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易其主的儒生,因溜须拍马,成了名垂千古的圣人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定陶登基称帝,揭开了西汉王朝二百多年历史的序幕。然而习惯于在马背上打江山的刘邦在坐江山时却遇到了难题。虽然已经拥有了九五之尊的帝王身份,却丝毫没有帝王的尊贵感受。这时候,一个小人物的出场,他通过自己的出色表现不仅解决了这些棘手的问题,还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了历史。此人就是叔孙通。

六易其主的儒生,因溜须拍马,成了名垂千古的圣人

叔孙通是一个儒生,在秦始皇时代就被召进朝中做咨询工作,。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到中央政府,秦二世问身边的博士们,怎么看待这事?这些博士都认为这是造反,应当镇压。

而叔孙通一言未发。一是可能觉得人家是博士;二是可能等着看领导反应再表态。当秦二世脸色陡然一变之时,叔孙通看出门道说道:“不对,哪有造反呀?是明主在上,法令完备,官员奉职,天下一统。不过是小毛贼,不足挂齿。”这样一说,秦二世龙颜大悦,他将凡说是造反的抓进监狱,说是毛贼的赏赐,还任命为叔孙通正式博士。

六易其主的儒生,因溜须拍马,成了名垂千古的圣人

其实叔孙通也不想这么说,只是形势所迫,后来他弃官而逃。来到家乡后,叔孙通投靠了项梁。项梁一死,楚怀王夺了项羽军权,叔孙通又投奔楚怀王了。后来巨鹿之战后,项羽掌权,主持分封,叔孙通又跑到项羽那儿。等到刘邦打到彭城后,叔孙通投奔刘邦,至此之后,他一直跟着刘邦。纵观叔孙通的一生,不停地跳槽,六易其主,这也是他被人诟病的地方。

刘邦在称帝过程中的一次庆贺宴会上,群臣都在争功,甚至拿出剑来乱砍,刘邦因此十分恼火。叔孙通觉得机会来了,他找到刘邦说:“争天下儒生不管用,但是守天下离不开儒生。”所以叔孙通到山东招聘儒者制定,大约三十多人,然后带着他们进了京城,在城外演练几个月。

六易其主的儒生,因溜须拍马,成了名垂千古的圣人

到汉七年,长乐宫改修完了,这个仪式也演练得差不多了。然后这一天上朝时完全按这个做法。司仪官领着百官进大殿,台阶两边是郎官,整个台阶上成百的士兵,文武官员分成了两列,入场由九个礼仪官分九批领进来,皇帝车驾引进来。皇帝登上来,按次序拜贺敬酒。完全按叔孙通一遍遍地走,直到散朝,整个朝堂鸦雀无声。

六易其主的儒生,因溜须拍马,成了名垂千古的圣人

这次朝会之后,刘邦高兴地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于是任命叔孙通为太常,专门负责宗庙朝廷的高官,还赏赐了五百金。叔孙通又说,我的学生出力大,希望给他们一个官做。刘邦随后将他们一律提拔为郎官。叔孙通出宫后,把刘邦赏给他的那五百斤黄金都分给了那些儒生。儒生们都高兴地:"叔孙通可真是个圣人!”

后世对叔孙通的作为亦有不同看法。司马迁称赞叔孙通因时而变,为大义而不拘小节,称叔孙通为"汉家儒宗"。司马光则指责叔孙通制订礼乐只为逞一时之功,溜须拍马,结果使古礼失传;又认为他对汉惠帝建原庙的建议是教导汉惠帝文过饰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