% 是0.8% 1%, 則效能約為256×16=4096 倍)。

其他事件可以刪除、推遲、委託。

“今日待办”是个谎言,在家办公如何提升效率?

20/80法則又名帕累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巴萊特定律、最省力的法則、不平衡原則等。

經過大量的閱讀研究,我總結得出一個結論: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只需要在本行業內專注地深度工作2 小時,效能就能翻16 倍,不出1 年,你就能成為行業內的專家;不用5年,你就能成為全國範圍內的行業專家;而10 年累計7000 多個高能專注小時,你就可以成為全球範圍內的行業專家。做減法,而不是加法,是人生成功的核心秘密。

當你能夠把當下的每一件小事做好之後,下一步我們就可以擴展到高效處理一天的事件了。

我們每天只有2~2.5 小時的效率高峰期

人在低精力的時候是沒辦法處理重要事情的,而高精力的時間在每一天中所佔比例是非常低的。美國行為學專家丹‧艾瑞里的研究顯示:我們每天只有2~2.5 小時的效率高峰期,通常是在醒後的幾個小時,這是你拉開與他人差距的最寶貴時間。

如果你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起床、上床睡覺沒個點,那麼你的高能要事時間就一定不會是固定時段,而如果你過的是按部就班的生活,那麼早上的晨間時光就是你一定不能錯過的高能時刻。

我們的精力會不斷地釋放和補充,它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那麼為了很好地使用它,我們就要學會張弛有度,因此我們一天的時間就可以根據精力狀態不同進行安排。

例如今天我從倫敦飛往佛羅倫薩,我的安排就是:早班機上睡覺積蓄精力,抵達後坐上去比薩斜塔參觀的車,在車上我就用手機聯網與國內團隊取得聯繫,在線開會部署完工作,遊玩比薩斜塔結束後一個小時,我回到酒店後錄製了線上音頻節目。一天下來,睡覺、工作、遊玩,我一件事不落。

時間的五種分類

我連續10 年每天記錄統計自己的時間使用,並且在做了大量的社會教學研究後得出一個結論:優秀的時間管理者可以把一天時間分為四類:休息時間、固定日程時間、彈性事件時間、留白時間,卓越的時間管理者還會有第五類,反思時間。

1 休息時間

那些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花費的時間,例如:吃飯、睡覺和運動等等。這類時間的支出是為了維持我們最基礎的生命運行能量,它的作用是補充精力、消除疲勞,這部分時間佔我們時間總量的很大比例。

以一天為例,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睡8 個小時左右,加上睡前醒後的緩衝時間,他們一天花在睡眠上的時間大約在9~10 個小時左右。每天三頓飯,加起來大約會花我們1~2 個小時。想要身體健康身材健美,我們每天至少需要1 個小時的鍛鍊時間。

這麼算下來,一天24 個小時,至少有12~13 個小時是我 們必須花費的休息時間,這還是比較自律的人;如果是自控力不好的朋友,作息無規律,加上睡前玩手機,早上賴床,那麼一天要花費15~16 個小時。

每天因為無序和不自律而浪費的3~4 小時,就是時間的黑洞。

因此,想要避免時間黑洞,我們提議自己的學員要規律作息,最好做到早睡早起。古今中外的許多名人和偉人,例如曾國藩和富蘭克林等,都有早睡早起的習慣,曾國藩日課中最後一條是夜不出戶,富蘭克林的作息則是每天晚十早五。

同樣,我也是一直這麼要求自己的,無論在世界的哪座城市,我都會很快地把自己的作息根據當地的時間調整過來,與日同起,與月同眠。並且在早起或睡前,我還會留出30 分鐘的第五類時間,來反思過去的一天,以及計劃明天要做的事。

2 固定日程時間

那些執行事先計劃好的、擁有明確截止日的重要事件的時段,我們稱之為固定日程時間。例如:寫稿、做課件、提前定了時間的會議、與他人的約會等等。這類時間基本上屬於我們在上一章中講到的A 類事件。

一個人一天有2-2.5 小時的效率高峰期,經過訓練後,可有4-8 小時的高能時間,但我建議你正常情況下一天控制在2-4 小時。為有明確截止日的重要事件,留出的專門固定的時間,應該選在一天中的高能時段,並且儘可能地排除干擾,同時要保持空間的安靜整潔。

3彈性事件時間

完成那些計劃內,但沒有固定截止日的事件的時間,我們稱之為彈性事件時間。

這類時間主要用於處理我們生活和工作中那些不太緊急的事務,處理的時間可以前後調節,但最好是提前處理。例如:訂機票,雖然提前和推遲一兩天差別不大,但提前處理不僅有低價票,同時也了卻一樁心事,免得佔據我們的思維帶寬。

4 留白時間

給那些計劃外的突發狀況緊急事件預留出來的時間,我們稱之為留白時間。一旦有緊急事件發生,我們可以在這個時間段來應對,而且還不影響我們原有計劃的正常執行,所以它的意義就等於高速路上的應急車道。

很多時候我們滿滿的行程計劃被打亂,就是因為沒有給自己預留留白時間,以緩解意外緊急事件的衝擊,導致自己的內心和行為失去了原有的秩序。

我經常做“空中飛人”,一次和阿聯酋航空的空乘聊天,得知他們的排班表就嚴格遵循了為緊急事件留出應對時間的機制。

據說,每個空乘每月大概要飛6 趟,公司系統會根據航線需求和人員的技能自動匹配每個人的工作,提前安排好前面5 趟航班,最後會留有1 趟航班不做具體航線安排,因為每個人都有可能被隨時“抓”到某個航班上去為別人替班,而他們每個人都可以在起飛前的4 小時內取消自己的工作,原因可能是生病、家裡突發急事,甚至是心情不好。

當發生有人不能按時到崗的情況時,因為有這種留白機制,航空公司也能快速地調配另一個人上崗。公司運行井然有序,不受任何影響。這比起另外一家中東航空公司需要空乘員工12 小時待飛顯得更科學與人性化。

因此,我強烈建議大家不要做太滿的日程計劃,要給自己留出一定的空白時間以應對突發狀況,這樣我們就能活得更加從容淡然。

5 反思時間

為了保證計劃內的事件被優先執行,我們還需要做到每日反思,保持進步。人對結果的創造不是一開始就能做到極致的,這是一個不斷精進的過程。腦中有計劃,然後行動,有了結果後,需要與計劃的預期目標做對比,如果發現結果與預期有偏差,這時就需要通過反思調整計劃或改進方法,然後再行動。

我們反思過去是為了計劃未來和活在當下。用好每天的24 小時,掌控自己的一生才不是奢談。

我們很多人買了書,沒時間看,或者看了但沒看完,看完了也不實踐,那樣對自己的生活是不可能有任何改變的。

我們都知道知識有用,但練習是枯燥的,想要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那就需要正確重複地練習並養成習慣。

你需要做的就是在每天的高能時段專注地練習(foucs),最好還能得到專家的反饋(feedback), 然後不斷地修正(fix),記住這刻意練習的3F 原則,這樣你才能不斷升級自己時間管理的能力。

撰文 | 葉武濱

摘編 | 董牧孜

校對 | 何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