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追風箏的人》,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川渝燕子


以前讀《追風箏的人》,我感動於哈桑對阿米爾說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幾年後再去翻閱這本書,就會發現自己當初並未讀懂其精髓與深意。

在我們的生命中,或許都會遇到一個“為你,千千萬萬遍的人”,我也遇到過。他是與我沒有血緣關係卻骨血相融的人。

我自問,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人能如此懂我。

我自問,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人能讓我如此信任和敬服。

我自問,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人能付出這麼大的心力來教我如何過好這一生!

可即便如此,他也沒法幫助和拯救我,就像我也無法勸得動他。

就算是你最親近最信任的人,就算是願意為你千千萬萬遍的人!他能夠幫到你以及參與到你人生的部分也少之又少。

人生的路,沒人能替你走一步!終究要你親自抵達。

這是我在這本書中最大的收穫。

而那些所謂的安全感,存在感,也都是需要自己去給的,並不能通過任何外在的人或者物來獲得。

這些都是在後來我開始梳理內心,關注自我成長之後才明白的道理,以及才真正汲取到楊德昌導演在他的電影《一一》裡,借用男主演說出來的那句:

人不可能讓另一個人教他怎麼活下去,怎麼過日子,那是很悲哀的,你知道嗎?

回到開頭《追風箏的人》,我們都記得哈桑對阿米爾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可更要記得的是,多年之後,拉辛汗在掛電話之前,意味深長地對阿米爾說:

那兒有一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這條路上可能刀光劍影,烽火連天,不曾停歇,可你總要一個人去走!

阿米爾踏上了這條路,儘管艱難險阻,但他最終才得以人格的完整和生命的安寧。


感謝你的閱讀。感恩相遇,來日方長。

作者:一紫,一個朝內探索的寫字人。關注自我救贖與成長。


一紫


“為你,千千萬萬遍。”

這本書是很久之前看的,不過看完之後給了我巨大的震撼。

其實看這本書來源於一個巧合,我當時買的是《百年孤獨》,然後贈送了這本書。當打開這本書讀了幾頁後,發現我深深的陷入其中。

哈桑是阿米爾真正的朋友,而阿米爾則因為沒有出手去救哈桑內心產生了愧疚,開始排斥哈桑。由於戰亂,阿米爾隨父親出國,哈桑則留了下來。

故事從這裡開始變得讓你猝不及防,一個驚天大秘密開始浮出水面,哈桑是阿米爾父親的兒子,也就是阿米爾的弟弟。讀到這裡,我不由得驚歎,我對作者的故事情節頂禮膜拜。阿米爾本來就對哈桑有愧疚,聽到這個消息後,他決定為自己贖罪,而最好的途徑就是把他們安全帶到美國。

阿富汗當時正值戰亂,為了他曾經最好的夥伴,阿米爾展現了自己超強的決定,和恐懼分子戰鬥,雖然哈桑死了,但他最終把哈桑的兒子帶了回去,也讓他不再那麼愧疚。

這本書一旦開始讀,你便會愛不釋手,你會被裡面跌宕起伏的情節所吸引,讓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故事能力,《追風箏的人》,一本讓你拿起來就捨不得放下的書,準備再重讀一遍。



奧特曼的故事匯


為你,千千萬萬遍

秋雨呢喃,屋內的空氣,因為一種聲音而顫抖。一切虔敬的文學,也許就該這樣,觸動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當得知哈桑被槍殺的消息,內心裡是說不出的滋味。偉大而美好的東西被毀滅,這就是悲劇所具有的震撼力。

真正的文學,只會使人高尚,使人在生活的暗礁嶙峋時仍不失一顆虔敬的心,對生活,對生命,對苦難。就如桑迪亞哥,就如餘華《活著》中的福貴,更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安,孫少平。

正如一如既往地喜歡餘華的《活著》一樣,我也深深地愛著胡塞尼的《追風箏的人》。哈桑,這個善良而真誠的哈扎拉人,倒在了自己人的槍口之下,確切地說,哈桑,倒在了種族仇視的火焰之下,就連他虔誠以對的真主也沒能救他。

為什麼種族的瘟疫仍然蔓延在人類的血液中,就在我們自視的文明下?這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自視甚高的西方文明,也會被種族的牆籬分割?就連如今的美國,都難以解決這個問題。

