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体型硕大为什么刚生出来的熊宝宝特别小呢?

劲兴


大熊猫常被人昵称为“圆滚滚”,虽然长得憨态可掬,但其实挺凶,战斗力相当惊人,“黄帝大战蚩尤”传说中提到的“食铁兽”指的就是它。从这点上看,大熊猫成功地靠外形和名字迷惑了不少人,与大熊猫这个名字比起来,叫它们“大猫熊”似乎更合适。大熊猫有不少神奇之处,其中就包括:幼崽的体重只占成年大熊猫体重的千分之一。

第一,新生的大熊猫长什么样?

刚刚出生的大熊猫体重只有100克左右,跟俩鸡蛋差不多重。它们浑身上下粉粉嫩嫩,光溜溜的带着个小尾巴,头尖尖的,眼睛很长一段时间都紧紧地闭在一起。大约1到2个月以后,它们的眼睛慢慢张开,身上也渐渐长出黑白分明的毛发,而直到3个月后,也就是熊猫宝宝学会爬的时候,它们才变得有点大熊猫的样子了。

想必去过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参观游玩的朋友都知道,新生的大熊猫通常情况下是不供人们参观的,一方面是由于大熊猫妈妈跟刚出生的宝宝寸步不离,另一方面新生的大熊猫很虚弱,需要悉心的照料。

熊猫成年后的体重可以达200斤,是新生大熊猫(0.2斤)的近1000倍,要知道,北极熊与大熊猫同属熊科,但是北极熊母亲的体重仅为新生北极熊体重的400倍。在哺乳动物中,母亲与新生儿体重的比例平均值为26:1,人类大致为20:1(按照母亲120斤,新生儿6斤计算),所以这一点上,大熊猫确实是哺乳动物中的特例,与其相类似的只有袋鼠,成年袋鼠的体重大约为100斤,但是刚出生的袋鼠只有5g(0.01斤)。

第二,新生大熊猫为什么长那样?

有人戏称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的过程是“如何把一只小老鼠养成一只大猫咪”的过程,虽然是玩笑话,但又很形象。新生大熊猫的特殊之处,一直以来都是动物学家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定论,其中一个说法认为“刚出生的大熊猫其实都是早产儿”。

动物学家是通过研究夭折的大熊猫宝宝得出这一结论的,上个世纪80年代,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国际动物园出生了5只大熊猫,不幸的是,它们都没能顺利长大,出生不久后就死亡了,它们的骨骼标本至今仍保存在动物园的库房里,其中两只大熊猫宝宝的骨骼保存情况较好,成了难得的研究资料。

经过对这两只大熊猫幼崽头骨的扫描,研究人员发现,与许多其他哺乳动物幼崽相比,尤其是与大熊猫同科的灰熊、北极熊、棕熊的对比,大熊猫宝宝的骨骼表现出明显的“发育不完全”。也就是说,虽然大熊猫宝宝是“足月”出生,但是它们的骨骼还未健全、器官功能还未完善、代谢水平还很低,就像是早产了大约3个月左右的婴儿。

这也解释了另一个现象,即大熊猫妈妈在大熊猫幼崽刚出生的头几个月,基本上是寸步不离地照料宝宝,移动时都会把它们叼在嘴里,还需要用舔舐孩子身体的方式帮助它排便,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小又孱弱的大熊猫宝宝活下去。


FUN知识点


熊猫之所以曾经濒危,部分原因是它们自行终止妊娠,即便已经交配受孕,一旦环境不好就停止妊娠。而且熊猫的产道非常狭窄,造成了熊猫分娩困难,幼崽成活率不高。

大熊猫算是一种奇怪的物种了,这个世界上成功从以肉食为主的杂食变成草食的动物不多(熊类除了北极熊等少数物种,多是杂食动物,猎物充足的时候吃肉,猎物不足的时候吃果子),大熊猫和遗留着很多肉食动物的特征,但是却主要以竹子维生,竹子的营养无法和肉食相比,所以大熊猫一天之内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吃,吃了又很快拉掉,对竹子的消化程度很低。不过好处是竹子这东西在一些区域内遍地都是,但是人类的活动对资源的索求比较高,建设的公路桥梁等也会造成熊猫种群的分裂和交配繁殖圈子的变小,导致不同的种群难以发生基因交流,区域内的种群又会遇到近亲繁殖等问题,加上熊猫自身生殖系统的特征,造成了熊猫曾经的濒危。随着退耕还林和工程建设时对环境更多的考虑,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数量也有所恢复,但总数也不过三五千头。