同是穆斯林的同胞們,卻也因種族而展開殺戮。哈桑,便是種族仇視下的犧牲品。哈桑有什麼錯?就因為生來是哈扎拉人,就該被欺辱,甚至被毀滅?我聽到了胡塞尼無聲的控訴。

哈桑,一直深愛著他的好友阿密爾,即使阿密爾不斷地傷害他,並且迫使阿里帶著哈桑離開喀布爾,但哈桑一直未能忘卻他的兄弟,即使,在罹難的前一刻。

“我夢到的事情多數是美好的,為此感謝安拉。我夢到拉辛漢老爺身體好起來了。我夢到我的兒子長大成人,成為一個好人,一個自由的人,還是一個重要人物呢。我夢到花兒再次在喀布爾街頭盛開,音樂再次在茶屋響起,風箏再次在天空飛翔。我夢到有朝一日,你會回到喀布爾,重訪這片我們兒時的土地……”

沒有責備,沒有怨言,沒有對自己不公平命運的憤怒,有的,只是對生命的摯愛,對兄弟的深情,對生活抱有的篤定的信心,即使,在塔利班橫行,自己慘遭迫害的苦難歲月裡。

多想再重複哈桑的那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是的,為你,千千萬萬遍,為一切的美好,為生命的至誠,為人類高貴的靈魂,為苦難中仍不迷失的己心。

希望,歲月的長河,撫平我們人類的傷痕,更熄滅種族歧視的火焰,讓戰爭和苦難,遠離我們,生而為人,就應該高貴而自由地活著。


含章可貞大吉


我仍然喜愛這本書,我愛它,就像你們愛自己搗蛋調皮、叛逆不羈,但終歸還是可愛善良的孩子。——卡勒德.胡賽尼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譯者李繼宏,上海人民出版社於2003年出版,是美國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暢銷書。

全書圍繞風箏與阿富汗的兩個少年之間展開,一個富家少年與家中僕人關於風箏的故事,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

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講述了阿米爾的故事。阿米爾生於1963年喀布爾的一個富人社區中的一個富裕家庭。其父親“爸爸”是普什圖人,一名法官的兒子,成功的地毯商人。阿米爾家的僕人阿里的兒子哈桑則出身哈扎拉人。阿米爾和哈桑是好玩伴,哈桑是一個特別忠實,正直,一心只為阿米爾少爺著想的人,兩個人經常一起玩耍、遊戲。阿米爾是出色的“風箏鬥士”,即善於用自己的風箏切斷別人的風箏的線;哈桑也是傑出的“風箏追逐者”,因為阿富汗斯坦的傳統是線被切斷而落下的風箏歸追到它的人所有。爸爸對兩個孩子都很喜愛,但嫌阿米爾過於怯懦。兩個孩子和人打架時總是哈桑出頭。阿米爾展露出寫作的才華,但爸爸並不看重。爸爸的朋友拉辛汗成了阿米爾的忘年知己。1973年穆罕默德·達烏德·汗等發動政變,在阿富汗斯坦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

社區中一個仰慕納粹的普什圖族孩子阿塞夫和阿米爾、哈桑發生衝突。哈桑用彈弓維護了阿米爾。1975年,在一次風箏比賽中,阿米爾為了贏得爸爸的好感而勇奪冠軍,哈桑則保證去追到第二名的風箏以證明阿米爾的戰績。但在哈桑的歸途被阿塞夫等人截住。阿塞夫要哈桑把風箏給他,但哈桑不肯,於是他強暴了哈桑。這一切被阿米爾看到,但由於怯懦阿米爾沒有挺身而出。

之後的日子裡阿米爾由於無法面對哈桑而希望爸爸把阿里、哈桑解僱,被嚴詞拒絕。於是阿米爾在13歲生日的晚上陷害哈桑,說他偷了自己的生日禮物。哈桑洞悉一切,而承認了偷竊。阿里和哈桑不顧爸爸的反對搬到了哈扎拉族聚居的哈扎拉賈特山區。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斯坦,1981年爸爸帶著阿米爾逃往到巴基斯坦白沙瓦,把家留給拉辛汗照看。後來阿米爾父子又遷到美國舊金山灣區的費利蒙居住。阿米爾在美國上大學,畢業之後成了作家,還在聖何塞的跳蚤市場認識了同樣來自阿富汗的一個將軍塔赫裡的女兒索拉雅,並和她結婚。爸爸在此期間因肺癌去世。阿米爾和索拉雅搬到了舊金山。他們想有一個孩子,但始終沒能如願。

2001年,罹患絕症的拉辛汗從巴基斯坦給阿米爾打電話,讓他去巴基斯坦,因為“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原來拉辛汗在阿米爾父子走後, 去哈扎拉賈特找到了哈桑及其妻子,他們一起回到喀布爾管理阿米爾家的大房子,哈桑還有了一個兒子索拉博。然而1996年塔利班佔領喀布爾之後,強佔了這個房子,還因為種族歧視當街槍斃了哈桑及其妻子。索拉博進了孤兒院。拉辛汗希望阿米爾回去喀布爾救索拉博,但阿米爾不願意。拉辛汗於是告訴阿米爾,哈桑其實是阿米爾爸爸的私生子。

阿米爾在出租車司機法裡德的幫助下回到塔利班控制的喀布爾。在找到了索拉博所在的孤兒院之後,發現索拉博已經被一個塔利班頭目帶走,而這個頭目會出現足球賽上。阿米爾在球賽中約了這個頭目,並在之後其住所見到了他。原來這個塔利班頭目就是阿塞夫。阿塞夫在被蘇聯人扶植的共產黨政權的監獄中受盡折磨之後加入塔利班,和蘇軍作戰,成了一個頭目。索拉博已經成了一個被性侵犯的舞童。阿塞夫告訴阿米爾可以帶走索拉博,但必須和他先處理一些陳年爛賬。在屏蔽左右之後,阿塞夫戴上不鏽鋼拳套,輕鬆毒打毫無搏擊經驗的阿米爾,但不料索拉博用形影不離的彈弓打瞎了其左眼。阿米爾和索拉博這才趁機逃出。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因為阿米爾無法證明索拉博是孤兒,而無法取得美國簽證,從而收養索拉博。索拉博需要暫時入住孤兒院。出於對孤兒院的懼怕,索拉博割腕自殺,之後被救起。在阿米爾帶著索拉博回到美國之後,索拉博因為感情受到傷害不再和任何人交流。在2001年九一一事件之後的一個週末,在一個公園裡,索拉博終於因為追風箏對阿米爾微笑。

此書除了在文學上的藝術價值之外,奠定了全書重要地位的要數政治和宗教,以及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阿富汗,一個戰火紛飛的國度。人們是不瞭解、甚至是誤解這個地區的。本書用最真摯的感情講述著阿富汗的一切,使人們瞭解並關注這個國家,這更是難能可貴的。

在自序中,胡塞尼的一句話說:“我向來只為一個讀者寫作:我自己。”譬如日本動畫之王宮崎俊便說過有同樣意思的話:我從來不考慮觀眾。這是作者著書的一種態度,只想呈現最真實的阿富汗和最真實的自己。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

讀完這本書,哈桑的忠誠讓我感動,同時還有他們的友誼。即使是主僕關係,即使是阿米爾背叛了他,可是哈桑的忠誠仍然不變,寧願自己吃苦也要守護"我"。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多次出現在這本書中,可我每每讀到這兒時我都會深受感動,是啊,這一句短短的句子裡包含了多麼深的含義啊!這不僅僅是哈桑對阿米爾的忠誠,更是哈桑對阿米爾的信任。

其實,文中的風箏不僅僅是指的本意,它既可以是親情,友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對於阿米爾來說,風箏隱於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隻風箏,不管它的意義是什麼,它總讓我們勇敢的去追。


納蘭自強


很多年前,讀過這本書。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觸動倒不是作者想表達的人性骨子裡的背叛和救贖,哈桑之所以是哈桑,主要是他的先天和後天都被束縛了,他與主人公阿米爾唯一公平的是他的善良和時間,可後來主人公並不如哈桑那樣純真善良,哈桑生命的時間也比阿米爾短。

為你,萬萬遍,到底是友情還是小僕人與小主人的順從,我一直沒想明白。一個富家小公子和小家僕真的有友誼麼?直到作者去了一個寬鬆自由的國度,他才有了愧疚感和贖罪感。

可見環境對人心的束縛太大了,在阿富汗那樣一個動亂的國度,,他仍然有真善美,不過這種真善美緊縮在人們內心深處而已。精神文明越自由的國家,人們心裡的真善美就容易釋放出來,不是麼?


三魚說


想起了我的父親我的弟弟,第一次放風箏,我父親手牽著線出了院子松線朝路南跑去,風箏線被風纏繞樹的枝丫上。在我弟弟十歲左右,我在院外看他們父子兩個人。


花開半夏盡嫣然


最近在看這本書,心被書中人物的命運牽動著,但願每個人都不負友情親情愛情,找到內心的安穩與救贖,就像書中所言的:為你千千萬萬遍……for you, thousand times !


懶貓24


沒看,真心沒看


草原旅遊諮詢


《追風箏的人》還以為是電視劇,看了其他網友的介紹方知是一本書,見笑了!

因為沒看過,所以無所謂感受是什麼,更談不上“最大”!

希望有看了《追風箏的人》的讀者,能夠發自內心的向題主介紹讀後感中最大的觸動是什麼。


全職媽媽親子教育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