大熊猫的幼崽很小,甚至只有成年大熊猫体重的1/400,刚出生的幼崽体重在100多克到200多克。现在网络发达,可能很多朋友观看过熊猫分娩的视频,在分娩开始前十数个小时由于幼崽向产道中下降就已经造成大熊猫非常痛苦,在生产的时候大熊猫劈叉的、抓着栏杆的、倒立的,什么姿势都有,主要的原因在于带熊猫的产道十分狭窄,产道狭窄就容易造成生产的困难,幼崽长时间在禅道中,被产道肌肉挤压着会造成缺氧等不良后果,也就增加了死胎的几率;而大熊猫生产时也会因为受到惊吓等因素,导致产道紧张收缩,幼崽的排出延迟,这也会造成缺氧,造成幼崽成活率低。在进化的过程中,大熊猫逐渐适应这样的特征,已经是尽量在幼崽还比较小的时候分娩,但也有问题,幼崽太小在母亲体内的发育程度就低一些,还是会增加幼崽死亡的几率。

据统计,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幼崽的成活几率在90%左右,野生大熊猫生活的环境比人工环境残酷的多,幼崽的成活率还要更低不少。大熊猫的幼崽是适应了它们的产道特征,有利于提升幼崽的成活率,但是也会遇到新的问题,造成野生大熊猫幼崽的成活率较低,难以维席种群的“新陈代谢”。


来看世界呀


对不起,大熊猫体型不硕大,80-120公斤,比花豹大一点点,大熊猫的生殖方式非常原始,和有袋动物很像,生出来的幼崽仅仅只是胚胎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大熊猫刚刚被人类发现时是归在有袋类动物行列的原因,但是有袋动物有育儿袋,胚胎状态的幼崽可以在育儿袋里成长到成型,熊猫没有育儿袋的,所以幼崽出生后成活率不高,而且大熊猫生殖能力不是很强,大熊猫的栖息地没有厉害的猛兽,顶多就是极其少量的花豹分布,但是双方一辈子也见不上面,即便如此,大熊猫依旧会被栖息地里的小型食肉动物重创,例如黄喉貂,紫貂等(黄喉貂体型2-3公斤),但是这不是濒危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是人类刻意保护,大熊猫很可能因为生殖原始被大自然淘汰。最后,大熊猫没有和其他猛兽匹敌的实力,野生大熊猫想吃肉只能捕捉竹鼠等啮齿动物,到人类区域捕杀一只圈养的没有反抗能力的羊已经算捕猎极限了。

最后,欢迎熊猫吹来秀下限




魏凯43


大熊猫的孕期正如先前提到的是十分不稳定的,几乎每个熊猫宝宝都是一个“早产儿”,熊猫宝宝的身体尚未在大熊猫的肚中完全发育成熟的时候,大熊猫便将熊猫宝宝诞生在了这个世界上,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熊猫宝宝的体型就会非常小,体重也会相应地非常轻,并且熊猫宝宝的模样看起来完全不像是我们常见的黑白色的大熊猫,反而看起来有点像是光秃秃的小老鼠,这都是归结于大熊猫的“早产”,当然还有一些大熊猫会经历比较长的孕期,在这种情况下出生的熊猫宝宝则体型相对会大一些,除此之外,熊猫宝宝体型小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大熊猫的子宫本身就比较小一些。



cad0


古话还是不错的。小小姑娘生大子,大大姑娘生小子。体形大,反而子宫肥胖,内在空间小,压缩了胎胞生长,因而就是这个结果。😃😃😃


一不平2018


所有熊猫宝宝都是这么小,应该是生理 基因天生所致,也是熊猫的自然生理现象


林缘海阔



用户CN810512


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